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

第428部分

宋-第428部分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宗弼和李长秋、李墨涵四人知道内情,而真正的、最重要的内情只有他与完颜宗弼知道,连李长秋和李墨涵也不知道交易的最终底线倒底是什么!

第五十四章

完颜宗弼在打开王泽的亲笔书信之后,当他细细读完书信中寥寥数语的问候,看到了一张手绘地图后,没有半点犹豫,立即传令以最快的速度把韦氏护送南下,至于金主的质问,他并没有多说什么,以他的地位和权势,掌握着金国的几乎全部兵权,可以说是北天柱石,送走一个妃子简直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有时候金国皇帝也那他没有办法。

这件事就这样被轻轻地揭了过去,最重要也最引后世历史学家是王泽和完颜宗弼他两个人之间的这段事情,倒底两个人之间在生死之战前存在着怎样的交易,交易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完颜宗弼为什么要这么做,王泽又为什么单单对福国大长公主下手,而整个事件的过程又是怎样,没有人能够得到一个权威性的研究结果,这段交易连同福国大长公主真伪案成为了后世的一个谜。

柔福帝姬的真伪充满了辩论,而王泽与完颜宗弼在战争前的举动,更加引起历史学家的广泛兴趣和讨论。

周良在他的续《资政通鉴》内秉笔直书,也联系到王泽与完颜宗弼之间的联系和交易,还有朝廷执政们的异常举动,取中间立场没有对福国大长公主的真伪定论,而仅仅以‘取太皇太妃论、朝廷团审处福国大长公主火炼’十九个字描述这一事件,这就成为后世的重要依据。有历史学家论断,周良做为王泽的门生,神佑十五子之一,他应该对这件事有这相当程度的了解,而在正史中又不能直接名言,只好取中间而模糊词令。但又有些学者反驳,周良并没有机会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机会,要是有的话以周良的性格各风骨,必然会对整个事件秉笔直书,从整个续《资政通鉴》中可以看出周良的公正态度,也有很多地方以公正的态度书写了王泽和士人们之间的矛盾,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其中内情。

有人还拿出李墨涵生前遗稿的《太岳洞主手记》和《许国公生平录事手札》两本同样具有权威性的历史手稿,揭开福国大长公主勾结韩魏国大长公主谋逆的证据,直接点名福国大长公主确属女尼冒充,因王泽所问而不能答而心怀恐惧,之后与韩魏国大长公主勾结图谋王泽的证据,仅仅是一个女尼就能够说明问题。

不论后世怎样揣测,也不论又怎样激烈的的辩论,现实中王泽所做的一些消除了一个暗藏的隐患,直接消弱了赵柔嘉的力量,并对赵构进行了一次不轻不重的警示,对于北伐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旦两位长公主争取到了赵构,他们的力量绝对是不容易对付的。

正当伪福国大长公主案还没有平息之际,传来灵夏路关于乞颜部、克烈部展开对金国临潢府路,京西路和塔塔尔部的猛烈进攻。克烈部动用了五万马军和大批随行部落成员,对塔塔尔部进行猛烈的进攻,由于克烈部装备十分精良,塔塔尔部抵抗不住克烈部的进攻。一面拼死抵御一面向金国求援,而乞颜部出动兵马的声势也极为浩大,完颜宗贤指挥的边军被乞颜部的六七万大军打的节节败退,自顾不暇之下向完颜宗弼求援,哪里还有力气增援塔塔尔人,何况广吉剌等依附金国的部落也遭到进攻,他们也没有力量对克烈部进行反击。

完颜宗弼立即意识到王泽开始动刀子了,禁不住大骂王泽不讲仁义,刚刚求人办事之后,转过脸去就开始动刀子。但骂归骂,这场仗早晚还是要打的,宋朝可能还要等些时候才能动手,他趁着这一点点时间加紧训练各地签发军卒,并调动上京五万户剩下三万户中的两个归完颜宗贤节制,争取击退或重创乞颜部的进攻,至于塔塔尔人只能让他们自求多福了,本来就是利用的棋子,为了晋国的生存也只能牺牲他们了。

