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绝秦书 >

第49部分

绝秦书-第49部分

小说: 绝秦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里他就压倒了他哥,出了一口恶气。要是不留,等干旱结束了再卖出去,他就赚大发了。低买高卖,这是多划算的生意,这生意也只能是他做,别人想都想不到。
  二月二,龙抬头,这在关中是一个小节日,周拴成要在这一天耍社火。大家都以为周拴成疯了,平常这个节日也是不耍的,何况今年干旱肆虐,人们更是无心过节了。他老婆骂他,你是哪根葱啊,就是要耍社火也轮不到你张罗。那是族长的事,我看你是钱烧的!
  周拴成得意地说,我就是钱烧的,咋啦!周拴成耍社火有两层意思,第一,当然是炫耀自己了,大旱当头,大家都愁死了,只有他周拴成有心情取乐,这叫有恃无恐,这叫财大气粗,这叫扬眉吐气!更要紧的是在第二,他要尝试一下当族长的滋味。以往这种公共活动都是由族长主持的,这次他要绕过他哥主持一次。他心想,如果当族长是凭土地多的话,那么他很快就要坐上这个宝座了。不过更换族长还要经过阖族商议,现在人心惶惶的,谁也没心管这事。他可等不及了,他要提前享受一下人上人的荣耀。当然,这也不光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还有检验自己能力的用意在里面,他得看看自己能不能把一场大事办利索。他哥可是干这种事的行家里手,他指挥若定,活像统率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人的威信就是这样树起来的。
  周拴成没有去找周克文,他知道他一定不同意。理由是现成的,一是二月二耍社火没先例,二是他没资格主持这种事。他干脆不去找,自己搞自己的。自己搞自己的就得花自己的钱,他老婆一听惊讶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她说,你细得出的米都要涮着吃,耍社火是大家的事,你愿意花钱?
  周拴成说,有粉咱要往脸蛋上搽嘛,你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该花的钱要舍得花!其实他知道这花不了几个钱,装社火的行头是现成的,只要有人扮演就行了。现在这节口上,你只要答应给耍社火的人吃一顿饱饭,他们抢着来。
  关键是耍社火的理由。以往没耍过,现在凭啥耍?周拴成的理由很充分:二月二,龙抬头,给龙王爷耍的,想下雨就得娱神。这背后的意思很清楚,上次是舞龙祈雨,周克文主持的,龙王爷不给他面子,没求来一滴雨,这次我耍社火祈雨,看我的吧。周拴成这一招很厉害,他这次要是求来雨了,那他就成了周家寨的圣人了,他哥就得靠边站。问题是他有把握求来雨吗?周拴成信心百倍。苟铁嘴不是已经算出来了吗?一个月左右就有雨,他只要借机代神立言就是了。
  周拴成的社火耍得威武森煞,气势远远盖过了以前的血社火。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周拴成自己亲自扮社火,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扮的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他摇着鹅毛扇,舞着七星剑,口里哇里哇啦一阵子,然后忽然吹胡子瞪眼,高声叫嚷:三月三,雨下山!观看的人都明白这是降神了,诸葛亮的神灵在周拴成身上附体了。周拴成这番装神弄鬼的样子是从戏文上学来的,诸葛亮《祭灯》的段子他很熟。
  三月三,雨下山,大家重复着这句话,这是神的预言。不过周家寨人现在已经不大信神了。经过上次祈雨,神已经伤透了他们的心。那次他们给神供奉了多少好东西,连人命都献上了,神都不动心,这次就凭周拴成这几架社火跑一跑,闹一闹,他就开恩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周拴成知道周家寨人不相信他,他也不希望他们现在就相信。他们要是真相信了那不是看破天机了?那他低买高卖的生意还能做下去吗?正因为这样他才不能告诉他们苟铁嘴的卦。他要的是他们到时候的验证,到时候的惊讶,到时候的佩服。
  当社火队伍走到周克文家门口时,周拴成看见他哥两口子都在门口看热闹。他勒慢马的步子,猛吸一口气吊起嗓子,忽然唱起秦腔来:
  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
  有山人在茅庵苦苦修炼,
  修就了卧龙岗一洞神仙。
  恨师兄报君恩曾把亮荐,
  深感动刘皇爷三请茅庵。
  下山来我凭着神掐妙算,
  直烧得夏侯惇叫苦连天。
  ……
  周拴成自比诸葛孔明,得意自己的足智多谋。他不但耍了社火,连周家寨的人都耍了,他哥不是自恃精明吗?现在不也在马下傻呵呵地仰望他吗?
