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第140部分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140部分

小说: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野部队再次发起攻击。粟裕首先集中强大炮火,向蒋军密集的地区猛烈轰击,敌军死伤惨重,陷入混乱。

在战役的最后关头,王必成使出了“杀手锏”。

他大吼一声:“特务团,给我像刺刀一样刺进去,像猛虎一样扑上去!”

原来,王必成把特务团作为了六纵的预备队。特务团光看着别人打仗,自己没捞到冲锋,早就憋了一股子劲。特务团战斗力较强,个个是身强力壮的棒小伙,经验丰富的战士。

一接到命令,特务团在副团长何凤山的率领下,像一条条出海的蛟龙猛扑向孟良崮山顶。

立刻遭到山顶1000多敌人的拼死反扑。原来这股敌人是由七十四师参谋长率领,妄图把我军赶下去。

何凤山指挥部队集中所有的轻重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很快把敌人消灭了。在俘虏群中的魏振铖,主动向我军战士表白他的身份说:“我是七十四师少将参谋长!”

特务团继续前进,在七十四师指挥部——大崮顶北侧山洞,遇到了张灵甫的最后一次拼死挣扎。张灵甫眼看我军逼近山洞,逼使所有龟缩到崮顶的残兵败将,还有他的配有崭新快慢机的卫队,向我进行绝望的反扑。我特务

团三连在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很快冲杀到洞口,张灵甫的卫队长带着人刚从洞内探出头来,就被我军杀伤20多人。在向洞中冲杀的一瞬间,我特务团三连指导员邵志汉英勇牺牲。

指导员邵志汉的牺牲,更加激怒了三连的战士。复仇的机枪子弹,手榴弹,立即从抢占的洞口向洞里猛烈扫射。就在这时,张灵甫被我军战士的汤姆枪子弹击中后脑壳,肥硕、高大的身躯像木桩似地倒在了地上。

与张灵甫同时被击毙的还有:敌七十四师副师长蔡仁杰,五十八旅旅长卢醒、副旅长明灿,五十七旅旅长周安义。

此时,王必成走上山去,看着张灵甫的尸体,淡淡地一笑。

孟良崮之战,共歼灭七十四师3。2 万余人。国民党军队“主力中的主力”

遭到了彻底的覆灭。

6 月9 日,陈毅召集在盂良崮战役中放下武器的七十四师将校军官座谈。

陈毅说:“贵军在抗战中的战功表现很好,战斗力亦堪为国民党军队之冠。可是这样一支部队到了内战战场,仍然逃不脱被歼的命运。各位应深深研究其中的原因。”

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陈毅说:“对于各位此来,我应负责照料大家,爱护大家。我们能帮助你们的地方,一定会尽量帮助你们,绝不为难。”

会后,陈毅与昔日的对手们共进晚餐。

在此之前,在华野还发生了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这就是在张灵甫被击毙之后,特务团的战士把张灵甫的尸体抬下了山。

战士们一直抬着张灵甫的尸体走了两天,到了沂水县一个叫野猪旺的小村庄。尸体已经发出臭味,经向上级请示,决定把张灵甫埋葬在这个小村庄的边上。

遵照上级指示,六纵政治部主任皮定均,派人给张灵甫买了一口上好的棺材,给张穿上了新军装,但找不到国民党的将军服,就穿上了解放军的服装,并且把他的脸也洗得干干净净的。战死沙场的将军,应该得到一个军人的荣誉。政治部照办了。

掩埋张灵甫之前,六纵俘虏中1 个少将旅长和8 个上校要求最后看一眼他们的师长。六纵政治部副主任谢胜坤向皮定均请示。皮定均同意了。

这个场面,是谢胜坤主持的,皮定均也到了现场。

一棵古老的松树下,没有挖坑,放着一口半人高的大棺材。棺材是从一个地主家里买来的,花了400 银元的高价,十分华贵。棺材旁边放着张灵甫的尸体,已经为他穿好崭新的解放军的服装,洗过脸,伤口也进行了整饰。

张灵甫身材高大,四方脸,眉毛很重,相形之下,担架显得小了。七十四师的9 个将校,走到担架旁边,围成半月形,跪下,全部哭了。风从树梢头刮过去,发出呜呜的响声,伴着压着嗓子的哭泣。他们哭了一会,收住泪,站了起来。

谢胜坤、皮定均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他们站起来后,皮定均说:“这就是你们师长的下场……他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积极打内战,说要3 个月内消灭共党。他一路追着我们,从淮阴到涟水,从涟水到山东。结果,被消灭的不是我们,是七十四师,是张灵甫本人。”说到这里,皮定均稍微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你们师长如此下场,是什么原因?你们认真考虑一下吧。”

张灵甫被击毙,七十四师被全歼。消息传到南京,犹如晴天的霹雳,震

撼了南京城,震撼了整个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蒋介石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惊呼:“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众所陷害。”

为嘉奖张灵甫的“崇高武德”和对党国的“忠贞”,蒋介石决定:在南京风景区玄武湖建立纪念七十四师的石碑;把美国送给国民党打内战的一艘炮舰改为“灵甫号”。

同时,蒋介石将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撤职,整编二十五师师长黄伯韬受到处分,整编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战后即被押解徐州“剿总”军事法庭审判,他花了几十根金条才得以解脱。

1947年5 月22日,新华社就盂良岗发表评述,这也代表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对这次战役的看法:“华东人民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区的人民,在全国人民的爱国自卫战争中,担负的任务最严重,得到的成就也最荣耀。”

