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重生之十福晋by子一十四 >

第309部分

重生之十福晋by子一十四-第309部分

小说: 重生之十福晋by子一十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今天的诺尔曼却将积压在手上的奶粉子暂时抛在了一边,跑到茶馆当老爷去了。
不错。这几日,京城百姓对蒙古人那叫一伸热情,就差在大街上唐突的强拉素不相识的蒙古人去家里做客了。
诺尔曼倒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受欢迎,当大爷当惯了,不会为了陌生人的一个笑脸而左右心情,而是听了消息专门到民众中听表扬的。
原来,这几日,鹦鹉英勇捐躯的事迹慢慢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而娜仁吉娜废寝忘食做记录一事也渐渐流传开来,百姓知晓后,那叫一个感激啊……
当然,中间也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敦郡王福晋在广州的两条狗却没事呢?
民众的智商不可小瞧,立即就有人站出来解释道:“是太后大啊,还是敦郡王福晋大啊?这事就得太后出面,天上的神仙一看,太后都出面了,自然得帮忙了,太后可是天上的星宿转世,和天上神仙的交情好着呢……”
大家一听,有道理,和太后相比,敦郡王福晋简直就是虾兵蟹将,天上肯定没有帮着搭把手……
而娜仁吉娜也荣升了,成了王母娘娘座下的童子……
连带的,整个蒙古人全沾光了,蒙古人所有的优点全被放大,缺点?谁说蒙古人有缺点的!
诺尔曼这几日在为奶粉子的销售而奔波,得到消息的时间晚了些,但正好赶上京城蒙古友好月活动的高潮时刻,连三岁孩童见了蒙古人,都会朝人笑眯眯的打声招呼。
而说书先生全青一色的绘声绘色的讲述着“太后起疑心,格格勤操劳,鹦鹉勇献身”,诺尔曼虽然汉话说得有些生硬,但听力却可得一百分,聚精会神的听完后,又换了个茶馆接着乐,然后便屁颠屁颠的跑进宫给太后这么一学舌,惹得慈宁宫中是笑声朗朗,娜仁吉娜跳着要出宫亲自采风,太后噌怪了两句后,准了,娜仁吉娜比诺尔曼能说会道,模仿起来肯定更精彩……
不过,新上任的理藩院尚书和九门提督最后的日子却不好过。
无他,虽然鸦丄片并没在京城流行,但大伙细细一琢磨,发觉自己的生命安全竟然受到了威胁,于是便坐不住了,纷纷自发的跑到教堂门口,高呼口号,叫洋人滚出大清,最后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漂亮的教堂愣给砸了个稀巴烂……
这年头可没什么外国政丄府出面抗议,按说没理藩院什么事,但传教士喳在理藩院挂了名的,一个个都哭着朝理藩院衙门跑,在康熙年间,传教士身后没有巨舰利炮壮胆,因此,没人敢在理藩院拍桌子砸板凳要清廷给个交代,而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竭力证明自己的清白,一边诉说自己多年来是如何的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一边指天发誓的和英国人划清界限,而英国传教士则解释说是误会,天大的误会,肯定是中间环节出了错,他们一定给国内去信,好生询问,最后,殊途同归,都请示理藩院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九门提督则是真正做到了衣不解带,晚上睡觉楞不敢脱衣服,就怕民愤激愤下,被好事者一煽动,殃及无辜事小,破坏京城治安事大,想驱散聚集在教堂周围的民众吧,人家眼一瞪,“太后老人家的鹦鹉可是为咱们枉死的,我们不为鹦鹉报仇还是人嘛?”
这叫九门提督怎么说,那可不是一般的鹦鹉啊,命好啊,归太后养的……无奈,只好勒令兵丁打起精神,加班巡逻……
而广东毕竟离京城远些,正式禁鸦丄片的旨意到达后,太后鹦鹉舍生取义的英勇事迹还没传到广州,因此,不明真相的群众基本上都被洋人和满丕抱以同情,觉得康熙有些过份了,给儿媳善后也不至于如此……
老十和弘暄,安安在广东的口啤不错,注意了,不是老十全家,没包括其木格这个女主人和三个不懂事的孩童,因此正义的人民理发的将事情一分为二,没迁怒到老十头上,而是认为老十娶了这么个败家的媳妇简直是倒了八辈子大霉了,至于弘暄和安安,人家也是抱以同情,有这样的娘,真不是孩子的错……
