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最漫长的抵抗 >

第9部分

最漫长的抵抗-第9部分

小说: 最漫长的抵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8年2月24日,日军两千余人从北向南进攻临沂东北的沂水、诸城、莒县,但北上日军在莒县遭遇到了激烈抵抗,守军宁死不屈,打得英勇顽强,接连击毁日军两列装甲列车,最后大部牺牲。这支部队,便是东北海军保留下来的海军陆战队,他们从青岛沉舰撤退,在这里打响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战。在台儿庄会战取得大胜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战役的序战,竟然是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展开的。

从沈阳撤退以来,东北的海军弟兄们已经为这一天等了七年。

外篇(三)  “利济”号的万里长征

“利济”号是江防舰队的一艘小型炮舰,本来是东清铁路所属巡逻船,后改装成浅水炮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北洋政府参加对德宣战,将这艘军舰购买,编入中国海军。

北洋政府向东北派出江防舰队,到达东北后,接收这艘军舰列编,被改为“利济”号。这艘军舰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因为当时黑龙江封冻滞留在松花江内。日军控制江防舰队的时候,这艘船编在降舰之内。

(图注:溥仪视察江防舰队改编的江上军,这支舰队降敌后待遇优厚,但优厚的待遇没有绊住“利济”号上爱国者的脚步。)

当时有一些军队被迫归降日军,实际内部蕴藏不满的抗日怒火,“利济”号就是典型事例。当时“利济”派有日本的电信官,督察官,但是“利济”舰从范杰舰长以下,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跋扈行为十分不满,对伪满洲国政权也深恶痛绝。“利济”号在江防舰队投日过程中是反日的,但最终同意了整个舰队的做法,是因为范杰船长认为可以在日军的面前行韬晦之计,但是不久日本方面违反了原来的约定,向每艘军舰派指导官一名,官兵们觉得这样子很容易被日本人控制。过了不久,日本向每艘军舰加派无线电员一名,“利济”号无线电官姓张,属铁杆汉奸。这种情况下,“利济”号官兵决定发动起义,他们利用一次军舰出巡的机会,将舰上日本军官击毙,投入江中。因为“利济”号本来就在这个地方和抗日军对峙。所以,他们上岸以后很容易找到抗日军路永才部,也就是李杜将军领导的义勇军,被编入李杜所属部下。

1932年底,抗日环境越发严峻,路永才旅整体变节。

范杰则率领“利济”的官兵脱离伪军,进入了苏联境内。他们入苏之后,立刻被苏联方面全部缴械,进行监禁审查,因为苏联人无法判断他们属于“满洲国”的军队还是抗日军。“利济”号所有人员一度属于囚犯的地位。几经周折,苏方终于审查清楚了他们的身份。范杰等提出要求,坚决要回国继续参加抗战,但苏联方面不允许他们从伪满洲国入境,因为这样的举动会造成日本与苏联的摩擦。苏联决定把范杰和这些官兵们送往新疆,于是他们穿梭了大半个苏联又从新疆入境,进入军阀盛世才的管区。

这支部队从东北进入苏联又穿越半个苏联进到新疆,可谓征程万里。当时义勇军颇有一些部队经过苏联,再从新疆入境,但是在新疆没能够离开。到了新疆以后,军阀盛世才对义勇军进行拉拢,希望他们留在新疆为其作战,有些义勇军留在了新疆参加内战,成了盛世才的部队。最后这些人又遭到盛世才的屠杀,义勇军很多死在盛世才的手下。

但“利济”舰官兵坚决离开了新疆,继续向内地进发。他们要求回到自己的部队,恢复海军身份,又从新疆辗转到长江中游,终于追上了第三舰队残余的部队。“利济”舰官兵抗战如此坚决,与海军的国家观念很有关系。当时的中国海军军人基本上受过比较好的教育,编制比较正规。从现存的史料可以看到,海军牺牲的人员几乎都能够找到他们的照片,而陆军缺少这种条件。由于海军受到的教育比较高,对国家的信念比较强烈,因此在整个作战之中海军表现比较坚决。

