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186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186部分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月19日,日军开始“扫荡”津浦路西藕塘以南的周家岗、大马厂、古河等地,至21日,陆续占领上述各地。周家岗至复兴集一带皆力山地,便于开展游击战,江北指挥部决心采取灵活战术打击敌人并歼其一部。
21日至23日,第4支队第7、第9团与敌激战3天,毙伤俘日伪军160余人,迫敌退回全椒,取得了进军皖东后第一次反“扫荡”的胜利。新四军装备简陋却能以少胜多,使当地人民看到了抗战的光明前途,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1940年1月4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江北前敌委员会改成皖东军政委员会,由郑位三任书记。中原局撤销了中共苏皖省委,成立津浦路东省委(书记张劲夫)和津浦路西省委(书记刘顺元)。经过短短三四个月,至1940年3月·皖东各方面的工作得到迅速发展,第4、第5支队由7000余人扩大到1,5万余人,地方游击队发展到5000余人。
第4、第5支队在皖东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
1939年11月21日,国民政府无理电令新四军江北部队调到江南,此后蒋介石、顾祝同一再催逼,并指使国民党顽军进攻第4支队;同时,苏北韩德勤部准备进攻津浦路东第5支队。
为了巩固华中的抗战局面,中原局决定首先集中主力于津浦铁路以西,重点打击地方反动武装,对桂军力求缓和,巩固路西抗日阵地;在路东尽量争取韩德勤部独6旅中立,延缓关系破裂时间,待路西形势缓和后,再挥戈东向,击退韩德勤的进攻。同时,为了保卫皖东,发展苏北,中原局多次请求中共中央派八路军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
3月初,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颜仁毅等部袭击驻定远县大桥镇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被第4、第5支队击溃并歼灭一部。
3月21日,韩德勤乘新四军第5支队主力在路西活动,集中第89军第117师两个团、独6旅3个团、盱胎县常备旅秦庆霖部等约1万人,围攻路东第5支队驻地半塔集地区留守部队和机关。中原局决定半塔集部队固守待援,江北指挥部率第5支队、苏皖支队东援,并调挺进纵队主力一部西援。
从21日至28日,半塔集部队打退优势兵力的连续进攻,顽强地守住了阵地,为增援部队机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顽军见半塔集久攻不下,东西援军又未能阻止,形势不利,当即撤退。
29日,新四军分四路出击,经王店集、莲塘战斗,将进犯顽军击溃,并跟踪追击,直至三河南岸。至4月8日,顽军全部退往淮河北岸主应、淮安地区。8月,第5支队与八路军第5纵队共同开辟了淮(阴)宝(应)区,使皖东、淮海两区打通了联系。
在此有利的形势下,中原局抓紧在皖东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首先建立了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以后陆续建立了滁县、凤阳、来安、嘉山、天长、盱眙、仪征、六合、高邮、宝应等县抗日民主政府。4月18日,建立了津浦路东各县抗敌联防委员会办事处和路东联防司令部。8月1日,成立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委员会办事处。
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特别是新四军与八路军会合,引起日军极大不安。8月下旬,日伪军万余人部署于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周围的来安、六合、天长、高邮、明光、五河、八斗岭等据点,9月初开始对路东“扫荡”,企图包围半塔集、大田郢江北指挥部,歼灭新四军,摧毁路东抗日民主政权。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以第14团、独立第1、第2团等部,以游击战与日军周旋,第5支队主力和八路军第5纵队第5团在外线积极袭击敌人。从9月5日至17日,与日伪军作战65次,毙伤敌近600人,新四军伤亡200余人。日军除在盱眙建立一个据点外,均撤返原防。
四、游击支队(第6支队)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
1938年11月下旬,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入睢杞太地区后,连续取得对日伪作战的胜利,初步打开了豫东局面,支队进一步扩大。1939年初,游击支队主力由豫东东进商丘、毫县、永城地区。这时日伪军正三路合击毫县(国民党军驻守),并已侵占毫县东北的芦家庙。2月8日,游击支队第2营到达芦家庙附近,9日凌晨配合友军台击芦家庙之敌,经3小时战斗,毙伤伪军200余人,俘伪军参谋长以下100余人,残敌逃回坞墙。新四军仅伤亡18人。
5月,彭雪枫留第1团坚持永城、毫县、商丘、夏邑地区,率第2、第3团进军淮上地区。'淮上地区指淮河以北、浍河以南、津浦路以西、宿(县)蒙(城)凤(台)公路以东地区。'
游击支队主力进军淮上后,豫皖苏边区将永城地区的鲁雨亭部改编为游击支队第1总队,随即建立了永、夏、萧、宿、毫五县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9月,游击支队主力由淮上回师涡阳、蒙城、宿县边之曹市集附近整训。
接着,支队主力开赴永城、涡阳、萧县三角地带,以团为单位,分区开展地方工作,组织地方武装。
1939年底,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所辖部队除第1、第2、第3团及第1总队外,新增由地方武装改编的第2、第3总队,共1。2万余人。此后第6支队大力进行根据地的扩大和巩固工作,抽调干部充实永、夏、萧、宿、毫五县政权,建立“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作为边区的最高行政机构;以主力部队北上商丘、宁陵和砀(山)南等地开辟新区,成立了砀南县政权,发展和扩大地方武装,先后成立永城、萧县,宿县3个独立团。
1940年3月中旬,日伪军2000余人“扫荡”永、萧地区,遭到失败。4月1日,日伪军又集中3000余人,对永城东北地区进行反复“扫荡”。第1总队及第3总队一部与敌激战终日,毙伤日伪军300余人,挫败了敌人的进攻,但第1总队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总队长鲁雨亭以下200余人牺牲。在连续打破日伪军的“扫荡”后,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
