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去南京,在一位朋友的陪同下专程踏访了航空烈士陵园。
即使是南京本地人,知道那个地方的人也很少,所以它虽在紫金山风景区内,却几乎就是一个冷清所在。
陵园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很多衣冠冢,看上去,这些逝去的飞行英雄们似乎仍然在准备整队出发。
我们俯下身子,寻找着那些熟悉的名字,就像在探访一个个师友故旧:高志航、刘粹刚……
终于看到了他,陈怀民,那个追风的阳光少年,那个勇敢的阳光少年,那个始终眷恋着青春和爱情的阳光少年。
耳边忽然响起了一首忧伤而美丽的曲调——
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一次是遇见你。
我爱这世界,因为,我爱你。
这首曲调的名字,就叫:墓志铭。
外籍军团
两次武汉大空战,使中国空军失去了最后一批优秀飞行员。
空军不是陆军,每个飞行员都需要穷数年之功才能培养出来,不是谁戴上一副头盔就能坐进驾驶舱的。
宋美龄把陈纳德喊过去,指着桌上一堆信件让航空顾问看。
那都是一封封寄自国外的请战书,写信者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国家的都有,而在信中他们也无一例外地表示,愿意为中国而战。
陈纳德马上明白了宋美龄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希望他从中组织出一个外籍空军兵团,以弥补国内飞行员之缺。
雇佣洋枪队来帮我们打仗,这无疑是个好主意,可是陈纳德却对此大泼冷水。
美国人对这些主动推销自己的冒险家的底细再清楚不过,他们都是看着钱的面子上来碰运气的,要想从中挑选出真正优秀的飞行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宋美龄那无奈的眼神也告诉陈纳德,到了这一步,只能姑且一试。
陈纳德决定亲自把关。
来应聘的各国志愿者果然是鱼龙混杂,什么鸟都有。最让陈纳德吃惊的是一个胡子拉碴的小伙子,按照他提供的飞行日志,此君已经飞了一万二千小时。
陈纳德本人有二十年高强度飞行的经历,可他的飞行时间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才一万小时。
这洋小伙不但履历惊人,志向和抱负听起来也十分远大:我要去轰炸东京!
陈纳德什么也没说,直接把他带到了飞机旁边。后者马上慌了,吞吞吐吐地告诉陈纳德,说他走的是野路子,属于民间高手,在正式考核上从没有通过考核。
陈纳德笑了笑:“你错了,我没必要考核你的飞行技术,你能一个人把飞机开上天就可以。”
年轻人脸色变得苍白,只得老实承认自己从没有开过任何飞机。
对于牛皮吹到豁边的人,的确用不着什么太复杂的检验手段,基本的ABC,就能让他们原形毕露。
经过陈纳德的逐一甄别,汰劣留良,终于将挑选出的相对优秀者组织起来,成立了“国际飞行中队”。
能留在“国际飞行中队”的成员个个经历丰富,有人还曾经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同德国和意大利军队打过仗。在空中,他们确实要比残余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强得多,部队组建后,也圆满完成了包括轰炸日军铁路枢纽和桥梁等任务。
宋美龄和陈纳德似乎可以松口气了,谁也不会想到还会再出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出在空中,而是来自地面。
陈纳德拟订了一项秘密作战计划,准备派“国际飞行中队”第二天凌晨去轰炸驻济南的日军指挥部。
可是当天下午,日机突然来袭,几秒钟内,跑道上准备好的所有轰炸机全部被毁,留下的只有烟火、尘埃和残骸。
执行轰炸任务的中国飞机
日机不会无缘无故发动偷袭,一定是有人走漏了风声。陈纳德立刻着手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国际飞行中队”的流浪汉们原先都是全世界跑江湖的,他们为钱受雇,也就为钱打仗,根本就不接受什么纪律约束。没有作战任务时,这帮人就跑到武汉闹市区去泡吧,泡着泡着便胡说八道,能说的说,不能说的也一个字不漏地说给人听。
在那些地方,有的是日本间谍和汉奸,这使得中国空军几无秘密可言。
维持“国际飞行中队”需要花很多钱,无意中却成了军事情报的泄露和扩散地,并且造成了如此惨重的损失,这是连宋美龄也无法接受的,但由于受到合约限制,起码在合约期内,你是不能轻易辞退这些外籍飞行员的,否则光违约金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显然,“国际飞行中队”的存在,已经成了一块鸡肋。
神鹰部队
早在制订国防计划时,中国统帅部就有空袭日本一项,但空袭日本不是随口说说,特别是自退守武汉后,不仅中国的空军基地离日本越来越远,能承担这种远程作战任务的优秀飞行员也早就牺牲得差不多了。
“国际飞行中队”里倒是有合适人选,但是对方狮子大开口,一出价就是十万美元。
蒋介石得知后立刻予以拒绝,不是说凑不出这笔钱,而是事情太过窝囊:明明自己雇用的外籍员工,干点活还得付天价薪酬,这算是哪一出啊。
就在不知如何是好时,突然有人主动站出来,大声说道:我去!
