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第219部分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219部分

小说: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上午10时,先机占领了三所里东西高地的一一三师三三八团,与最先逃至的美骑一师第五团展开激战。至下午4 时,已经粉碎了敌军十余次冲击,并且击退了南来接援的敌一个营的进攻。

到达三所里地区后,一一三师指挥员发现在三所里以西,还有一条地图上没有标出的南北向公路,认为敌在三所里受阻后,很可能改由此路南逃。

于是决定除留下三三八团继续扼守三所里外,命令三三七团向位于该公路旁的龙源里镇急进,以彻底切断敌人的所有退路。这是关键的一步,充分体现了三十八军指挥员的全局观念和主动精神。

当三三七团的先头部队一连和三连,于当日晚10时左右刚刚赶到岭西里、龙源里时,在三所里南逃受阻的美骑一师五团以及伪一师一部也已调头窜到这里,一连和三连迅速占领了公路两旁的高地,在来不及构筑任何工事的情况下,与敌展开激战。将逃敌死死堵住。三连还同时抗击住了敌北上解围先头部队一个营的进攻。为主力部队的赶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这一天的战斗里,一连二排在排长郭忠田和副排长孙陵涛的率领下,以灵活的战术和勇猛的动作,创造出歼敌200 余名,缴获火炮6 门、汽车58辆,而自己无一伤亡的光辉战例。

之后,企图逃出重围的美九军,每天都在大量飞机、坦克和炮兵的掩护下向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所里、龙源里一线阵地猛攻。30日,敌曾调用了飞机百余架、坦克百余辆支援,拼命地反复地进行突围。但是担负着“关闸”

任务的一一三师部队顽强阻击,坚守阵地,使敌突围和北援之敌相隔不到一公里,却可望不可及。从而彻底粉碎了敌军从该地突围的企图。

与此同时,一一二师三三五团三连,也在松骨峰下堵住了美二师一个团。

敌人动用了数十辆坦克、几十门榴弹炮和32架飞机向三连阵地猛轰,妄图凭借所谓的“炮犁火耕”,彻底毁灭三连官兵。在敌人发起的无数次猛攻中,最多的一次冲锋竟出动了2000名步兵!三连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枪托、刺刀、石头,甚至牙齿与敌人展开搏斗。魏巍的名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写的就是三十八军三三五团三连的松骨峰战斗。

12月1 日午后,彭德怀接到了韩先楚从前线打来的电话:“彭总,三十八军打得好啊!……从29日晚,占领三所里、龙源里的三十八军各部已先后将敌分割,并与南逃之美二师、二十五师及伪一师展开激战。其中尤以三三七团龙源里战斗和三三五团松骨峰、双龙里地区的战斗最为壮烈。两个连基本都打光了,但是完成了任务,堵住了敌军。……30日下午5 点前后,三十八军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向各被分割包围之敌发起猛烈反冲击。到第二天上午,美二师主力和二十五师、伪一师及上耳其旅已大部被我所歼。据初步统计,仅三十八军就击毙、伤、俘敌1 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近390 门,坦克14辆,电台51部……”

听着听着,彭总脸上现出了激动的神色和满意的笑容。放下电话后,他

沉默了许久,然后大步走到桌前,大笔一挥亲自起草了一份通报,传令嘉奖三十八军。审视片刻,仍感意犹未尽,再次提笔,在最后又加上了一句口号——“第三十八军万岁!”随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邓华和洪学智审阅后也都签了字。

于是,一封彭德怀亲自签发的嘉奖三十八军的电报,便飞向了朝鲜前线的各个部队。“万岁军”的美称迅速传遍了前线阵地。50年代未编写的《第三十八军军史》中,载有这封电报:此次战役我三十八军发挥了优良的战斗作风,尤其是一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机占颌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虽在百余架飞机与几百坦克终日轰炸掩护下,反复突围终来得逞,致战果辉煌:计缴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重大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第三十八军万岁!

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是志愿军打得最好的一次运动歼灭战役。战役历时40天,共计歼灭“联合国军”3。6 万余人,并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地区,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转入防御,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美建军160 年的开国元勋师——美骑一师的被歼以及全线的惨败,使得美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美国称此次战役是美国军事史上的“黑暗时代”。

在美国出版的《用兵之道》一书中,作者德米鲁。米德尔顿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20世纪全部战役中,选出了16个被称作“改变了历史进程”

的重大战役,其中就有志愿军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元帅,则称其为“志愿军震惊世界的第二次战役”。

三十八军成功的战役迂回和顽强固守,则为此次战役中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起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作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三十八军有三个连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称号和记特等功。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三十八军先后共有1 万多名指战员荣立战功。全军指战员们再次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三十八军的军史添写出新的篇章。啊,英雄的陆军第三十八军!一把永不卷刃的钢刀,一支闻名世界的劲旅!

