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根霸三国 >

第233部分

草根霸三国-第233部分

小说: 草根霸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张辽对徐州城很熟悉,但是让他身体力行管理徐州城,张辽感觉头昏脑胀啊:他宁愿面对吕布一般的将领,宁愿面对凶恶的敌人,他也不愿意亲自处理有关城池具体的事务。所幸有郭嘉的帮助,张辽才轻松的处理城池各方面的事务。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术业有专攻,别说管理一座城池,就是管理一个国家,郭嘉也是游刃有余。

首先,郭嘉用半天的时间掌握徐州城的民众户数和城池布局。徐州是一座老城,其城池规模有三个许昌城那么大,民众户数三十万,人口高达一百万。这比徐州城鼎盛时期的数百万人口,远远比不上啊……

其次,郭嘉把以前的官吏,官复原职,原位留用。为了彻底稳定民众的心态和情绪,在他的建议下,曹操又从许昌运来一批粮食用来赈济徐州,尽管此时曹操的大军在许昌几乎是天天饿着肚子

再次,此时正当秋季收获季节。郭嘉便把数百名官员分解到良田地头,督促地方趁着好天气,抢收粮食。同时他颁布官府文告:免除农民三年的赋役和一年的徭役。按照房屋的梁头数征收赋税。这个收税的标准要是在太平盛世,绝对会遭到既得利益者强烈的反对,但是在这个多事和危机之秋,既得利益者群体默默的承受了。

如此的政策,令勤奋劳动的民众情绪振奋啊,即便农活再多再累,即便阳光再毒,他们都觉得毫不在意。在郭嘉一系列的亲民政策下,他们仿佛从地狱一下子到了天堂啊。

如此,徐州在短短的时日内,从战后的恐慌转变为稳定。一个月后,徐州城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尤其是美女居多。以往是饥渴如狼的吕布盘踞徐州,许多大户人家唯恐灾难降临,便把稍有姿色的女儿送走,在乡下躲避,如今,吕布身死,这些大户便把女儿从乡下接到城池里。

郭嘉出色的表现,得到张辽和臧霸等人的仰慕。整日与郭嘉相随相伴,张辽观察到,除掉颁布政令以外,郭嘉还算正经和正常,其余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郭嘉都是泡在青楼里,。乱世,经济萧条,百业荒废,唯有青楼生意兴隆。由于徐州之前的主人吕布又好这一口,所以徐州青楼的品质很高。在才艺出众的艺妓的侍奉下,郭嘉过着神仙般逍遥的日子啊。

与郭嘉朝夕相处,细心的张辽还发现到: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郭嘉都愿意接触。不过与郭嘉接触后,这些人的下场有所不同:品性善良忠厚的人,得到郭嘉的赞赏和重用;品性奸诈过度贪婪之人,便被郭嘉直接用来印证律法的公平和强制性了。

特定场合,特定事件,郭嘉翻脸比翻书还快啊!

一句话,管理徐州城,郭嘉就是一手拿着糖果,一手拿着棍棒。糖果,相识好人,郭嘉会把它送人;棍棒,遇到坏人,郭嘉也会顺手打出的。

有一次,郭嘉和张辽微服巡游,在闹市区,郭嘉悄声向张辽问道:“张太守,在这个闹市区,通过服饰和表情,你可能发现谁是小偷?”。

“先生,卑职眼拙,看不出来谁是小偷!”,张辽只能在小偷的出手时,他才能以超级猛将的眼力确定其身份。

“呵呵,张太守,你看:那个男子就是小偷!”,郭嘉用袖口遮挡,指着在人群里行走的一名男子说道。

张辽顺眼望去,仔细打量,也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过了一回,这名男子便伸手窃取一名正在买物品之人的钱袋。当他成功窃取后,张辽的一双大手已经扣住他的手腕。铁证如山,小偷只好认罪伏法,被巡逻的卫兵带回治罪。

