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乱青丝-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眸子似琉璃般,清冷冰凉,她转头看见青笙直立身侧,凤眼一挑,道,
“还不快给良妃娘娘续茶”,青笙忙应了,拎住茶壶,从宁贵妃身前走过,忽的,脚底一绊,壶中热水倾洒而出,青笙眼疾手快,左手握了衣袖,尽数将热水挡在左手,仍有几滴落到良妃手腕,
“大胆奴才”,良妃吃疼,起身一掌扇在青笙脸上,她赶忙低头跪下,不发一言,早就料到没好事,没想到居然伸脚绊人,堂堂贵妃,使这伎俩,当真厚颜无耻,宁贵妃双脚伏在长裙下,动作隐秘,除了两个当事人心中知晓,谁也没看见。
良妃脸上阴沉,眼中怒意至极,正开口要让宫女狠狠教训青笙,方想起这是在沐霞宫,才压下了怒意,道,
“姐姐治理六宫有道,自己宫里却出了这么个不懂规矩的东西”,宁贵妃状似有些惊讶,命人取了药膏,这才施施然说道,
“这奴才初来沐霞宫,不受教,不如妹妹说说怎么责罚才好”,宫女正拿了药膏抹上良妃烫红的手腕,她眼中闪过一丝狠意,
“责罚不外乎是跪,打,禁食,今日来个新鲜点的,不都说十指连心么,不知指甲间扎针会如何”,
青笙听罢浑身一震,饶自己再是能忍,这十指钻心,也断然受不了,抬眼向宁贵妃看去,见她神色自若,即刻放弃她会因内疚而救自己的想法,却见她拍手笑道,
“本宫也未曾看过,妹妹觉得这奴才能挺过几针”,良妃笑意阴狠,面容尽有几分扭曲,
“宫里嬷嬷说常人不过三针,妹妹看这奴才身体瘦弱,怕是撑不过三针”,宁贵妃若有所思,
“本宫说这奴才能撑过五针,不如咱们立下赌约,若妹妹赢了,便将头上这金步摇赠与妹妹,若本宫侥幸胜了,妹妹明日便随本宫赏枫如何”,
良妃闻言,不由望向宁贵妃头上的金步摇,皇上所赏,她一直颇为喜爱,遂应了赌约。
良妃使唤身后的宫女束晴叫了容嬷嬷进来,生怕青笙挣扎,束晴狠狠踩在她红肿的左手,使劲碾压,容嬷嬷打开布条,一排针依次排开,银光闪烁,令人发寒。
从指甲缝深深扎进,入骨的疼痛,针尖寸寸嵌入肉中,她右手松了又紧,指甲在掌心生生抓出了血,又在地上抓出了深深的血印,青笙却始终不发一言,满堂只剩下她急促的喘气声,安静的诡异。如此酷刑,满堂的人均有些不忍直视,唯见良妃笑意阴狠,甚为开心。
第二针下去,青笙耳中如尖锐的声音鸣叫,牙齿将下唇咬破流血,才能抑制住大声嘶吼的痛楚,这痛却非常人所能承受,她向来极能忍耐,自我保护般,意识飘忽起来,第三针时,她的冷汗已湿透衣襟,眼前人影模糊,耳鸣轰天,脑中那根弦仿若即刻断掉,快结束吧,她心想,心中悲戚。
此时,宁贵妃看到青笙眼神飘忽,即刻就要昏倒的样子,凤眼一扫,给锦云使了个眼色,锦云领会,上前,端过一杯热茶,哗的洒向青笙的脸,滚烫的热水一浇,烫的她脸皮发红,凌乱的神志清醒几分,看向前方,见得宁贵妃手指紧握扶手,眼神中几丝紧张,这么想赢么,青笙心想。
她忽的一咬舌尖,口中腥甜,又清醒几分,锦云看她嘴角流血,以为她想自尽,急忙上前,钳住她的下巴,青笙苦笑,我还得留着命见若华呢?稍微凝神屏气,强行稳住心神,只是这般,指尖的痛楚仿佛又加大了百倍。
待的容嬷嬷又下了两针,青笙才痛昏了过去。良妃一看,气急败坏,叫束晴拿水泼醒青笙,生生泼了两盆水,她才幽幽转醒。
良妃怒意盎然,牙关紧咬,透着生生的凶狠之意,她正要发作,宁贵妃倒是先开了口,
