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名门记事 >

第102部分

名门记事-第102部分

小说: 名门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汗了。”
二人携手出去。
殷氏进来同姚氏道:“客人也都来了,等他们一到,就摆菜。”又奇怪,“雪卉跟素梅去哪儿了?”
“雪卉不习惯要当婆婆呢,素梅同她出去走走。”姚氏唏嘘,“这一眨眼,咱们都老了啊,你看看,儿媳妇都要当婆婆了!”
殷氏抿嘴一笑:“我可盼着这一天呢,下回就有人喊我祖母了。”
“你倒是不怕老。”
“怕也没法子,总算有大嫂陪着我,老了也有人陪着一起老不是?”殷氏挽住姚氏胳膊笑,“反正咱们余家越来越热闹就行了。”
“那倒是。”姚氏笑起来。
两人一同出去张罗。
余慎,余文晖,余拙几个在外头接待客人。
橘红色的斜阳照射在余家大宅黑瓦上的时候,余晋元骑着高头大马,戴着一朵大红花,穿着鲜红色的新郎服,领着儿媳妇的花轿回来了。
身后延绵不绝的鞭炮声在大街上回响,引得众人纷纷前来相看。
余家抛了好多喜钱出去。
姜雪卉眼睛闪闪发亮,对江素梅道:“我儿媳妇来了!”
江素梅笑道,“快些进去堂屋坐下罢,他们二人还得拜你们呢。”拉着姜雪卉就去了,她心情也有些复杂。
如今这一幕,也是将来她要经历的。
她可是要做两个姑娘的婆婆呢!
全福夫人用红绸牵着谢尚柔进来,到得门口,引她进去,与余晋元二人双双立在长辈面前。
姜雪卉看着年轻的小夫妻,眼睛忽然就红了。
她想到养大余晋元所花费的精力与时间,想到这一刻,他终于成家,心里充盈着无数的感慨。
余文晖侧头,紧紧握住了妻子的手。
两个年轻人恭敬的叩拜了下去。
江素梅看着门外,心想要是余文殊在就好了,他此前就写了一封信回来,连倭寇的情况都没有提,如今过去这些天,该是有变化了罢?

