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苍狼与白鹿 >

第198部分

苍狼与白鹿-第198部分

小说: 苍狼与白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阵,速不台也没找到头绪,这才感到在失去搭档与助手之后的孤掌难鸣。
〃如果者别和脱欢在我身边的话,一定会提出良好的建议。〃
他沮丧地想着,迎来了另一位哨马。他所汇报的内容与之前的消息相比,并无过多的新鲜事儿,罗斯人依旧在溃败,蒙古人的胜利势头也同样有增无减。
当速不台示意他可以离开后,只听那哨马喘着粗气对侍卫们说道:
〃太渴了,给我点水吧。〃
这句普通的话语却令速不台心中一动:
〃水!对!就是水!〃
宛如漫漫长夜之中划破黑暗的一道闪电,无声之地骤然鸣响的一阵曳地沉雷,使得速不台的心中生出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大喊起来:
〃快!快!用火箭射击罗斯人的辎重车队,烧毁他们的补给车辆!〃
这个命令被迅速传达到前线,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
〃把大车掀翻,突破牢固的防御圈!在草原四面放火,让罗斯的蠢货们变成烤全羊!〃
在密集的箭雨掩护下,蒙古军冲到大车旁开始放火。他们将许多点燃的干芦苇捆扔上大车后,立刻拨马便走,绝不与守军多做纠缠。突变的攻击令罗斯人措手不及,他们慌忙组织人手扑灭烈火,抢救自军的给养,也顾不得去反击这些纵火的蒙古人。趁此时机,速不台派出一支部队绕到了罗斯防御阵地的背后,截断了通往迦勒迦河的道路,使罗斯人无法取水。基辅公闻报大惊,立刻命令部队全力夺回汲水通道。但是,当他们挥舞着战斧、大剑和短矛冲过去的时候,两翼暗伏的蒙古军立刻出击,从背后将他们的归途斩断,守在河岸上的蒙古军则以弓箭将他们打得溃不成军,最终只有少部分人夺路逃出,余者近千人悉毙在此。接下来,蒙古军只围不打,任饥渴的无形之锤去慢慢敲碎罗斯人的意志保垒。
一位后来侥幸逃得残生的罗斯人在他晚年时所写的对这场战斗的追记中写下了后面的故事:
……这时候刮起了一阵干热的风,掀起的尘土灼痛了我的眼睛。每个白天和黑夜,我们都要忍受这种迎面刮来的炽热的黑旋风,它将在彻底剥夺去我们体内的最后一丝水份后,将我们制成干尸……当清晨终于到来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在此被困的第三天。那一天,全营的最后一滴存水也耗干了。
傍晚时分,当各个部队相继传出一滴水都没有的消息后,却没有人相信这是真话。歇斯底里者挥动着兵器,去危胁自己的长官和军需人员并杀死了其中一些人。更多的人则一声不吭,用茫然中带着怀疑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水车。不知是谁第一个带头,人群在倾刻间化为狂怒的风暴,咆哮着冲向前去,把那个大而空荡荡的水车翻了个底朝天。他们用手中的棍棒或战斧捣毁了车上的水筒壁,直到整辆车变成了一堆碎木片后,才渐渐地安静下来。他们用麻木的眼光彼此对视,在一阵面面相觑之后,才悄然散开,消失在夜色之中……
……我们就这样失去了最后的军纪与秩序,几乎杀死了所有的军官,还打伤了一位公爵——因为他私自收藏起一皮囊淡水。在这种大混乱中,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对什么都无能为力。四面都是鞑靼人,没有出路,没有生机……
……大家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基督的身上,我们仰起被太阳烧灼得不成人形的脸,望向晴朗得毫无容赦之意的天空。我们对着十字架的影子默默祈祷着,请求基督的垂怜。但是,干枯的十字架却使我倍感凄惶……
