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宋氏家族全传 >

第16部分

宋氏家族全传-第16部分

小说: 宋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人公的风景名胜拍了下来,一张张照片拍得如诗如画,如仙如幻。在这些照片上,刘纪文既没有配莎士比亚和歌德的诗,也没抄唐诗,而是配上他自己写的诗。那些日子里,刘纪文每到晚上便思如泉涌,做梦都在写诗……

爱情来得这样突然,又这样自然,这是宋美龄所始料未及的。原本她心目中的爱情不应是这样的。在选修英国文学课时,她特别喜欢亚瑟王那骑士传奇的激烈战斗场面。宋美龄原本以为,爱情是在血与火的激烈战斗中诞生的,男骑士应该捧着情敌血淋淋的首级来求爱……可现在,没有血也没有火,刘纪文更不是什么骑士,而中哈佛的大学生,手里捧的不是情敌的头颅,而是一架照相机。宋美龄不禁心乱如麻,但同时却又那样地受到感动。她还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全身心所感受的骚动情绪,这种如痴如醉的欢乐。她相信这就叫爱情。但爱情啊,你怎么来得这样平常呢?

那一天,两个人来到新墨西哥州的咯斯巴德岩。这里有闻名世界的洞窟奇景。洞内水柱形的大钟乳石,从洞顶直插洞底,圆形洞顶如夜空天体,密布的钟乳怪石,在灯光照射下,似满天繁星;脚下密罗河淙淙流水奔泻岩间,圆顶倒映水中,越发深邃莫测。洞中有一处是“亚当夏娃室”。室内岩浆凝成两个人形,似一男一女,体态逼真,冰清玉洁,连那隐秘处也暴露无遗,很有肉感;情不自禁地使人联想起赤条条从娘肚子里来,又赤条条归回大地母亲怀抱里的人来。当时周围没有其他的游人,只有他们两个人。一时仙洞静极了,静得连双方的呼吸都能听见。这时一只手落在宋美龄的肩头,刘纪文倏地把她搂在怀里,灼热的唇吻像雨点般落在宋美龄的脸上、眼上和唇上

十几天的暑期周游结束了。宋美龄终于如愿以偿,其所在大学将“杜兰特学生”的最高荣誉称号授予了她。颁奖仪式是在一个学期的开始时举行的。当时的场面十分隆重,令宋美龄无比兴奋。那天,当她从校长手中接过奖励证书时,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没多久,旅行中刘纪文给宋美龄拍的照片,又在《明星画刊》上刊登了好几幅出来,一时宋美龄的容貌倾国倾城了一般,连《明星画刊》杂志社也为她转来了许多封求爱的情书。这下刘纪文先生就沉不住气了。一天,他急火火地跑来找宋美龄,要求马上就订婚并提前结婚。瞧着刘纪文那慌慌张张的样子,宋美龄心里真是甜甜的。当即她忍着笑意,把面孔埋在刘纪文肩头,温柔地说:

“放心吧,谁也夺不走我。我不嫁人,谁都不嫁!”

“那我呢”” 刘纪文急了似的。

“在上帝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宋美龄故意对刘纪文扮了个鬼脸。沉吟了一会,她又抬起头来认真地说:“真的,我还太小,才18岁。以后的路还很长,等一段时间再说吧……”

“不,我要和你正式订婚!”

宋美龄的睫毛垂下了几秒钟,旋再抬起来,眼光定定地停在刘纪文的脸上,咬了咬牙说:“纪文,你知道的,我最讨厌纠缠不休的男孩子。”

刘纪文叹了一口气,只得悻悻地走了。

此时的宋美龄反却觉得怅然若失了。她跑进卧室,把桌上的一个洋娃娃抱在怀里,一个人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宋美龄也知道刘纪文追她追得好苦好苦,刚才的样子也怪可怜的。她心里实际上也十分矛盾:订婚?还是再往后拖一拖?宋美龄总觉得两个人相爱,多磨上一段没有坏处,起码双方的缺点能够尽可能地多磨掉一些。

