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一个人的革命-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生番
【,】
编辑推荐
辛亥百年最具颠覆性压轴之作
是谁奠定了清政府全面崩溃的基础?
是谁为革命制造了最关键的形势?
是谁为清政府物色了掘墓人?
是谁点燃了革命的导火索?
如果做这些事的是同一个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辛亥革命,其实是一场他一个人的革命。
内容推荐
盛宣怀是个朝廷的忠臣,但他却实实在在的是推翻清政府的第一功臣。
1910年,因为他的查账导致了全国性的金融风暴,为革命制造了经济动因;1911年,身为邮传部大臣的他又强推“铁路国有化政策”,直接导致了四川的保路运动,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火药桶;同时,为了终结革命,他把袁世凯推上了台,结果袁世凯却倒打一耙,直接把清政府送进了历史的尘埃。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历史演绎,本书认为,与其说革命党或者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制造者,不如说盛宣怀才是革命的催生者。
同时,本书还从历史的角度深刻地反思了盛宣怀之所以会扮演这个角色的原因:
盛宣怀是一心搞经济的,结果却一手摧毁了清朝的经济支柱。
盛宣怀是一心为国家修铁路的,结果却因为铁路断送了清政府的前途。
盛宣怀是一心要为国家推荐人才的,结果是他推荐的这个人结束了清廷的统治。
盛宣怀是个自信而又充满了活力的人,他不断在追求个人与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结果却使得两者都遭到了最大的打击。这,难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吗?
作者简介
生番,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具有深厚的历史学功底,曾前往爱尔兰、英国等地交流多次。文笔辛辣,一针见血,以历史散文著称。
第一篇 金钱与英雄
第一个故事
光绪九年(1883)。杭州。初夏。傍晚。闹市。
一个醉醺醺的壮汉,上好绸缎制的袍子前襟敞开着,肥硕的胸脯如女人的乳房一般一抖一抖地挂在外面。
他摇摇晃晃地走到一家水果摊前,拿起一个苹果,一口咬了下去。
水果摊主低头装作没看见。
那壮汉继续朝前走着,在卖扇子的摊前拿起一把折扇,打开后边走边扇。扇子摊老板把视线转往了别处。
壮汉再次停了下来,他前方有一家打着“新店开张买十赠一”的幌子、挂着“聚丰包子铺”的招牌的店铺前。
他摸了摸脑袋,自言自语道:“什么时候开的?我怎么不晓得?”说着,他走上前去。
卖包子的小二以为生意来了,忙不迭地招呼道:“大爷,来个什么包子啊?肉的?素的?还是烧卖?小店……”
他话还没有说完,那壮汉就从蒸笼里抓出一只包子,直往嘴里塞去。
那小二未曾见过如此猴急的顾客,一时看得目瞪口呆。
那壮汉是何等胃口,那拳头大的包子没几下就从他手里消失了。他抹了抹油腻腻的嘴,说道:“这肉骚气太猛了。”说完,转身就要走。
“大爷,你还没给钱呢!”那小二怎么也没想到这个饥饿的客人根本没有想到要付账,急忙大喊道。
街上的人顿时都停下了脚步和手中的活计,似乎在期待某种刺激无比的状况发生。
那壮汉停下脚步,狞笑着转过身来。
小二还没来得及责问,只觉得喉咙一紧,眼前一黑,身子如同风筝一样飞到了空中,紧接着背上一阵剧痛,原来他的身子已经飞进了那还冒着热腾腾蒸汽的包子蒸笼里了。
“记住喽,不要再乱说话!”壮汉丢下一句话,正欲离开,突然感到肩上搭着一只手。他是觉得一股邪火直冲脑门:“老子还在火头上,谁他妈要找不痛快!”
他一转头,见到一个白面书生样、手持绸扇、腰裹绫罗的三十多岁的男子。
他浑身一哆嗦,急忙道:“萧……萧公子,您怎么来了?”
“何豹,”那男子冷笑道,“你可威风啊。”
那壮汉额头上沁出豆大的汗珠:“萧公子,这……这个……我……”
那男子抬手止住了他:“不用多说了,你自己说怎么办吧。”
那壮汉如同听到了赦令一般,急忙满身翻兜,好不容易找出了一两银子,递给那还在揉着屁股、对眼前发生的事不敢相信的小二。
萧公子左右看了看,又说道:“刚才你还拿了哪几家的东西,赶紧补还给人家吧。”
“是,是……”何豹捣蒜般点头应道,说着就又翻起兜来掏银子。
“等——等——”突然人群中传来一声怪声怪气的断喝。
一街人的目光眨眼间就投向了那声音的来处,一个穿着黑色礼服,戴着礼帽的洋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的身后站着几个蛮肉如山的壮汉。
见到来人,何豹如同蚂蚁见了蜜糖般迎了上去:“密斯特马多老爷!”
萧公子见了那马多也是后撤一步,脸色阴沉不少。
马多用着古怪的中文笑眯眯地对萧公子说道:“萧先生,不知你为什么要同我的这位助手过不去?”
“这何豹本是我家的家丁,只不过是见了你们洋人的钱眼开,卖主求荣。今天他在集市恃强凌弱,我自当对他略行惩戒。”萧公子说道。
马多继续笑道:“萧先生,你刚才也说了,他以前是你的家丁,但现在不是了,他的事,我想你不应该管吧?”
“何豹横行霸道,我只是路见不平,替天行道而已。”
“好!”马多一拍手道,“好一个替天行道。不过,萧先生,何豹先生现在是我的助手,你惩罚他就会让我受到损失;我受到损失,我们银行就会受到损失;太古银行受到损失,就难免向各家借款商家催要已经到期的贷款,这其中,萧先生,你们萧家‘四明号’的贷款恐怕也在其中啊。”
萧公子胸膛剧烈起伏着。
马多依然笑嘻嘻地望着他。
萧公子拂袖转身要走。
“萧公子,请留步。”马多却在身后叫住了他。
萧公子低声道:“你还有什么事?”