  看到周拴成得意扬扬的样子,周梁氏忽然想起了前年给孙子做满月的情景。那时周克文骑在马上唱包公,一街两行的人给老汉叫好。她拐了周克文一肘子说,你看你兄弟,他学你呢。周克文一撇嘴说,我是啥气势,他是啥气势?人的底气不是装出来的。他就是憋出一裤裆稀屎也学不像!


第三十三节
  引娃送别了周立功,也送别了民国十七年。
  民国十八年的新年她是在孔先生家过的。她已经好久没有在家里过年了。
  虽然去年春节也是在孔先生家过的,但那时她立功哥还没有找到,她根本没心过年。今年不一样了,引娃的心情好极了。尽管这里仍然不是她的家,可引娃知足了,这总比她去钻烂窑强吧。在这里不用忍饥挨饿,更不会半夜三更被狼叫唤吓个半死。既然是沾别人的光过年,而且她还是佣人,无论是出于感激还是职责,引娃总想多做一些活儿,让主人家的年过得丰盛舒坦。可她知道城里不是乡下,人家的过年习俗肯定与她不一样,她得顺着主人的习惯来。引娃问孔先生城里过年的礼数,孔先生笑着说,今年有你在,机会难得,我们就过乡下的年,年年都是老花样,人都腻了。孔太太和小孩不但赞同,而且很兴奋,他们对乡下年充满好奇。
  引娃太高兴了,这让她有了施展本事的机会。虽然她好多年都不在家过年了,可以往过年的记忆早就刻在她心头了,她要把那些美好情景尽情展现出来,让孔先生这个城里长大的南方人领略一下北方乡下年节的魅力,也让自己好好重温一下儿时的梦境。况且,孔先生这里要啥有啥,不缺材料,她能把乡下想到做不到的东西都做出来。
  腊月二十五扫社,她把孔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扫一遍,把被褥床单全部拆洗干净。腊月二十七蒸年馍,引娃使出浑身解数,蒸出了各种各样的礼馍,桃子、石榴、柿子、莲花……凡是能见到的水果,引娃都能捏出来。不但有形,还有色呢。她拿胭脂、红糖、黑芝麻给这些水果妆彩,真是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她蒸的包子都是动物形状的,老鼠的眼睛拿黑豆粘上,兔子的眼睛是镶嵌的红瓜子,活灵活现。孔先生的闺女爱不释手,她蛮横地宣布,谁也不准吃它们,我要养。腊月二十八迎先人,要到坟墓上把祖宗请回家一起过年。孔先生为难了,他是外地人,父母坟墓在老家。引娃说,不要紧,能请来的。她叫孔先生带上香烛,到郊外找一个十字路口,烧香跪拜,说这样先人的灵魂就跟着来了。孔先生这样做了,回家后一脸凝重,在堂屋的父母牌位下长跪不起。那牌位也是引娃帮着敬立的,孔先生是留洋的新派人物,一向不大讲究这些。孔太太第一次看见丈夫给祖宗下跪,而且竟然流下了眼泪。
  腊月三十是最忙碌的。早晨起来引娃就剪窗花,孔先生一家三口围着引娃,就像看她变戏法。他们早就见过这种质朴的民间艺术,赞叹它的神奇,更敬佩剪纸匠双手的灵巧。孔先生在国外见识过很多大画家的作品,尤其喜欢毕加索的平面立体画。可到陕西一看,这里遍地都是毕加索,陕西剪纸表现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一点儿不输那些洋画家。他一直都想亲眼见识一下剪纸艺术的创造过程,可惜没有机会。没想到今年春节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让他一饱眼福。孔先生一直认为像剪纸这样精湛的艺术品只能出自林黛玉那样有艺术气质的女人之手,所以他才有天上掉下林妹妹的感慨,可没想到在他面前变戏法的竟然是引娃这样一个粗粗笨笨的村姑!他不得不感叹陕西这地方文化积淀的深厚,也惊讶引娃的外蛮内秀。
