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血腥的盛唐 >

第193部分

血腥的盛唐-第193部分

小说: 血腥的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怨恨。而今,朝野怨声载道,海内众口沸腾,臣等担心会激发事变,陛下不可不慎啊!”

太平公主在关键时刻打出这张牌,目的有二。

首先,是利用斜封官的事情把姚崇和宋璟搞臭。她授意心腹说这番话,就是在暗示睿宗,姚、宋二人之所以花那么大力气罢黜斜封官,其实并不是出于公心,而是为了沽名钓誉,捞取个人的政治资本。

其次,斜封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太平公主的人,这些人被逐出朝廷,无疑大大削弱了她的势力。所以,如果能在离开长安之前把姚崇和宋璟搞下台,把自己的人重新弄回朝廷,那样既可收买人心,又能遥控朝中局势,还能为她日后回朝铺平道路,可谓一石三鸟。

就像太平公主所预料的那样,听完崔、薛二人的一席话,李旦的脸色马上就变了。

就在李旦满腹狐疑,忧心忡忡的当口,太平公主又以辞行为由亲自入宫,极力强调罢黜斜封官的种种弊端,把睿宗李旦说得频频点头,连连称是。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有时候人之将走,其言往往也比较悦耳。在睿宗李旦看来,太平不但欣然接受诏令,毫无怨言地前来辞行,而且只字不提被驱逐一事,同时还一心牵挂朝政,如此豁达的心胸,如此不计私利,以大局为重的坦荡襟怀,没有理由不让人感动。

因此,李旦当天就颁下一道诏书,宣布:“先帝时期任命的所有斜封官,凡已被停职的,皆可重新量才录用。”

做完这件事后,太平公主心满意足地从宫中出来,然后一刻不停地直奔东宫。

临走之前,她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还太子以颜色。

一听到宫人禀报太平公主驾到的消息时,李隆基心里马上跳出了四个字:来者不善。

但是人既然已经来了,李隆基也只好硬着头皮匆匆出迎。

尽管心里早已做好了准备,可李隆基绝对没有想到,太平公主一见到他的时候,竟然会摒弃所有礼节,撕破一切脸面,当着双方下人的面,指着他的鼻子一顿臭骂。

这是李隆基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这个姑母的狠戾与强悍。

出于对姑母的尊重,同时也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份,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口沫横飞的痛骂声中始终保持冷静,一直敛首低眉,一言不发。

与此同时,李隆基心念电转,飞快地盘算着应对之策。

刚才父皇李旦发布恢复斜封官的诏令时,他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毫无疑问,这个消息让他非常不安。因为此事至少透露了两个信息:一、姚崇和宋璟上台后的改革力度太大,已经引起了相当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强烈不满,而这种不满,现在分明已经通过太平公主传递到了父皇那里;二、父皇既然恢复了斜封官,就相当于否定了姚崇和宋璟的政绩,或迟或早,姚、宋二人必定被贬。

太平公主这次败得太惨,可以说到了恼羞成怒的地步,否则她也不会不顾公主之尊,找上门来大吵大闹。在此情况下,自己势必要给她一个说法。而按照父皇李旦一贯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他必然会在太平公主利益受损之后寻求一种新的平衡。说白了,很可能就是将矛盾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因此,就算自己不主动给太平公主一个说法,父皇肯定也会下手翦除东宫的势力。

想到这里,李隆基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他决定主动认错,丢卒保车。

也就是说,与其坐等姚崇和宋璟被贬,还不如主动把他们抛出去。如果不这么做,不但姚崇和宋璟的宰相乌纱保不住,就连李隆基自己的储君之位恐怕也有失落的危险。

李隆基很清楚,在复杂多变、诡谲无常的政治博弈中,一路奏凯也不见得是件好事。有时候主动输掉一两张牌,会起到麻痹对手的作用。尤其是在自己实力不足,尚不能一口吃掉对方的时候,这么做就是明智和必要之举。

于是,就在太平公主大闹东宫的当天,李隆基便入宫去向睿宗请罪。他郑重表示:姚崇和宋璟这么做,显然是在离间他和姑母、兄长之间的感情,其用心不可谓不险恶,所以建议将他们处以极刑。

李隆基当然不想真的让姚、宋二人为此送命。

他之所以敢把话说得这么绝,是因为他料定父皇不可能对他们痛下杀手。

二月初九,亦即太平公主动身前往蒲州的数日之后,睿宗李旦下诏,把姚崇贬为申州(今河南信阳市)刺史,宋璟贬为(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刺史;两天后,又撤销了将李成器和李守礼外放的命令。

综观景云二年发生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这场政治恶斗,双方各有损伤,谁也没有捞到便宜,更没有人取得绝对优势。

以太平公主在大唐帝国所享有的地位和威望而言,她是不可能被长久放逐的,更不可能轻易被淘汰出局。

太平公主自己很清楚这一点。

太子李隆基对此也心知肚明。

所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真正的对决,其实还没有开始。

这一切都还只是热身,或者说前戏。

真正的高潮还在后头。

【太平公主的强力干政】

姚崇和宋璟黯然离开相位之后,接替他们执掌朝政的两个宰相是韦安石和李日知。他们都是属于那种政治立场不太明显的中间派,凡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执政手段相当温和,与姚、宋二人相去不啻霄壤。

随着温和派的上台和斜封官的大量复任,姚崇和宋璟辛苦改革的成果付诸东流,刚刚树立起来的赏善罚恶、举贤用能的新政风也荡然无存。“自是纲纪紊乱,复如景龙之世矣!”(《资治通鉴》卷二一○)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一利起则一害生。想要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就必然要得罪人;想要一团和气不得罪人,就只能以丧失原则,混淆是非为代价。二者必居其一,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好事。

虽然韦安石和李日知这种人很对睿宗李旦的胃口,可李旦毕竟跟李显不一样。李显为了追求表面和谐可以牺牲一切,李旦钟情于和谐但却不敢泯灭是非。因此,对于韦、李二人上台后的表现,睿宗李旦并不满意;对当下“纲纪紊乱”的政治现实,李旦更是感到忧心和自责。

也许正是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李旦萌生了退意。

本来这顶帝王冠冕就是自己不想戴的,如今勉强戴下来的结果,既不能尽如人意,又不能无愧我心,那又何苦勉力支撑,自误误人呢?

