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大易识阶 >

第14部分

大易识阶-第14部分

小说: 大易识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料记载:朱熹的父亲请人为他择佳地,并问将来子孙是否富贵。风水家回答说,富贵不会太大,但生个小孩儿将来长大了似乎是个孔夫子。(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七引《坚瓠集》,中华书局,1981年。)结果真是惊人的准确。
  宋代的蔡沉为易学应用提出了一个原则:“《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南宋洪迈著《容斋随笔》,讲了许多易学原理知识和技巧,不可不读。
  宋代易学形成于北宋,一直延续到清初。宋代是中国易学发展的最鼎盛时期,百舸争流。宋易分为义理、象数两派。宋易象数学派继承了汉易系统以象数解易的风气,注重探求
  天道,使象数学走向哲理化。其中,以陈抟、周敦颐、邵雍等人的易学为最有影响。宋易中的象数派又以提出各种图式解释《周易》原理为特点,故其易学又称图书学。图书学于北宋十分流行,形成了有很大影响的图书学派。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以及邵雍的易学与图书学有渊源关系。
  在宋代,陈抟、邵雍、司马光(著有《温公易说》,创四爻占法《潜虚占》)、周敦颐等是象数派的代表人物;而范仲淹、欧阳修、张载(《横渠易说》)、王安石等则是义理派易学的代表人物。
  王安石年轻时即以文学才华出名,与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过王安石的文章后,忍不住赞叹说:“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对王安石评价极高。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宋神宗之前,众所公认的奸臣只有宋真宗一朝的丁谓;而宋神宗后,蔡确、章惇、吕惠卿、蔡京、蔡卞无不被视为北宋奸臣。可这些北宋奸臣却都是直接或者间接靠王安石举荐起家。之所以如此,变法是相当重要的契机。而王安石不善于识人和用人由此也可见一斑了。他识人眼光不准,用人度量不够,不切实际的新法(国家垄断与民争利)从一开始就走进了怪圈。
  这种结果的出现,与王安石在易学的研究过程中,义理之学与象数学的脱节不无干系。
  回头想想,现在的易学研究也大多集中在理论方面,用理论解释理论,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不停的有人兴高采烈般的孤独求败,令人非常痛心!
  书包 网 。com 想看书来

()免费TXT小说下载
儒门易家简史(6)
逝者如斯夫!时间、精力就这样白白的浪费了。
  宋以后是易学发展的断代。因为它违背了《周易》的精神,落于技术失于教化。
  后来,明代大儒来知德一语振聋发聩:“易道已亡,二千年已长夜。”
  清代以降
  清嘉庆年间的端木国瑚,是一位国师级的人物,著有《周易指》。端木国瑚在当时的至高威望并非体现于其易学著述,而是他具有皇家堪舆师的特殊身份(道光年间官至内阁中书,专为朝廷相吉地)。清代几位皇帝的陵址都是由端木国瑚来选定的。这个身份说明了他不同寻常的风水水准;在当时,若将他定位于是寻尖问鼎之流,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相传,这位端木国瑚恰恰也是一位有背景有来历之人——他是子贡的后代。
  清代的江永(字慎修)的《河洛精蕴》,以及胡煦的《周易函书》,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扬州学派易学方面两个重要代表人物:焦循《易图略》(今人张延生推崇此书)、《易话》、《周易补疏》、《易广记》、《易义解诂》。;
  民初,尚秉和著《周易尚氏学》、《周易古筮考通解》等,蒋介石、冯玉祥请之而不出。学易,要遵从近代易学大家尚秉和先生“未学易,先学筮”的训导而致力于易学卜筮的
  探索与研究。
  ……
  书为天下英雄胆。古人的经典是对人性的思考。因此左宗棠说:“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易学流派简述(1)
流派叙述
  “圣人设卦观象”,《易经》中不涉及干支、五行,只言阴阳。它不代表整个易学,只是构成易学的主体部分之一。不能说一提易学,就认为只是《周易》(或《易经》),要纠正这个观点。
  帛书易(用马不用象)是先天易,站在天上说,井然有序,井井有条。现在的易是后天易,错综复杂,万象纷纭。
  易学分为义理、象数两大类。义理就是大义和道理。象数,《礼记集说》中陈祥道曰:“物生有象,象而后数。”有数,就有定数,就有规律可循。
  第一流的哲学家必须得懂《易》义理之学,因为它是中国哲学的母体和源头。但,研究义理若不懂象数,就很难明“推天道以明人事”,不能明“天人之学”。象数学是义理学更深入的考察实用化。
  象数中分为象数、术数,象数是阴阳气化之学,是术数之原理和学理;术数是象数的具体应用。术数成为独立系统的要素有二:1、取象,2、干支系统的引入。术数穷天地,造化天机泄未然。
  《左传》最重卜筮。甲骨、龟卜为卜;筮为用易(周易、连山、归藏)。
  有史以来,讲义理的太多,随处可以通读。可实践出真知,要理数并重。
  象数体系中有很多流派,我称之为应用易学。
  流派划分
  《易》以开源,象数、五行分流,万化而不过,千变而不越。应用易学一直未见有进行过系统分类,今将其作系统分类,具体来说,是以干支和五行来确定流派分类,期待给后学者以明鉴。这样既避免盲目性学习,又节约时间和精力,也能够对易学界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系统分类──两大系统:1、五行系统;2、干支、五行系统。
  运用干支学说的有一些流派,运用五行学说的也有一些流派。
  1. 五行系统:以五行为基本应用元素,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应用。
  《易经》中的每个卦和爻都是通过阴阳来表征的,它不涉及干支、五行流派。因此,《易经》属于应用易学中五行系统,它也是其主体部分。
  五行系统以象数易学为代表,兴于汉代以前。其应用实践的基理是“以象测藏”。其大无不包,细无不化。