“去宫门外跪着罢,待得良妃娘娘消气了才准起来”,青笙被拖着出了宫门口,垂头跪着。模样凄惨,路过的宫女太监不由得加快脚步,生怕惹上是非。
见得她发丝披散,嘴角滴血,左手背的水泡被踩破,流着血水,左手五指血流不止,右手五指抓地面时破了,皮开肉绽,神情恍惚,不知多狼狈,忽的,旁边闪过一个黑影,
“青笙”,听的是云倾的声音,青笙突然委屈起来,心里一阵酸涩蔓延,泪珠子控制不住地往下掉,在外人面前,装的多么坚强硬朗,在熟悉的人面前,总是忍不住软弱起来。
不准哭,她固执地不肯抬头,不想让云倾看到,不想让若华知道,听的旁边叹口气,云倾抬手点了她手臂上的穴道,疼痛消失了几分,又塞了瓶药到她怀里,闪回了阴影里。
夜幕低垂时,良妃方出来,冷然看了角落那个青色身影,入轿回宫。
“娘娘,良妃睚眦必报,心思狠毒,与虎画皮可是凶险啊”,锦云道,她是宁贵妃心腹宫女,自是知晓主子的行径,
“此人虽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但好勇斗狠,贪婪冲动,明日她缺席淑妃的皇子生辰,与本宫一同赏枫,宫中传言开后,淑妃定不再信她,她失了淑妃那边倚仗,自然只有投靠本宫”,
“娘娘英明”,锦云及时奉承道,
“把青笙带进来”,宁贵妃开口,
青笙被带到殿内跪着,宁贵妃头次仔细端详她,身形清瘦,脸上掌印通红,嘴唇破了,十指血迹斑驳,看着低眉顺眼跪在下方,却腰骨挺直,莫名地有些倔强的姿态,
“你这人怪的很,不会说好听的话,也不晓得求饶,你若开口,本宫或许能帮着说上一句”,宁贵妃指尖有些酥痒,不由用指腹抚了抚,然后悠悠说道。
青笙垂首不语,只是心里翻腾,不是你那五针赌约,我又何苦多受两针。
对于她一如既往的沉默,宁贵妃莫名有了些火气,
“当真是顽石一块”,青笙不语,双手微颤,见得她这幅惨样,宁贵妃火气消去几分,
“为何咬舌也要受那余下两针”,她冷冷地问道,青笙心想,让你输了我不是会更惨么,
“娘娘问你话,为何不答,还想受罚么?”,锦云怒道,上前又欲收拾她,被宁贵妃眼神制止了,
“奴婢知娘娘想赢,奴婢便助娘娘赢”,青笙昂首,抬眼看去,
宁贵妃看向那双跪在下方的眸子,没有恨意,没有怯意,波澜不惊,她对这答案很满意,心情也好了起来,问道,
“那若本宫想做的事,你都会助本宫吗”,青笙点头应允。
宁贵妃脸上闪过满意之色,让青笙起来,看她十指受伤,吩咐锦云另安排人手做杂务,让青笙日后在殿中端茶递水即可。
从最底层的杂务,到殿前服侍,对于别人来说是好差事,对于青笙来说,她可深知伴在宁贵妃身边的危险,不但锦云看她的脸色又不善了几分,连宫里的其他几位二等宫女也没了好脸色。
夜深,青笙回屋,从怀中取出药,细细撒在伤口,用纱布粗略地包扎了伤口,取了张丝绢,研了磨,右手五指握住笔杆,歪扭竖写“安好”,横写“勿念”,取横也丝(思)来竖也丝(思)之意,从枕头下拿了些银两,寻到守夜小太监,塞了银两,托他带到长宁宫给云倾,等到半夜,小太监才回,说云倾收了信,没说什么,只是打发他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吃的苦中苦,方能抱美人,别怪妈狠。。
☆、复位
“这些天辛苦了,忻云”,青笙手受伤了,什么也做不了,忻云便帮做着,
“没事,都是苦命人,相互帮衬着,也有个照应”,忻云整理着床铺,不介意地说着,青笙也不吭声,坐在床沿发呆,
“青笙,别怪贵妃娘娘,那良妃心眼小,爱记仇,从前身边有个宫女,每次皇上到良妃宫中时,便打扮得花枝招展,皇上有回见了,便随口夸了一句,给良妃记住了,生生把那宫女折磨死了,临死时,眼睛瞪得老大,脸上,身上全是淤青”,忻云说着,脸上还有几分惧意,
