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莫斯科外长会议,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计划
1943年8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名打电报给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建议举行三国首脑会议。8月24日,斯大林复电表示,可先举行三国外长会议,以便为首脑会议作实际准备。
10月19日至30日,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维·莫洛托夫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会议,与会的还有一些高级军事参谋人员。会议的议题主要有:关于尽快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迫使德国东西两面作战,加速其灭亡问题;关于加速战争的结束及战后建立安全制度问题;关于建立盟国问磋商与战争有关的机构问题:经过讨论,会议发表了《会议公报》和4项《宣言》。公报指出,美、英、苏三国政府保证“在有关共同作战努力的一切问题上紧密合作”,并“一致认为在战争结束后期内继续目前在进行战争时的紧密协力和合作。”发表的4项《宣言》中,最重要的是《普遍安全宣言》。由于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对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四大同盟国家之一的国际地位受到了重视,被邀加入了这一《宣言》,由当时中国驻莫斯科大使傅秉常受权与三国外长一起在《宣言》上签字。
《宣言》庄严声明,四国政府决心继续对法西斯轴心国作战,“直至各轴心国在无条件投降的基础上放下武器时为止”;四国保证在受降和解除法西斯侵略军“武装等一切事项,将采取共同行动”;四国准备“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四国准备在战争结束后,除了经过协商和为实现本宣言所预期的目标以外,“它们将不在其他国家领土内使用其军队”,并就控制军备达成一项实际可行的全面协议。'《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401页和第403~404页。'
《宣言》为战后和平的缔造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制定,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
会议还就意大利国家民主化和消灭法西斯残余、建立民主制度问题,以及奥地利的自由与独立问题,进行了协商,分别发表了《关于意大利的宣言》和《关于奥地利的宣言》。为了战后依法追究与惩处战犯,会议发表了经美、英、苏三国首脑签署的《关于德国暴行的宣言》。会议还决定在英国首都伦敦建立“欧洲咨询委员会”,尽快向美、英、苏三国政府提出战后欧洲安排的建议。
外长会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盟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和协调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0月30日,在会议结束时的晚宴上,斯大林同美国国务卿赫尔谈话中第一次正式表示:在同盟国打败德国法西斯以后,苏联将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二)开罗会议,中、美、英三国首脑讨论联合对日的作战计划
莫斯科外长会议结束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邀请蒋介石共同商讨进一步联合对日的作战计划。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三国政府首脑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的问题。经过协商,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签订了《开罗宣言》。宣言庄严声明:
“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表示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陆海空诸方面加诸残暴的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的宗旨是: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把日本从其用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使朝鲜自由独立。宣言宣告:“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407页。'
会议还对打击入侵缅甸日军的部署进行了商讨,计划于1944年1月,由中国军队从缅甸北部发动进攻,英国从孟加拉湾出动海军,从缅甸南部进行两栖登陆作战,对入侵缅甸的日军实施南北夹击。
会议还就战后成立国际和平组织,及早建立中、美、英、苏四国委员会以筹备组建国际和平组织建议,进行了磋商。
开罗三国首脑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家之间举行的首脑会议中,唯一有中国参加的一次。它显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团结一致,加速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心和意志。《开罗宣言》严厉谴责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和东南亚其他弱小民族的野蛮侵略,明确而具体地肯定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神圣权利。战后,《开罗宣言》成为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三)德黑兰会议,美、英、苏三国首脑商讨联合对德作战的计划
