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无敌前传 >

第375部分

中华无敌前传-第375部分

小说: 中华无敌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德施泰德明白:他的东方集群只有迅速撤退,才有可能出现一线生机。

如果按照希特勒的要求死守,并等该乌克兰集群打通合围通道,这只能是一种等死的行为。

因此,他立即以协助乌克兰集群打开通道,并歼灭中国的第3野战集团军群的名义,让隆美尔的第7装甲集团军立即沿铁路向伏尔加格勒水库方向推进。

同时,全面收缩防线,让古德里安从里海地区退向乌拉尔河以西的雷恩沙漠一带,并让其余部队沿着乌拉尔河构筑严密的防御阵地。

此时张小石的第3野战集团军群,即将面临着东方两个德军装甲集团军、西方4个装甲集团军及2个摩托集团军的两面夹击。

情况十分危急。

为此,刘白驹立即下令洪万顷的第2装甲集团军群加快进攻步伐,尽早兵临莫斯科城下。

他希望以此促使苏联政府向德军救援,要求德军的乌克兰集群迅速北上,救援莫斯科。

洪万倾的装甲集团军群在苏军那些新兵面前,具有绝对的威胁和杀伤力。

因此,他很快便于2月6日攻占了切博克萨雷,然后又于2月9日度过奥卡河,并于2月11日占领了弗拉基米尔和梁赞。

这里离莫斯科只有不到200公里的距离,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苏联政府的高度恐慌。

苏联政府以每天十余封电报的数量向希特勒发去求救电报,但却很干脆地被拒绝。

看来,中国人和苏联人都小看了希特勒的自私心理,在他眼里,一个懦弱和依靠自己的苏联政府远不如一个里海的石油基地重要。

希特勒不仅完全不理睬苏联政府的哀求,甚至还下令在莫斯科的德国军队也立即南下,加强攻击中国第3野战集团军群的力度。

随着德军南下的,还有那些行政、党卫及官商等,整个莫斯科除了一些留守的盖世太保。

情报机关和甘心为纳粹卖命的苏联特务外,德国的势力已经基本消失。

这给了完全看清希特勒嘴脸的苏联政府一个契机;那就是可以很容易地与洪万顷取得联系。一个苏联政府全面倒向中国的时机出现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 中苏再次密谈

各位读者大大,兄弟这两天生病,除了上班外,有相当多的时间花在挂号,看病,就诊上。

耽搁了更新,实属罪大恶极,但也情由可原。

今天这章,带病加工,腰,腹剧痛之下(疑为胆囊炎,医生还没有确诊)心神不宁,若有语句不通,逻辑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大大原谅。

苏联政府有可能倒向中国,这一绝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转变,立即引起了中国最高统帅部的高度重视。

正在意大利的魏长安,接到最高统帅部的密电,要求其立即与苏联政府代表进行先期接触。

作为对苏联政府这种“积极态度”的回应,中国军队立即降低了对苏联军队的攻击力度。

但这一举动也引起了德国的怀疑,同时由于苏联政府内部的叛徒,使德国留在莫斯科的盖世太保及情报机关,大致了解到了苏联政府的意图,再接合中国军队的动静,使德国纳粹肯定地判断出:苏联政府准备与中国进行和谈。

希特勒断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要想阻止,所采取的办法也很简单。

希特勒立即让纳粹空军轰炸以恰巴连科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的列车,希望以此断绝苏联政府的臆想。

2月23日,由基辅通往敖德萨的铁路上,数十架“素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对恰巴连科夫的专列进行秘密轰炸,并将整个专列完全摧毁,恰巴连科夫也当场殒命。

同时,希特勒还指使希姆莱逮捕了苏联人民外交委员会委员长马林科夫,以此向苏联政府暗示:德国政府已经知道了苏联政府私下里准备与中国进行和谈的事情。

这样一来,确实让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为首的苏联政府感到一丝恐惧。

不过,在加里宁要求召开的部长会议秘密大会上,各人民委员均对德国能否对抗中国军队表示了极度的怀疑。

这一消息也被希特勒的特工们掌握,希特勒为此也明白一件事。

要想使苏联彻底变得很驯服,就需要德国在战场上完全击败中国军队。

希特勒对此倒没有什么意见,在他心中,德国武装力量尤其是他最赖以信任的武装卫队,是世界上战斗力最强大地武装力量。

可是,德国国防军的将军们则对此感到无奈。

一方面,他们明白,凭借德国的军事力量,是无法与中国军队抗衡的。

连一方面。

他们又明白:德国目前的状况,确实需要德国在战场上取得对中国军队的确定性胜利。

认为德国军队完全可以击败中国军队的希特勒,立即下令乌克兰集团军群和东方集团军群分出一部分兵力对付伏尔加格勒的中国第3野战集团军群进行围歼作战。

从战前的双方态势来看,希特勒地这一想法还是有一定地调离,但这个想法要想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德国国防军的速度够快,否则,也极有可能出现中国的第5野战集团军群与第4装甲集团军群完成对德国东方集群的合围歼灭。

德国的将军们也明白,由于中国军队拥有终极武器原子弹,要想完成对中国第3野战集团军群的合围歼灭,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当希特勒将这个战役的总指挥权交给博克元帅时,元帅“谦虚”地拒绝了这个命令,将总指挥地职位让给了龙德施泰德。

远在里海西北地区的龙德施泰德,当然不知道后方发生的事情,被莫名其妙地加上了伏尔加战役集群总指挥的头衔。

当他了解希特勒的命令之后,他立即向希特勒发去了反对意见的电报,认为在中国军队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任何集中兵力围歼中国军队的举动,都是不明智的。