“那得感谢贵妃娘娘这么折磨我,才逃过了良妃的毒手,是这个意思么?”,青笙淡淡说着,
“主子心思难猜,作为奴才只得谨言慎行,惹了主子不高兴,也只能受着,谁叫生的奴才命呢?”,忻云叹道,青笙望着缠着纱布的双手,怔怔不语。
大半个月过去,手上的伤口渐渐好了,青笙仍是闷闷不乐,不知若华为何数日不回信,青笙后来又托了小太监陆续送了信过去,都如石沉大海。
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病了,青笙一边跪着给宁贵妃捶腿,一边想着,
“青笙”,
“。。。。。。”,
〃娘娘叫你,又在发什么呆”,旁边宫女用力猛掐了下青笙,
“青笙,上茶”,青笙领命而去,
〃娘娘,出大事了”,只见锦云风风火火冲进来,
“怎么了,大惊小怪”,宁贵妃慵懒地支着头,
锦云胸口起伏,上气不接下气,想是一路急奔过来,
“查出。。巫蛊。。真凶,皇后。。复位”,宁贵妃厉眼一扫,
“仔细说清楚”,锦云才一一道来,
昨日下午,淑妃身边的宫女宝鹊在长宁宫附近偷埋东西,抓到一查,全是巫蛊之物,与端皇后那日寝宫查获物品相同,严加审问下,宝鹊招了说是受阡贵人指使,并嫁祸给端皇后”,
“那皇上怎么说?”,宁贵妃凤眼一挑,眉头微蹙,
“说是皇上雷霆大怒,贬斥阡贵人冷宫,夺其封号,将宝鹊杖毙,昨日夜里,圣驾亲临,将皇后接回凤栖宫,留宿一夜,今日又让李公公安排,要歇在凤栖宫”,锦云平复着气息,宁贵妃眉头紧锁,眼中闪过威厉之色,正要作声,
忽听的,“啪”的一声清脆,茶杯脆裂在地,散成数块,青笙直立一侧,浑身发抖,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悲伤。
宁贵妃心中生疑,青笙往日受罚时,面色镇定,眼眸波澜不惊,没有奴才的怯意、怒意、恨意,要么就是掩饰的好,要么就是彻底的漠然,只有两次这双眼眸露出了情绪,上次是禁止她出沐霞宫时,那一闪而过的怒意,而这次,则是哀伤,彻骨的哀伤,冰凉绝望。
“奴婢失手,请娘娘责罚”,青笙上前,垂首跪下道,
“罢了,下去”,宁贵妃摆摆手。
“娘娘竟轻饶了这不懂规矩的奴才”,锦云在旁忿然道,
原来的主子获得宠幸,奴才该是欢欣,而不是哀伤,宁贵妃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她让锦云过来,交代了几句话。
青笙神情恍惚,面色苍白,她给守门太监撒了谎,急急地往凤栖宫走去,斜阳如血,照在她青白的脸上,更显得可怖,跌撞地到了凤栖宫门,往日紧锁的宫门赫然大开,灯笼高挂,护卫林立,再无往日半点冷清。
“请公公帮忙通传皇后娘娘,说沐霞宫青笙求见”,青笙上前,递过些银子给守门太监,太监却推了来,道,“皇上正与皇后娘娘用膳,今夜歇在凤栖宫,已吩咐过,不准任何人打扰”,青笙闻言更是一震,呆立在正门,护卫嫌她碍眼,给赶到了一边去。
但听的里面,脚步嘈杂,有男子洪亮的大笑声。凤栖宫内,景文帝与端后正坐上方,但见景文帝身着明黄九龙金袍,气度不凡,俊逸温和,端后着金丝牡丹蜀锦,容光隽雅,堂中乐师奏乐,舞姬翩然起动,随乐时而轻甩水袖,时而点足旋转,宫女太监进进出出,美酒佳肴。
“今夜不过你我二人,皇上不必如此隆重,臣妾受宠若惊”,端后声音清冽,景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