因此,为了向朝廷表示大伙对其木格这个蒙古娘们的不满,满丕离开广州那日,竟然有上万的群众去送行,以示声援,叫满丕感动得就差当街大哭了……
管忠源一看,这不是个事,赶紧给康熙上了道密旨,八百里加急给送去了。
康熙一瞅,也不耽搁,立即给了管忠源最新指示。
于是,没多久,老十府里的管事便宣布,因朝廷禁止民间私藏鸦丄片,即日起停止给狗喂鸦丄片,改喂正常狗粮……老十一家遵守朝廷律令的表态换来的却是一片嘘声。
不过,没两日,当试验狗开始犯瘾后,大伙全傻眼了,以前狗也有不对劲的时候,但喂饱了就没事了,不过多数人还是半信半疑,谁知道是不是老十府里人做的手脚……
而此时离康熙规定的鸦丄片上缴最后的期限也没了两日,大家本着不顶风作案的宗旨,都跑到衙门将鸦丄片全上缴了……
不两日,广州便多出了几个人不人,鬼不鬼的瘾君子……
而那只英雄鹦鹉的事迹也适时在广州流传开来,大家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寺庙的生意顿时应接不暇,人人添香油钱时都不忘为太后祈福,为敦郡王福晋祈福……
虽然民心向背很快来了个大逆转,但似乎又有些过了,洋人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吓得洋人全躲去了澳门……
而管忠源见广州城安稳后,这才带兵去了澳门,对澳门总督传达了朝廷的最新指示,管忠源没带圣旨去,懒得为了在圣旨面前下不下跪起争执。
澳门总督听后自然是气急败坏的一阵抗议,管忠源冷冷道:“我就是来通知一声的,朝廷也给你四十天的时间,将城里的鸦丄片全收缴了,四十日后,我带人亲自来查。”说完便扬长而去,但却没返回广州,而是一头扎进了前山寨军营,命令前山寨军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防止洋人铤而走险……
但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弘暄在其中的作用完全给抹杀了,老十府里没赚到一点名声,只是广州百姓对其木格生出了几分愧疚罢了。
老十得知消息后,没什么反应,其木格虽然不认为康熙查澳门有什么不对,本来就是我的领土,有什么不能查的,但却担心物极必反,若康熙脑袋一当机,再来了禁海运动,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中断了东西方交流,就凭大清的八股文,一百年后,肯定还是逃不过挨打的命运,后世子孙还是得遭殃!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不载也就算了,可千万别毁林呀!
因此,其木格便试着劝老十给康熙上个折子,讲讲对外贸易的好处,被老十直接驳回了,“好处在哪儿啊?就是屋里多几个西洋摆设?”
就这点水平,还当大清王爷?其木格打从心眼里鄙视,真想毛遂自荐,帮老十当了得了……
不过,没两天,其木格便没了心思关心国家大事,老十吩咐,叫她给嫣红一行人去信,叫小妾们收拾行囊,准备到安居岛度假……
原来程家义的族长亲自奔赴了广州,本来这老头还有些好面子,虽然已经打定了主意要程家义低头,但却不想落个畏惧权贵的名声,因此到了广州后,便煞有其事的展开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调查,很是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当鸦丄片被证实有害后,族长便飞快了结了案子,责令程家义休妻,便对外认可了庶子的血统……
族长一结案,程家义的官司也没法打了,再加了满丕也走了,新任巡抚杨琳一上任就没给程家义好脸,只好到衙门撤了状子,然后被迫辞官走人。
对此,广州城竟然没人说二话,大家的逻辑是,敦郡王是好人,敦郡王福晋是好人,敦郡王府的大阿哥和大格格是好人,好人怎会容许府里的小妾去冤枉人……
中国人就是有这习惯,当一个人做了好事后,大家总会将他的其他普通行为美化,或对他的思想境界朝廷盲目的升华,或将他的一些不当行为淡忘了,非要树立出一个高大全的楷模来,全然忘了,大家都不是圣人,其实有些小赞美或犯些错,反而才显得活生生的,有点人气……
不管怎样,程家的案子解决了,而老十便叫其木格接人了……
于是,大清是否会重启闭关锁国政策便不在其木格的考虑范围内了,家务劳心啊,干脆跑到院子里唉声叹气去了,不想却正逮着三胞胎在墙边叠罗汉……
 

