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南地区的“扫荡”。
在7、8、9这3个月中,冀南军区进行大小战斗540余次,毙伤日军600余人,伪军1000余人,俘日军2人、伪军2380余人,恢复与开辟了许多小块根据地。到年底,原来退出的地区已大部恢复。
冀鲁豫军区根据北方局、中央军委华北军分会5月4日关于反“蚕食”斗争的指示和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7月7日关于开展政治攻势的指示,7月决定:立即开展夏秋季军事、政治攻势,方针是:“坚持边区东部、北部,反击日伪军‘蚕食’、封锁;大力开辟边区的西南部,打通与水东区的联系,以便支持他们的斗争”。在7~9月的夏秋季攻势中,冀鲁豫军区共拔除日伪军据点近50处,歼日伪军1000余人;开辟和扩大南华、东明、长垣、考城等地区,卫河、尚和、昆吾、濮阳、卫南等县的工作均有恢复,打通了鲁西南与濮(县)范(县)观(城)中心区的联系,使边区形势一度缓和。9月27日起,日伪军1万余人对催范观中心区、第8军分区昆(山)张(秋)地区进行了为期18天的大“扫荡”,使昆张地区全部变为敌占区。
10月,日军合击第1(泰西)、第4(运东)军分区。
12月,日伪军又以1万余人(其中日军9000余人)对湖西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湖西专员李贞乾等牺牲。9月以来,日军对冀鲁豫边区接连不断的“扫荡”、“蚕食”,给边区造成极大损失,边区大部分地区变成“格子网”,进入更困难的时期,日伪据点、兵力均较上半年增加。到1942年年底,边区有日军据点199个,比上半年增加53个。
山东八路军提出“翻边战术”,即敌打进我这里来,我打到敌那里去,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蚕食”。在反“蚕食”的斗争中,八路军以主力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坚持边沿区,积极打击敌人的“蚕食”推进和伪化活动。滨海区教导2旅于1942年11月上旬发动海陵战役,攻克日伪据点16处,粉碎了敌沿陇海线方面向海陵县的“蚕食”。在坚持边沿区斗争的同时,八路军还派出武工队、小部队深入敌占区,还要求被敌“蚕食”地区的地方武装和工作人员坚持原阵地,县不离县、区不离区。
1942年,山东八路军还争取伪军1万余人反正。由于1942年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扫荡”特别频繁,仅9月~1943年1月即进行5次万人以上的“拉网合围”大“扫荡”。因而“敌进我退”的局面尚未能改观。
1942年日伪据点由上年的1321处增至2507处,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则进一步的缩小。
自贯彻执行北方局、军分会反“蚕食”斗争指示后,华北的反“蚕食”斗争出现有利转机,到1942年秋,除部分地区外,基本上制止了敌人的“蚕食”,形势开始好转。邓小平在194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于会议上的报告中就曾针对本区的情况说:“1942年成立武装卫作队……特别是北方局、军分会提出反“蚕食”斗争之后,收效很大。所以1942年5月以前,根据地还始终是退缩的,5月以后则完全改观。”'《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7页。'
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
第二十七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抗战
第三节 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反“清乡”、反“清剿”斗争
一、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艰苦抗战时期
1941年,日本市国上义为谋求迅速解决“中国事变”,巩固占领区,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一面积极诱迫国民政府投降,一面加紧进攻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侵华日军在华北大肆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的同时,在华中则大力扶植南京汪精卫伪政权,并乘皖南事变发生之机,加紧调整兵力部署,大最扩编伪军,向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猖狂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中国派遣军为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和水陆交通线,巩固华中占领区,以第11集团军所辖7个师另3个独立混成旅,部署于武汉、信阳、九江地区;以第13集团军所辖3个帅另4个独立混成旅,部署于长江下游苏、皖、浙等省,重点加强京、沪、杭地区的守备,日军在华中的总兵力共26万余人,其中用于对新四军作战的达11万人,华中伪军15万人也全部用于进攻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些日伪军依托据点和交通线,持续不断地对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清剿”和“清乡”。
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在皖南韦变后,仍继续执行其消灭华中新四军的计划。华中敌后抗战面临着日、伪、顽三面夹击的严重形势,开始进入艰苦抗战时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巩固华中占领区,确保主要交通线,最大限度地攫取华中的战略物资,谋求自给和支援太平洋战场作战,更加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清剿”和“清乡”。由于其力量不足,即将4个独立混成旅扩编为4个师,使华中日军总兵力达14个师另3个独立混成旅共约29万人。并大力扶植汪精卫伪政权,扩大和利用伪军,以便腾出日军兵力进行机动作战。
为了坚持华中敌后抗战,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1941年初指示,迅速重建新四军军部,统一整编部队,竭力争取国共关系进一步好转。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新四军军部于1月25日在盐城重新成立,以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并立即着手整编部队,将全军扩编为7个师、l 个独立旅。全军共计9万余人。l 月下旬,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发出指示,指出:“在敌顽夹击中奋斗,将是华中我党我军今后斗争的特点。