()好看的txt电子书
  象是本象,相是表相。五行系统中代表最高应用层次的是象数易学中的“梅花易数”。
  主要流派分类图示:
  象数易学
  ┌┬─┬─┬─┬─┬─┐
  河图   洛书  梅花易数   音相   体相      风水     姓名学
  2. 干支、五行系统:以天干地支和五行为基本应用元素,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应用。
  主要流派分类图示:
  ┌──┬──┬──┬┬┬┬┬┐
  金口诀 奇门  太乙   六壬   四柱    六爻    紫微    铁板    风水
  流派简介
  应用易学是由象数来体现的。
  1、相学
  相学大致分为心相,体相,面相,音相几种。
  关于相学的最早记录书籍有《左传》、《荀子?非相》、《孟子?离娄上》、《战国策》等书。汉代著名女相士许负,被刘邦封为鸣雌亭侯(《续古今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术封侯的女性,史见《索隐》。至近代,曾国藩与相学也有不解之缘,有相学名著《冰鉴》传世。
  论相有原则。
  首先,先观心相,面善心恶,终不为吉。
  孟子:“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强调相由心生,但孟子只传心,不传性命,所以说“尽心知性以知天”。
  首先提出“心相”之说的是荀子,其言“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至五代时期的陈抟在其《心相篇》开篇即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福祸自知。”荀子、孟子、陈抟等人的论述,奠定了内相决定表相的理论基础,从而产生出“相由心生”的至理名言。
  
易学流派简述(2)
荀子是孔子之外,谈论仪容相貌最多的先秦思想家,他的书中有一篇专论《非相》。他对占卜的态度和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是一致的,把它当作仪式化的内容,真正的目的还是要“教民向义”。
  其次,观体相。
  《荀子?非相》列举了古今两位著名的相术家——春秋时郑人姑布子卿和战国时梁人唐举。
  相传姑布子卿还替孔子相过面。据文献《韩诗外传》卷九记载:孔子出卫之东门,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车避。有人将来,必相我者也。志之。”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车避。有圣人将来。”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视之五十步,从而望之五十步,顾子贡曰:“是何为者也?”子贡曰:“赐之师也,所谓鲁孔丘也。”姑布子卿曰:“是鲁孔丘欤?吾固闻之。”子贡曰:“赐之师何如?”姑布子卿曰:“得尧之颡,舜之目,禹之颈,皋陶之喙。从前视之,盎盎乎似有王者。从后视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圣者也。”子贡吁然。
  姑布子卿认为,孔子的额头象尧,眼睛像舜,脖子像大禹,嘴巴像皋陶。从前面观察,相貌不凡,有王者气象;但从后面观察,孔子的肩膀耸起、脊背瘦弱,这个缺陷就导致孔子终生郁郁不得志,不能开创像尧舜禹诸人的王者事业。
  《孔丛子?嘉言》也说仲尼“修肱而龟背”,孔子生的腿部修长,背部像乌龟一样广厚,因而说明孔子是一个贵人,但其一生比较劳碌。
  《史记?淮阴侯列传》也记载了荆通请相士为韩信看相,说韩信的相貌看上去不过能够封侯,还有危险。但“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韩信的背部生得很好,因而大贵。
  以上二则例子,说明人的外在形体还是很重要的。
  论相最后观面相。
  汉代许负是历史上第一位以术封侯的人(刘邦封)。汉文帝让许负观宠臣邓通之相,许负见其饿纹入口,言其终将饿死。文帝怒曰:“富贵由我!谁人穷得邓通?”遂将蜀道铜山赐之,使得自铸钱。当时,邓氏之钱,布满天下,其富敌国。景帝即位后,说邓通坏乱钱法,于是籍其家产,闭于空室之中,绝其饮食。邓通果然饿死。

()
  春秋时期,相术作为一种时髦的社会现象蔚然风行于朝野,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哲学家的思想。例如,《孟子?离娄》中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大意是说,观察一个人,再也没有比观察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胸正直,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直,眼睛就昏暗。听他说话,再观察他的眼睛,一个人的真情又怎能隐藏得了呢?
  显然,孟子以眼睛来判断一个人的心胸,是受了当时相术的深刻影响。
  哲学家庄子虽然没有对古代相术发过议论,但在《庄子》一书中,却有两条关于相术的记载,详见《应帝王》、《徐无鬼》篇。
  友情提示:相法有真髓——南方人观天庭,北方人观地阁,东西之人观颧骨(日月阁)。(相法也是因人而异的)
  这跟中药和水果一样,一定要分地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