他的新任参谋长、一位曾经在中国接受近十年军事教育地陆军装甲兵一级上将乔治施图姆则向其提出建议:将部队全部打散。

以师或团为单位,借助苏联广阔地土地和苏联人更倾向于德国人的心理,与中国军队进行游击作战,并重点攻击中国军队的补给线、站点,把中国军队拖死在苏联。

这样的建议当然不会被希特勒所接受,他立即发电痛斥了两人,并要求两人立即按照命令,一项不落地执行。

此时的德军上下都弥漫着一股对中国军队极端恐惧的心理,由于几乎每个士兵都观看了善于中国使用原子弹轰炸乌法的电影。

使德军士兵迷信地认为:中国军队是上帝之军,掌握着上帝的力量。

这种力量当然是凡人无法战胜的。

深知德军士气已经低落得让人感到忧心地步地龙德施泰德元帅,知道元首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注定会遭到失败。

因此,他需要制订一个在希特勒看来还算可行。

但又能尽可能地保存有生力量的作战计划。

在与施图姆一级上将进行了数天的研究后,制订了一个中规中矩地计划。

首先东方集团军群绝对不能分兵。

要想完成对乌拉尔河沿岸的死守,又希望能够形成对中国第3野战集团军群地合围,这只有疯子才想得出来。

因此,该计划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能分兵。

隆美尔的第7装甲集团军将从乌拉尔城一带出发,夺占伏尔加河上游的萨拉托夫,切断中国第3野战集团军群与第2装甲集团军群的任何联系。

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则从阿特劳一带出发,抢占阿斯特拉罕。

伏尔加河下游的地形比较特殊,伏尔加河在伏尔加格勒水库尾端、伏尔加格勒东部的伏尔加斯基处,就分成一大一小两天平行的河流,到里海中。

龙德施泰德元帅准备充分利用这样的地形,将赖歇努元帅的摩托化步兵集群布置在这一带,进行机动防御,以便将中国的第4装甲集团军群牢牢地牵制在伏尔加河以东。

希特勒的这种疯狂地做法;让中国最高统帅部暗笑不已;这种不顾自身实力;强制分兵的打法;只能是使德军失败得更快。但龙德施泰德的作战计划。则让中国的最高统帅部高兴不起来。如果真按照龙德施泰德的计划来打;中国军队还未必不吃亏。如果能够让希特勒坚持他自己地想法;而不被国防军的高级将领们所左右;对中国军队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为此,中国最高统帅部位立即指示中国的铁血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社论,指出在即将取胜的战役中,中国第4装甲集团军夺占里海沿岸的油田,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这篇社论立即引起了希特勒的强烈恨意。

他迫不及待地要求龙德施泰德。

无论任何时候,都绝对不允许放弃里海!龙德施泰德元帅,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修改了作战计划,让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留在阿特劳,并对死守在乌拉尔河沿岸地赖歇努步兵集群进行机动支援。

而隆美尔地第7装甲集团军则按照原计划,夺占伏尔加上游的萨拉托夫。

当然,为了保证东方集群的退路,龙德施泰德还借助自己战役集群总指挥的身份。

下令乌克兰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团军立即长途奔袭,夺占阿斯特拉罕。

刘白驹也分析出了龙德施泰德的部分计划,他对龙德施泰德的不聚集兵力,而是将部队拆分成一个一个师级单位进行集结和战斗感到迷惑不解。

不过,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地作战信条的他,并没有过多在意龙德施泰德的作法,而是将目光定在了阿斯特拉罕。

他下令张小石的第3野战集团军群,立即派遣部分兵力夺占阿斯特拉罕。

对这个突然的命令搞得不知所措的张小石,本想拒绝,但在参谋长的劝说下,还是将第32机械化步兵集团军派了出去,在张小石的想法看来,仓觉得自己最需要留意的是北面的萨拉托夫,因为这里是联系第2装甲集团军群地枢纽,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不过,刘白驹显然更看中的是如何彻底歼灭德国的整个东方集群。

中德双方都将目光锁定在了阿斯特拉罕,这使中国的第32机械化步兵集团军与德国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在伏尔加河畔的察干阿曼不期而遇。

一直借助黑夜及高纬度地区冬季浓雾行军的德军,并不象中国的第32机械化集团军那样,在大白天就耀武扬威地行进在公路、铁路上,因此。

虽然中国地侦察机及侦察部队发现了德军第一装甲集团军的大量蛛丝马迹,但仍未能将其定义为一个集团军规模,奇*書网收集整理只认为是一些较小的渗透部队。

直到双方在察干阿曼大打出手,并一直占不到对方的优势,才使中国军队明白这是一支强悍的装甲集团军。

由于双方都进行了强烈地无线电干扰。

使战斗地进展开始向混乱方向发展。

这一幕倒极似几天前在米亚雷的乱战。

就是在这次混战中,德军第10装甲师101重装甲营连指挥官米歇尔魏特曼中尉创造了一项军事记录。

他在一天地战斗中。

凭借地形及灌木丛的掩护,架势一辆“虎”式重型坦克,连续击毁了27辆33式及34式坦克,以及17辆其它各型装甲战车。

这一耻辱的战斗结果,使中国的第32机械化步兵集团军上下都感到了愤怒,打起兴头来的中国坦克部队四处寻歼魏特曼的座骑。

但知道了魏特曼战绩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司令克克莱斯特一级上将立即下令将其保护起来,并准备把他送回到柏林,接受元首的接见和人民的欢呼。

不过,事与愿违,魏特曼在驾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