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劭昀刚来之时见这位小姑娘天真烂漫,毫无心机,没想到几日来的相处才发现她机智过人,目光如炬,不由得微笑道:“上级果然没有看错人,我们的一个小同志都能识破日本人的奸计,小日本迟早会被我们赶出中国的。”王玲笑道:“特派员可是在取笑我了,我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事情都不明白呢。”余劭昀问道:“什么事?”
王玲道:“还是沐家的事啊!沐涧泉与苦苦相恋四年的女友江婉萍为什么在沐正英死后就突然分手了?沐涧颖为什么会把所有家产全部转给沐涧泉?我那个老同学虽然从小就对她这个哥哥情根深种,但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理智的人,绝不会为了感情而辜负沐正英遗愿的,这其中必有原因。还有,根据情报,沐涧颖确实没有回老家四川,已经神秘失踪,她到底去了哪里?难道有人对她下了毒手?为什么会有人冒她之名给沐涧泉写了一封平常的信?为什么沐涧泉对那封信都没有怀疑?而‘袋鼠二号’却断定那封信是假的?这个‘袋鼠二号’到底想干什么?他对沐涧泉的生死毫不关心,却非常关心沐涧颖的安危,多次询问我有无沐涧颖的消息,他到底是敌是友?”
余劭昀奇道:“难道这个‘袋鼠二号’并不是我们党内的同志?”王玲道:“没错。”
余劭昀更是不理解,问道:“那他为什么和我们之间有联系?”王玲道:“这就更奇了,上级说有一个神秘人物把他介绍给了我们的人。由于他给我们提供了川岛芳子这条情报和很多重要情报,所以我们虽然从没见过他,却一直在与他合作。不过上级命令绝对不能调查‘袋鼠二号’是谁,但是一定要查出隐藏在我们与他之间的那个神秘人,因为根据情报,向我们提供会有人在火车站行刺沐涧泉这一情报的人很可能就是那个神秘人。”
郭德福道:“是不是敌人故意布下这么多的迷阵,把我们套在沐家的事情上,而他们的‘飞雪行动’就能收效更大?”王玲摇头道:“也许是吧,可如果不是这样,那可能是案中有案了。”余劭昀道:“不管怎样,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以全面地反‘飞雪行动’为主要任务,而只把沐家的事当做次要的去做。”
李大虎道:“我们小组里混进过中统特工,这里已经不安全,我们得赶快转移。”王玲道:“难道你不知道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吗?现在收发报量很大,其他小组的一些情报都要通过这部电台发出去,我们能找到一个更安全隐蔽的地方吗?何况黄逸夫与中统之间的联络时间周期比较长,若无重大情报,是不联络的,短时间内中统的人还不会知道他已经死了,也就不会对我们采取行动。”余劭昀点头微笑道:“小鬼的分析很有道理,不过大家一定要加倍小心,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
王玲想到好友沐涧颖至今还没有任何消息,不由得忧心忡忡,独自一人陷入了深深地思索当中。虽然成功地破译出了日本人的密码电报,但是凭着自己的密码知识,她更加感到其中有问题。仔细思索着沐涧颖教自己的一些密码知识:就连比她刚刚破译的这套密码复杂得多的维吉尼亚密码也早就被密码学家给破译了,自己以前在做密码练习题的时候也破译出了那样的密码,可日本人为什么还会用这样的密码?编制密码肯定要比破译密码容易得多,编制复杂点的密码也不是难事,日本人在这方面的水平可是很高的呀。她也相信上级机关的那些密码专家肯定在她之前就已经成功地破译出了这份密码电报。虽然她将破译后的密码内容发给上级后,上级告诉她说是她最先破译的,还对她进行了嘉奖。
维吉尼亚密码曾经称霸密码界近百年,一度被称为是不可破译的密码。它引入了“密钥”的概念,即根据密钥来决定用哪一行的密表来进行替换,以此来对抗字频统计。假如以上面第一行代表明文字母,左面第一列代表密钥字母,对如下明文加密: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当选定RELATIONS作为密钥时,加密过程是:明文第一个字母为T,第一个密钥字母为R,因此可以找到在R行中代替T的为K,依此类推,得出对应关系如下:
密钥:RELAT IONSR ELATI ONSRE LATIO NSREL
明文:TOBEO RNOTT OBETH ATIST HEQUE STION
密文:KSMEH ZBBLK SMEMP OGAJX SEJCS FLZSY
历史上以维吉尼亚密表为基础又演变出很多种加密方法,其基本元素无非是密表与密钥,并一直沿用到二战以后的初级电子密码机上。
公元十六世纪晚期,想要获得更高的保密度的人获得了一种设计更加精细的密码表。
法国外交家Blaise de Vigenè re发明了一种方法来对同一条信息中的不同字母用不同的密码进行加密。这样,同样的E在一个位置可能被M所取代,而在另一个位置的E则有可能以K的面目出现。这样,就可以防止任何人利用频率分析法解密该条信息。
在维吉尼亚密码中,发件人和收件人必须使用同一个关键词(或者同一文字章节),这个关键词或文字章节中的字母告诉他们怎么样才能前后改变字母的位置来获得该段信息中的每个字母的正确对应位置。比如如果关键字“BIG”被使用了,发件人将把信息按三个字母的顺序排列。第一个三字母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将应当向前移动一个位置(因为B是排在A后面的字母),第二个字母需要向后移动八位(I是A后面第八个字母),而第三个字母需要向前移动六位(G是A后面第八个字母)。然后,文字就可以按下面的顺序来进行加密了:
未加密文字:THE BUTCHER THE BAKER AND THE CANDLESTICK MAKER。(屠夫、面包师和蜡烛匠)。
关键密钥:BIG BIGB IGB IGBIG BIG BIG BIGBIGBIGBIGBI GBIGB
加密文字:UPK CCZDPKS BNF JGLMX BVJ UPK DITETKTBODS SBSKS
