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143部分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43部分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份战报是夏贵对于这次庐州之战的全面汇报,内容详细繁多,采用的是普通战报的格式。战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庐州之战的经过,第二部分是淮南西路将士对这次战役的总结。
我喝了口茶,慢慢地了起来。
夏贵身受皇命,率两万禁军前往淮南西路。由于事发突然,贵率两千骑军先行出发,次rì再由王胜将军统率步军随后前往庐州。按照计划,贵之骑军经当涂,再行北上。渡江之时,贵接枢密院急报,于庐州安庆之间发现蒙古骑军。贵与属下商议,贵以为蒙古骑军定为少数,以其速度之利,又欺我朝骑军甚少,伺机寻找我朝防御之间隙,遂改北行为西行,直扑两地之间。后又接枢密院报,庐州守军主将统制范胜阵亡,贵觉不妥,恐蒙古人乘机攻击无人指挥的庐州城,便亲率三百近卫再次北行庐州,留夏青统余军续之。贵rì夜兼行,途中绕过数拨蒙古军队,终于抵达目的。
庐州城守卫森严,并没有因为主将阵亡而失方寸。贵入城后,见到守城将军统领苗再成,听其汇报了战事经过及范胜等四位将军阵亡的事迹。那苗再成虽然年轻,却是思路敏捷,经验丰富,在范胜将军阵亡后,自荐为主将,担当起庐州城防的重任,并打退了蒙古阿术的一次强攻。仅从庐州将士的军容,这苗再成便是可用之人。随后,贵便在苗再成带领下巡视了一遍庐州城防,无论是布防还是将士士气,均为可圈可点。贵方才宽心,苗再成将军堪大用也。庐州城不失,此人当据首功。
两rì后,夏青队伍也已赶到庐州,两地之间的蒙古骑军已经陆续北回,好像事先知道我朝援军出动似地。又过了一rì,步军先头部队三千人在史玉琪带领下也赶到了庐州。贵与各位将领商议后,决定首先夺回安化,安肥两镇。
帐下诸将积极请令,贵经思索,最终将此任务交给了两员小将,马军副统领韩震,步军营指挥使史玉琪,贵令二人各领一千五百名禁军和一千五百名原庐州驻军分别攻击两镇,为保险起见,贵同时安排作战经验丰富的苗再成和夏青担任两队监军。
韩震和史玉琪虽然都是第一次上战场,却显露出罕见的战争天赋,贵以为二人之表现远远强过初次出战的夏青。两镇中的蒙古守军似乎并无决心死守,对抗了大约半天时间,两镇相继被我将士夺回,据俘虏的蒙古伤兵所说,守卫两镇的尽是蒙古汉人士卒,蒙古骑军早已离开了两镇。
随即,贵遣多路细作北上,所得消息均是一致,蒙古人已经北撤,只有双堆集还有一千多名蒙古汉军。贵一鼓作气,使人将双堆集的蒙古残余逐走。据细作最新消息报告,蒙古军队已经北撤回到其境内。
贵通知寿chūn守军严加防范,同时按照陛下指示,组建淮南西路战区。贵与苗再成等原有驻军将领商议后,将禁军和原有庐州驻军打散重新编制,具体明细以附录为凭。
我随意翻了翻附录,也没有仔细,上面尽是军队的编制和各厢,军,营,都各级的指挥官名册。我便继续起夏贵战报的第二部分内容来。
这是关于庐州之战的全面总结,是夏贵及众将领商议后的集体之作。
第一,禁军出兵迅速,打乱了蒙古阿术的节奏,虽然从事后来,阿术并非打算南侵我朝,但其试探xìng攻击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第二,重新设立淮南西路战区十分有必要,如果再能与淮南东路战区紧密配合,则我朝东北部的防守压力会减缓很多,而且,庐州之战的胜利也提高了我朝将士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庐州之战及时提醒了各大战区,蒙古人随时会南下,任何时候,任何地区都不可掉以轻心。
第四,庐州之战暴露出我朝边军的不少问题,如情报系统反应缓慢,对于蒙古骑军的快速机动方式应对不足,同时也反映了我朝禁军的实战经验薄弱等。
“这夏贵,一下写了这么多,估计又牺牲了很多脑细胞吧。”我暗自笑笑。
我又打开第三份战报,这是一封用龙牙特殊标记封好的信件。
臣夏贵启奏陛下,臣对于淮南西路的规划如下,我朝与蒙古交界地安丰军无险可守,极易被蒙古突破,臣和苗再成商议后,决定夺下安丰军西北的阳家镇。如果能够成功,便可依托阳家镇之险,与寿chūn城一起构筑一条坚固的防线,同时也可避免寿chūn陷于孤城的境地。近年来,我朝军队均以防御为主,从未主动发起过进攻,如果施以偷袭,或许有一成机会能够成功,明rì臣会前往安丰军了解阳家镇的地势,待查明后再行上奏。
“小七,庐州地图。”