五、新四军、八路军协同开辟苏北
(一)八路军一部南下
1939年11月11日,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提议在一两个月后,游击支队主力部队及豫皖苏省委干部抽一部,到津浦路东去创造苏北根据地。11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给刘少奇、彭德怀的电报中表示“完全同意”,并指出:“整个江北的新四军应从安庆、合肥、怀远、水城、夏邑之线起,广泛猛烈的向东发展,一直发展到海边,下到海边决不应停止。一切有敌人而无国民党军队的区域,均应坚决的尽量的但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发展。在此广大区域,应发展抗日武装(正规的与地方的)5万至10万人枪,惟须指导下级避免与韩德勤的基本区域发生冲突”。
12月至1940年2月,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三次中原局会议,研究了华中发展的战略方向问题,认为向西发展受第1、第5战区限制,且容易引起中间势力的疑惧,政治上不利;而向东发展,开辟苏北,政治上有理、军事上有利。因此确定向东发展,开辟苏北。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强令江北新四军南调。3月初开始,国民党顽军先后进攻皖东津浦路西和津浦路东新四军。刘少奇连电请示中共中央调八路军南下支援新四军。3月16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提议调344旅至陇海,淮河之间,协助彭雪枫创立根据地,并策应胡服,将来再调一部深入苏北,使八路军、新四军打成一片。”4月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国民党顽军在鄂中、皖东、淮北正大举进攻新四军,“我八路军有抽调足够力量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建设新的伟大抗日根据地之任务。此根据地以淮河以北,淮南铁路以东,长江以北,大海以西为范围。”'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46、347页。'
5月下旬,八路军第2纵队第一梯队第344旅由刘震、康志强率领,从鲁西南定陶出发,经曹县、砀山在黄口附近跨过陇海铁路。6月20日,先后到达涡阳县新兴集与新四军第6支队彭雪枫部会合。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新2旅(欠第4团)于6月下旬到达新兴集。第2纵队南下部队5个团共1。2万人。
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彭雪枫、黄克诚两部于7月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下辖第2(原新2旅)、第4(原第344旅)、第5(原第6支队第1、第2、第3团合编)、第6旅(原第6支队第1、第3总队合编)及游击司令部。随后,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也南越陇海铁路抵达泗县。
8月,黄克诚率第4纵队第2旅、第4旅第7团等部,到达皖东北半城、魏营子、双沟镇一带。根据中原局决定,将所有涡河以北、津浦路以东中共领导的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以黄克诚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1支队(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改编)、第2支队(第4纵队第2旅、第4旅第7团改编)、第3支队(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改编)和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地方武装改编)。并成立苏皖军政委员会,以黄克诚为书记。
重新整编后,第4纵队辖第屯第5、第6旅,共9个团1。7万余人;第5纵队辖3个支队,共9个团约2万人。
第4纵队坚持豫皖苏边的游击战争,并分别进军怀远、凤台以及淮上等地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第5纵队以一部坚持皖东北游击战争,主力东渡运河,挺进苏北沭阳、宿迁、淮阴、涟水、东海等地,初步开辟了淮海抗日根据地。坚持皖东北斗争的第5纵队第2支队主力配合新四军第5支队开辟了淮(安)宝(应)地区,粉碎了日军对淮南津浦路东的“扫荡”,又在淮河北岸双沟一带击退了敌1000余人的进攻。
(二)江南新四军北上,黄桥战役
皖南、江南(即苏南)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1月19日“新四军大江南北部队,应在现地区力求发展”的指示,'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39页。' 1940年上半年继续坚持皖南、江南阵地。
对于皖南、苏南新四军发展方向,中共中央一再指出:新四军江南部队应向北发展,皖南部队除留一小部坚持外,军部率主力渡江北上皖北,如无法直接从皖南渡江,则东移苏南,与苏南新四军会合,在苏南发展,或待机北渡到苏北,开辟苏北。
5月4日,中共中央向东南局发出《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提出在一切敌后地区和战争区域,应强调同一性,不应强调特殊性,否则就会是绝大错误;无论华北、华中或华南,无论八路军、新四军或华南游击队,都应该“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能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靠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地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在这种根据地上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毛译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753、754页。'
6月10日,陈毅向中央报告:冷欣部第63师与第40师等部对江南指挥部(溧阳竹箦桥)形成大包围,向新四军挑战。
正在这时,苏北形势也发生了急剧变化。还在5月中旬,挺进纵队返回苏北吴家桥一带。5月17日,与进犯日军500余人激战一昼夜,将其击退后,转移至通扬运河以北郭村一带休整。但“二李”在韩德勤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