第三百六十三章 积极 

北京城和广州城是一片忙碌,而吕宋也没闲着,“大清暨西洋各国外贸恳谈会”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的开展着…
不错,大伙没看错,座谈会已经从大清和西班牙的双边会晤发展到了大清与西洋各国的多边座谈。
原本弘暄只打算邀请西班牙商会成员到会,但看了广东海关送来的资料后,便决定将邀请范围扩大,毕竟根据海关记载,英国与大清的贸易好似占了最大比例,想了解全面准确的信息,似乎不能拉下英国人。
于是,在其木格的指导下,弘暄便给徐大强去信,叫他找十三洋行的行商商量一下,拟定一个外商邀请名单,但一定要包括英国、荷兰、葡萄牙和法兰西这几个国家,当然,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必不可少的,一共给了15个名额。
这外方人员一增加,中方人员便显得过于单薄了,而且还全是门外汉,没一个懂行的,于是,弘暄索性又叫徐大强会同广州铺子的掌柜,商量出一份中方赴会人员名单来,入选条件是广东和福建两省的、有实力的、从事对外贸易的商家,人数分别控制在10名左右,最多各不超过15名。
这样一来,光派发通知的时间就比预期要长了许多,因发往马尼拉的邀请函已经发出,因此,又赶紧补发给了大会延期通知以及致歉函…虽然邀请函冠的是老十的名字,但具体办事人员却是弘暄,因此弘暄这些日子忙得不可开交,副手安安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其木格本想插手,却被老十制止了,“他们也不小了,由着他们去。”唉,在古代就是不好,儿童期太短了。
其木格没徒劳去争取,在弘暄如此繁忙的情况下,老十依旧明令弘暄每日上午必须到军营报道,其木格几次抗议皆判无效,有这样强势的爹,为了家庭稳定,其木格这个当娘的除了在一旁默默给予支持别无他法。
要说这次,其木格的确是给弘暄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不仅出谋划策,还慷慨解囊,表示愿意赞助大会全部开支,大方的让人不敢相信,连老十都确认了两次,反复问道:“不从弘暄月钱里扣?”得了其木格肯定答复后,老十看着一脸喜色的弘暄,还不忘上点眼药,“酸奶作坊好像赚钱了啊…”
急得弘暄赶紧解释:“全花了,没剩几个了,在马尼拉建作坊还得用银子呢…”
而老十的挑拨压根就没起作用,其木格无所谓的大手一挥,“弘暄就是赚了一座金山,,这大会的所有花费还是包在我身上!”
在老十和弘暄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的错愕眼神中,其木格动情的表白着:“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要是为国为民的事,散尽家产,哪个,散尽大部分家产,我都绝不皱半点眉头。”
本来老十和弘暄听得想发吐的,但其木格很小人的及时添上了“大部分”这个定语,父子俩便改成眼部运动了…
虽然花的不是弘暄的私房钱,弘暄并没因此而极尽奢华,邀请了安安,继续着精打细算的本事。
因老十不同意将洋人朝军营里引,村子里也住不下,小小的市集也没像样的场所,安安便怂恿老十拉了一帮士兵在港口附近整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