八、强将手下无弱兵——东野二纵(第三十九军)

徐海东带出来的老红军。黄克诚培育的新四军劲旅。三下江南,钟伟胆大包天指挥林彪。打天津率先攻击。抗美援朝,打烂美军“开国第一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原是东北野战军主力之一的第二纵队。二纵的前身是由苏北进入东北的新四军第三师。如果再往前追溯,新四军三师又是由中国工农红军十五军团的主力部队发展而来的。

红十五军团是由来自鄂豫皖的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当地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合编组成的。

徐海东是鄂豫皖红军的创始人之一。窑工出身的徐海东,一向以骁勇善战而著称。 1933 年5 月在围困七里坪的战斗中,身为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的徐海东,听说敌两个师夹击过来,便命令身边的两个团从侧翼包抄。他自己随手脱下军装,只穿一条短裤头,手执一把大刀,带领军直属队从正面迎敌冲杀上去,直冲得敌人落荒而逃,还抓回来近500 多俘虏。

他先后经历过百余次战斗,仅在鄂豫皖的十年中就负伤八次,身上留有十几处伤痕。其中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左眼下射进脑袋,又从颈后穿出。

但他大难不死,并且因此而更有了名气。

徐海东平时由于身体不好常常躺倒,但打起仗来却虎虎有生气。指战员们亲昵地称他为“徐老虎”、“中国的夏伯阳”。他不仅在鄂豫皖苏区出了名,就连中央苏区的领导人也知道鄂豫皖有一个“徐老虎”。毛泽东称赞他是“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和“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不久,徐海东出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后与程子华、吴焕先一起,率领红二十五军突围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二十五军是全国红军战略大转移中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队伍,为后续到达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陕北奠定了基础。

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军团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分别改编为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第七十八、第八十一师。

随后,徐海东等率领十五军团投入到陕北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之中,先后成功地组织了崂山战役和榆林桥战役,歼敌5000余人,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到来和扎根陕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指挥员就带出什么样的部队。像徐海东这样的红军勇将所带出来的部队,自然是一支能征善战的虎军。

1935年10月,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率领下单独北上的红一、三军团(此时已改称陕甘支队)到达陕北,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新组建的红一方面军下辖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红十五军团的三个师改称第七十三、第七十五、第七十八师,在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徐海东又率红十五军团参加了被称作“奠基礼”的直罗镇战役。1937年8 月25日,红十五军团在陕北三原县桥底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黄克诚。

原第七十三师改为六八七团,七十五师改为六八八团,七十八师改为六八九团。改编后的三四四旅乘火车北上,参加了一一五师的平型关战斗,并取得

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平型关战斗后,六八七和六八九两个团即转战于晋、冀、鲁、豫边区。歼灭大量日伪军,并且迅速地扩大了队伍。至1939年9 月,三四四旅扩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左权(后为杨得志),政治委员黄克诚。下辖三四四旅、新编第一旅、新编第二旅、新编第三旅。

1940年5 月,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黄克诚率第二纵队部分主力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6 月底进至淮北地区,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部会合,并整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治委员黄克诚。7 月,在加入另两支地方部队后,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

1942年1 月“皖南事变”后,为重建新四军,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副参谋长洪学智。下辖第七、第八、第九旅。7 月,第三师即参加了以江苏盐城为中心的反“扫荡”。9 月,三师第九旅与四师第十旅对调建制。

1942年至1944年,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三师先后参加了淮海区的反“扫荡”作战、盐阜区的反“扫荡”作战和高沟杨口战役等,历经大小战斗战役百余次。1945年春,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三师在师长黄克诚、参谋长洪学智的率领指挥下,一举攻克阜宁县城。9 月6 日攻克淮阴,歼敌8600余人,22日再克淮安,歼敌4600余人。

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在抗战初期只有几千人的第三四四旅,在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领导下。已发展成为拥有三个旅、一个独立旅和三个特务团的第三师。全师共3。2 万余人。

1945年8 月15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后的国共两党面临着“战”与“和”的两种可能性。当时,在刚被苏联红军解放的东北地区,并无国民党的一兵一卒,实为一真空地带。黄克诚虽然只是新四军三师的领导人,但却具有通观全国战局的战略眼光。他认为或“战”或“和”无论哪种前途,占领东北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棋。9 月13日,刚刚得知苏联红军已全部解放东北消息的黄克诚,马上致电党中央:“建议中央立即派大部队到东北去,不管苏联红军同意与否,要下大决心进军东北”。“并派有威望的军队领导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创造总根据地,支援关内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