飞沙走石的狂风再次席卷而来,反而令空气更加灼热难耐。别说是太阳,甚至连那渐满的新月都象个红通通的火球,在干燥的弥天沙尘中姗姗徐行……太阳象一个巨大的熊熊燃烧的灯芯,在风中烧个不停,根本不理会我们的苦难,按照自己的规律疯狂跳舞。我知道,它在燃烧着我们的生命……
……第五天过去了,第六天来临。热风和太阳照例用无情的力量折磨烧烤着我们……鞑靼人的骚扰性攻击又开始了,我们的战士却连挥动战斧的力气都快没了……我们的马死光了……它们是因血液被干渴的嘴巴吸取过多而死的……没人吃烤马肉,因为那样会更渴……有些人已经开始切割自己的血脉来吸吮,这又导致他们精力衰竭,虚弱地死去……士兵不再服从上级,大公的禁止出击令成了一纸空文。他们向瞪着无情的火红独眼的太阳挥舞着刀剑,漫无目的地冲出营地,却再也没有回来……
……第七天清晨,天空忽然阴了下来,肆虐已久的恶风中也出现了一股似有若无的寒气。接下来,气温下降了,几乎一下子从火炉中一步跨进了冰房……人们警醒了,狂呼着基督的名字挤在十字架下,眼巴巴地看着风起云涌的天空……有的人甚至张大了嘴,希望能在品偿到第一滴雨水……在这个行列中,我甚至看到了基辅公的身影……但是,所有的期望都被不久后的云开雾散中落下的魔鬼阳光击得粉碎……人们连诅咒的力气都没有了,全象被抽了筋的老狗般,瘫软在地,一动不动……
第六天就这样过去了,第七天来临……
是白天,抑或黑夜?是清晨、正午,还是黄昏?
除了刺眼的白光外,什么也看不清;除了绝望的哀鸣声外,什么也听不见;除了永无止境的梦厣般的煎熬之外,什么也想不起,感觉不到……记忆与灵魂,在这一时刻都接近于死亡……
所有的解脱伴随着鞑靼人的劝降书到来而到来……公爵们的决心已经在七天里荡然无存,他们相信了鞑靼人的建议,宣布放下武器,解除一切的抵抗……鞑靼人说这样就可以放我们回家,他们只要我们所有的武器与甲胄,以补偿他们也在长期战争中的大量损耗……
一些人没有答应,准备继续抵抗,他们认为鞑靼人是在欺骗我们,投降等于送死……但是,公爵们还是宣布投降了,或许他们看到无论是抵抗还是投降都是死路一条,但是可以早死一些时候,快些使自己从这片人间炼狱中获得解脱……
大家互相鞠躬道别,解下铠甲,放下武器堆放在地上,一个一个走出去。每一个人在经过十字架下的时候,都用干瘪的嘴唇现上深情地一吻……鞑靼人放开了通往河边的路,大家立刻奔向那里,跳进水中大口喝水,任水冲刷自己那近乎风干的身体。清新的水气充塞了鼻翼,驱散了长期盘踞在那里的干土味……大家都有一种进入天堂的感觉……于是,他们真的都进入了天堂……埋伏在河两岸的鞑靼人在所有人都进入水中后就开始了射击,许多人在欢迎中死去,没有一丝恐惧……觉醒者们逃上河岸,用石头还击,用赤手空拳抵抗全副武装冲上来的鞑靼骑兵……这些虚弱到极点的人很快就被杀了个精光。近六千人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被斩尽杀绝,鲜血染红了迦勒迦河,尸体几乎堵塞了这条幅面不宽的小河……残留在营地中不肯投降的人也被随后消灭,他们有将近一千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战士……
做为一名贵族,我与公爵们同时被带到那个叫做速不台的蛮族将领处参加宴会。我们被一队剽悍的骑兵严密看管着,观看鞑靼将领们与他们的祭司参加庄严的祭典活动。他们向一根系着多根马尾的木杆叩首、献祭,声称他们的战神速勒迭的精魂就凭依其上……我万也没想到,最后的祭品居然就是我们的公爵们……他们的手脚都被捆绑起来,象即将被推上火堆的猪。但是鞑靼人并不打算烤他们,而是准备了另一种更为残忍的死刑,使他们受尽折磨,慢慢死去,以报当初使者被杀之仇……愿基督惩罚真正的肇事者加利奇公……
