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同人动漫电子书 > 回越盛唐 >

第8部分

回越盛唐-第8部分

小说: 回越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林刚才在殿上,本来是可以说句话缓和一下的,但是他现在要是就是崔永安求他,等到崔永安来拉他的袖子,心里暗自高兴,面上还是做出一副不解的表情:“崔大人,这是何事?”
  崔永安拉着高林的袖子,苦着一张脸:“大人,刚才你也看到了,又何必问我呢。”
  高林笑道:“我们做奴才的,不敢乱自猜测陛下的意思,看是看到了,却不知道崔大人有什么用意。”
  崔永安看高林的样子,就知道他是在敷衍自己,但高林是皇帝近侍总管,给他胆子也不敢当面去指责出来:“大人,别人自是不敢揣测圣意,但是您不是别人,如今永安大祸将至,还望大人指点。”
  高林见崔永安已经上钩,也不想再拿言语去激惹他:“陛下圣明,大人又何来大祸一说。”言毕,话锋一转:“我们做奴才的,也只是一心想为陛下分忧而已。”
  崔永安已经从他话里嗅出了玄机,正要继续问下去,却见高林摆了摆手,原来两人一路走来,已经到了明毓宫前的花圃,园内的凉亭了,坐的正是当朝晋阳公主,而晋阳旁边坐的清秀青年,竟然是沈凌。
作者有话要说:才回来,晚了,来不及改错别字,欢迎大家纠错
13
13、中计 。。。 
  “沈大夫,你在想什么?”晋阳对自己刚才的唐突有些后悔,看见沈凌站在一边,只低头沉思,又禁不住想要打破殿内尴尬的宁静。
  沈凌是低着头,在回味刚才晋阳那一抹揶揄的笑,那样的晋阳,就像是精灵,能够捕获人的思想。她用余光注视着晋阳,史书上对晋阳的描写都是那么的华丽:聪明、善良、心静如水、与人为善。但如果不是自己有这样神奇的经历,能够亲眼呆在她身边,又怎么能觉得那些描摹的平淡,晋阳是那么地与众不同,能够让身边的人轻易的被她吸引,被她的举止言语影响心境,就连自己……自己不是打算医好她就离开吗?
  “公主,我在想怎么让你快点健康起来。”虽然是要离开,但是现在细心地照料她不是自己的职责吗?
  “沈大夫你医术高明,本宫也很希望能够快点好起来呢。”晋阳也微笑起来:“昨天沈大夫不是嘱咐本宫要多走动,多晒太阳吗。今天天气也好,连老天爷也想本宫快点好起来呢。”
  又是这样的笑,只是嘴角轻轻地扬起……却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沈凌的心里也高兴起来,把烦恼暂时抛在了脑后。
  于是,等盐水吊完以后,沈凌就陪着晋阳到了花圃,平儿带着几个小宫女,在后面随着。本来她是不打算跟在晋阳身边的,昨天一晚上没有睡觉,到现在已经是头晕眼花,她清醒的时候已经不能应付晋阳,更何况现在脑子里装满浆糊。但是晋阳也很坚持,依旧是那样的笑,沈凌依旧又一次地说服了自己。
  公主府的花圃很特别,特别到里面只有一种花,而这种花公主府的其他地方也有,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沈凌现在就走在这花圃里面的小径上,四围满是浅红的花朵,花瓣呈心形,数目不等,每支单生,被阔圆的掌叶衬托着。沈凌不认识这种花,事实上,她对花这些的了解都很少。在这一点上,她仿佛不像个现代人,哪里像晴,她是熟悉各种花语的,还会经常缠着沈凌给她送花,又想到那个人了么?她现在过得好吗?为什么还会想着她?沈凌用力摇了下头,似乎要把那个影子从自己不清晰的脑袋里甩出去。
  “沈大夫会不会觉得这里很奇怪?”不知不觉,沈凌已经跟着晋阳来到了花圃中心的凉亭,等两人坐定,晋阳才指着面前的花圃:“你会不会好奇为什么整个公主府都是这样的花,还会专门设置一个花圃?”
