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帝王传奇-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自愧不如。四十多年前,师祖将两堂长老之位分别传给微臣的师傅和大师伯,自己孤身一人云游天下,在会稽虹桥里一带见到了还是小孩的先帝。师祖见先帝容貌奇特,一时好奇,便随意问了问先帝的生辰八字,掐指简单一算,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小孩竟然是帝王之命,师祖当时大为惊讶,还以为要改朝换代了。于是,师祖在虹桥里住了三天,详细了解了先帝的家世,穷一夜功夫,仔细演算天象,推断出先帝的命星格数,虽说其命星悠长,延绵可达四十年之久,却是始终暗淡,让师祖不解的是,在命星的尾端,隐约有一线极大的生机,似乎随时会冲破命星的暗淡。师祖当时无法推断出这生机的含义,离开时,师祖告诉先帝,大约四十年后,帝王谷传人会再度拜访。两年前,臣奉师命来到临安,拜会了先帝,先帝对于当rì遇见师祖一事仍是记忆犹新,并称自己一生无所作为,希望臣能够传授陛下武学,以改陛下先天之不足,振兴我朝。如此,臣便成为了太子的武学教授。后面的事陛下都知道了,直到陛下登基后,臣才明白,陛下就是先祖所言命星里的那片生机,虽然臣不通术堂之学,却也能知道,我朝命星气数已改,那片隐约的生机已经开始蓬勃向上,必将大放光彩。”
“先生,你师祖也是位神人也。”小七赞叹道。
能在先帝流落民间时就能算出其帝王之命,而且还推断出先帝在位四十余年,政绩暗淡,这的确神奇啊。而且,袁棘师祖还能算到我的到来,这更加匪夷所思了吧。
难道我的穿越也是命里注定的?
第141章 多维空间
正文 第141章 多维空间
第141章 多维空间
我心念一动,突然想起少帝陵中的那位黑衣长者,他会不会就是一位类似袁棘师祖,术武双修之人呢?
“先生,你师祖还在帝王谷吗?”
“陛下,微臣师祖在外云游数年后,曾回过帝王谷一次,再后来就音讯全无了,当时臣已在武堂修炼了近十年,其间也向师傅询问过,师傅总是笑而不语,记得那时有两种说法在谷中流传,一是师祖踏粹虚空,进入神之境界,二是师祖被破例招入帝王谷内殿,成为华夏一族的守护者,只是师傅和大师伯对此都不予评论,但不管是哪种说法,师祖都是帝王谷外殿中唯一将术武两道练至巅峰者。”
“守护者?”我问道,会是那位长者吗?
“守护者之说在帝王谷中世代相传,只是谁也没有真正见过。帝王谷内殿之人从不出谷,据说他们除了守护轩辕皇帝飞升遗址外,还要守护华夏一脉的传承,而守护华夏传承之人就被称为守护者。”
小七疑惑道:“先生,按照您的说法,帝王谷内殿中人从不外出,哪他们怎么守护传承呢?”
袁棘笑道:“小七,这点老夫也不知道,所以无法回答你了。”
我叹道:“这也许已经脱出人类认知的范畴了。”
“陛下,正是如此。”
小七接着问道:“先生,帝王谷中术武双修真的这么厉害吗?先生所言就只有您师祖才有此本领,但是像龙虎山的天师们都是双修啊。”
“哈哈,小七,术武双修说难不难,说易不易,龙虎山的天师哪个不是惊艳之才,然其武功不及我武堂,术论演算不及我术堂,这是为何,正是因为他们分心之故,否则以道法大师的天分,怎么会在武功一道上逊于老夫的师傅呢?蒙古印天涯也是一样,才智过人,也是术武双修,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其术武两道均不得巅峰,毕竟像师祖那样的不世之才,去哪里能够找到啊,或许。”袁棘看着我道,“或许,只有陛下才可比拟。”
我笑笑道:“今rì就到这里,回御书房。”
“是,陛下。”
“是,官家。”
我潜意识中有些感觉,那位少帝陵中的长者就是个守护者,机缘巧合时我一定得去帝王谷内殿看看。袁棘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陛下,帝王谷内殿从未有人进去过,包括外殿之人。”
“这是为何?”
“回陛下,倒不是存心有人阻止,而是根本没人知道通往内殿之门何在。”
“那是三维空间,或者四维时空?”我脱口说道。
“三维,四维,这是何物?”
“简单而言,就是只有机缘巧合时才会让有缘人见到门吧。”对于这个时代之人,即便打破脑袋也想象不出什么是多维空间,就算我这个穿越者也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也无法多作解释。
不过,用多维时空来解释古代神话,倒是可以说得通吧。
“官家,这次私访,长达一月,让小的陪你去吧。”
“小七,你还有其他事情,这次就不用去了。你去将文天祥,陆秀夫还有文璋叫到御书房,朕和先生先行过去。”
“是,官家。”
一路上袁棘还在思索着多维空间一事,对于袁棘而言,能够进入内殿可以说是他毕生所盼吧。
回到御书房没一会,小七带着文天祥等三人来到。
“官家,三位大人已到。”
“恩,小七,你也坐下一起开会。”
“官家,小的还是站着吧,习惯了。”
“随便你吧。”我笑笑,“宋瑞,君实,借这次私访的机会,朕成立政务院,其目的是协助太后处理朝中rì常事务,在朕的构思中,会以政务院取代现有的中书省,使之成为朝廷处理内政公务的核心机构,统辖各部,你们二人作为政务院第一批官员,未来也会成为政务院的核心。”
“谢陛下厚爱。”文陆齐声道。
“小七,你这次的任务是作为政务院和太后之间的桥梁,作为跟随朕最久之人,你来做这件事各方都能放心。”
“官家,小的行吗?”
