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细说清朝 >

第45部分

细说清朝-第45部分

小说: 细说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处,面积多大,距离中国多远,清朝的大小官也懒得打听。

自从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门以来,中国明、清两朝的两广总督位置,一向是最肥的“缺”。到两广去当总督或总督以下的官与吏,叫做“发洋财”。洋人以澳门为居留地,到广州来做买卖,除了缴纳关税、船税与五六十种附加税收以外,还得送礼。

嘉靖以后,广东的海洋贸易最初原由葡萄牙人独占。等到荷、英两国相继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及万历三十年(1602年)成立联合东印度公司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葡萄牙人因霸权被荷、英冲破而衰弱下去。于是荷、英两国就展开猛烈的争霸战,结果英国获胜。

郑成功光复台湾,与荷兰结下了仇,荷兰转而对清朝表示好感,清朝让荷兰人在厦门做生意。同时,郑成功与他的儿子郑经也让荷兰的敌人英国人在台湾做生意。

荷兰人在厦门的时间不长,到康熙五年便停止了,原因是康熙下旨“禁海”,把闽、浙两省沿海三十里的地带都禁止人民居住,以割断台湾与大陆人民的来往。

郑经的儿子郑克塽,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降清。次年,康熙开放“海禁”,而且在广州、澳门、宁波、镇江分设四个海关,称为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欢迎外国商人前来贸易。

乾隆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变康熙的“四口通商”的政策,封闭广州以外的三个港口,只许洋人在广州一个地方贸易。

并且,不许洋人把妇女带来广州,亦不许在广州雇用中国女仆。洋人只能把“家”放在澳门,到广州来的时候只能住在所谓“商馆”,由清朝政府所指定的若干家“公行”负责照料。洋人在广州不许乘轿子,也不许买中国书、学说中国话。

“公行”,后来共有十三家,俗称“十三行”(行字读杭)。十三行是清朝政府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中间人,实际上等于代表清朝政府实施“国营国际贸易”。洋商买货,须向十三行买;洋商卖货,须向十三行卖。洋商纳税、送礼、上禀帖,也须由十三行经手。

十三行的老板,当然必须“从中取利”。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当局认为,与其让十三行赚不少钱,何如与清朝政府或中国人民直接贸易?与其在广州一口贸易,何如到广州以外的其他许多港口贸易?因此,便在乾隆、嘉庆两朝,好几次派使臣来中国办交涉。

英国第一次派遣大使来华,是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所派的人叫做卡思卡儿特,但是他在抵达中国国境以前中途病死。

第二次,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所派的人叫做马戛尔尼,此人位居伯爵;另有一个副使斯当东,是一个“爵士”,地位在公侯伯子男之下。

马戛尔尼与斯当东二人,在乾隆五十八年的夏天到达热河的避暑山庄,觐见乾隆,行了屈一膝之礼,获得相当的赏赐。他们向清朝要求在广州以外的宁波、珠山(舟山群岛)与天津等地通商,租借舟山一岛,在京城设立货仓,让英国商人在广州自由居住,自由来往于广州、澳门之间。这些要求,统被乾隆拒绝。 这一年,是1793年,英国已与革命的法国进行战争。英、法两国从此或断或续地一直打到嘉庆二十年(1815年)为止。

中间,在嘉庆七年二月,英国的兵船开入澳门,说是为了保护澳门,防备法国海军袭击。葡萄牙人与清朝的两广总督吉庆均很气愤,颇想用武力对付,但英国兵船在澳门停留五个月就走了,因为英、法已经讲和。

嘉庆十三年(1808年),英、法又打了起来,于是英国的兵船

重行来到,在阴历八月初二日(9月21日)把澳门占领。

这时候的两广总督是吴熊光。吴熊光派人责备英国商人的领袖“大班”,不得要领。事实上,大班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派的,无权管辖英国政府的海军。

