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科技强国-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上午,清空万里,商州军用机场。
“编号001准备完毕,请求起飞!!”
“001可以起飞!”
群山环绕的商州军用机场跑道上,一架银光闪闪的战机正停在跑道的尽头,而跑道两旁则站满了人,主席台上还坐着张蜀生和其他高级军官、专家。
这是一次将被载入共和国空军史册的首飞。
停驻的X机原型机,开始响起了低沉的轰隆声,张蜀生眼睛微微一眯,又响起了前世在机场时,乘坐民航机时听到的那种声音,虽然机型小得多,但动力强劲的X战机,依然给人一种起飞前的气势。
“轰……”
飞机滑行的越来越快,尾部喷气口喷出了火光,随即,加大马力的X机骤然加速,以喷气式飞机特有的快速,迅猛地冲过520米跑道。
“呼!”
做过无数次的动作,许丙港在飞机冲过起飞线的那一刻,犹如有神助一般,拉动了操纵杆,飞机首部陡然昂头而起,前轮离开地面,随即后轮离开地面,X喷气式战斗机顺利地起飞。
“亚音速巡航飞行!”
“大角度盘旋!”
“俯冲!”
……
当耳机中传来指挥塔的一个个命令时,许丙港按部就班地操作着飞机进行每一个战术动作,偶尔是以大仰角爬升,偶尔是以大仰角俯冲,偶尔是大角度转弯,偶尔是蛙跳式机动……一系列设计的机动动作,全部在机场上空做了出来。
如果光是让飞机飞起来,之前就成功许多次了,这一次首飞,整个X机工程团队,就是要让X机在特级试飞王牌许丙港的驾驶下,飞出最好的成绩,在委员长的亲自见证下,一锤定型,里面加入了许多高难度的试验科目。
“准备超音速飞行!”
在许丙港驾驶着飞机飞向远处,调换机头方向后,指挥塔终于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也是首次真正试验的超音速飞行,之前虽然在模拟试飞中偶然达到过,但却不太让人满意。
只见飞机从极远处飞来,望远镜都只能看到一个小鸟般大小,然后,飞机突然加速,众人只觉得飞机越来越快,随后从机场上空一飞而过,那一瞬间,众人都肯定,突破音速屏障的试验,成功了。
随后,在间隔性地进行了两次超音速飞行尝试后,许丙港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飞机在他的操纵下,完成了全部试验项目,连突破超音速的试验,三次都成功。
这虽然和X机的改进有关,但也和许丙港的超高试飞技术有关。
……
在庆功会上,张蜀生骄傲地宣布道,“现在我宣布,将新式战斗机命名为天龙战斗机。这是你们的骄傲,是全体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骄傲,更是空军的骄傲,共和国的骄傲。它的表现你们都看到了,天龙,神话传说中的天龙之威,一定会让龙的传人的敌人们付出死亡的代价。
中华民族是有上天庇护的民族,是龙的传人,虽然真龙不现,但我们却能够自己研制出天龙战斗机,它同样能够护卫华夏,保卫华夏……
我希望,在不太久远的将来,我们有更多的天龙战斗机,甚至是更未来的神龙战机翱翔于长天,永靖中华!”
第259章 陈汉生
汉京南城区,一片普通的小区,这里却是共和国高级军官们的家属。
“汉生……你爹的电话!”
家属区02栋601,一个40来岁的中年妇人正拿着电话,对坐在远处沙发上看电视的儿子说道。
陈汉生一听,从沙发上猛地弹起来,火速关掉了正在播放全国足球职业联赛小组赛的电视,跑过去接过了电话。
“爸!”
“又在看球赛了吧,哼。”
电话那头,传来了老爹的声音,严肃,认真的语气,犹如在训下属一般。
“我听你妈说,你的大学课程已经学完了,学分也拿够了,还拿了优等,是吧。”
“是,是的。”陈汉生暗自叫苦,这下完蛋了,这才大三,难道就要被逼去军队了。
“嗯,很好。开学大四就不用再去了,提前毕业的毕业证书,我让你妈给你收着。你准备一下,参加坦克兵的招兵考核吧。”
“爸……”
“如果考不过,你就给老子改姓,不准姓陈,跟你妈姓去。”
电话那头砰的一声挂断了,留下了一脸苦瓜脸的陈汉生。
“妈,不是说了让你先别告诉爸吗?我提前毕业,是为了参加飞行俱乐部,这下好了……”陈汉生郁闷无比,只好埋怨起旁边的老妈来。他提前修完大学功课,是为了花一年时间好好地参加飞行俱乐部,学习飞行驾驶,心头打着小九九,心想等自己用一年时间成为了优秀飞行员后,老头子估计就不再拦阻了。
自己这个老头子,其实他是非常崇拜的,但就是太霸道,从小就怕他怕得要死。
一旁的陈母看到儿子这样,又是心疼,又是无奈,“汉生,你要体谅你爸爸,他坐镇蒙古,面对的是苏联人的几十万大军,家事小,国事大,手下哪一个兵不是人父人母生养的?看着别人的儿子在战场上厮杀,他怎么会允许你成为例外。”
“妈,我,我不是不当兵,反而非去当兵不可,但我想去的是空军。”
陈母摇摇头,“你爸的脾气你不是不知道,他是共和国陆军中将,自然将陆军看得最重,你从小聪明,又赶上了好时代,他希望你将来有一番大作为……”
陈汉生耷拉着头,像霜打的茄子,是啊,别人家的将军老爹可能会格外开恩,但自己家这老爹,是死活不肯让步的,就因为他叫陈军,是共和国军界的大佬,领军百万的中将。
从小陈汉生就很怕自己这个老爹,在学校里更是小心翼翼,生怕因为自己老爹是高级将领,而带来麻烦。和大多数共和国高级官员、将领的子女一样,在幼儿园以后,都是上的全日制普通学校,同学都不知道他老爸是中将。