乞颜部和克烈部对金国及其附属蒙古部族的进攻,被朝廷高调地传了出来,各大报纸几乎在同一时间都得到了朝廷的消息,顿时引起了朝野上下再次哗然,一波三折的北伐给人们的心里顿挫实在是太震撼了,绝大多数士人跟不上朝廷跳跃性的思维。在短暂的失声之后,其中一部分为之欢悦,认为朝廷应该适时出兵北伐,而且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还有一部分人对此非常漠然,认为这是狗咬狗的蛮族战争,根本不值一提,只有少数有识之士细细分析多年来朝廷对四方的经营后,立即领悟朝廷的大手笔,也真正理解了王泽曲意妥协的真正用意和苦心。正如王泽所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一盘有味道却又令人感到焦虑的棋,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能够有耐心、有毅力、有理智地等待、部署,在拥有了绝对的实力和优势之后,才能够赢得这一盘棋的最终胜利。

很多没有能够理解王泽的人在顿悟之后纷纷在报纸上发表言论,表示对王泽担当二十年的非议道歉,最有代表意义的当属凤凰山书院诗赋院院长王次翁,当他在看到报纸后立即恍然大悟,第一时间在凤凰山日报上署名文章表示对王泽担负二十年议论的道歉,因为他书院中对王泽施政妥协和言利抨击最犀利的一位,他很多年来对王泽政策有着很深的偏见,认为王泽根本就无心北伐,反而醉心于海外的争夺。但他并非愚顽不冥之人,当联系到二十年的前因后果和最后蒙古对金国的进攻,豁然明了这次是真正的北伐了,朝廷诸公尤其是王泽忍受这么多年的非议,等的就是这一天,他深感羞愧之下连夜写了这篇文章。更绝的是李纲和秦桧等执政大臣,他们也用私人身份在江宁新闻报上长篇大论朝廷二十年之策略,让士人们第一次能够粗略地领受朝廷的整体战略,也明白了朝廷诸公的苦心。自李纲的文章一经发表,朝野上下的非难顿时烟消云散,只要是不傻都能明白朝廷执政公开发表二十年政论的意义是什么?而且李纲署名文章‘二十载之图强’,更是赤裸裸地流露出北伐的呼声,令士人为之大振,不久前还在责备朝廷的舆论,纷纷热情洋溢地支持北伐,很多人都向当地官府请愿,愿意自备衣甲兵仗和粮饷参加‘义征’。

王泽并没有出来说话,最能够体现鼓动人心、能够为他表白二十年心情的是李墨涵在江宁新闻发表的一篇文章‘王相公记事’,里面以他的眼光详尽地记载了王泽在二十年里的每一次重大决断,以及做出这种决断的背景和目的,再者就是王泽艰辛地推动大宋朝廷由维持到发展的全过程,整整占了江宁新闻报四个版面的三个,使江宁新闻报的销量在杭州、扬州、苏州、湖州、嘉州等东南大郡第一次超越了凤凰山日报。

当士人们心情激动地等待朝廷百万大军誓师北伐之际,李纲出人意料地高调奉还当年引起朝野上下揣测,甚至引起御史弹劾的那座价值数千贯的座钟,王泽并没有接受,最后这座座钟还是由李纲奉送给了玄武镇侍卫马步军讲武堂。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明白当年是怎么回事,知道了王泽向李纲许下的诺言,送去了座钟是表示王泽铭记北伐,或许还有等待的时间,大家也明白了为何这么多年来王李二人的默契,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王、李二相之间的这段被传为佳话,引起了天下士人的由衷感慨,缘来不仅错怪了王泽,而且错怪了李纲,很多人禁不住暗自惭愧不已。

通过这件送座钟的事情,令王泽和李纲得到了天下士子的美誉,声誉更加盛隆,王行升行了一个令东南商界侧目的举动,组织工匠专门为李纲做了一个镶嵌珠宝美玉的豪华座钟,而这种座钟价值数万贯,是专门卖给王公贵族、小邦国主和豪商大家的顶级奢侈品,就算是大内也仅仅有五座而已。

