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家的红火日子-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堇娘在心里想着边问道:“姐,这个络子也能换银子吗?”
“当然,我上个月编了有十来个,拿去卖给了货郎,每个得了七文,去了线的钱还能剩…快二十文。”琼娘在心里算了算后报了个数字出来。
“姐,你这个做的荷包也是卖个货郎吗?”
“这个倒不是,卖给货郎不划算,这些个我同娘一起做了要拿去镇上的成衣店卖,娘的手工好,他们收的价也高些。”
“姐,你可会盘结阿?”
“当然,那个谁不会阿。怎么了?”说着疑惑地抬头,侧身了看向妹妹。
“那个,姐…。”说着将身子挪到了榻的这一端,道:“你编的络子是不是都只在底下就结个穗子阿?”看大姐默认的点了点。“我在想要是我们家编的络子,喏,还有这荷包多了个好看的结,会不会比别人好卖阿?这样的络子也拿去成衣店,他们会不会收。”
“你是说…,这样我们就能多换银子了,娘,你看这成不成啊?”大姐说着一脸期待的看向了母亲。
这时,母亲听着姐妹俩的对答后,也停下了手中的活,想了一想说道:“我看可以,要不我们先按你二妹说的那样,做几个拿去试试。”又看着姐妹俩开心的笑脸,又顺势抬手轻拂着二女儿的头叹道:“我们家二丫头也长大了,也省得为家里攒钱了,自从你们奶奶过世后分了家,爹和娘也是没本事,让你们跟着吃苦了。”说着轻轻的又叹了口气。
“娘,我们不苦,我们有您还有爹爹痛我们,我们一点也不苦。对不对,大姐。”“恩,一点也不苦。”大姐也轻轻颔首。
“我们也不苦。”那端的小哥俩听见后也异口同声的大声喊道。“就是昨天大姐还给我们糖吃来着。”六郎又忙接着说道。“就你们两个小馋猫,吃完了糖,是谁还非扒拉着糖纸找糖碎来着?”大姐打趣的说道。说得他俩羞的低下了头,“好了,等我们做的荷包,络子卖得了钱,再给你们卖糖吃,好不好。”这边厢娘三个笑着对望了一眼,大姐又对他们说道。
听到了这话,小哥俩对视了一眼后,就开心的笑着跑了过来,依着大姐和娘的身边直点头。
正文 第五章 出样品
母子几个开心的说着话,很快就又到了该准备午饭的时辰,丽娘和大女儿去厨房,留了堇娘和小哥俩在屋里玩,正说着话,就看到另外的兄弟三个往堂屋里进来。
“二姐,我们今天采了好多的野菜那,娘说等晚上就给我们做那。哦,对了,我们上次救下来的小狗都活下来了,二牛和村长爷爷家的小宝今天告诉我说了,他们两家也想着各留一只。说把那只最壮的留给我们家,等小狗断了奶就给我们送来。”二郎说着边在堇娘的边上坐了下来。
“小狗?”堇娘遗憾的看向二郎问道。
“是啊,就是那天我们在树林里发现的那窝小狗,二姐你怎么…。”说着一脸惊讶的望向堇娘。还未待堇娘想好要怎么应对过去时,就被刚跨进门来的琼娘截了个先。
“这到底怎么回事,那天看着你同满头是二妹被史老爷家的二公子给送回来时,大家都吓坏了,只知道叫人打了,可到底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刚巧你二姐又伤了头还没好,许是真记不太清这事了,你到是同我们讲讲这事情的始末到底是怎样的。”大姐拉过二郎认真的看向他问道。
二郎看了大姐一眼,才缓了缓神道:“那天我和二姐原本是想去,那片树林前的石滩地里捡些个漂亮的圆石子,准备回来给弟弟们玩抓石子的。可没想到,才找了一会儿,就听见一颗大树后面有动静,我同二姐寻着声就去了。没想到是只刚生完仔的母狗,看着就要不行了。见我们过来好容易才睁了眼,也就只看了我们一眼,连护仔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和二姐就商量着给它找点干净的水喝,等它缓过来点,我们再走。谁知我们刚拿了水回来就看见,四婶家的三郎他们三个,正拿石子丢狗玩那,所以我气不过,就顺手捡了根树枝想要敢他们走,后来…后来的事你们也都知道了,事情就是这样的。”
“原来是这样的,我说那,怎么会下那么重的手,原来是做贼心虚。”说着大姐爱怜的摸了摸堇娘的头,又说道:“以后看见他们这些不讲理的,也莫要这次如此的冲动,幸好二妹现在没什么大碍了,可记下了。”说着又对着三郎和四郎道:“你们也一样,以后看见也都远着点他们。”三人都重重的颔首应了声“是,我们都记下了”。
琼娘又看了他们一眼道:“你们都先去同我去洗了脸再过来,看看一个个,都成了小花脸了,走。”一边笑道一边赶了三人出去。
没过不久父亲萧铭柏也回来了,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开始吃午饭,这是靳澜,也就是现在的堇娘来到这里和家人一起吃的第一顿饭。看着围坐在一起的一大家子人,吃着没多少油水的一色素菜,想到家人对自己真心的关爱,堇娘却是心里却是暖暖的。很快吃完了饭,母亲丽娘和大姐琼娘收拾了桌子后,父亲并没有回房,而是等着丽娘忙完了厨房的事回到堂屋。
待丽娘亲手给他续了杯温水后,说道:“今天去看过了,地到是离的近了,不过,这地麽,就…。”
“怎么了,不是熟地?”丽娘边坐下来边抬眼望着丈夫问道。