景云二年四月的一天,睿宗李旦忽然召集三品以上大臣举行廷议,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引退之意。他说:“朕素怀澹泊,不以万乘为贵,曩为皇嗣,又为皇太弟,皆辞不处。今欲传位太子,何如?”(《资治通鉴》卷二一○)

这些当朝大员面面相觑,没有人敢表态。

当天的廷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事后,太子李隆基立刻派遣东宫大臣入宫,极力表示推辞之意,但是睿宗不许。

不久后,太平公主在蒲州得知消息,随即派人入京,授意一名心腹朝臣对睿宗说:“陛下春秋未高(年龄不大),刚刚获得天下苍生的拥戴和仰望,岂能忽然言及退位之事?”

李旦意识到退位的时机还不成熟,只好暂时按下不表。尽管如此,他还是随后下诏,宣布今后的政务都交给太子裁决,只有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和军中死刑的判处,才先由太子议处,然后向皇帝奏报。

很显然,睿宗退意已决,目前的做法无疑是在逐步把皇权过渡到太子手上。

对于父皇的让位之意,李隆基心里当然感到了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不过他同时也一再对自己说——现在还远远不是高兴的时候。

原因很简单,太平公主人在蒲州,可她在长安的影响力一天也没有消失,甚至没有受到丝毫削弱。如今朝中依旧遍布她的党羽,甚至连东宫也依旧充斥着她的耳目,比如时任太子詹事的崔湜、时任太子中允的薛昭素,皆太平之党。相形之下,李隆基这边的势力却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姚崇和宋璟被贬出了朝廷,另一个心腹股肱刘幽求也刚刚被卸掉“参知机务”的宰相之权,罢为户部尚书,在此情况下,李隆基只能反复用两个词告诫自己,一个是“清醒”,一个是“低调”。

是的,一定要保持清醒和低调。

越是在即将企及权力巅峰的时刻,越是要注意自己的姿态,尤其要警惕自己的心态——千万不能让自己眼高于顶,脚跟虚浮。

随后的日子,李隆基频频上奏,要求将太子之位让给大哥李成器。

他的要求当然被睿宗驳回了。

紧接着,李隆基又向睿宗陈情,请求把太平公主召还京师。

面对太子的谦逊之举和仁孝之心,睿宗李旦大为感动。当初一气之下将太平公主驱逐到蒲州,李旦一直心怀愧疚,如今既然是太子主动提议,他当然是欣然赞同了。

就这样,是年五月,在离开长安仅仅三个月后,太平公主就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她的脸上依旧悬挂着一副倨傲的笑容。

她的眼中依旧闪烁着一抹自负的光芒。

我不是说过了吗,你迟早会请我回来的!

年轻人,你自以为得计的东西,其实都是别人玩剩下的。所以,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也别得意得太早,你要走的路还很长,你要学的事也还很多!

看见李隆基带着一种毕恭毕敬的表情前来迎接时,太平公主在心里如是说。

是的,是我请您回来的,因为我了解父亲,所以我知道,这么做是最容易博得他好感的方式,也是最能够促使他主动传位的方式。

所以,敬爱的姑母,我必须请您回来!

看见太平公主带着一种得胜还朝的表情回到长安时,李隆基在心里如是说。

随着太平公主的回京,朝中的高层人事又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一轮新的震荡。

首先引起人们关注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殿中监窦怀贞的入相,二是御史大夫薛谦光的贬谪。两个当朝大员的一升一降,就发生在太平公主回朝不过十来天的时候。

前文说过,韦后一党覆灭时,号称“皇后阿奢”的窦怀贞“大义灭亲”,毅然砍下老婆的人头弃暗投明,虽因此免于一死,但终究没保住乌纱,被贬为濠州司马。窦怀贞不甘心就此败落,于是一转身又投靠了太平公主,旋即升任益州长史,没多久又回朝担任殿中监。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咸鱼翻身,窦怀贞真是喜出望外。他发誓,后半生一定要一心一意跟着太平走,生当太平的人,死当太平的鬼。所以,自从调回长安之后,窦怀贞每天下班都不是往家里走,而是屁颠屁颠地往太平公主的府上跑,又是磕头又是请安,极尽巴结奉承之能事。凡是太平公主交代的事情,他必定不辞劳苦,辛勤操办,从而极大地博得了太平公主的欢心。

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一年的五月,窦怀贞终于一跃而为御史大夫、同平章事,赫然跻身宰相行列。几个月后又升任侍中,把持了门下省的大权。

由于尝到了依附公主的甜头,所以窦怀贞不仅猛拍太平公主的马屁,而且对其他得宠的公主也是阿谀谄媚惟恐不及。当时,睿宗李旦为两个女儿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修建私人道观,“逼夺民居甚多,用功数百万”,多数朝臣纷纷劝谏,惟独窦怀贞一人极力赞成,并且自告奋勇担任监工,天天往建筑工地跑,几乎很少在朝堂上办公。时人对他颇为不齿,纷纷耻笑他“前为皇后阿奢,今为公主邑司(管家)”。(《资治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