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你的怀抱,我的归宿 >

第49部分

你的怀抱,我的归宿-第49部分

小说: 你的怀抱,我的归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我的家庭很庞大,我的奶奶有六个孩子,爸爸最小。我也有很多堂兄和一个堂姐,姑姑说,我们家女丁少,这么大的家庭,只有我和姐姐两个女孩。
姥姥的孩子也不少,共有3个,妈妈也是排行最小。不过,要论起来,我还是喜欢奶奶这边。因为我最喜欢家人最多的场景,而且,我的哥哥也喜欢跟我打闹。所以,奶奶这边更胜一筹。每年春节,奶奶这边都特别热闹,反而是姥姥那边,太冷清了!
也许因为骨子里就比较热爱家庭,所以在选择题材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亲情类。可能我比较适合于写家庭,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都是纯亲情故事。毕竟爱情是所有女生的梦幻之旅,只是因为年纪不够,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我想要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再搜集各地爱情故事,择其精华,将它编写成一部完整的小说。
我比较喜欢悲剧,如果选爱情类写小说的话,我可能会把结局设定为两方最终还是不能在一起,而且他们的恋爱历程仍然悲情十足。如果选亲情类写小说的话,最终的结局仍然是亲人离去,再也不能见到至亲。
我想悲剧也只能如此吧?有什么还能比生离死别更痛苦的吗?或许有,也有些作者将世上最刻骨铭心的爱刻画得淋漓尽致,只是我还没有看到。或者这个世上比生离死别更悲惨的事都有发生过,我也没有遇到。而且,就算遇到了,依我现在的年纪,应该还不会理解透彻。
现在在大家心里,已经满满装下了爱情类故事。或许有人看了我这个故事的名字就觉得这是一部讲解爱情的,我也不否认,这个名字取得的确有些悲凉之感,让人看起来就像在讲述分离的爱情。可是,在我心里,不光有爱情故事,亲情故事一样重要。
爱情只是人生的一个美好部分,它不能占据生命的所有,但有人却把它看做比生命还重要。而亲情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甚至可以完全取代爱情,一个人心里可以没有爱但不能没有情。
很多电视剧都会有这么一幕:婆媳要男人从她们中间选一个,而孝顺的男人都会选择妈妈。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老婆可以再娶,可妈妈只有一个。
不得不承认,这种孝子是圣贤之人。也许我这种评价太过夸大,但他最起码有道德心、有爱心。尽管他再怎么爱老婆,但在妈妈和媳妇中不得不选一个的时候,他还是会毅然决然的选妈妈。因为他重亲情,一般来说,重视亲情的人都是靠得住的,不论是男是女。
说了很多关于妈妈的事,只有爸爸我提到的比较少。是因为我觉得他没什么可说的,在我们家是属于慈父严母,妈妈暴脾气,爸爸很温柔。大概他们很像自身星座的特点吧!爸爸是金牛座,幽默风趣、不爱发脾气,妈妈是双子座,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做事从不动用脑子,嘴巴像个大漏勺。今天和她说点什么事,明天全宇宙的人都知道了。
据我的记忆,似乎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从小到大,一般都是妈妈比较爱待在家里,而爸爸是该上班的时候上班,不上班的时候出去打牌、吃饭,做相关的娱乐。所以我对妈妈的了解多于爸爸,一提到她就有说不尽的话,虽然大部分是坏话。但一提到爸爸,我只有这么几个词汇概述他:风趣幽默、爱和孩子打成一片、经常疯闹。
除此之外,应该没什么可说的了。似乎他的所有事,都离不开这几个形容词。
与我们一同生活的还有奶奶,她今年已经83岁了。身体一样很硬朗,能出去买菜,能下地做饭。不过70多岁的时候,她的腿摔坏了,到现在还是用拐杖走路。
奶奶做饭很好吃,一道不起眼的家常小菜,都能被她做成美味佳肴。受她的遗传,两个姑姑一样心灵手巧,无论是做饭还是缝缝补补,她们样样做得出色。
我梦想以后要成为像她们一样的家庭主妇,给家人制作可口的营养晚餐。也许这个愿望微不足道,还很可笑,但是在所有的梦想中,只有这个最脚踏实地、最贴近现实。