当时中国的海军已经是主力舰只基本打光,正在长江中游组织炮队进行抗战,这支部队到了长江中游立即作为东北海军参加战斗,结果大部分牺牲在了马当要塞的保卫战中。从这个漫长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海军心中抗日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

十三、是谁干掉了日军的装甲列车

在日本收集抗战史料之时,曾经收到一张电子版的老照片,显示的是一列被摧毁的日军装甲列车,横躺在轨道上,景象凄惨。

控制南满铁路的日本关东军,拥有并改造有一批既有重炮火力又有钢板防护的装甲列车,在侵占我东北三省的过程中,曾广泛使用这些装甲列车作为攻击利器,如进攻江桥马占山部队的时候,日军派出四列装甲列车投入战斗,给缺乏重武器的义勇军造成极大威胁。根据照片的标注,我们得知,这张照片,拍摄于1932年,地点在哈尔滨近郊,遭到袭击的日军属于多门二郎中将指挥的第二师团,他们正在进攻哈尔滨。

那么,是哪支部队有这样的勇气和手段,可以干掉日军如此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呢?根据这一信息,萨找到了一份资料,从我方记录来看,1932年春,赵尚志将军曾指挥中国抵抗战士在哈尔滨近郊成功颠覆过一列属于日军第二师团的军用列车。然而,追寻具体的时间、地点,却发现这并不是同一次战斗,因为赵尚志将军颠覆日军装甲列车的时间在4月,当时哈尔滨已经沦陷。

还有一种可能是日军装甲列车遭遇了中国装甲列车,在历次战斗中,都显示中国的装甲列车性能优于日军,这与双方战车的设计与历史渊源大有关系。可以说,中国装甲列车,是按照公狮子的模式设计的,而日本的装甲列车,是按照母狮子的模式设计的。

公狮子和母狮子有怎样的区别呢?

在非洲,动物学家注意到一个现象,成群活动的狮子中,通常只有一头成年公狮子,却有成群的母狮。真正负责狩猎的,是母狮子,它们用集群追击的方式攻击斑马和羚羊,公狮子却很少出动。从身体结构而言,公狮子身材笨重,跑动不快,也不适合参加这种狩猎。

那么,公狮子平时做什么呢?

人们发现,其实公狮子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要负责与进入自己地盘的任何其他公狮子或大型猛兽搏斗,将其驱逐。如果没有公狮子,狮群就没有自己的猎场。

公狮子与母狮子交手,则母狮子必然吃亏。其原因就在于,虽然都是猛兽,但公狮子是“设计”来对抗肉食兽的,而母狮子是“设计”来对抗草食兽的,双方交手,公狮子自然会占上风。

这就和中日两国的装甲列车的情况有点儿相似了。当时中国军队的装甲列车,设计的蓝本是用来和敌方装甲列车作战的,而日本军队的装甲列车,设计的蓝本是用来支援步兵的。对比双方的设计,可以发现日军装甲列车的缺点:

第一,火力不及中方。尽管日军装甲列车装备有比中方口径更大的105毫米重炮,但这种重炮是固定的,只能向列车正前方射击。中方列车上的火炮,装备在旋转炮塔之中,整列车有四座炮塔,都可以转向任一方向射击,火力强度远大于日军。

第二,防御不及中方。日军列车装甲设计上主要针对步兵武器,机车只有两侧装置部分装甲,首车的重炮舱是向前开放的,发现这样容易遭受伤亡的日军只能在重炮两侧垒置沙袋作为辅助防卫措施,聊胜于无,其75毫米轻炮是半敞开炮塔,只有正面有装甲。