阳家镇大约在安丰军北面约一百里外,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之处,位于淮河南岸,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也是淮河南岸第一处险要之地。我仔细地着地图,阳家镇,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怎么就落入了蒙古人之手呢?这无疑于一把尖刀插在我朝的心脏上。
阳家镇,在明朝时更名为正阳关,是淮河中游的水运枢纽,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
“阳家镇一定得拿下,如此便可充分发挥我水师之长。”我喃喃耳语道。
“官家,什么?”小七在一旁莫名其妙。
夏贵的战报在第二天的朝会时引起热议,虽然蒙古阿术有主动回撤之疑,但毕竟是退了。众大臣听完后均自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贾似道也一改这几rì的沉闷道:“陛下,臣为前方将士请功。”
“恩,准奏。枢密院,兵部,尽快商议出奖赏结果,报朕审阅。对于初次出征的韩震,史玉琪等年轻将领当重点嘉奖,以鼓励他们之勇气。”
“是,陛下。”贾似道继续问道,“对于阵亡的范胜等四位将军该如何处置?”
贾似道见我有些糊涂接着道:“陛下,当rì枢密院秉承陛下旨意,严令诸将,在夏贵将军到达前以守城为首要任务,虽然也有可以出兵救助受灾百姓的指令,但作为主将者却有冒险之举。所以,请陛下定夺。”
对于庐州统制范胜等人,我也不清楚他们属于何派之人,庐州守军一向不得枢密院重视,既然贾似道这般言道,显然非其一派。从范胜的行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如果认为城池是第一位的,那么作为庐州主将的范胜就不该亲自领兵出城,倘若不是苗再成临时自荐为主将,在蒙古兵强攻之下,或许城池不保。如果将百姓放在第一位,那范胜之举则无可厚非。
“各位爱卿,朕以为,任何时候,我朝百姓之xìng命当为大,范胜,**两位将军不惧蒙古骑军之勇,为救城外百姓,以少击多,乃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实为英雄也。朕决定,重奖范胜等四位将军,除了其本人外,四人之一子进勇副尉。”
贾似道稍微一愣道:“是,陛下,臣遵旨。”
我接着又道:“各位爱卿,今rì朕能够在此安安静静地召集大家进行朝会,都是因为我朝有无数英勇的边军将士,他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力保平安,这样的和平是类似范胜将军,**将军等英雄壮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各位爱卿,珍惜今天的平安生活,来之不易啊。虽说你们在各自的位置上也在为我朝的中兴尽心尽力,但相比之下,他们更是值得尊敬。朕不是希望你们人人都要扛枪杀敌,但你们要随时记住,今天的安宁rì子是前方将士用鲜血甚至是生命铸就而成的。”
我借题发挥道:“过去,我朝官场**不堪,不少朝中大员也同流合污,这样的行为让前方将士寒心,让天下百姓寒心,更让朕感到寒心。朕说过,过去的朕不会再追究,但到了下月一号,《官员行事准则》正式试行时,朕不会再容忍官场的任何不良行为。否则,朕对不起这些在前线浴血的将士,对不起天下百姓,也对不起列祖列宗。”
说到这里,我不由觉得有些激动,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道:“各位爱卿,朕说过朕会立志于我朝中兴,当然,中兴一事不是朕一个人就能做到的,朕需要一大批志同道合者的协助。朕以前说过,大家都有选择的权利,各位爱卿,本月底前,你们便该作出去留的决定了。中兴之路充满着重重困难,但这是唯一正确之路,朕既然已经选好了这条路,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无论前面是荆棘密布还是刀山火海,朕绝不回头。同样,你们一旦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严格按照朕的要求来做。也没几天了,大家好好考虑清楚。先帝说过,朕是十年的太平天子,十年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十年之后呢,难道大家就不想过太平rì子了吗?朕这番话有很多都是重复之言了,甚至有些话朕苦头婆心地说过好多遍了吧?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朕觉得你们中有少数人会把朕的话当做耳边风,去挑战律法,挑战朕的耐xìng。朕再说一遍,下月起,再有违反我朝律法及官员守则者,朕定不轻饶!”