我家人的故事不仅仅是这么多,也不是我用一天两天就能说完的。现在说出来的仅是历史,未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还需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寻味。
我已说过,家人中我最感激的是外婆,没有她的支持,我还在彷徨。所以我感谢她在表妹和我两个孙女中,选择疼爱我、肯定我。
其实我并不是在否认,也不是在责怪外公不疼我。他也喜欢我这个乖巧懂事的孙女,只是在他的三个孙女中,表妹最小,换做是我,我也喜欢并疼爱最小的孩子。
奶奶也一样,她有6个孙子孙女。一个外孙、三个孙子、两个孙女。她只是和我待的时间长,剩下的孩子们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所以平时对我诸多关爱。但一到家里来个哥哥,我和他打闹,奶奶总是偏向男孩。好像是我先逗他的,永远是他对!这个念头,还是重男轻女的多啊!
开个玩笑!其实我也特别喜欢男孩,感觉刚出生到一、两岁的男孩总是比女孩可爱。尤其是脸蛋肉特别多的孩子,还有一双肉呼呼的小手,白白胖胖的,太可爱了。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文中安排余丽的孩子是这个类型的原因,因为我喜欢肉嘟嘟的小孩儿。由此可见,其实文中的内容情节多半还是从生活中取的经。
不过,我的生活中可没有这么温柔的哥哥,他们都是在长辈面前表现出特别听话、特别懂事的样子。可到我面前,一个比一个坏。他们个个长得都特别高,有两个哥哥都是比我大两岁,但是要耍起狠劲来,他们可是平分秋色。在我心里,给他们的评价就是:就知道欺负妹妹,看我是你们中最小的,长得是最矮的就好欺负是不是?等我长大了,看我怎么报复你们!
所以,文中的各个形象和我现实中的四个哥哥,完全沾不到边儿。
但是,依我的性子。文中的哥哥和现实中的哥哥,我还是会选择现实。因为我虽然很内向,但是一遇到特别熟的亲人,我是又疯又闹谁也比不过。所以我还是喜欢和现实中的哥哥小打小闹,就像文中的万爽兄妹一样。文质彬彬的哥哥和缺乏安全感的妹妹,只能在我最伤心欲绝的时候出现。
女孩都是爱做梦的,但梦也要做得现实一点才好。否则当你从梦中醒来,发现眼前的现实和刚刚的梦幻是那么不一样,心里要多失望啊!
所以我喜欢做梦,不喜欢做遥不可及的梦。亲情往往比爱情更现实,而女孩们偏偏喜欢做不现实的梦,梦醒过后,除了遗憾和失落还能剩下什么?
老实说,我最希望以后能编出最多的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但是因为阅历不够丰富,我还需要多加磨练。这一篇文章就当我为以后的道路打个开头,文笔虽然很稚嫩,但已写出我对亲情的渴望,那不是粗暴的脾气,也没有闲人的闲话。以后我会创作出比较成熟、更加现实的感人文章。
说了那么多妈妈的坏话,心里是有点不忍。可那些都是现实中发生过的事,我没必要在自己的心语里还要编故事。但是,也许以后我会以我母亲的事例,编出一部关于母女的故事。
天下的母亲都一样,但又都不一样。她们都源自于爱孩子的标准,只是每个人爱孩子的方式不同。我妈妈虽然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但都是因为她无知、不爱读书。只要她多添一点知识、多增一分气质,我承认她是一个好妈妈。我不希望她和村里的其他妇女一样,母亲会望女成凤,女儿同时也希望妈妈出众。
其实她还是爱我的,有时说话也会温柔,只是这种温柔永远持续不到3分钟。她的骨子里就是坏脾气,所以无论怎么装温柔,最终还是会泄露她暴脾气的本性!
文章中的妈妈和我妈妈完全不一样,她们虽同是没文化的人,但文中的妈妈有气质、有涵养、又温柔。她们虽同是不经常教育孩子,但文中的妈妈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优点作为孩子们的榜样,孩子自然不会学坏。她们虽同处农村小家,但文中的妈妈不参与任何八卦论会。她们虽同是家庭主妇,但文中的妈妈勤劳做事、不畏辛苦。
相信这样的妈妈是所有孩子们的希望,但没有几个能拥有真正完美的妈妈,这的确是遗憾。因为我说过,每个妈妈爱孩子的方式不一样。可能妈妈的教育方式让你不满意,所以你会觉得妈妈不完美。
也许我就是这样,我喜欢温柔的人,可现实却是一个粗暴的妈妈。她无知的教育方式使我感到不适应,所以我可以在短时间内说出她的一大堆缺点。但如果我们两个趣味相投,她说的每一句话我都爱听,那我自然会夸她是个好妈妈。
可要是这样的话,不就意味着我和那些村妇也一样了吗?这样说来,和她们有相同兴趣也不是什么好事。无非就是偷懒、说闲话、骂街,相比之下,还是迎着清晨看书、赶着傍晚写作的日子好!