吴熊光就下令“封舱”,停止英国商人与华人公行之间的贸易。一个多月以后,英国兵船昂然直入,驶进虎门,停泊在黄埔岛。这显然是侵犯中国的领海,向清朝政府挑战。

吴熊光不敢应战,仍旧只有用封舱的老办法对付。英国商人公请他们的大班刺佛出面,与吴熊光商淡。吴熊光向刺佛宣读嘉庆的圣旨,圣旨里说,要调动大兵防守黄埔与澳门。结果,英国兵船在阴历十一月撤离黄埔,移泊澳门,在第二年春天撤离澳门。

事后,嘉庆怪吴熊光胆怯,将他革职,发往伊犁充军,派永保继任两广总督。永保在到任以前病死,由百龄继任。百龄来后不久便请准嘉庆,让英国商人继续贸易。

英国在嘉庆十七年(1812年)与美国发生战争;两年以后就在中国的领海捉了一艘美国商船亨透号(Hunter),作为战利品。其后,又在黄埔岛附近捉了一艘两桅小船。这显然也是无视中国的主权,侵犯中国的中立。清朝的两广总督蒋攸銛向大班益花臣交涉,照样不得要领,便逮捕了一个通事(翻译)。大班下令,叫英国商人完全撤离广州。蒋攸銛软下来,于是不了了之。

英国于维也纳会议以后,决心与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以促进对华的贸易。于是,在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第三次派遣使臣来华,所派的是阿美士特勋爵。

阿美士特于阳历2月8日离开英国的朴茨茅斯港,8月l2日到达天津大沽口,他被欢迎到通州的木厂公馆暂住。嘉庆皇帝派工部尚书苏楞额、理藩院尚书和世泰、礼部尚书穆克登额,劝导阿美士特演习三跪九叩首的大礼,阿美士特不肯。

到了阴历七月七日(8 月29日)这一天的黎明,嘉庆在正大光明殿升朝,等阿美士特觐见。阿美士特这时已被苏楞额等连夜由通州送到宫门,却借口礼服与国书尚在通州,不肯进宫。苏楞额等向嘉庆报告,说英国的贡使临时得了急病。

嘉庆传旨宣召副使,副使也为了不愿磕头,不肯进宫。苏楞额等只得又报告嘉庆,说副使也得了急病。

嘉庆大怒,叫把阿美士特与副使由陆路送回广州,“贡表”(国书)与“贡物”(礼品)均拒绝收受。

事后,嘉庆才知道并非阿美士特与副使托病不肯入宫,而是苏楞额等不曾把磕头的道理说服他们,于是下旨将苏愣额等免职。

从此,中、英两国的邦交更加恶化。到了嘉庆的继承者道光皇帝之时,便爆发了鸦片战争。

通商问题以外,又有传教的问题,给清朝政府带来很大的烦恼。

清朝初年,直到康熙四十六年为止,天主教的传教士在中国颇受优待。这些传教士多数是耶稣会的会员,认为中国人祭祖与祭祀孔子并非崇拜偶像,因此就准许中国人于受洗入教以后,继续祭祖、祭孔。

在天主教内部,另有一派传教士不赞成耶稣会会员的看法与作风,向当时的教宗(教皇)告了一状。教宗派地铎罗到中同来禁止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祭孔。康熙知道了,将铎岁驱逐出境。

康熙特地颁发诏书:传教士必须不反对祭祖、祭孔,才由内务府颁给印票,没有印票的传教士一律逐去澳门。

雍正皇帝在雍正元年(1723年)扩大康熙的禁令:只准在中国政府任职的外国人住在北京。其余的一律不许住在中国境内(除了澳门以外)。所有的天主堂一概改为“公所”,信仰天主教便是违法。