萧铭柏点了点头,道:“原也是算得上和我们那块一样的中田,可现如今就不能算了。”只见父亲微微皱了皱眉接着道:“你还记得前任的县太爷家的亲戚把,就是在我们村西山那片地买走了好些个太湖石的,把原本好好的田地都变成了采石场了,现在不都还荒着了嘛,就是那里。”说完啜了一口水,望向母丽娘。
“原来是那里,地倒也不是荒田,可就是我们家若是要了,光收拾出来就得花费不少。”说着也轻轻皱眉。
“张婶他们家也是怕我们不答应,给了我个妥当的换法,他家愿意用两亩换我们家一亩,说了若是不够的,他们还另外跟村长一并买了那片林子的地补给我们家,我看了一下少说也得有二、三十亩…。”
听着父母亲的对话,堇娘心里也开始盘算着什么时候也去看看这地,看是不是能想到些挣钱的法子来才好。
这时就听到沉思了一会儿的丽娘说道:“我们家的上田原本就只有那么十来亩,虽说有你的功名在这地免了缴税,可就是有了产出也是拿来换钱买别的。家里的口粮原本就只能靠着这二十五亩中田过活的,四分要给佃户,加上留的种子,再加上问大伯家借牛犁地的半分就去了一半,原来孩子还小,年景又好的时候还能留点。这几年孩子们也大了,我正想着怎么也得再买上两亩才好那,叫你怎么一说我到还真有点动心了。”
只见父亲摆了摆手道:“这到不急,左右也得等秋收完了再换,我也想先回衙门查查档,这地我们可安心换得否再说,我已经同张婶他们家讲妥了,我们得想想,等秋收前答复他们就是了。”
“嗯,这样也好,那等你查完,我们再议就是了。”说着坐了过来同两个女儿一起也做起了针线来。
萧铭柏点了点头,看向几个儿子道:“我好几日都不得空了,今日刚好空了爹教你们功课,这天也热,屋子里也闷的慌,我们就都去院子里吧。”说着就带了一群孩子出了堂屋,而随之,伴着阵阵的微风院子里不时地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堇娘听着这整齐的童声,脑海中反复的回忆着自己会编的几个结的步骤,开始有条不紊的编了起来。
“咦,二妹,这个是什么结我怎么没见过阿?”说着停了手中的动作望了过来。听到这话后,母亲也跟着看了过来。
“哦,这就是双钱结阿,我不过就是多盘了几次,想做个新的花样,等我全做完了再给你看。”笑着望向了她们道。
“莫要浪费了上好的线就是了,这线可不便宜。”母亲笑着点了点头道。
“嗯,一会儿,娘,你肯定觉着好看。”说着自信满满地扬起了头,心里摇了摇头想着自己表现到是越来越适应这个的年龄了。
看了看母亲手中飞快的走着线,自己也不由自主的加快了手中的动作,在仔细的调整好了最后的造型后,将一朵小小的粉红色的玫瑰花,托在手掌中朝母亲的眼前递了过去,问道:“娘,怎么样,可还好看吗?”
“呦,我家二丫头,这是开窍了,这是什么花,还真是好看…。”说完笑着拦过堇娘的手来。
“嗯,娘,我也觉着好看的紧,二妹你怎么想出来的,我可是从来没见过这个花样。”说着边拿起了又仔细的看了几遍,将花放还到了母亲的手中,道:“娘,你看这个新花样拿去成衣铺,他们可会要?”
“姑且,试试就是。”说着也仔细看了起来,转头问道:“堇娘,你是怎么想到的?”听着这话后,堇娘不禁愣了一下,总不见得说是自己是看视频学的吧,这个也不是传统的样式,该怎么说哪…,想了想后,抬起头认真的看着母亲说道:“娘,我原先也就会几个简单的样式,老看姐姐编的也都差不多,总想着要是有个新的就好了,这个也是我无意中编出来了,兴许是我在那里看到过,只是我真的不记得了。”说着拿了起来看着想了想,又看向了母亲道:“娘,你说将这个花绑在木簪子上戴可使得?”
“这个主意好,还可以添在荷包上也好看。”母亲摸着堇娘的脸笑道。
“娘,我们还有没有不同粗细的盘结的线阿?”堇娘又想了想问道。“还要别的,家里也就只有这样的了,等赶集的时候,刚好你跟你爹爹去看大夫的时候,让你爹爹给你买些来就是了。你是不是又想到了什么阿?”
“嗯,也没有想到别的新花样,只是想着做些个大小不同的,将他们都在一起会不会更好看啊,呶,若是在这样的梳子上都添上一溜,插在发髻上,是不是会很好看?”边说着边那起了一旁的木梳子,用手指在上面比了比。
丽娘想了想,眼睛跟着亮了一下,才笑道:“我看成,也不知道你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怎么突然就开了窍了,原先让你跟你姐姐学的时候,老大不愿意的,现在倒是比谁都行了,都能想新样式了。”
看着一直听着两人说话的琼娘也接着道:“我在络子上也添上这个,肯定比原先的要好看上许多,这下就可以拿去成衣铺卖了,嘻嘻。”说着,大姐也跟着开心了笑出了声来。
“娘看你们两个都是能干的。”一并拉起两个人的手说道。
“可是,娘,这做底的簪子、梳子用木的,竹的倒是都行,可就是我们上那去买这些个便宜又合用的那,我们要的又不是寻常的样式?”说着堇娘一脸担忧的望向了母亲。
丽娘笑着用手比了比院子的方向,道:“喏,这不是现成的木匠师傅就在家里吗?”正说着,只见父亲领着家里的男孩子往堂屋里来,看见母女几个正一脸灿烂的望着他,便问道:“这都在说什么,就这么乐?”
正文 第六章 赶集去
丽娘笑着说道:“我们娘几个,正找木匠师傅那,刚说你就来了,可不正巧,也省得我们再去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