然而,还没等宋美龄再磨下去呢,事情就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当时,宋庆龄的婚姻,给整个宋家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波。一天,宋美龄收到了大姐宋蔼龄从国内来信,信中谈到她的二姐庆龄的结婚;谈到企图包办的父母,几经努力结果却没能成功。

当时宋美龄展读大姐的来信,在深沉的夜色中,一幕幕悲剧又映在她的面前……

那天宋美龄读完信后,不禁思绪起伏。当年,一个身栖异国他乡的大学生,其思想感情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宋美龄知道,中国的礼教习俗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一想到此次父母包办二姐的婚姻,她马上联想到自己。将来父母会不会也给自己包办呢?想到将来,宋美龄感到害怕了。冷丁地,宋美龄想好了一个主意:“对,订婚。在离美前一定要订婚,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于是,宋美龄先给哥哥子文打了电话,哥哥倒是答应全力支持她。旋即她又给刘纪文打通了电话。

听说宋美龄忽然又要自己马上过去,刘纪文当时真是欣喜若狂哇。这段时间,他为了追来美龄,真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简直追得太苦了。要说,真正爱一个人也真难呐!当即刘纪文以一种后来若干年后才有的宇宙飞船速度,只眨眼的功夫,便来到了宋美龄的面前。

宋美龄掏出手绢,温柔地为刘纪文揩着脸上那淋淋的汗珠,并且一往情深地望着刘纪文黑眼珠凝聚着的熠熠光彩。好久,她才轻轻说道:

“纪文,你真的爱我吗?非常非常地爱我吗?爱到了什么程度?”

刘纪文一下把宋美龄拉到自己胸前,且仍然重重地喘口气说:“你杀了我吧。假如我对你有私心,假如你再问这样的话,你就杀了我吧。”

“那……明天当着哥哥的面,我们正式订婚,好吗?”

“啊!” 刘纪文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吓了一跳。他从没有如此深刻地体会“惊喜”两个字的含义。当即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两人都被爱情浸透了,那是一种甜蜜的、深邃的和莫名其妙的爱情。旋后刘纪文急切地说:“你简直救了我的命,谢谢,谢谢你!我们什么时候结婚?”

宋美龄一笑:“你们这些男人,真是得尺进丈。听着,”她用手指在刘纪文的额上点了一下,“我们在基督的面前订婚,除了你,我谁也不嫁。但我不想马上结婚,结婚对我来说是一个梦,还很遥远。你如果等不及,还可以另外选择。”

“我等,我等。我等你一辈子!” 刘纪文此刻恨不得撕开自己的胸膛,把心掏给宋美龄看看。

“我也把心掏给你。给……这双金镯留给你做纪念。” 说着,宋美龄把一双闪亮的金镯放到刘纪文手中。

刘纪文欣赏着金镯,道:“那我送你什么呢?”

“你不是把心送给我了吗?” 宋美龄莞尔一笑道。

刘纪文听后再细一思忖,不禁也笑了。

“等待,等待。等着我们回国以后……” 宋美龄哺哺地自语着。落地窗外,远方地平线被初升的太阳镀成了金色,一直蔓延到无边无际。

知妹莫如兄。

宋子文对小妹的初恋是知晓的。况且小妹也随时将真情向他作了通报。美国是一个高度开放、高度文明的国家,在中西文化的背景下,宋子文没有像传统的中国人那样干预小妹的婚姻自由,相反却做了她的高级参谋并给予支持。只是他告诉小妹要自尊、自重、自强,尤其不要影响学业。所以直到小妹宋美龄最后与刘纪文的分手,宋子文也觉得很正常。

就这样,在美国求学期间,宋子文和宋美龄兄妹二人虽然不在一所大学读书,但兄妹二入学业上比翼双飞,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又互相照顾,手足情深。每至周日,他们常一同下海游泳,一同给父母写信。即便后来宋美龄身边出现了刘纪文之后,她和哥哥之间的那一种同胞手足之情,也仍是有增无减,日愈深厚。