我与其他一些小贵族们被迫服役,充当刽子手们的助手……我们从那些被拆毁的大车上搬来厚木板,压在已经被放倒在地,排成一列的公爵们身上……然后,鞑靼人将我们驱赶开来,又有三百多名鞑靼人冲上了木板,在上面大声喧哗着,叫嚷着,又蹦又跳,来回奔跑……
(在此,我不得不做出解说这个因风俗不通而造成的误会。蒙古人在处死身份高贵的俘虏时,会让对方不流血而死,这样就可以保持其精魂不散。因为蒙古人相信,灵魂是凭依在血液之中的。所以说,这并不能做为蒙古残忍的一个例证。)
我看不见木板下面的人是什么表情,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但是,我知道,他们的表情与声音都是痛苦至极的,这样一种处死的方式是我平生仅见。我们都哭了,为亲眼目睹公爵之惨死而放声痛哭……在我们的哭声中,我听到鞑靼人在唱歌……
后来,我奇迹般获释……只有我一人得到了这种幸运……因为,鞑靼人打算让我做为信使,要罗斯人用金钱来赎回公爵们的尸体和其余被俘者……我在越过迦尔迦河后的翌日,遇到了罗斯的部队,那是苏兹达尔的尤里大公和他的侄儿罗斯托夫公瓦西里科为首的部队,现在他们取代了基辅,成了罗斯人的盟主……他们的部队没能赶上鞑靼人,只找到了尸横遍野的战场,鞑靼人不留痕迹地撤退了,尤里公没敢追……
时至今日,我依旧不知道那些公爵们的尸体在哪?也不知道和我同时被俘的人在哪?他们是被魔鬼般的鞑靼人杀死了还是带去了什么地方,都无从得知……
我只知道,是公爵们的不和与短视造成了这场惨绝人寰的悲剧……他们勾心斗角、彼此敌视,无法组成一支团结牢固,指挥统一的大军,使得这条〃运铁之路〃不但没有将我们引向光荣伟大的胜利,反而变成了一条充满悲情与血腥的〃死亡之路〃……在这里,数不清的罗斯人留下了自己的生命,累累白骨和殷殷热血犹如无声狂啸,震动着每一名罗斯人的心……这些话,来那位尤里公身旁的盲目歌者的浩叹,随即他开始唱起歌来……是那讲述悲剧英雄伊戈尔的歌……他的歌声象哀哀秋风,充满了悲凉……第四篇 愤怒的烈风 第九十九章 文明之门,和平之碑
自从与长春真人晤谈后,成吉思汗虽然不可能完全采纳这位有道之士的意见,却也多少听取了其中一部分自己认为合理并可以做到的成份来施行。由于札阑丁的远遁,各路反蒙古势力群龙无首,很快被蒙古军或削平、或降伏,再也掀不起任何需要特别关注的风浪。因此,自纪元1223年初春起,被派往各地平息反乱的人马也陆续回归于大汗的金帐之下,杀戮焚掠的事件也趋于减少。至夏初时,除了者别与速不台这一路之外,就连远征印度的朵儿伯多黑申和八剌两部(1)也相继赶来汇合。他们虽然攻陷了许多城市,却没能找到札阑丁。终因无法适应当地的炎热潮湿气候,全军撤回。
到了这样的时候,所有士兵的思乡之情已是溢于言表,于是成吉思汗正式决定班师返回蒙古。但是,在选择旋师路线上又产生了分歧。除了原路返回的意见之外,另一些将领则提出了新设想:乘势南下渡过申河,再攻印度,彻底歼灭札阑丁,然后折向东北征服吐蕃和唐兀,最后返回蒙古。对于这个新鲜而大胆的计划,时年已六十有一的成吉思汗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
对此持反对意见最厉者正是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看来,这个温和干练的男子一但嗅到战火兵燹的气息,立刻就会变身为坚忍不拔的斗士,不遗余力的阻挡战事,争取和平。对于这种精神,成吉思汗是相当欣赏的,正如他欣赏那些在战场上骁勇果决的武士一般无二。成吉思汗一向认为: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