如果知道“BIG”就是密钥,收件人就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相应的位置改变字母位置,从而译出经过加密的文字。
自从频率分析法出现后,单字母替换密码完全失去了效用。因此,密码编码者想方设法去编一种更强大的密码。一些编码者对单字母替换密码做了一些改动,如在编码过程中,加入一些特殊的字符,或者令一些字母不代表另一个字母,而是代表一种程式,譬如是代表空格,代表删去前一个字母,代表换行等。但这一切起的作用并不大,聪明的破译师仍然能在里面找到许许多多破译密码的线索。直到有一天,佛罗伦萨的里昂巴蒂斯特·阿尔伯提提出了一种多字母替换密码,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表交替使用来进行加密,如:
明码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密码表1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K J L Z X C V B N M
密码表2 E K P R J B D N C V O U H T Y W Z X M L A S F I G Q
第一个密码表加密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密码表加密第二个字母,第一个密码表又加密第三个字母,不断地重复……那么:
明文F O R E S T
密文Y Y J J L L
这样,按原来的方法进行频率分析就没有什么作用了。这只是两个密码表时的情况,如果用三个、四个或以上的密码表后,破译就显得非常非常困难。即使是这样,阿尔伯提未能把他的理念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任务当然由后人完成了。经过几个人的努力,最后,维吉尼亚终于将其完善了。他编出了一个系统而有效的密码,那就是维热纳尔密码,其主要构成是维吉尼亚方阵:
它的明码表后有二十六个密码表,每个表相对前一个发生一次移位。如果只用其中某一个进行加密,那么只是简单的恺撒移位密码。但用方阵中不同的行加密不同的字母,它就是一种强大的密码了。加密者可用第七行来加密第一个字母,再用第二十五行来加密第二个字母,然后根据第八行来加密第三个字母等。
现在来试一下,就用关键词FOREST来加密Better to do well than to say well。
关键词F O R E S T F O R E S T F O R E S T F O R E S T F O R
明文b e t t e r t o d o w e l l t h a n t o s a y w e l l
密文G S K X W K Y C U S O X Q Z K L S G Y C J E Q P J Z C
(看第五行,F开头,明文是b,要用G来加密;第十四行,O开头,明文是e,要用S来加密,如此类推……)
维热纳尔密码既克服了频率分析,又具有数目众多的密钥。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使用字典里任一个单词,或单词组合,或虚构的词作为关键词。它提供了很好的安全保障,但它的复杂性,却令其等到十九世纪才流行起来。很多年以来,维吉尼亚密码都被认为是不可破解的。不过,也是在十九世纪,查尔斯·巴贝奇——一个性情古怪的天才将其破译了。让我们来看看解密的过程:
这个人也因为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方面所进行的先锋性工作而被世人所熟悉。巴贝奇(Babbage)通过寻找重复的字母段破解了这个密码系统。当然,维热纳尔密码的优势在于这种密码被假定为它将不同位置的字母进行不同的加密。比如同一段文字中的“THE”可能在前面表现为“UPK”,但在后面则被表现为“BNF”。同样,像“AKER”这样的字母也会被进行不同的加密。但是,第一个和第三个“THE”都会被编码为“UPK”。第一个“THE”中的“T”会用“B”来进行编码,而第三个“THE”中的“T”也同样是用“B”来编码。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第三个“THE”是排在第一个“THE”后面第二十一个字母,而三字密钥BIG会在重复七次之后又回到了最开始。在任何比密钥要长得多的加密信息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类似这样的重复。而一个解密者应该如何才能揭示加密文件的真正面目呢?比如,如果加密文字“UPK”出现了两次,中间隔着21个字母,那么他就可以推断出密钥的长度是21的整除数。或者换种说法,他可以推断出21是密钥的倍数。(约数或称除数是一个数字被除之后不会有余数。比如21的除数就是1、3、7和21。)如果获得了足够多类似的线索,解密者就可以知道密钥的确切长度。一旦他知道了密钥长度,他就可以对加密信息进行日常频率分析。注意,数学在解密工作中总是放在首位的:解密者首先会计算出密钥的长度,这步工作甚至是在他要考虑密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之前所要做的。
巴贝奇的独具创意的技巧开创了一片密码术的新天地,并且将数学工具引入到了以前被认为专属于文字学的领域之中。即使一种编密码系统没有明确地使用数学,但其中隐藏的格式却通常需要以数学的方式进行整理。
之后又过了九年,在一八六三年,一位业余数学爱好者、时年五十八岁的普鲁士退役炮兵少校弗里德里希·卡西斯基(Friedrich Kasiski)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字叫《密写和破译的艺术》(Die Geheimschriften und die Dechiffrierkunst)。简单描述一下它的原理:被加密方指定的这个数列,也就是密钥,在实践中不可能是无限长的;在通常情况下,它的长度不仅不会超过明文长度,甚至往往还相当短——在斯维提斯的例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