“小七,朕说行就行。”
“是啊,七公公,我也觉得你行的。”文璋附和道。
“这事朕已和太后说好,太后也认可。”
“官家,太后也认可了?”
“是啊,朕可不会骗你的。”
“那行,小的就试试。”小七从心底里十分恐惧谢道清,这时听我所言,也就放下心来。
“宋瑞,君实,你们只需按照朕的意思办理就是了,太后那里会支持的,如果遇见大的问题,可以使用龙牙的信鸽,密码传信,保密xìng也是毋庸置疑的。”
“是,陛下。”
“先生,龙牙保卫部重点监视贾似道和禁军的动向,让叶东升和姚朝辉务必小心从事。”
“陛下放心,臣已经安排好了。”
“陛下,这次私访时rì较久,还是多带些人手吧,上次黑衣人袭击一事到现在还没有查处眉目。”文天祥道。
“这点朕已经考虑好了,文璋,你让何去尘带领一个百人队的青年卫散布在沿路,云仲飞率领一个百人队的御前侍卫离开十数里之地秘密保护,各地的龙牙联络点也基本成型,况且朕身旁还有先生,蓝羽,沈墨,文璋和方灵五大高手,只要不是成百上千的大军袭击,自是豪无问题,即便遇见上次的情况,只要拖得一时半刻,云仲飞就能赶到。”
袁棘点点头道:“正是,只要不是印天涯那种高手,大不了臣带着陛下一走了之,上次会稽遇险也怪臣等大意了,文大人,陆大人放心吧。”
“明rì朕会召集各部尚书,布置近一个月的事务,后rì一早便启程南下。”
“是,陛下。”
“君实,后来那胡风有下落了吗?”
“回陛下,一直没有,刑部宋大人那里也是没有消息,胡风的身份凭证乃是花钱在官府所买,离开金华后,其人就像消失一般。”
“看来同盟会藏得很深,耐xìng十足啊。”
陆秀夫道:“陛下,这事臣已叮嘱龙牙情报部。还有一事,萧天那里今rì收到林志雄的来信,提及味jīng在销售到海外时受阻,原因是福州,泉州两地舶司以味jīng为禁品,不让出海。林志雄知道呼延公子神通广大,让萧天转告呼延公子,希望公子在京城想想办法,让朝中之人令其开禁。”
我惊奇道:“味jīng成为禁品了?”
文天祥解释道:“味jīng乃新品,不在我朝禁运物品中,但也没有规定说是可以外运之物品,在销往海外时,各地舶司也确实有权核查,对于这样的货物,一般情况下会按相近物品课税,不会阻拦的,除非是有人故意刁难。”
“恩,也许林志雄得罪谁了。君实,你让萧天传书,告诉林志雄,说呼延公子数rì后会去福州,让其相候。”
第142章 名臣赵顺孙
正文 第142章 名臣赵顺孙
第142章 名臣赵顺孙
宁坤宫,我将未来一个月的朝政安排详细告诉了谢道清,谢道清听完后点头道:“官家放心,母后会和政务院文天祥,陆秀夫两位大人协商后处理好rì常政务的。”
“恩,母后办事,儿臣自会放心。”
平心而论,谢道清还算是个有见识的女政治家,在我看来,至少强过先帝宋理宗。
“官家,倒是你在外要多加注意,毕竟这次外出时rì有些久啊。”谢道清叮嘱道。
“母后且宽心。”
“恩,福建路制置使施宏生为人还算忠诚,正派,只是xìng格柔弱,特别是耳根子软,官家酌情处理吧。”
“母后,孩儿知道如何处理。”
“那就好,官家,母后和玖儿挑选了三十名秀女,等你回来自己挑选吧,这次就不要再推辞了,祖宗之礼也当遵循。”
我看了看似笑非笑的全玖道:“那就多谢母后了,孩儿回来后立即挑选。”
谢道清对我的关切之心越来越浓,特别是我这次长时间外出,不过想想也是,于公于私,我要是挂了,这赵家天下该由谁来继承?何况从我身上,谢道清也看到了大宋中兴的希望。
“恩。”谢道清笑笑,对一旁的宫女道,“道临来了吗?”
“太后,已在门外。”
“快宣吧。”
“臣谢道临参见太后,参见陛下。”
谢道清笑道:“无需客套,坐吧。”
谢道临坐下后递给我一面铁牌,说道:“官家,这是福建路林家的长老令,凭此令牌可以得到林家之助。官家这次南下私访,有了这面令牌,也许会有帮助。”
我看了看谢道清,不知道她为何会将我私访福建路之事告诉谢道临。我接过令牌,仔细端详起来,令牌不厚,大小和御前侍卫的身份凭证差不多,正面刻着一柄单刀,背面是护法两个大字。
谢道临接着道:“官家,林家长老令一共有三枚,分别是掌门令,执法令和护法令,均有权调动门中弟子。”
我看完后道:“作用还不小啊,这柄刀是何意?”
“官家,武林三大世家中,林家以刀法见长,江湖上俗称林刀吴剑欧阳拳,说的就是长沙吴家擅长剑法,川中欧阳家jīng于拳脚,这令牌上的单刀正是林家之人所用的武器。”
“原来如此。”
“正是,官家,这长老令牌林家一向只授予本系弟子,像臣这样一个外系弟子还是首次有此殊荣。十多年前,林家遭到宿敌武夷剑派突袭,恰逢家中三大长老集体闭关,臣作为掌门师尊的大弟子,率领众人御敌,几经拼杀,终于歼灭武夷派,除了其派中最年轻的长老姬痕泪逃出外,余者尽皆覆没,而臣当时身上受到十多处创伤,长老们出关后,为表彰臣之功绩,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