有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915年,宋子文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4年之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该校经济学硕士学位。那天,当宋子文从校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时,他心中真是不胜感慨。当时,他想得更多的是远方的祖国,和那里的爸爸、妈妈及姐姐弟弟。是啊,他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此时他仿佛看到了爸爸那双企盼自己进取的目光。毕业后的宋子文急于归国,因为祖国急需他学来的这些知识。紧接着,宋子文来到小妹宋美龄的学校,向小妹道别。旋即他急赴纽约,进入国际银行工作并到哥伦比亚大学听课。当时,宋子文到银行工作并不是目的,因为攻读经济学博士才是他的刻意追求,也是家中老父的殷殷嘱望。说破了,国际银行只是宋子文见习存身的一个跳板。

在宋子文离开波士顿的那天晚上,宋美龄也为哥哥举行了饯行晚宴。

说实在的,宋美龄为哥哥取得硕士学位而高兴,又为哥哥去攻读博士而自豪;但她又是不愿意哥哥离开的。并不是因为她失去了保护神,更确切地说,是她失去了一个良师益友。哥哥来美4年,给她的帮助太大了。此时,她已长大了,懂得了人生的价值,也懂得了父辈的追求。在哥哥的身上,宋美龄仿佛看到了爸爸的影子。那便是:好男儿要以国为家,报效中华。当她理解了这一切后,也便同意了与哥哥暂时分手。

“哥哥,你去吧。不必为我担心”宋美龄那天晚上反倒劝起了宋子文。

“好妹妹……”宋子文又一次止不住热泪盈眶。

作为哈佛的硕士生,宋子文到纽约国际银行上班后,他的心情是惬意的。因为这里是世界金融中心,并且位于繁华的华尔街上。在这里,宋子文要将多年学习的理论付诸于实践,要继承父辈的传业,做中西经济贸易的代理人,从而为落后的祖国崛起迈开第一步,亦是最重要的一步。

西方人的办事效率是很高的。到国际银行后宋子文发现,银行中的那些大小职员们不消说工作,就连吃饭、走路和说话都是快节奏的。此一点最初是令东方人感到不可思议的。

宋子文当时作为国际银行的小职员,其主要负责的业务是办理华侨、华商汇款给其在中国的亲人及其在中国国内所办的企业等事宜。此项工作并不十分复杂,但他却干得十分认真。当时中国华侨在美国已有相当数量,其中也不乏有钱之人。因工作之便,宋子文后来均与他们结下了深交。这为他日后回国,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对他了解国际金融业务,提供了见习的舞台。

宋子文当时的工作是很忙碌的,只有每天的傍晚是他自己的时间。每当送走了最后一位华侨或华商客人,宋子文便开始整理卫生,并在院子里洒上清水,接着又在自己的房间摆出那张活动桌,然后打开自己的公文包,埋头学习,或作笔记。有时他还去近郊的哥伦比亚大学听课。

当时,要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亦是不大容易的。

心中有大志,何求办不到!宋子文当时靠他的勤奋和天才,每天都与时间赛跑,且工作不误,学习良好。有时他还能抽出点时间,去波士顿看望仍在那里学习的小妹,给她些零花钱。实际上,宋美龄当时井不缺这些钱,但这表明了兄妹之间的情谊。所以,宋美龄每次都高兴地收下了。

第三章 革命之初

1.学子归来兮

当年,轮船的时间从来不像火车那样准确,尽管船上电台不断修正着到港时间,宋耀如和倪桂珍夫妇还是在港口望眼欲穿地等待了大半天。红日斜挂西天的时候,他们盼望的那艘船才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露出头来。

他们的爱女宋蔼龄离家整整5年了。这5年之中,母亲倪桂珍只在梦里和照片上见过自己的女儿。她为女儿做过多少次祈祷,愿耶稣基督保佑她的平安,保佑她早日回到自己身边。现在她就要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