第三,机动不及中方。日军的机车是临时调用1C2客车车头,带动装甲列车马力不足。中方只挂一到两节运兵车,而日方挂运兵车达十余节,一旦发生战斗日车目标大,顾虑多,不免在战术动作上有前怕狼后怕虎的问题。

(图注:刊载了日军装甲列车颠覆经过的日本写真集《光辉——满洲事变写真大全集》扉页)

在哈尔滨战役中,马占山曾派出装甲列车参战,但因顾虑重重并未直接投入战斗。所以,似乎也没有双方装甲列车交火的可能。

就在萨认为此案无可定论的时候,却在一册日军写真集中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在日本陆军恤兵部编印的《光辉——满洲事变写真大全集》中,也收集了这张照片,萨很快发现,这竟是三张系列照片中的一张!从这三张照片来看,倾覆的日军列车属于“满铁”临时在普通机车上加装护甲制成的简易装甲列车,其被摧毁的情况清晰可见。而日军摄影师的标注却更加详细。根据标注,这列列车被倾覆的地点并非成高子,而是在三岔河,这可以确定的确与赵尚志颠覆日军列车不是同一战斗。标注中称,1932年1月28日,因为熙洽所部吉林伪军战斗失利,而在哈尔滨的中国守军忽得援兵(依兰镇守使李杜星夜驰援),士气大涨。日军第二师团紧急以四列装甲列车运送第四联队两个大队为基干的增援部队赶往哈尔滨,试图一举攻占该城。28日下午4点15分,第一列军列从长春开出,紧随其后的第二、第三列车随行,第四列车则在次日下午发出。在日军前进途中,不但管理铁路的俄方雇员表现冷淡,而且有七八百名中国官兵曾对日军进行阻击,使日军前进迟缓。

“二十九日在三岔河第二列列车被倾覆,三十日夜在双城堡遭到袭击”,标注中这样写道。

如此,这次日军军列倾覆事件,应该与赵尚志无关,那么,是谁在三岔河倾覆了进攻哈尔滨的日军列车呢?

答案,可能要涉及一桩公案。双城可称哈尔滨的北部门户,而三岔河则位于双城以南,属于扶余县,又堪称双城的锁钥。标注中提到的三十日日军在双城堡被袭击,是原东北军步兵第二十二旅赵毅率领第六六四团打的一场突然袭击,给日军造成重大损失,电视剧《闯关东》曾描述过这一战。但六六四团团长吴永和也在战斗中阵亡。在双城以南负责阻击日军的,是一个不甚光彩的人物——六六三团团长陈德才。说陈德才不甚光彩,往远了说是他在两个月后率部投敌,成为伪满吉林警备第八旅的旅长,成了叛徒,往近了说,关于他在双城以南的阻击,多年之后,赵毅在文史资料中,还指责陈德才六六三团没有执行他的命令,没有阻击日军,甚至没有破坏铁路。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纪实》的作者却有另一个说法,他认为陈德才是冤枉的。

“陈德才团不但进行了抵抗,还确实破坏了松花江铁桥一带的铁轨。这点在日军的报告中都有提及,只是,我们前面不是说了吗?日本人出来两列火车,头一列就是装着抢修材料的。陈德才团挡了一下,但却没能彻底挡住。”

“多年之后,陈德才已经当了汉奸,自然不会再有人关心陈德才的抵抗,甚至因为他后来当了汉奸,就自然而然觉得他是当年有意投敌,不加抵抗的,以至于影响战局。”

“但实际上,虽然仅仅迟滞了日军半天多时间,但如果不是陈德才团进行抵抗,那么很可能在赵毅还没来得及出发奔袭伪军时,日军就已经赶到双城。之后名闻全国的双城堡之战,就极有可能变成另一番景。”

以我们看到的倾覆日军装甲列车照片和其中的标注来看,陈德才部不但在双城以南对日军进行了阻击,而且通过摧毁日军的列车,至少把四分之一的敌军留在了三岔河,无论从战绩还是从对后来战局的影响来说,可算是去积极地完成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