、第117章 海禁的后果

第二日,新婚小夫妻早早的就起来了;给各位长辈请安。
余时远坐在上首;下面左右两侧各坐着大房;二房的人,都纷纷拿出见面礼送与谢尚柔。
谢尚柔高兴的拿了,一张小脸笑得跟花儿似的。
这个姑娘确实是性格明朗,不做丝毫遮掩的,欢喜就是欢喜,难怪姜雪卉会选她;他们余家虽都是心思玲珑的人,但对内是没有心机的;故而这些年;互相都没有出过龌蹉事。
既如此,简简单单的就好,相处起来也轻松。
江素梅送了谢尚柔一套红珊瑚头面,也算是贵重的了。
结果隔一日,谢尚柔就送与余廷元,余怀元,余智容各一个通体白润的玉坠子,两个男孩儿的是麒麟,余智容的是仙草,雕工十分精细。
江素梅看着喜欢,知道她是回礼,也没有拒绝,给三个孩子戴上了。
后来听说她给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送了些,一问之下,才知是她母亲谢夫人吩咐的,当日她出嫁就带了好些小玩意儿,谢夫人叮嘱务必都送出去,不要显得小家子气。
看来谢夫人是怕谢尚柔光拿了见面礼,不知道感谢,被他们余家看低了。
也是想得周到。
小夫妻三日后回门,归家时又带回好些东西,可见谢家对这门亲事真得十分满意,余晋元与谢尚柔也很恩爱,二人光是对视一眼,就能叫人觉察出其中的甜蜜。
江素梅偶尔见到不由想起自己当初嫁入余家的情形,其实也差不离,只是时间过得真快,竟是已经有十年过去了。
她看着树上落下的叶子,又看看在手边坐着看书的余廷元,幽幽叹了口气。
翠羽放下针线活,宽慰道:“夫人,二爷肯定没事的,指不定很快又有信过来了。”
江素梅笑道:“你别总安慰我,我还不晓得呢,你也担心长德,这次难为你们了,原本长德也不用跟着去的,你孩子也还小。”
翠羽一直跟在她身边,也从年轻的姑娘变成了临近中年的少妇,只是这主仆之情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相公自己也不放心呢。”翠羽给江素梅倒上刚刚热好的水,抿了抿嘴笑道,“他晚上睡不好,翻来覆去的,我就知道他也想去,只是担心我跟孩子,是我叫他去的,省得等二爷走了,他就跟魂儿丢了似的,我还得每日安抚他,不得更累呢!”
江素梅噗嗤笑了,又点点头:“长德跟了相公二十来年了,说起来,比我与相公的感情还要深罢?就像是你,只怕我一日见不到,也不习惯。”
“是啊,若是相公换成少爷,奴婢也是心甘情愿要跟您一起去的。”
她轻轻的说出来,可言辞间满溢忠诚与恳切。
江素梅微微笑了笑:“母亲当年留下你,于我来说,是最幸运的事情了。”
也许翠羽在她这一生中并不曾贡献出多大的力量,然而她就如晚间的烛火一般,虽然火光很小,却让人觉得安定温暖,江素梅觉得她能顺利走到今日,其实要感谢的人很多,翠羽也是其中之一。
还有她那好几个丫环,幸好她们也都过得不错。
翠羽怔了怔,嗔道:“夫人又说叫人眼酸的话,咱们为奴为婢的能有什么,只盼主子好罢了,奴婢认识夫人才叫幸运呢,旁的不说,光是月钱就够多的,说出去,别府里的下人哪个不羡慕?都想来呢!”
江素梅哈哈笑起来:“你这是想要我再加点啊,不是?光夸这一个呢。”
翠羽抿嘴直笑。
等过了八月,余文殊写的第二封信终于到了。
家里人都聚在一起。
余时远还没有走,那自是他来拆信。
余拙有些紧张,等到余时远看完,忙追问道:“父亲,那边情况如何?”
余时远面色严肃:“他总算找到症结所在了。”
“什么症结?”余慎也问,“莫非他有法子,彻底赶走倭寇?”
“不是。”余时远摇摇头,放下信,手指在桌面上敲了几记,“原先我就曾听人说,倭寇十数年不清,乃是有内贼,文殊现在便是找到了内贼。”
“哦?”余拙瞪大了眼睛,一拍桌子道,“竟然敢帮倭寇,这些人是脑子坏掉了么!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有什么好处,竟然要与他们勾结?父亲,文殊怎么说的,是不是那些派出去的官儿呢?倭寇送他们钱财了?”
“不是,内贼乃是沿海的老百姓。”
众人皆大为震惊。
包括江素梅。
她哪里想到老百姓还能与倭寇扯在一起,明明他们也是受害者啊,难道他们都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吗?
余拙惊叫起来:“怎么可能?他们是疯了么?”
余时远没有说话。
他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
假如倭寇的帮手是老百姓们,他们官兵还如何打赢这场战呢?老百姓是倭寇的后盾,那说明,倭寇是可以无所不在的,他们根本难以赶尽杀绝!