在莫斯科外长会议和开罗三国首脑会议基础上,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三国首脑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三国首脑第一次会晤。参加会议的还有三国外交顾问和军事参谋部代表。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和制订对德国的联合作战方针和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会议一致同意。1944年5月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物资与装备等手段支持南斯拉夫游击队;争取土耳其1943年底前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三国军事参谋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就即将举行的战役进行具体协调。会议还就战后波兰的边界,战后德国的分割和战后建立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苏联表示:一旦欧洲战争结束,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
会议结束前,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德黑兰宣言》、《关于伊朗的宣言》和《德黑兰总协定》。《德黑兰宣言》宣称:关于战争问题,三国已经议定了消灭德军的计划,并就从东、西、南三面对德国法西斯采取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达成了一致协议;关于和平问题,三国的同心协力将导致永久的和平,苏、美、英三国和所有联合国家负有创造和平的至上责任。宣言强调,“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我们由陆上消灭德国军队,在海里消灭他们的潜艇,并且从空中消灭他们的兵工厂”,“我们的进攻将是毫不留情的,而且是越来越强的。”“我们怀着信心瞻望着那么一天,那时全世界所有各国人民都可以过自由的生活,不受暴政的摧残”。'《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旅,第4D8~409页。'
莫斯科外长会议、开罗三国首脑会议和德黑兰三国首脑会议的召开及其发表的《宣言》表明,世界反法西斯阵线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和巩固,三个会议关于加强合作,进一步协调对德国、日本作战的军事战略,对于彻底打败法西斯,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二章 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
第二节 日本对华新政策的破产和“绝对国防圈”的崩溃
一、日本对华新政策的破产
1942年冬,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遭到惨败,日军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于11月2日、4日、7日连续三次开会,紧急磋商对策。
日本估计:美、英将密切合作,联成一体,逐渐加强对日本的攻势作战,这种攻势将于1943年下半年达到高潮:中国由于得到美、英的支持和支援,抗战力量将不断得到加强,抗战意志将更加顽强;认为必须采取积极手段,应付今后相继到来的严重形势。日本决心采取的“积极手段”之一,就是对中国实行一种所谓新政策,以对付1943年给日本带来的厄运。
1942年12月18日,日军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详细讨论了对华新政策的具体内容,有3个重点:一是缔结日汪基本协定。二是进一步扶植汪伪政权,力图加强其政治力量,主要采取5条措施:加强汪伪政权的财政;调整汪伪政权与地方伪政权的关系,消除磨擦;将日本专管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厦门公共租界及北京使馆区“移交”给汪伪政权管理;“撤销”治外法权;处理在华“敌”产。三是强化掠夺战略物资的措施,以取得为完成其侵略战争所必要的更多物资。对华新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加紧扶植和强化汪精卫伪政权,企图以交还租界、废除治外法权等措施加强汪伪政权的政治力量,并让其参加太平洋战争,以便实现蒋汪合流。同时,逐步将与作战无关的警备任务交由汪伪政权及其伪军担任,以便从中国战场抽调较多兵力和物资投入太平洋战场,夺回战争的主动权。
12月21日,日军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提出的《为完成大东亚战争处理对华问题的根本方针》在第九次御前会议上审议通过。东条英机在会上作了说明,他强调:“本案与以前御前会议所决定的《中国事变处理方针》(1938年1月11日),即在大东亚战争发生前的形势下制定的各方案所考虑的情势有显著不同。在大东亚战争发生以前,帝国处理对华问题,力求避免与美英冲突,如有可能亦考虑利用美英以解决事变。另一方面,美英尚在中国蠢动,处理事变亦不得不讲求方法,考虑处理事变的策略,自然亦必须与今日有所不同。然而,大东亚战争发生后的今日,情势激变,鉴于帝国处理对华问题,与完成对美英战争的关系,以及现阶段中国和其他各种情势,已有重新构思的必要。”'[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5),朝云新闻社,1973年版,第496页。'“东条的说明”,反映了战争形势的发展对日本日趋不利。
根据这个根本方针,日本政府加紧扶植汪精卫伪政权,加速“以华制华”的进程;进一步在占领区内有重点地开发资源;采取以所谓“交还租界”、“废除治外法权”等措施,加强汪伪政权的政治力量,让其向美、英宣战,参加太平洋战争。
1943年1月9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一手策划下,演出了两出丑剧:一出是所谓汪伪政权参加太平洋战争,由汪精卫伪政府向美国、英国宣战,并发表《为完成大东亚战争日华共同宣言》;另一出是日本政府煞有介事地与汪精卫伪政府签订所谓交还租界、废除治外法权的《日华新协定》。
3月1日至3日,日军大本营在东京召集中国派遣军、关东军及南方军的总参谋长举行会议,传达关于1943年度《陆军综合作战计划》和《兵备实施要领》,宣布要从中国战场抽调5个甲种野战师投入太平洋战场。根据这次会议的决定,大本营于6月17日、9月11日、10月20日、12月1日先后下令从中国战场调出第15、第27、第17、第36和第32师等5个师,其中第27师后来编入关东军序列,其余4个师投入太平洋战场。
5月31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大东亚政略指导大纲》。根据这个大纲,日本政府于10月30日派出“特命全权大使”谷正之到南京与汪精卫签订所谓《日华同盟条约》,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