大学三年,他一直埋头于各科学业中,在共和国军二代、官二代中,他是小有名气的天才,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育项目,他都是第一,就连学校教授的格斗科目和共和国高层子女中实验性推广的军武格斗科目,他都能拿第一,本来早就想报名参加飞行俱乐部,但是家里不同意,他只好想了这个办法,现在,这个办法也行不通了。
思来想去,也只有照着做,但他心里却有一点事情放不下。良久,陈汉生终于走到母亲面前,“妈,我想和你说一点事……”
第二天,一大早,陈汉生背着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坐上了前往重庆的火车,坐在车窗前,手中拿着的是一个信封,信封上面清楚地写着寄信人的地址。
昨天,陈汉生告诉自己母亲,如果真的要立即参加坦克部队的招兵考试,他想去见一个女同学,并且主动把一大把信给母亲看了。
看着儿子涨红的脸,看完信的陈母开心地笑了,鼓励他道,“去吧,你爸那里有我和他说,推迟几天再去报名。你也长大了,既要承担属于你们这一代的责任,也有权利追求你们这一代人的幸福。不过,你要记住,凡事不能强求,更不能用自己的身份来压人,世人崇敬你父亲,是认可他对民族作出的贡献,而你,应该拿出男子汉的骨气,凭自己的表现来追求人家。”
女生姓赵,单名一个茗字,是重庆人,汉京大学农业学院的学生,和陈汉生的认识,还是在图书馆自习室,一个很难的概率论问题难住了赵茗,结果旁边早已被她美貌吸引了很久的“好心人”陈汉生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两人都有好感,但一直保持了相当距离,赵茗告诉陈汉生,现在是以学习为重,学好知识,报效祖国,报效家乡是她最大的梦想。
作为中将的儿子,又非常关心世界大势,耳濡目染的陈汉生也知道,中国加入这场空前庞大的战争是早晚的事情,如果参军前不去见一见赵茗,一旦有关中国的战争全面爆发,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了。
火车的速度不算慢,第二天下午3点,火车就到达了重庆站。
陈汉生并不是第一次来重庆,以前还在西南生活的时候,有一个小姨嫁到了重庆,他还和母亲来拜访过几次。
“几年没来,重庆又是大变样。”
走出重庆火车站,看着繁华的重庆街头,面前一栋约有40层高的火车站地标建筑,显得格外的令人瞩目。
重庆和汉京一样,早在1935年就全面采用了交通红绿灯加人工的办法,作为道路交通管理工具。
街头上来回行驶的汽车,除了国内最大的汽车品牌中华牌各型汽车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廉价的家用汽车,比如国力汽车,龙腾汽车,神州牌汽车。最廉价的私家车车型,300多元新人民币的汽车售价,比起美国国内曾经风靡过的几百美元级的福特A型车,可是强了太多,许多富裕家庭都喜欢上了它。
走的时候,母亲破天荒地塞了一百元人民币和十几块零钱给他,除了让他花销外,主要还是想让他有钱给人家女孩子买点什么贵重礼物。在她看来,儿子这次去,不论成败,都算是了一桩心事,中国参加战争是迟早的事情,以后想见个面都难,一百元钱对于普通人家虽然是一笔巨款,但对于中将家庭倒也拿得出来,何况是儿子大事,其实那个叫赵茗的姑娘,她早就知道了,两人确实彼此都有情意。儿子也是成年人了,让他自己去做点喜欢的事情也好,出个远门根本不算什么,如今的共和国是最好的时代,许多地方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也不过,而且,自己儿子的本领他是知道的,学校格斗课的甲等生,哪怕是从去年,1940年刚刚在高层内部推广的军武格斗课,他也拿到了初等三级学员的证书。
一辆绿皮的神州牌出租车停在了他面前,司机还以为能拉个客。
“对不起,我等公交车。”
刚才,陈汉生已经找交通管理员打听好了,坐102路车就能直达长途汽车站,坐公交车只需要5分钱,坐出租车则需要最少5毛钱了。这对节约习惯了的陈汉生,怎么舍得花。
终于等到了公交车,陈汉生排队上了车,买了票,刚要坐下来,却看到车门又上来了一个老人,便主动给他让了座。
下午五点多,陈汉生便到了赵茗的老家,一个叫临江县的地方,在县城睡了一宿,旅馆的费用很低,不过是1块五毛钱。
县城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生机,除了帆布包里带着的汉京特产外,陈汉生买了三斤水果,两包冰糖,一瓶五粮液,为了去周场乡,他很容易就挤上了一辆私人运营的小客车。虽然比较破旧,但它却能沿着乡镇公路,提供一天来回数次的从县城和各个乡镇的交通。
看着窗外的风景,陈汉生的心情非常好,眼看就是三月份了,西南各地都是一派花开的景象,乡村公路两旁,除了田地里的麦苗和各种菜花外,还能见到许多砖瓦房,有的甚至是两层小楼的样式。
“小伙子,是外地人吧?”
旁边一位老大爷,看陈汉生的模样像读书娃,便主动和他说起了话。
“是啊,大爷,我是从汉京来的,来拜访一个同学,顺便玩玩。”
“怎么样,我们这还不差吧。”老大爷一开了话匣子,就想掏烟杆,但转瞬想起这是车里,“这些房子,全是政府组织修建的。以前啊,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点钱,但谁也不愿意把土房子推倒了重修,后来,政府进行全国范围的房屋改造。推倒了危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每个村集中烧窑制砖瓦建新房,家家出人出力,那房子,几天就盖起来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