“自倭寇之乱后,朝廷颁令海禁,禁止沿海地区百姓通过海航线与别国通商,想必正是这条策令导致了百姓的不满。”余时远过得一会儿才缓缓说道,“老夫当时倒也没有想过此后果,只以为可以让百姓少受倭寇劫掠,谁想到他们也失去了生钱的财路。”
当时他尚是首辅,还没有退下来,海禁的主意是他与众位阁臣商量的结果。
看来时间才是验证对错的最佳工具,时至今日,他才知道,当年还是疏忽了,做了一个不太正确的决定。
“那如何解决呢?”余拙急道,“父亲,您要帮帮文殊啊,他在那里危险的很,若是除不了倭寇,他这官帽儿也保不住了!父亲,你一定要想想办法!”
余时远抿住了嘴唇。
他又徐徐向几个晚辈看了一眼,问道:“你们也想想呢。”
余家可不能再靠他了,他已经老了,也许时日无多,将来他不在了,余家仍是要一代代兴旺下去,他们只能靠自己的智慧来生存。
一众人都陷入了沉默中,各自思考。
江素梅第一个说话:“我有个主意,不知道可不可行。”
余时远挑了下眉,他没有想到会是她先发言。
虽然余文殊常在他面前夸奖江素梅,但余时远总是不以为然的,毕竟是个女子,再如何,心胸阅历才智能比得上男人么?操持好家,相夫教子就很不错了。
当然,他对江素梅这方面还是肯定的,毕竟余廷元被她教的很好。
“说罢。”但他也没有不听的理由。
江素梅口齿很清楚的道:“百姓与倭寇勾结,依我看,一般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害怕,二是利益,如今倭寇常年徘徊,那么,可能这两个原因是同时存在的。这样的话,我觉得,一是要让百姓得到安全感,这安全感从何而来,自然是咱们军队的强大,二是要让百姓重新找到生存的根本。”
众人都安静下来,听着她说。
她顿一顿:“他们自来就在海边长大,依靠买卖生存,一下子被剥夺掉这个权利,任何人都会不甘,但朝廷却没有做出任何补助,比如给予他们良田,或者迁移愿意去内陆城市的人,以此来减轻他们的压力,在我看来,是朝廷没有安抚好百姓,以至于酿成今日的恶果。”
余拙脸色发黑。
那策令余时远也参与的,现在她公开说出来,可不是要惹恼余时远么,他忙道:“素梅啊,你再想想……”
余时远摆摆手:“让她说,她说得很好。”
余拙一愣。
他抬起头,看到余时远脸上露出难得的赞许之意。
这种神情他很少见到,只有在余文殊做出好的成绩时,他有可能沾光能见到一次,至于他自己,不被余时远责怪都是难得的了。
可他的父亲现在竟然这样看待江素梅呢!
余拙忍不住有些羡慕。
江素梅得到鼓励,又继续说道:“当务之急,是要破坏掉百姓与倭寇之间的联系,让倭寇再没有可趁之机。”
余时远饶有兴趣:“如何做到?”
“取消海禁。”她大胆的,朗声的道,“给百姓一个承诺,等赶跑倭寇之后,立刻取消海禁,让他们重新扬帆出海!让他们去往别的国家,带上咱们丰富的特产,再运回别国的东西,再次开通海运,但前提是必须让倭寇彻底臣服于咱们,永不再侵犯!”
她一个女子,虽声音细柔,但这样说出来,却叫人心中升腾起热情。
余慎抚掌,大叫道:“好,甚好,好办法!”
余时远一向冷静,此刻朝他的大儿子斜睨一眼,淡淡说道:“你说好,那如何做到呢?”
余慎没有犹豫道:“自然是上奏疏,请求皇上批准了!”
余时远微微眯起眼睛,不急不缓道:“重开海禁,这不是儿戏,假如皇上答应,文殊却没有完成任务,你们有没有想过后果?话说来容易,做起来时常很难啊。”
他对这个大儿子的反应不太满意,一把年纪的人了,还不及一个小姑娘呢,急吼吼的,江素梅只说了这些,却还未说要如何做,肯定还有后续。
“这……”余慎语塞。
江素梅此时道:“祖父所言甚是,只是,好多事不去做却也是不知道结果的,现在相公也是左右为难,何不一搏?”
余时远凝视着她。
他在她眼睛里,看到的是无畏的坚定。
当年,他就是这样拼搏过来的,甚至可以说,把自己的性命都置之脑后,但这些风浪现在都过去了,然而,他的儿子,他的孙子却要同他一样,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
江素梅也看着他,忽地一笑:“祖父,此事仍需商量,何必要现在下决定呢?没有万无一失,我也不舍得相公有危险呀!”
果然还是不冲动的,余时远抚一抚胡子笑起来:“今日就谈到此罢,各自回去想想。”
众人便都散了。
余时远看着江素梅的背影,终于明白了当初余文殊的选择。
他的孙子,果然没有看错人啊!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又发的很晚,不好意思T_T~~

、第118章 交谈

几日后;经余家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