  “可能是这个花圃对公主有特别的意义吧。”沈凌静静地看着晋阳,说出了她的猜测。
  晋阳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的光亮,又随即黯淡下来:“这花圃里面的木莲,又名木芙蓉,是母后培植的。”复又顿了顿,吸了一口气,好像是想起了极难过的悲伤,“外面的是本宫自己培植的,可惜怎样照料都不似花圃里生长得好。”
  原来是这样,沈凌知道,长孙皇后在晋阳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过世了,虽然留下了疼爱晋阳的父皇跟三位亲皇兄,但是五岁的晋阳,失去母亲的疼爱想必是多么的无助吧。李世民虽然疼爱她,把她带在身边亲自抚养,但是毕竟国务繁忙,又有多少时间真的事事去关注她?废太子李承乾与顺阳王李泰,当时都比晋阳大了许多,忙的已经是谋朝篡位的大事,又怎么会有心去关心这个小妹妹?或许还有只比她大三岁的小哥哥李治,他们年岁相近,心境相似,在那个无助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扶持吧。
  这个时候的晋阳,好像又从刚才镇静自若,云淡风轻的高贵公主身上分离出来,出落成一个让人怜惜的邻家女孩:“公主,你离开了皇后尚且如此悲伤,更何况那些木莲呢?”
  晋阳闻言身子一滞,声调里已经带着了欢喜:“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她的笑容比在殿内更加的明媚,她眼里止不住地开心,眼角却浸出泪水:“沈凌,很谢谢你。”
  沈凌知道晋阳现在的心情,远不是高兴与伤心就可以简单表达,她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安慰下去:“公主,你要快点健康起来,这样先皇后也会开心的。”
  晋阳看着眼前这个青年男子,比起昨天他带给自己的新奇与神秘,今天的他,仿佛能让自己感觉到一点亲切,又不同于赴父皇与皇兄那样的亲切,一时间,她也迷惑起这样的感觉来。饶她再是聪慧灵颖,也不过是个女孩心性,对心里的感觉道不明,也不再纠结起来。
  平儿已经带了宫女,在石台上布置了些新鲜瓜果,晋阳已经收拾了心情,笑着道:“本宫自小以来,身边的太医都是让本宫多休息,少吃生冷,唯有沈大夫反而让本宫多走动,多晒太阳,还要多吃瓜果,本宫虽然不明白,现在却也做了。”
  沈凌听了晋阳这话,突地又想起如今的处境,越是呆得久,就越容易暴露更多的疑点,本来略放松的心情又紧张起来:“公主,那是因为我跟太医们学的医术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求也不一样。”
  晋阳有些懊悔自己破坏了这样的气氛,明明的很融合的,却被自己的好奇破坏了,她注意到了沈凌脸上表情的僵硬,也不愿再就这个问题追问下去:“沈大夫,不如我们在花圃里走动一下,在这里坐着,也晒不到阳光。”说完就率先起身,往凉亭外走去,沈凌也跟她一并往□里去。
  高林在远处的回廊里,把两人的行迹看了仔细,余光里瞟着崔永安,见他眼睛里露出了惊异,心里暗暗一笑,道:“崔大人,可觉得有何不同?”
  崔永安心里已经被刚才的情景所震惊,京都里的消息都传的是晋阳公主病危,香消玉殒已是必然之事,可如今,如今……他竟然看到晋阳似好端端的一个人,哪谈得上病危。可是,京都里的消息也不会是假的,连皇上都亲自来晋阳封地,难道不是怕不能守在公主到最后吗?他眼里的疑惑越来越盛,只能看着高林,仿佛高林身上,一定就会有解决他迷惑的答案。
  高林却没有打算立即揭晓崔永安想要知道的答案,又问到:“你看到公主身边那个青年男子了吗?”
