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古代汉语 >

第4部分

古代汉语-第4部分

小说: 古代汉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给〃字还没有这种意义。
  又以〃再〃字为例。〃再〃字在上古只有〃两次〃(或〃第二次〃)的意思。《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这些〃再〃字都只能解作〃两次〃(或〃第二次〃)。要注意〃再〃和〃复〃的分别:〃再〃字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古人不说〃二而衰,三而竭〃,也不说〃一之为甚,其可二乎?〃),〃复〃字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例如《战国策·赵策》:〃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这里是〃重复〃的意思,所以用〃复〃,不能用〃再〃。现代汉语的〃再〃相当於古代的〃复〃,假如拿〃再〃的现代意义去理解古书中的〃再〃(特别是上古),就会产生误解。
  总之,词义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时代不同,词义就可能有变化。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能不加考察地以今义去理解古书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必须在字、词、句方面狠下功夫,有一个〃求甚解〃的态度,认真学会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进而还应该对先秦、两汉和唐宋以后的词义差别给予高度的注意。
  在解释古代词义方面,《说文》所讲的词义基本上是可靠的。例如许慎在〃再〃字下面说:〃一举而二也〃,意思是说〃同一的动作进行两次〃。这是非常恰当的解释。《辞海》根据别的书把〃再〃字解作〃重也、仍也〃,已经不够确切,假定有人在解释先秦的作品时,把〃再〃解作〃复也、又也〃,那就完全错了。
  我们要正确地了解古代的词义,就必须依靠比较好的字典和辞书。《辞源》、《辞海》在字义的解释上比较慎重。试看《辞海》对〃劝〃字的解释:
  【劝】去怨切,音券,愿韵。(一)勉也。礼表记:〃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此为劝勉他人;又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此为受教而知所劝勉。(二)俗谓以言说使人听从曰劝。(一)是〃劝〃的古义,(二)是〃劝〃的后起意义,《辞海》把它们分得清清楚楚,这对我们了解古代词义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是《辞海》却往往把古今词义混在一起,容易令人发生误解。试看《辞海》对〃给〃字所下的解释:
  【给】基揖切,音急,缉韵。(一)足也。孟子梁惠王:〃秋省敛而助不给〃。(二)供也。左传僖四年:〃敢不共给〃,给亦供也。汉书张汤传:〃用善书,给事尚书〃,谓供给书写之事。(三)赐与曰给。晋书舆服志:〃四望三望夹望车,形制如皂轮,王公大臣有勋德者特给之。〃按凡与人以物亦曰给。(四)言辞捷给也。参阅口给条。口给的〃给〃是特殊的意义,这里不讨论。(一)(二)两个意义是上古的意义,本来都不错。(三)〃赐与〃和〃与人以物曰给〃,则是后起的意义,混在一起就分不清时代了。我们看《辞源》、《辞海》的时候,自己要下一些判断。从所举的例子来看,还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这里(一)(二)所举的是《孟子》《左传》的例子,可见它们是上古的意义;(三)〃赐与〃的意义举的是《晋书》的例子,《晋书》是唐代的著作。至于〃与人以物曰给〃,未举出古代的例子。可见是后起义,至少在上古不是常用义。但是《辞源》、《辞海》在古今词义异同方面还做得很粗疏,不能单纯依靠它所举的例子来断定词义的时代先后。
  有些文字学家的专著,对古今词义的异同问题,解决得比较好,没有将古今的词义混为一谈。他们或者只指出词的古义,例如许慎《说文》对〃给〃的解释是:〃给,相足也。〃段玉裁在注解〃给〃字时说:〃相足者,彼不足,此足之也,故从合。〃〃对不足者供给〃,这是〃给〃的本义,他们的注解都只解释了〃给〃的本义。另外,他们还往往指出古今词义的不同,如徐灏在他的《说文解字注笺》里,对〃两〃字的解释是这样的:
  引申之,凡双行者皆曰两。故车两轮,帛两端,屦两枚,皆以两偁(称)。说卦传:〃参天两地而倚数〃,两犹耦也,重也。许训为再,再亦重也。今直用为一二之数,非古义矣。徐灏的意思是说,今天〃两〃字当〃二〃字讲,不是古代的意义了。他的意见是对的。
  但是,古人由於时代的局限,他们的解释不能像现代人在词典里给词下定义那样富於科学性。他们虽然心知其意,由於当时字书的体例不够完善,只知道用同义词解释,找不到一个适当的同义词的时候,就只能得其近似了。许慎在〃两〃字下面不写〃二也〃,而写〃再也〃,已经是值得赞扬的,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两〃字不等於〃二〃。他写一个〃再也〃,表示〃重〃的意思,因为他找不到更合适的同义词了。
  汉语词义的研究,过去长期停留在古书训释的阶段,虽有不少成果,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字典或任何别的著作解决了词义的时代差别问题。因此,我们今天在阅读古书时,除了查阅字典和文字学专著之外,有时还需要自己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归纳,解决古书中遇到的词义问题。词义在古书中的应用,是带有普遍性的;因为词义是具有社会性的,社会对它有共同的理解。例如《左传》〃再〃字共见四十七次,都是〃两次〃(或〃第二次〃)的意义,没有一次是〃复〃的意义的。再拿《公羊传》、《谷梁传》、《墨子》、《论语》、《庄子》、《孟子》、《荀子》等书比较,也都没有例外。这样,我们就用确凿的事实证明了《说文》〃一举而二也〃的解释是不错的。有些事实甚至是前人所没有发现的,只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必然续有发现。
  古汉语通论(三)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我们研究古代汉语的时候,需要了解单音词和复音词的关系,复音词和同义词的关系,因为这有助於我们更彻底地了解古代汉语。
