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无敌前传 >

第138部分

中华无敌前传-第138部分

小说: 中华无敌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技术骨干进入发计委,有些直接与发计委中的一些新组建的研究单位合并。值得一提的是,材料研究司金属材料研究局分别与重庆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贵州轻金属集团等联合组建了多个材料研究院。这些就是后来著名的101~105研究院,这些研究院所开发出的材料,成为中国及至世界上最优秀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流体研究司则分别与成都飞机公司、西安飞机公司、新组建的沈阳飞机公司、南昌飞机公司联合组建了著名的601~604设计院,并单独组建了605~606设计院,专门从事各种航空器的研究和设计。

本来,我可以直接下令,让分布各地的实验室负责人前来北京汇报工作。但我一想到这些劳心劳力,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们要抛下手中的工作或者实验,来接受我的“召见”,实在是一种犯罪。所以我决定亲自到这些实验室去,接受中华民族这些“巨人”们的接见。

现在这个时候的飞机,实在让我提不起兴趣去乘坐。在另一个时空里,我出差或者旅游,坐过波音和空客的十几个型号的客机,还算“丰富”的乘机经验告诉我,飞机越大越舒适,而且也越安全。坐国产的运七支线客机,巨大的噪声加上忽上忽下的飞行,让整个旅途都是一种受罪。而现在中国执行飞行任务的飞机无一例外的都是比运七还小的飞机,让我坐上去,纯属是折磨。当然,更深层的原因是安全。虽说,飞机是目前地球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那是指后来那些大型喷气客机,再说了现在这些飞机,航空导航系统还非常原始,保不定就把载到哪个山沟沟里了,所以,坐飞机???算了吧,还是坐火车。

我的第一站是陕西阎良。1928年2月20日在阎良相桥,正在兴建的风洞群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地方。在当地政府官员及阎良基地领导的陪同下,我参观了刚刚建成的一号风洞。这个风洞直径1。5米,风速为500km/h,在目前来看,应该是足够了。这个风洞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管道,外面有一具特制的大型鼓风机。经过几级风扇不断地加速气流,使风洞内的风速达到设计速度。但由于采用的是电动机带动风扇,所以其耗电量极为惊人。为了不与附近的试飞院及民用电争抢电力资源,不得不在附近新建了一个火力发电站。

这个风洞群总共有三个风洞,还在施工的二号风洞直径将达到3米,风速也达到700km/h;三号风洞是一个小型风洞,直径只有0。8米,但风速却达到了1000km/h,看来,这个风洞主要是为了对各种小型高速飞行器进行试验。在一号风洞中,我看见一架双翼飞机模型正在进行风洞试验,模型上在机身、机翼各处固定有一些彩色绸带,随着气流不断地抖动,各种仪器正在记录各种数据,而数具摄像机也正在不断地工作。几名科研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其认真的状态让我阻止了基地领导提醒他们的动作。

但我仍然皱着眉头,双翼机,现在我们还在开发双翼机吗?我不禁对我国的航空工业更加失望。不行,我得阻止他们。我是非常清楚的,双翼机根本没有任何前途,哪怕是拔苗助长,我也得立即让他们结束这些无谓的工作。既然前人已经走过的路,而且证明是个死胡同,我就没必要再让底子浅薄的中国继续重复地走下去。于是我叫来基地领导,问他这是哪家单位在进行试验,他告诉我是流体研究司与西安飞机公司联合组建的602设计院。

我耐心地等这些科研人员记录完各种数据后,才上前与他们一一握手,然后在基地礼堂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会议。会议一开始,我先向他们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然后,我对他们说:“同志们,我今天看见你们正在对一架双翼机模型进行试验。我心里其实感到很难过。”说到这里,大家都非常惊奇。我继续说了下去:“要知道,双翼机虽然在现在还有许多工业强国正在设计和制造,但你们作为航空专业人士,应该清楚,双翼机是没有任何前途的。我们中国起步比别人晚,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别人的脚步去追赶,我们要进行跨越式的发展。所以,今天我看到了我们中国仍在进行双翼机的研究,真的很遗憾。”

科研人员们听后都满脸惭愧。好久,一位中年人站起来对我说:“主席,其实我们也知道,双翼机因为阻力太大,会使飞机的各项性能尤其是速度与升限性能大幅度下降。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我问他:“为什么呢?”他回答道:“因为动力,我们中国现在生产的航空发动机,体积重量合适的,功率不够,功率合适的体积太大。现在所选择的贵州航空动力公司的发动机,体积重量非常合适装机,但功率只有300马力,要想达到最佳的飞行性能和起降性能,我们只有采用双翼结构,否则,升力不够,载荷也就跟不上,研制出来也没有什么实用意义。”

我赞赏地听完他的解释,然后对他说:“您是602院的负责人吧?”他回答:“我是602院的副院长。”我说:“这样,你们先把设计方案改成单翼机型,至于发动机的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哪怕是向国外进口,我们也不能再研究和发展双翼机了。”然后,我想了一会儿,把未来一些适合的机型过滤了一遍。一个机型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运12,这种小飞机虽然总的性能平平,但胜在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所以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出口量极佳的飞机。