一切军事上,工作上的计划,须根据这一特点来布。置。”要求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心须以更大的决心,以长期的游击战,坚持华中抗战。2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进一步明确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打破敌顽夹击,着重巩固陇海铁路以南、长江以北、津浦铁路以东的基本根据地,并大力经营苏南,发展皖中和鄂豫边区的游击战争。
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军委所赋予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于4月27日至5月21日,在苏北盐城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中原局书记兼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在会上指出:“六中会全给我们发展华中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今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巩固发展。”会议明确了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迅速加强根据地各项建设的战略任务。为了形成华中新的战略布局,对各师作了具体部署:第2、第4师分别在淮河南北,巩固津浦路东,坚持津浦路西,第5师独立坚持鄂豫皖阵地,并以一部沿江而下打通与第7师的联系;第7师坚持和发展皖中敌后游击战争,积极打通与第2、第5、第6师的联系,第6师坚持苏南;第1师坚持苏中,第3师坚持苏北,建设巩固的根据地,建亢强大的地方武装,以便主力机动作战。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941年5月,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华中局,并成立了中央军委华中军分会,刘少奇任华中局书记和华中军分会书记。5月中、下旬,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和华中军分会扩大会议分别召开。6月1日、华中局作出决定,指出:组织根据地内广大人民,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基本上业已完成,今后的基本任务是巩固现有根据地。为巩固根据地,必须坚决粉碎敌对我根据地的各种“扫荡”,阻止日伪地区的扩大,并努力争取日伪地区变为我之根据地,以缩小日伪地区;巩固与扩大我军主力部队,加强与发展地方武装,加强根据她的各方面建设工作,其中尤以正确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开展群众运动,从组织上团结根据地内的人民共同抗日为目前工作的中心一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后抗战方针和政策的指示,总结和部署工作,中共中央华中局于1942年1月20日至3月5日,在江苏省阜宁县单家港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刘少奇、陈毅代表华中局作了形势、任务和军事工作的报告。刘少奇在报告中强调指出:“敌后抗战仍旧是长期的,艰苦的,残酷的,与敌人的斗争可能更加尖锐”,“因此,坚持今后两年的艰苦斗争,最关重要。”他详细分析了敌、顽、我三方在华中的态势,指出,华中敌后形势的基本特点,一是敌人占据着大小城市与水陆交通要道,工商业中心,控制了经济富庶地区,并竭力利用伪军和伪组织,企图完全控制敌后地区,巩固其占领区的统治,向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军事、政治、经济的进攻,所以仍占有优势,但其兵力不足与分散,社会基础薄弱,是它不可克服的弱点;二是国民党顽固派势力在华中较强,对华中敌后抗战仍起着相当的牵制和破坏作用;三是我党我军在华中敌后控制着广大乡村,建立了根据地。在乡村占有优势,但群众尚未充分发动,根据地不够巩固,在敌军和顽军的进攻下,部分地区已经缩小和丧失。
总之,这是一种复杂的、长期的、不平衡的相持斗争局面。我们的方针与任务,是保持、巩固与组织加强我们的优势。陈毅在报告中指出:华中地区为敌我所必争,基本上还是敌我相持局面。他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点和弱点,论述了斗争的长期性,即日军不可能一下子把我们扫光,我军也还不可能很快战胜敌人。指出必须在长期的斗争中,依靠我们主观指导的正确,配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才能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和强弱阵势,才不会被敌人的疯狂的“扫荡”所吓倒。会议经过讨论,确定以“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完全巩固各根据地,加强与聚集力量,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反攻敌人,争取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为华中敌后抗战的方针。会议还总结了以往反“扫荡”、反“清乡”斗争的经验教训,研讨了对敌斗争的任务和战略战术,确定了加强对敌个争,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加强军事建设,开展群众工作,发展主产,加强政权和党的建设等九项具体任务。这对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清剿”、“清乡”,坚持华中敌后抗战阵地,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华中敌后军民反“扫荡”作战
(一)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作战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建,继续领导和指挥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日军企图消灭新四军军部和主力部队,摧毁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并威逼利诱国民党军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投降。
1941年1月中旬,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一部由泰兴进占苏中根据地内的黄桥镇,并向黄桥以南地区“扫荡”,并加紧对李长江诱降。新四军为团结李长江部共同抗日,对其大力进行了争取工作。2月13日,李长江在日军利诱下于泰州率部7000余人公开投敌,被收编为伪第1集团军。
为讨伐伪军李长江部,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于2月18日发布讨伐李逆的命令,隐蔽集结于海安地区的新四军第1师当即发起讨伐李长江部战役。该师沿海(安)泰(州)公路向西进攻,在取得姜堰(今泰县)和苏陈庄等战斗胜利后,于20日攻克泰州,李长江率残部向泰州以西界沟、塘头等地溃逃,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