李纲自然是数次拒绝而不受,每一次拒绝都引起士林对他的一次赞誉,最后还是由韩太后建议由内廷象征性出钱收买后赐给李纲,这才使这场官司落下帷幕。但李纲却仿佛固执倒底,把座钟重新半价贱卖给王行升,要把这笔钱做为北伐费用,王行升哪里敢买下,在通过向王泽问策后才忍着肉痛把座钟收下,转献给皇室太皇太妃,而自己掏出了两万贯钱,当时他王行升把李纲的女性先辈问候了十八便,东南商贾暗自笑王行升自作聪明,赔了夫人又折兵。

朝廷发生的戏剧性转折并没有拖延北伐的步履,沿边数十万大军已经接到了朝廷的诏旨,振奋人心的北伐即将开始,唯一遗憾的是,对于王泽最后的疑虑还是没有最终解除。

第五十五章

天顺元年四月,在王泽增添了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儿和一个俊秀伶俐的儿子后,上书要求朝廷正式北伐,并在朝堂上非常庄重地放言不复燕云绝不班列朝堂。

李纲对于王泽豪言壮志却有些耐人寻味的迟疑,在朱影的坚决支持下,他再次被朝廷以同中书门下军国重事领沿河北面诏谕处置大使兼沿河四路宣抚使、持节节制北伐诸军事宜。按照事先的分工朝廷政务由李纲全权处置,欧阳澈做为资历最浅的执政,分担了北伐的粮草物资供应,这可不是个好差遣,由于王泽的坚持,东南各路的常平和钱库一律不准动用,一应用度由在淮水北建立的粮库支撑,至于银钱全部是事先调拨好的专用款项,欧阳澈自然明白其中艰难,但既然众位执政已经商议妥当,他亦是无话可说,不得已接下这份差事,谁让自己没有讨价还价的资历呢!。

王泽在出征之前尽可能地多留在家中陪伴娇妻爱子,当然在他出征之前还要为虞蝶和李茗二女正名,此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在虞蝶和李茗之间,他终于做出了一个选择,把虞蝶扶正为涼国公府邸的正室夫人,朝廷的册封诰命的懿旨也随即下来,虞蝶成为了国公夫人,而李茗也没有被委屈,也被册封为郡夫人,朝廷的恩赐同样不少。

当王泽刚刚组成沿河北面诏谕处置司一行人众的时候,来自东海宣慰司的船队带来了大批银块,当然还有上千名东瀛女子。银块自然是好东西,不过是用一些廉价的粮食、陶瓷、绢帛换取,还有一些禁军过时的衣甲兵仗,这些东瀛女子都是被买来做为军中的随军营妓所用,也有些是存心要操皮肉买卖安享余生的女子,裴昌历经千万困苦也不是善于之辈,他当年就建策给王泽由海外女子供给军中营妓补充,免得朝廷强令官妓入营的制度。

宋官妓有制,各地官妓甚至私妓每月必须要进入军营服侍各级将吏几日,令那些妓女虽不乐意却不得不为,武人的狂野粗鲁造成很多妓女苦不堪言,有的官妓甚至用自己的辛苦钱雇佣其他妓女代替自己。裴昌的建策立即得到朝廷和禁军高层的采纳,禁军将吏的热情尤甚,因为在征伐西李和南海括土的战斗中,发生了很多抢占民女的案子,正是由于随军官妓不多,导致不敷使用,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当年以王长龄为首的文官和西侍军发生激烈冲突,这个原因占有重要的地位。果然没有多久朝廷颁布废除妓女入营效力的制度,改为听从岂便、官府军中不得强人所难,违令者罢官,严重者甚至要被流放。但军中是不能缺少女人的,很多没有成家的军汉不能不给予照顾,朝廷在暗中逐步以来自南海各国和东瀛、高丽的女子充为随军营妓,每月按接待将吏数目给予一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