、番外

在子博子欣小的时候,我和孩子的父*以继夜的工作。曾经也一度担心孩子的教育,怕他们会学坏。不过还好,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每当我下班回家后,总能看见家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桌子上总会留着一壶热水,这是子博特意准备,等着我们下班以后可以有口水喝!
有这样的孩子是我这个当妈的最大骄傲,我这辈子也是儿女齐全,没有什么遗憾。
虽然我们忙于工作,但对于两个亲骨肉,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两个孩子都很内向,不爱多说一句话,可是子欣一句话也不说。
她小时候还是肯出去玩会儿的,可越长大就越脱离群体了。这是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其实我这个妈妈却连子博这个哥哥都不如,毕竟他和子欣在一起的时间比我长,也就比我了解子欣。
后来我发现子欣越来越孤立,便想起问问子博,或许能知道些什么情况。
子博告诉我,常常跟子欣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其实也没有几个。村子里和我们家孩子同龄的太少了,子欣从小身体不好,比同龄孩子们瘦多了。那些孩子们见子欣比她们瘦小,经常欺负子欣。
刚开始时,子欣就当着她们的面哭。这时,子博出来替她解围。可是正因为这个,以后那些孩子们更欺负子欣,说是子欣仗着自己有哥哥,就能让哥哥欺负她们!
自此以后,子欣再也不当着她们的面流泪,常常都是受了欺负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直到哥哥出来寻她,她才和哥哥回家。
然后,子欣一直躲在家里,害怕出去,害怕见到那些同伴。还好有哥哥陪着她,不然她会早早陷入自闭。可是由于我的无知决定,推进了子欣陷入病症。我觉得子欣是不高兴,需要一个独立空间,所以我让子博少进妹妹的房间,并让他搬入外间。
直到子欣6岁那年,我才真正发觉,子欣太封闭自己了。我和她父亲决定要带她去医院看看,对她做了全面检查。可结果竟是她很健康,后*过医生的建议,我们才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果然,她有心理疾病。我不知道她得这个病该怪谁,如果罪魁祸首是那些孩子们的话,会不会太可观了?
其实,她生病多半是怨我们。我们很少照顾她是事实,很少和她交流也是事实。以至于,孩子一看到我们就有距离感,完全不像亲生母女。
可是,事情已经演化到这个地步了,我在自责也无济于事。但又如何能帮孩子走出自闭呢?
这个情况还是需要子博,也许只有他能帮子欣了!从小到大,子欣接触最多的就是哥哥,说不定,子欣会因哥哥的悉心照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