之后,在一处酒馆,二人把酒言欢之际,张辽实在压抑不住内心的疑惑,他便向郭嘉问道:“先生,你是如何发现那名男子就是盗贼呢?”。

郭嘉脸露微笑说道:“张太守,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张太守,每个职业都有职业病,比如本官一样的好色之徒,在人多的敌方,就喜欢看女人身体重要的部位……小偷吗,他一不看美女,二是四处游走,目光专盯民众的钱包……”。

“呵呵,先生,卑职知道了!”。张辽恍然大悟的说道。

“哦,张太守,那你知道如何分辨苍蝇公母吗?”,郭嘉一脸坏笑的又向张辽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张辽立即被这个问题吊起胃口,他锁眉思考,也没有想到答案。他正想出声询问,便被郭嘉另提话茬,转移了他的思维焦点。

“张太守,如果他日让你选择:是跟随本官远走他乡还是追随曹公,你会如何选择?”郭嘉神色平静的问道。

“这个……”,张辽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实在搞不懂,郭嘉为什么会向他提出这个匪夷所思的问题,莫非郭嘉心存随时离开曹操的心思?当然,郭嘉能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也侧面说明:郭嘉是把他心腹对待了。

即便张辽面对郭嘉的推心置腹,感到受宠若惊,可是面对这个问题,他实在有些为难。

万般无奈之下,张辽憨笑一声,轻声回问道:“那先生是打算离开曹公身边,还是继续追随曹公呢?”。

“保密!”,郭嘉没有恼怒张辽的态度,他用赞赏的目光注视着张辽说道。之后,二人不再言语,直接用美酒交流沟通了。

由于郭嘉的雷厉风行和深谋远虑,即便是身为超级猛将的张辽,也是十分敬畏郭嘉的,对郭嘉是绝对的言听计从,根本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和懈怠啊。

以至于,郭嘉亲自张罗给他接了一门亲事,他也是勇敢的担当了。一次婚姻,张辽收获的礼物就够他滋润的生活三辈子了:地方豪绅出手大方,曹操以及诸位将领和官员也是厚礼庆贺。

由于深的人心,张辽举办婚礼的当天,就是整个徐州城狂欢的日子。新婚的第二日,郭嘉便向张辽打趣的问道:“张太守,如今你知道如何分辨苍蝇的公母了吧……”。

此时,张辽还是不解。他一脸疑惑的看着郭嘉。郭嘉一脸坏笑的对张辽解密说道:“通过姿势啊……通过姿势获得知识啊……”。

“姿势……姿势……知识……”,在喃喃自语中,张辽终于恍然大悟:在新婚洞房之夜,他就是采用男上女下的体位办事的,如此类比,那苍蝇……

即便郭嘉又揶揄张辽的嫌疑,获得知识的张辽还是一本正经的对郭嘉表示谢意!

而在这同一天,许昌城也在举行一场盛大的婚姻庆典:曹操的次子曹丕迎娶陈群的长女陈燕。

虽然曹操和郭嘉都畏惧陈群,但是那是一种饱含尊重的敬畏。陈群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二人都自认无法做到:对于规范军纪,提高将士的素质,执法如山,令行禁止等方面陈群所起的作用谁都无法取代。

但是毕竟是在群居的社会,对于陈群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得罪人的行为,有些人对陈群可是恨之入骨啊。为了支持陈群,在荀彧的撮合下,曹操便和陈群接下这门亲事,让次子曹丕迎娶陈群的女儿。和曹操有了这一层关系,陈群就更敢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施行职权了。

曹陈二家的婚宴,你单日,我双日一直持续七天,真是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正式的筵席之外还有招待前来观礼的流水席。所谓流水席,就是前一拨人吃完喝完,后脚才离开,后一拨人便前脚踏进坐席。这些人根本不用敬奉礼金和财物的。

如此的婚宴,在当时粮草紧缺的许昌造成前所未有的轰动。此举,也是变相的赈济普通的民众了,让普通的民众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