此人身份非常特殊,因为他并不是现役空军。
徐焕升,上海崇明县人。他的早期经历跟刘粹刚颇有类似之处,即先考入黄埔军校,后在中央航校受训,因此身上既有黄埔的那种铁血精神,同时又具备飞行员特有的贵族气质。
从中央航校毕业后,徐焕升奉派出国,分别在德国航空学校、意大利空军专科学校深造达六年之久。这样复杂的求学生涯,当然不是为当普通飞行员而准备的。在此之前,徐焕升主要担任蒋介石专机的驾驶员。
能给蒋介石开飞机,光凭这一点,飞行技术就差不了,但军用毕竟不等于民用,能开专机也不等于就能开远程轰炸机。
包括那些正规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在内,一开始大多瞧不起徐焕升,甚至还有人暗中给徐焕升起了个绰号:运输机驾驶员。
开“运输机”的偏要开轰炸机,这不是一时冲动又是什么。老兄,你这样做是必然会失败的,到最后不要连专机驾驶员这个饭碗也保不住哦。
徐焕升很快用自己的行动解答了人们的疑问。
要远征日本本土,一般的轰炸机还不行,非得远程轰炸机才能胜任。中国空军里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美制马丁轰炸机,这种飞机原先共有九架,五架已经在空战中毁损,还剩四架,但是如今都掌握在“国际飞行中队”手里。
同样是受到合约限制,要想让“国际飞行中队”马上把飞机交出来也颇有难度,而且徐焕升需要得到的,不仅是飞机,还有马丁轰炸机的相关资料,因为在中国空军里面,现在已没有其他人熟悉这些了。
陈纳德决定派徐焕升出马,与这些老外飞行员进行接触。对方只知道徐焕升是给蒋介石开飞机的,而这位“天子御驾”平时又是一袭长袍,酷似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怎么着都不会让人感到威胁,所以徐焕升很快就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在拿到马丁轰炸机的资料后,中国空军拉响了一次空袭警报,并通知“国际飞行中队”的飞行员们迅速离开飞机。等他们一走,徐焕升马上让基地后勤人员把飞机上的油料全部卸除。
第二天,等老外们返回机场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被禁止接近飞机。徐焕升当场宣布,中国空军已成立了由他任队长的第十四队,代号“神鹰部队”,马丁轰炸机即日起将全部由神鹰部队接管。
直到此时,外籍飞行员才如梦初醒。气恼不已的老外们狂呼小叫,甚至揎拳舞袖,意欲大闹一番,徐焕升口头再怎么解释都没用,于是只好先行离开。
回去后,他便写了一封致全体外籍飞行员的公开信——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奉命而行。作为我本人,其实对你们相当敬佩,感谢你们曾帮助我国抗战。关于今天的事,我希望你们不要轻易掏枪动粗,否则只会违背你们善良的美意。你们必须心平气和下来,因为你们在这里的任务已经结束了。
一封信,情真意切,义正词严,外籍飞行员见难以挽回,也只得作罢,一件本来最难搞定的事终于得以解决。
风行异域
神鹰部队成立了,接下来就是要完备细节。
按照原来的行动方案,神鹰部队将从武汉起飞,到宁波基地加油,然后《'文'》轰炸日本《'人'》八幡市——该《'书'》市在日本《'屋'》中部,离东京也相对近一些,但是徐焕升亲自试飞并测算后,却认为不现实。
中间穿飞行服的皆为“神鹰部队”成员(右三为队长徐焕升)
马丁轰炸机的最大航程为九百公里,但从宁波到八幡接近二千公里,就算是把最大航程扩展一倍,也超出了马丁的能力范围。
在徐焕升的建议下,目标改为九州岛的长崎、福冈和北九州,那里离中国大陆最近,宁波到长崎的航程仅在一千多公里左右。
可是从一千公里到九百公里,这中间不还是存在差距吗?而且徐焕升还考虑到,返航时极可能遭到日机追击,到时不是在宁波沿海,而是得到南昌等机场去加油,这样又得预估几百公里航程进去。
如此一讲,似乎空袭日本的计划又成了不可能。
徐焕升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办法。
我们这几架马丁本来就带不了几颗炸弹,倒不如将原有炸弹仓改装为一个大型油箱,这样航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众人都认为这个办法不错。可是那样的话,你飞到人家上空去干什么,难道就兜一圈再跑回来?
徐焕升说,我们去发传单!
炸弹少起不到效果,传单多,撒出去的话,作用更大,并且可以借此告诉世界,我们是在从事“人道远征”,目的不在轰炸日本领土,而是为了告诉一般的日本人:“中国事变”远没有结束!
事实证明,徐焕升确实是空袭日本的最佳人选。
在此之前,谁也没有越洋长途飞行的经验,但徐焕升早在德国留学时便接受过严格的长途飞行训练,他知道对于这种长途飞行而言,无线电通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专门集中一批电讯技术人员,设计出一套地空连锁电台网,而正是这套电台网,使神鹰部队在执行任务时又多出了“神耳”和“神嘴”。
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神鹰部队即将出发,但是他们仍然面临着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远征日本,风轻月夜是最合适的,然而由于正值梅雨季节,这样的好天气一直都等不到。
徐焕升决定不再等待。
5月19日,他亲率两架马丁轰炸机东征日本。其中有很长一段航程,由于不见月光,两架飞机完全是在黑暗中摸索着飞行的。
由于神鹰部队行动突然,日本人毫无戒备,当开始散发传单时,长崎全城竟然灯火通明,正好给撒传单照明。直到进入福冈以后,对方才发现上空的异常情况,并实行了灯光管制。
徐焕升遇到的最大险情,不是日机和防空炮弹,而是一包传单!
机组成员在搬运装传单的麻袋时,有一包滚到了徐焕升的驾驶舱里,正好卡在操纵杆和地板之间,马丁轰炸机由此一个劲儿往下俯冲,差点失去控制。千钧一发之际,徐焕升表现得十分镇定,他一边移开麻袋,一边抓紧操纵杆,终于重新控制住了飞机。
在完成任务返航时,他又发现有日机试图拦截,这让他意识到,日本航空队很可能会像自己原先推断的那样,对两架马丁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