  当然看到了,怎么可能看不到,这也是崔永安疑惑的另外一个问题,在公主府里,堂堂大唐公主,竟然与一名青年男子在花圃里游玩,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干预,连身边的总管高林也没有觉得不妥。这又是为什么?
  难道……这男子就是关键?
作者有话要说:每章请大家都要找错误,以便我修正。谢谢
14
14、计成 。。。 
  崔永安看着高林的侧面,心里十分不安,他隐约觉得自己疏漏了什么地方,却又想不出是哪里。他又转头看了一眼花圃里,公主跟那位青年男子已经走进了□里。
  高林其实本来没有想到会在这里看到晋阳跟沈凌,他一路上也正在琢磨如何让崔永安毫无戒备地自动跳进自己的计划里,现在他却不用再烦恼了,这次偶然的相遇,使他的计划已经更加的完美。
  高林又笑了,崔永安看着他脸上突兀的笑意,耳朵里传来的高林略为压抑的声音:“崔大人,我知道你心里有些什么样的疑问。”他指了指沈凌的背影:“关于这个青年,我正好有点事情想要拜托大人。”
  于是崔永安在没有办法拒绝的情况下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原来他见到的这位青年,名字叫沈凌,是一个大夫,就是他让晋阳公主的病情有所好转,故事到这里,是真的,高林叙述起来很是平静。
  后面的故事就有点离奇了,高林的语气也变成了一种略为压抑的紧张:沈凌是个遗腹子。
  崔永安倒吸了一口冷气,遗腹子?要知道在古代,遗腹子可是一种灾星,据说是克死全家以后才会降生的,要是是遗腹子的话,为什么皇帝陛下会让他给晋阳公主治病?莫非……崔永安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渗出了冷汗,高林在这个时候把这个事情告诉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高林的声音转而平淡:“崔大人,实不相瞒,沈凌的身份我也是刚刚才知道,但是你看公主的病情……公主从小体弱多病,皇宫里的太医们都没办法,陛下为了公主抛开国务,来晋阳陪伴。你说在这个时候,我们做臣子的该如何是好。”
  崔永安的心里急速的计量着,额头也渗出了冷汗,现在去揭发沈凌的身世,沈凌必然会获罪,但是公主如果就这样病情又恶化,皇帝震怒之下,自己又会如何?高林是明白这些的,他这样问自己,显然他已经有了他的选择,我如果不跟随他的想法,今天又知道这样天大的秘密,又会如何?
  在唐朝,五品是个天上与地下的分界线,到了五品,有了上朝的资格,也就有了五品以下羡慕不来的特权。崔永安从一个芝麻官一级级地爬上来,刚刚才享受到天上的光环照耀,他已经没有办法再承受失去。于是,他抬起衣袖,拭去额头的汗水,弓身道:“下官听凭大人吩咐。”
  高林很满意的笑了小,伸手扶起崔永安:“崔大人说笑了,我一个总管,哪能吩咐大人,都是为陛下与公主,各尽其职罢了。”
  既然话已经挑开了,接下来当然就会有实际的行动步骤,按照高林的指示,崔永安很自觉的把沈凌认做了表侄,并连夜八百里加急回老家成都府把沈凌的身份落定。其间各种私相授受,却由高林暗中操办,就此,沈凌的身份问题得到了解决,崔永安也傍上了高林这个靠山,高林有了沈凌,如果晋阳的病情好转,他也是相当的功劳,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三赢的结果,。只有沈凌还蒙在鼓里,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别人的侄子。
  李世民坐在案前,单手扶额,面前还是摆着太子李治的折子。此时他已经冷静下来,开始思考的是现在的对策,太子的担心他也是可以理解,却不能认同,在大局面前,李治的行为还是不可原谅的。长孙无忌是知道这些的,所以太子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只能派崔永安来请示自己。京都的局势已经必须由自己来处理,这个时候,下发旨意对两方都是不利的,指责太子,会让太子在以后的朝局里更加艰难,指责长孙无忌,太子会更加的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