“萧公子,我们都是讲道理的人。”马多说道,“你刚才对何豹先生有所侮辱,我想,你总要给他道个歉才对吧?”
何豹这时也想大事化小,在一旁说道:“密斯特马多先生,算了吧,我没事……”
马多回头瞪了他一眼,何豹顿时没了声音。马多继续说道:“萧先生,只要你向何豹道歉,今天的事就当没发生过。你们欠太古银行的贷款可以慢慢还。这样吧,你换个角度想想,要是断了太古银行的支持,我想令尊一定不会高兴吧?”
萧公子低着头,一声不吭,他的喉结剧烈地颤抖着。
“怎么样,萧先生?”马多笑着问道,“想好没有?只不过道个歉,有这么困难吗?做错了事就要道歉,你们中国不是礼仪之邦吗?这点总明白吧。”
萧公子抬起头,双目无神。
马多知道自己赢了,抬起手,示意周围的人安静,他要听清楚萧公子接下来要说的话。
“我……”萧公子开口了,但他的嗓音已经沙哑,“我……萧家骥,对何豹……”
“萧贤侄何故如此吞吞吐吐啊!”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
人们再次整齐地回头观望。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个虽然已经鬓须斑白,但面貌却依然如同中年人一般给人庄严之感的清隽老人。
老人如炬的目光,射穿芜杂的人群,直取笑容逐渐僵硬的马多:“马多理事,半年不见,别来无恙啊。”他的身后,跟着一个账房先生模样的人,另外还有四个年轻力壮的家丁。
“胡、胡先生,您、您好……”声音颤抖的马多,中文愈发不标准了。
那胡姓老人没有再搭理他,而是转向了萧公子:“萧贤侄,这些日子可好?”
萧公子终于看清楚了来人,激动道:“胡伯伯!您来了,太好了……太好了……”
那老人止住了他过分的激情,说道:“贤侄,今天可是我回杭州的第一天,你就这么欢迎我啊?”
“胡伯伯……我……”
“好了好了,”老人拍拍他的肩,“胡伯伯在一旁都听明白了。”
老人总算回过头来,对尴尬多时的马多说道:“马多理事,你说这事怎么办?”
“这……”马多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利害,思量片刻后,他说道:“胡先生,您刚回杭州,我们在这里拦路打扰大驾,实在是抱歉,我们这就走,改日一定去府上拜访。”
“马多理事请留步。”那老人不紧不慢道。
马多捏紧了拳头,但还是不得不停下了脚步:“胡先生还有什么吩咐?”
“没什么,只是——以后最好不要在大街上找中国人的麻烦,这里的人都很听不得坏话,万一他们要是一哄而上不讲理地朝你挥拳头,恐怕我胡某人也保不了你。”
马多望了望四下的人群,他这才发觉一种异样的氛围从自己出场开始就环绕着自己。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多谢胡先生指点,我明白了。”说完,转身就走。
“多谢胡伯伯仗义执言,以免小侄被肖小戏侮。”萧家骥对那老人毕恭毕敬地谢道。
“贤侄,这没什么,我没做什么。我还有要务在身,不便久留,贤侄有空时,请来寒舍一叙,半载未见,你我叔侄之间,可有的聊啊!哈哈哈……”
“一切听胡伯伯的,胡伯伯请——”萧公子给他让出道来。
“替我向令尊大人问好,我改日也要登门来拜访的。”
“一定一定。欢迎之至。”
在家丁护卫下,那老人走出了人群。没过多久,他们来到了鼓楼下。前方不远处是一座高墙环绕的豪宅。家快到了。
突然,一个家丁手持一封电报,急匆匆跑来:“老爷,老爷!上海急报!”
一听是上海,他脸色一沉。
他接过信,打开一看,一行字映入眼帘:“邵已被盛买通,欲置阜康于死地。”
他呆立在那里,任凭周围人怎么劝说,都一动不动。
倏地,他吐出一口鲜血,狂呼道:“宣怀小儿!还我阜康!”
革命的人怎么会走到一起?
辛亥年间的革命,是一场暴力革命,是要拿命来说事的。要革人家的命,首先要把自己的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敢不要命地干这样的事的人大概有三类:
第一类是读过半吊子书,但自以为满腹经纶,想用自己的学识来“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理想主义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总让人感到有些奇怪,他们大多有个当地主或者当官或者做生意的爹妈,平时吃得饱穿得暖的,但却心忧天下,觉得自己承担着拯救全人类的重任,要是普罗大众还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自己就食不甘味、睡不安寝。
这种极端的利他主义其实并不难理解。从精神上分析,这些人大多数都从小受到父母溺爱,因而自尊心和虚荣心比较强,对自己有着较高的估计,总觉得自己能量无限、法力无边,他们对外界的控制欲和征服欲也会表现得格外醒目。作为知识分子,他们不甘平庸的抱负与所承受的道德动力使他们的内在力比多(或者说荷尔蒙)有了更加“高尚”的目标。这些自命不凡的内在力比多所释放的能量将会被居高临下的“正义”之名包装为造福社会、施恩人民的动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苦人家孩子,可不太会有这样的胸怀。首先,因为从小就没被人重视过,他们对于自己的信心和能力就没有这样非同寻常的估计;其次,自己都没脱离苦难,谁还有心思去管别人?所以,一般人看来,中产阶级是社会安稳的基石,但却没有看到中产阶级也是孕育一批肩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