第224章 铁观音
 正文 第224章 铁观音
第224章 铁观音
“猜猜我是谁?”声音生硬低沉,一听便知是有人故意为之。
我刚刚走进狮峰商行就被一双细嫩的小手蒙上了眼睛。
“是哪位小仙女下凡了啊?啊,不对,声音听上去有些老气,应该是位老仙姑吧。”
“切,你才老呢。本仙子来自九天,听闻你商行有极品狮峰龙井,还不快奉上。”方灵说到后面一句时,自己倒是扑哧一声,先行笑了起来。
袁棘跟在我身后,在其眼皮底下能够无声无息地蒙住我的双眼,除了方灵还能有谁?
“怎么?九天仙子馋人间香茗,私自下凡了?”
“呵呵,哥,这次啊,你这个半仙总算猜错了,不是灵儿念叨茶香,是林姐姐想喝呢。”方灵放开手道。
“林姑娘?”这时,我才注意到站在大门一旁的林莹。
“见过长老,见过袁先生。”林莹施礼道,“长老,莫听灵儿妹妹胡说八道。”
“咦?刚才明明有人说渴了,问我哪里有上等香茗,现在怎么突然改口了呢?”
“我只是口渴而已。”林莹脸sè微红,羞涩道。
“林姑娘,上楼坐吧。”我知道方灵嘴巧,林莹是说不过的。
“是,长老。”
我边走边笑道:“林姑娘,上次那枚长老令我已经还给你们林家真正的长老了,所以,你今后也就不用叫我长老了。”
“就是。”方灵随后跟上道,“长老,长老的,都把我哥叫老了。”
上楼后,我道:“灵儿,泡茶。林姑娘,你请坐。”
“谢长老。”林莹坐下后道,“长老有所不知,家主在长老走后,通令林家上下,奉呼延公子为我林家第四位长老。”
“是吗?”我饶有兴趣道,“林家家规不是只有三名长老吗?而且一直是认牌不认人的。”
武林三大世家的福建林家一共有三枚长老令,无论是谁持有令牌,都可成为林家长老,所以有认牌不认人之说。
林莹认真道:“呼延长老,家主说了,您是唯一的例外。家主还说,等有了长老令牌的材料就立即为长老制作。”
“呵呵,林庄主有心了。对了,林姑娘此次进京有什么事吗?”
林莹有些吞吞吐吐道:“啊?也,也没啥事,就是来。”
方灵冲好茶,给每人倒了一杯,笑道:“林姐姐,如果你没啥事,那我们喝口茶就走吧,我哥可是很忙的。”
“灵儿,这又是在唱哪出啊?”
方灵了林莹,乐道:“哥,还是我来说吧。其实林姐姐来京是专程找你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福建林家虽然位列武林三大世家,但家族中一直没有善于经商之人,林家人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