乾隆也禁止天主教,但是天主教徒仍在暗中活动。

嘉庆由于吃了白莲教与天理教的苦,对天主教徒也十分猜疑。他在嘉庆十年把个私自入境的传教士德天锡圈禁在热河,到嘉庆二十年又捉了另一个传教士关月旺,并加绞死。

这时候西洋各国还不十分明了中国的国力,没有藉此小题大作,否则等不到咸丰年间便会派兵来保侨护教了。 

 《细说清朝》七○、道光皇帝

 嘉庆皇帝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死前的几小时,领侍卫内大臣赛冲阿等三人与军机大臣托津等四人、内务府总管禧恩等二人聚在一起,“公启鐍匣,宣示嘉庆四年御书”,立皇次于绵宁为太子。

这时候,皇次子也在热河。嘉庆既死,皇后钮祜禄氏在北京不知道赛冲阿等人已经启了鐍匣,还特地派人到热河,命令皇次子“即正尊位”。于是,皇次子一面以“嘉庆四年御书”进呈钮祜禄氏,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历史上的孝和睿皇后),一面护送嘉庆的梓宫(棺材)启程回京,在八月庚戌日即皇帝位于太和殿。 按照雍正以来的习惯,太子究为何人,应该有圣旨藏在正大光明殿的匾额后面的匣子里。为什么孝和睿皇后不去打开这个厘子,而自作主张,派人到热河去,叫皇次子继承大统?这匣子,究竟有没有放在正大光明殿的后面?赛冲阿等人所公启的鐍匣,是否就是这个?或是另一个匣子?

嘉庆这时候年龄仅有六十一岁,身体很好,为什么在“巡幸木兰”之时,要把“立太子”的御书藏在一个匣子里,带到热河去? 嘉庆在七月己卯日得病,当天就死,这也是很奇怪的。

在新皇帝即位以后的第十一天,九月庚申日,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文孚、卢恩溥被新皇帝“切责”,说他们把遗诏写错。遗诏由顾命大臣代写,本是清朝的老规矩,但怎么竟然写错?真有点滑稽。

错在什么地方?据官方的文件说,是错在把高宗纯皇帝(乾隆)的出生地点写作热河避暑山庄(应该写作京师雍和宫,在当时是雍亲王府,雍正是雍亲王)。

这一点小错误,惹起新皇帝大发睥气,将军机大臣之中托津与戴均元二人免职,文孚与卢恩溥二人交部议处。也许他们的真正错误,另有所在。

嘉庆生了五个儿子,大儿子没有名字,为刘贵妃所生,生下来不满两岁便死。皇次子绵宁,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为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所生。皇五子绵愉,为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所生。

皇次子的母亲,死于嘉庆二年,那时候皇次子才十六岁,到嘉庆十八年,在林清的天理教徒闯入宫城之时,皇次子用鸟枪抵抗,打死两个。嘉庆很喜欢,才封皇次子为智亲王。

皇三子绵恺也参加了抵抗天理教徒的勇敢举动,但只获得了一个传旨嘉奖。过了六年,才受封为惇郡王。

这一年,嘉庆二十四年,皇四子绵忻却无缘无故地被封为瑞亲王,比皇三子更高一级。是否嘉庆特别喜欢这皇四子,很值得推敲。

皇五子绵愉,是到了新皇帝(道光)即位以后才当郡王的(惠郡王)。问题不在于这皇五子或皇三子,而在于皇次子与皇四子之间。然而我们的推敲也只能到此为止,原因是史料缺乏。 道光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即位的时候已有三十九岁。

他接下了一个灾祸频仍的帝国,颇知物力艰难,生平最不舍得用钱。传说他套裤穿破,在膝盖上补了两块,而不肯缝制新的。朝中的大臣们,因此也纷纷穿了破旧衣裳上朝。

他在位三十年。前十五年信任曹振镛,革新庶政不少。后十五年,上了奸臣穆彰阿的当,对林则徐始用终弃,把禁烟的事弄得功败垂成,订下《南京条约》,及其后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开门揖盗,使得中国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曹振镛是安徽歙县人,在乾隆四十六年考取翰林,于嘉庆年间历升至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道光一即位,便任命他为军机大臣;从此,一直倚畀到道光十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