  孔先生眼中神奇的剪纸在引娃看来再平常不过了,周家寨的女娃媳妇都会剪。她从拿得起剪刀起就跟别人学,后来熟练了闭着眼睛都会剪。只不过乡下穷,没有那么多彩纸让她发挥。现在她可以尽兴了,孔先生家彩纸要多少有多少,要啥颜色有啥颜色。引娃把彩纸对折叠好,拿起剪刀想都不想,很随意地剪、挑、划、割,一张张巧夺天工的剪纸就诞生了。喜鹊登梅、金牛送福、三阳开泰、鲤鱼卧莲、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榴开百籽、刘海戏金蟾、老鼠娶媳妇、梁山伯与祝英台、嫦娥奔月……引娃每剪出一幅,孔先生一家就发出一阵惊叹,孔太太和女儿欢天喜地地把它们贴到窗棂上。
  贴完窗花就要贴对联。今年的对联除了贴在大门口祝福的,还有给土地爷和灶王爷敬礼的。孔先生说这个就免了吧,我们不信。引娃说别的可以不信,土地爷和灶王爷不敢不信。这两个老人家是管咱们肚子的,地里不打粮食,厨房冰锅冷灶,人就饿死了!孔先生笑笑说,那就依你,暂且信吧,反正今年咱过乡下年,你说咋办就咋办。引娃就让孔先生给土地爷写了“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的对联。至于灶王爷的对联,引娃早就在街上买来了,她在厨房一贴出来,孔先生一家都笑岔气了,它们竟然是“槽头兴旺,膘肥体壮”!这应该是给牲口棚贴的吧?孔先生连连说错了错了,引娃说没错没错,你看你们都笑了。孔先生不解,问道,为什么?引娃说,我们乡下就这么贴的,图一个乐和。大家愁苦一年了,就等着过年有一顿好吃的,可家家穷得叮当响,哪里能有好吃的?吃饭的人到厨房一看这个,不由得咧嘴一笑,这一年的愁苦就算给赶走了,过年就有喜气了!
  孔先生的笑容变成苦笑了,他说那就这么贴吧。
  除夕夜引娃给主人家包了饺子。孔先生一家是南方人,孔太太不擅长做面食,他们平常很少吃饺子。这天吃了引娃的饺子赞不绝口,连孔先生的女儿都说比外面三秦面馆的还好吃。可引娃自己觉不出来,她大概十几年没吃过饺子了,早就忘记饺子是啥滋味了。主人一家不停嘴地吃,引娃在厨房不停手地煮。孔先生招呼引娃一起过来吃,引娃说天气冷,饺子要现煮现吃才香。伺候主人一家吃饱了,引娃赶紧收拾餐桌,腾出地方让他们守岁。
  孔先生留引娃跟他们一起守,引娃笑着说,我还没有吃饭呢,得先填饱肚子。她把剩下的饺子端到自己的屋子,一个人去守岁。守岁是一家人围在一起享受团圆,她一个外人,咋好去掺和到别人家里去?
  孔先生的住宅是租来的四合院。主人家住上房,引娃住的是右厢房的一间小屋。房子虽小,可引娃收拾得很干净。她坐在炕上,炕烧得热热的,拥着被子,把碟子搁在膝盖上,身子暖洋洋的,饺子香喷喷的,这种感觉让她恍惚得好像做梦。引娃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这样的好日子,会遇到这样的好人。尽管她还是做佣人,还是人下人,可是能遇到这样的主家她真是心满意足了。以往无论在娘家还是在夫家,她名义上倒不是佣人,可那日子比在这里当佣人不知苦了多少倍!引娃打心眼里感激孔先生一家,因此她心里暗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