四、浴血豫东是否分兵南下,粟裕再次和中央意见发生分歧。在中原地区打大仗,粟裕敢立军令状。作战方案已定:先打开封,后歼援敌!为抢运战利品,陈士榘向军委要特批。作战劳累晕倒,粟裕坐马车指挥战役。邱清泉抢头功急进开封,区寿年判断错误被活捉。好戏无低潮,黄伯韬慌忙烧文件。豫东战役胜利,敌我战略态势发生改变。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的覆灭,蒋介石在惊愤之余,并未停止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国民党军队在山东战场上遭到惨败,而在西北战场,胡宗南于1947年3 月19日占领我军主动撤离的延安城,宣布“大胜”。

中共中央军委审时度势,认为反攻的时机已到,果断决定:命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为策应刘邓大军,中央同时命令陈毅、粟裕在打破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后,出兵西南,然后向南挺进豫皖苏,建立根据地。

1947年7 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领导下,跨过津浦路,挺进到鲁西南平原上。

鲁西南是一个有着悠久革命传统的地区。 1000 多年前,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风行大半个中国,就是从这里的菏泽县出发的。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军根据地梁山泊也在这里。就在前几天,刘邓大军在这里一举歼灭了敌军9 个半旅,创造了大量歼敌的战绩。华东野战军打到这里,说明它已从内线打到外线,参加到大反攻的行列中来了。

我军开始大反攻后,蒋介石慌了手脚,到处调兵遣将。在鲁西南地区,随着我华东野战军的鲁西南出击,敌人更加惊魂不定,先后调来了八十五师、八十四师、五十七师和“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进入鲁西南战场。

在此期间,华东野战车在陈毅、粟裕的领导之下,巧与敌人周旋,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有效地配合了中原野战军的战略行动。

9 月上旬,陈毅、粟裕分别率领的两支部队在郓城、红船口地区会师。

于9 月7 日晚向沙士集守敌整编五十七师发起攻击,至9 日晨将敌全歼,活捉中将师长毁霖茂,少将旅长罗觉元、王理直等这是华东野战军外线出击以来打的第一个歼灭仗,也是变被动为主动的转折点。

嗣后,华东野战军越过陇海路,挺进豫皖苏,一个月内歼灭敌人万余,并在这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党建、政建和建立地方武装工作。11月,又同陈赓兵团一起,破击陇汉路,攻克了许昌。特别是12月25日在金刚寺、祝王寨地区全歼敌第五兵团及整编第三师,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中原战场的全面防御体系,迫使其改为“分区防御”。但就整个中原敌军兵力的部署来看,国民党军队仍占有相当的优势。

沙士集战斗之后,陈毅离开华东战场去河北平山县向中央军委汇报工作。11月,在西柏坡接到通知,要他到陕北米脂参加 12 月的中央会议。可是,当他辗转到杨家沟时,会议已闭幕3 天了。毛泽东要他留下来,先看看会议记录,然后参加讨论一些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的12月中央会议上,党中央认为,解放战争已经打了18个月,再作战3 年半就是5 年,5 年建设500 万解放军,歼敌750 万,就能基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了把战争进一步引向敌人的深远后

方,以配合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党中央、毛泽东考虑再来一个“大别山”,派粟裕率华野一兵团3 个纵队渡江南下,前出福建、浙江、江西交界地区,在国民党的心腹地带实施新的战略展开,直逼国民党老巢南京和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迫使中原之敌军主力南下回援,从而动摇敌人的战略体系,为歼敌创造条件。

1948年1 月27日,毛泽东电告粟裕:为迫使敌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确定华东野战军一、四、六纵组成东南野战军,由粟裕率领渡长江南进,在南方数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先在湖南和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沿途兜圈子。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到达浙赣边,使敌人防不胜防,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渡江时间,可在2 月或5 月,或秋季。要粟裕“熟筹见复”。

此时,粟裕正在河南临颖县的指挥所里。他披着军大衣,双手抱于胸前,在连续的咳嗽声中研究挂在墙上的大军用地图。

此时,他一边看地图,一边紧锁双眉在认真地思索。他不时用右手在因伤致残、常常横于腰际的左手指上掐算着。

当时,战争形势发展很快,我军在各个战场的战略攻势不断取得胜利,特别是挺进中原的三路大军犹如三把钢刀插入到敌人的心脏,并乘胜完成了战略展开,建立了大片的根据地。而敌人的中原防御体系已出现裂痕,我在黄淮地区大量歼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这样的形势下,是分兵渡江作战,争取将敌主力一部牵到江南去有利呢?还是先集中兵力,尽量歼敌于长江以北,然后再渡江更为有利?

和敌人兜圈子,开辟根据地,情形对战争的发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都让粟裕颇费思量。

这时,粟裕想到了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长途跋涉,向敌统治区挺进的情景。这次向江南挺进虽然和上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转战数省,行程却比当时抗日先遣队的行程更远,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连续作战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挺进了江南,但是否能达到调动敌人中原战场力量,实现预定战略意图,仍没有什么大的把握,并且我军在万里转战中,损失也会不小。既然如此,倒不如把一兵团3 个纵队留在中原,协同中原野战军,两大野战军背靠解放区的有力支援,在黄淮之间打几个大的歼灭战。中原黄淮地区虽然集结重兵,但防守任务也多,相对机动兵力并不多,且地形有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