婚宴的最后一天,招待宾客的礼官又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形。这个人一直穿着蓝色长衫,一头黑发散披肩上,衣饰虽然破旧但是很清洁。礼官之所以对他有印象,是因为其眉清目秀,气质脱尘清新,行为洒脱不羁。

第一天,礼官看到此人,此人是一脸菜色,走路身体摇晃不已,很显然是饥饿所致。

此人没有拜帖,也没有敬奉贺礼,也没有进入流水席,却径直走向贵宾席就坐。参加婚宴,在流水席就餐的普通人不需要在卷纸上留下姓名,而在贵宾席就餐就需要留下自己的姓名了。此人的行为真够出格的。

此人一滴酒都未喝,吃相端庄优雅,好像他自己是贵宾一般,其他人好像不存在一样。

本来礼官想询问此人的,可是他看到绢纸上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字体“祢衡”二字,便放过此人了,任由其自行离去。

礼官不认识此人,也没有听说过此人,只是那二个字写的太漂亮了,可以说是他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美的字体啊。

从相貌,行为到字体,礼官无法不对此人印象深刻啊。礼官感到很奇怪,自从献帝从洛阳迁徙到许昌,曹操就以献帝的名义颁布“招贤令”,广招天下英才。为什么此人不去应招呢?此人仅凭近乎完美的字体,就可以谋取一官半职啊。礼官对祢衡的行为感到不理解。也因为他爱才之念,所以他才纵容祢衡出入正式的筵席,不闻不问。

第二百四十一章 婚宴上三杰相识

第三天,祢衡的气色比前二天好很多,这是营养丰富的菜肴滋补的结果啊。这次,他巧合的和渤海郡太守孔融以及曹军守城军队主薄杨修同坐一席。当筵席即将结束时,祢衡在绢纸写下自己的名字,他身旁的孔融正好看到。

孔融看到如此飘逸俊美的字体,当时就惊呼起来:“德祖,你快来看这位先生的字体……”。

孔融口中的“德祖”就是杨修。杨修,字德祖,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以学识渊博思维敏捷闻名于世。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以“孔融让梨”流传于世。孔融乃是三国时期一代名儒,继蔡邕之后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

文如其人,孔融的性格也是刚正不阿,不屈权贵,常有惊人之语。

杨修是和父亲杨彪跟随献帝一同来到许昌的,而孔融是跟随刘备军队从渤海郡赶来许昌朝见献帝的,等刘备率军开拔到前线,孔融便被留在许昌了。杨修和祢衡年纪差不多,都是二十出头,而孔融已经年过四旬了。

物以类聚,人以族分,性情和爱好相近之人,年纪不是障碍,于是杨修和孔融可是一见如故啊。自从相识后,他们一有空闲,便聚在一起海阔天空的聊侃。二人都是学识渊博,一聊就是大半夜啊,相当的投机。在投机中,二人的友情日渐加深。

杨修听到孔融的惊呼和赞美,便探过身体观看绢纸上的字体。字体果然近乎完美,极具收藏价值。

“祢衡?可是写《鹦鹉赋》的祢正平?”,杨修目光炯炯的盯着年轻人问道。那神情就如色狼看到一个妩媚的妖艳女子一般。

“哦,你们是谁?”,年轻人斜睨着二人,慵懒的回应道。

“呵呵,先生真是祢正平啊!弥先生,小生杨修,这位仁兄乃是青州渤海郡孔融孔文举,他可是文圣人孔子在世的二十世孙啊!”,杨修不在乎祢衡的怠慢,他神采飞扬的回应道。此时,他只顾表达自己的兴奋和愉悦之情,根本不在乎同席的替他客人,好像他们是空气一般。

“孔文举?”祢衡眼中精光一闪,正眼望着孔融。此时,杨修还没有什么名气,孔融和祢衡可是以文采名动天下了。

“呵呵,弥先生,正是在下!”,孔融随和的笑道。

“幸会!”,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