于是我对基地领导说:“请给我一张纸和一枝圆珠笔。”接过纸笔,我开始画了起来。想当初,我最爱好绘画各种武器系统的三视图,加上上学时就学过美术(国画),所以,我现在画出三视图还是能够胜任的。慢慢聚过来的科研人员们从开始的不屑到后来的凝重,最后变成无比惊讶和崇拜。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行伍出身的我能够具有如此“专业”的水准。

我先按照运12的气动外形画了飞机的侧视图,然后是俯视图,最后是正视图。当然,我也“入乡随俗”地将运12的前三点起落架改成了后三点起落架,将机头形状也改成了现在最“流行”的气冷发动机所特有的粗大的机头。我边画边说:“你们看,去掉下翼,我们采用上单翼,为了使结构更简单,进一步减轻飞机的空重,我们可以使用不可收放的起落架。垂直尾翼的外形也可以采用类似于梯形的形状,虽然气动效能不一定比椭圆好,但方向舵的效率更佳。垂尾面积大一些,虽然会增加飞行阻力,但纵向安定性就要好得多。作为运输机来讲,这是很重要的性能。”

然后又在俯视图上画着机翼,并将副翼和襟翼这些在当时非常前卫的东西也画了出来。然后指着机翼位置上说:“机翼平面翼形采用平直机翼,但翼尖的形状我倾向于采用带一定弧度的,圆形翼尖我想也应该可以考虑淘汰。当然,这还需要你们进行不断地风洞试验和精密计算。这一块是襟翼,主要功能是增加机翼升力。这一块是副翼,起着控制横滚的作用。”

接着,我没理会他们那“惊恐”的眼神,又要来一张纸,将几种平面翼形和剖视翼形画了出来。尤其着重了层流型翼型和运输机上最适合的高升力翼形。同时,还将襟翼的作用原理也画了出来,不仅如此,还画出来前缘襟翼。我指着纸上的各种机翼说:“你们看,平面翼形除了现在的平直形机翼外,国外(这时候能够出现才怪)已经开始了对后掠机翼、三角翼及梯形翼进行了大量研究。平直机翼主要是用于各种低速的运输机等,因为其升力系数大。后掠翼及三角翼主要用于高速飞机,采用这种机翼,可以有效地减少激波阻力,只要飞机的动力足够或者采用喷气式发动机,完全可以实现超音速飞行。”

大家不由自主地惊叹了一声。我继续讲下去:“看看剖视翼形,层流翼已经在‘铁血一号’上证明了其优秀的性能,将是高速飞机尤其是战斗机未来采用的标准翼形。高升力翼型更适合运输机这样的航空器,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正在研究,所以,我们可要抓紧了,至少要在这方面远远甩开对手。再看看襟翼的作用,襟翼向下放,你们应该很清楚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一旁的科研人员一下子明白过来了。我非常得意地继续下去:“这只是最简单的单片翼面向下放,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翼面,一层一层地放,其产生的升力效果更加明显。还有,在机翼前缘,如果设置襟翼,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在不同的迎角下,前缘襟翼放下不同的角度,可以使机翼始终保持最佳的气动状态。……今天给大家说的这些,必须严格保密。”最后,我提醒道。

第一百一十五章 … 视察(中)

602院的科研人员经此之后,立即重新设计了飞机,几乎与我画出来的运12完全相同。在我通过发计委下属的秘密公司购入一批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650马力发动机后,飞机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贵州航空动力公司在仿制成功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一批又一批的产品。让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被他们命名为“屠天一号”的通用运输机从1929年开始首批生产,该系列的各种改进型一直持续生产到1950年,总产量高达12万架。

虽然“屠天一号”在同类型同级别的运输机中性能并不十分出色。但其以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故障率极低、价格低廉、适用范围广、维护方便等原因,一直为各国用户所青睐。这种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飞机,广泛用于军事、运输、中继通信、航测、航拍、森林救火、播撒农药、抗灾、救灾等。一代名机也成就了602院及西安飞机公司的名声。

总的来说,我对这个风洞群的建设还是很满意的,在表扬了基地领导之后,我离开阎良前往西安,视察西安飞机公司。西安飞机公司现在正在生产的机型为仿制美国寇斯蒂的一种轻型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在26年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担任空军司令员的我的直接命令下,西安飞机公司加大了生产速度,以每周2架的速度生产。但这种双翼轰炸机确实在我的眼中已经过时了,所以我对在场的公司领导指出:要对该型飞机进行改进,比如换装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取消上翼,改为下单翼,并增加翼展,以提供更大的升力。在弹舱容积无法改动的情况下,考虑增加机翼挂架,来增大飞机的载弹量。

西安飞机公司领导表示立即与602院着手联合改进,希望能够在半年内拿出样品。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同时心里也暗想:这年代,一切都那么简陋,什么东西搞出来都很快,基本没有后世的那种,研制一种机型需要花费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时间,样机也需要摔上个十架八架的。随后,在公司领导的陪同下,我参观了生产车间和正在进行三期、四期建设的厂房。公司领导介绍说,当三期和四期建设完成后,公司可以达到每周生产5架的速度,在战时,如果增加生产线和生产工人,可以达到每周生产10架的速度。空军驻厂军代表也向我介绍说:“我们军代表站全体同仁,对每一个零件都进行了严格地检验,同时,对每一道生产工序都进行了严格地审查。目前,在厂方已经交付的飞机中,没有一架有任何质量问题。”

我向在场的公司领导、研究院负责人和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