  我们随便把一篇古文翻译成为现代汉语,就会发现译文比原文长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例如〃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一个句子中,〃子〃字在现代一般总说成〃儿子〃,〃与师〃更非译成两个复音词〃参加军队〃不可。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第二种情况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第三种情况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是作为词素来看,它们还留存在现代汉语里。举例来说,古代汉语有单音词〃虑〃字。《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诗经·小雅·无雨》:〃弗虑弗图〃。但是,在现代汉语里,〃虑〃字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考虑〃等双音词里,或者只出现在〃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成语里,而不能作为单词自由运用了。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这可以从两方面证明: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例如〃险〃〃阻〃〃隘〃(注:〃隘〃单用时,是狭的意思,同〃险〃〃阻〃的区别较大。)是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既有〃隘而不列〃,〃阻而鼓之〃,又有〃不以阻隘也〃,〃阻隘可也〃。后两句〃阻〃和〃隘〃虽然连在一起,但显然还是两个词。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马陵道陕(狭),而旁多阻隘〃,〃阻〃和〃隘〃组合得紧一些。又《史记·淮阴侯列传》:〃恐吾至阻险而还〃,是〃阻〃和〃险〃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左传》成公十三年有〃险阻〃(逾越险阻),《离骚》中有〃险隘〃(路幽昧以险隘)。这说明三个同义词组合时,各自的独立性还很强,没有组成新的单一的词,还是自由组合的情况。第二,古人对於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例如〃婚姻〃很早就成为复音词,《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但是《说文》还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饥馑〃在后代也是复音词,但是朱熹注《论语》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今天,我们读古书的时候,应当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词素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因为分析复音词中的词素,不但能够帮助我们说明这些复音词是怎样形成的,而且可以从后代词义和本来意义不同的比较中看出复音词的完整性,从而把复音词和同义词区别开来。
  这一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它是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它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例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恐惧〃可以认为复音词,但是《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恐〃和〃惧〃都能独立运用。又如《左传》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这里〃恭敬〃是复音词:但是《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可见〃恭〃与〃敬〃又可以分开来用。又如《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可以认为复音词,但是《论语·学而》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记·儒行》:〃其交友有如此者。〃这种可分可合的情况,跟单纯的复音词是大不相同的。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复音词值得注意。这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例如: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
   (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叫圃。这里只〃园〃起作用,〃圃〃字无义。)
  怀怒未发,休祲降於天。(战国策·魏策)
   (〃休〃,吉兆;〃祲〃,妖气。这里只〃祲〃起作用,〃休〃字无义。)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人多了,不能无失。〃得〃字无义。)
  骂其妻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
   (史记·文帝纪)(有急,〃缓〃字无义。)有人把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如果拆开来讲与整体的意义完全不同,那也应该认为是复合词。这一类词有〃天下〃、〃足下〃、〃君子〃、〃小人〃、〃先生〃、〃将军〃等。
  真正单纯的复音词在古代汉语里比较少见,但也占一定的数量。
  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例如〃倜傥〃、〃忸怩〃、〃造次〃、〃镃基〃、〃抑郁〃、〃徘徊〃、〃觳觫〃、〃逡巡〃、〃逍遥〃、〃须臾〃等。连绵字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纯复音词的两个音节,古代注释家有时把这种连绵字拆成两个词,当作词组加以解释,那是绝大的错误。例如〃披靡〃是草木随风偃仆的样子,也用来比喻军队的溃败。《史记·项羽本纪》:〃汉军皆披靡〃,张守节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