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作者:道门老九 >

第244部分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作者:道门老九-第244部分

小说: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作者:道门老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怪说战争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为了克服气候条件,快速完成初步计划,石井四郎在关东军的协助下,一共征集了三万名中国劳工,在军队的押送下,挺进黑龙江腹地。因为给这些劳工准备的棉衣,棉被,食物很是稀少,所以等到了预定地点,还能喘气的,只剩下两万多人了。”华伯涛痛心的说道:“这两万多人共分成了四批,一批去改道黑龙江源头,一批去改道乌苏里江源头,一批去改道额尔古纳河源头,最后一批留在峡谷,前赴后继的修建大坝。这三条河流连绵悠长,水势很大,又岂是那么容易改道的,等工程完毕后,三批劳工也寥寥无几了,而日本人为了节约资源,把淹死的,累死的,冻死的,还有受伤的,无论死活都装进了麻袋填河。就这样,仅仅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两个工程便相继收尾了。为了试验成果,工藤智久在大坝中心打下了第一个钻井:001号,001号不负众望,仅仅一个礼拜,就为日本挖掘了一大批纯正的可燃冰,而这些可燃冰的价值,相当于数千吨石油,甚至还远远不止。于是,工藤智久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挖掘隧道,相继在大坝和峡谷里,打下了足足六个钻井……”

说到这,华伯涛顿了一顿:“这些开采出的可燃冰资源,一部分供应给后面的731实验基地;一部分通过飞机运输,供应给关东军;剩下的全部运回本国,支撑重工产业。”

“如果不是这些可燃冰让日本的产业枯木逢春,我相信,小鬼子进攻中国的速度,绝不会这么快!”华伯涛恨恨的说道。

“该死的日本杂种……”杨开咬牙骂道。

用中国的劳工,中国的资源,掉过头来打中国,这种禽兽行径,也只有日本能做的出来。

“咦……这照片是什么意思。”这时,华伯涛将书又翻了一页,拿起夹在书里的一张照片,对着手电筒说道。

“什么照片?”杨开偏过头来,发现所谓的照片,其实就是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小东西,上面布满了黑白色的斑点,立体形状,看起来就像是蜘蛛毛绒绒的爪子,很是恶心。

“这是在显微镜下拍摄的。”端详了一阵后,华伯涛说道。

“照片里的物体,像是某种深海里的微生物,因为它的细胞壁,具有古生物的特征。”华伯涛喃喃自语的将照片夹回到书里,然后看起了照片下的解释。

解释的字句里,每隔几段话,都被人用红笔标注了下划线,似乎在记录着关键词。

华伯涛知道日本技术员不会无得放矢,于是便也跟着泛读了起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被标红的句子上。

杨开不懂日文,只能呆呆的站在一边,等着华伯涛读完后,解释给他听。

不过杨开很快就发现,华伯涛的状况有点不对劲了,才刚刚读了五六分钟,他的鬓角就湿透了,这是真正的湿透,因为每一根头发上,都出现了露珠般的汗液。

现在的气温虽然没到零下,但也是零上四五度,试问如此寒冷的天气,又有谁会汗流浃背呢?

一切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华伯涛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

“华教授……”杨开试着喊了一句。

“日本人……日本人简直太疯狂了……”华伯涛失魂落魄的说道。

“他们竟然把科学界无法攻克的难关,一个接着一个的攻克了,并且,还发现了可燃冰的形成之谜。”华伯涛的声音很是颤抖,就像是紧绷的弓弦。

“可燃冰的形成之谜?”杨开闻言一愣:“华教授,你不是说可燃冰就是天然水合物吗?就是由水,和那个甲烷形成的。”

“起先,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日本科学家,却颠覆了我的认知。”华伯涛深吸了一口气:“我们知道,煤炭和石油,都是古代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遗体通过数千万年的地质演变,所形成的。”

“嗯,老师曾经有所提及。”杨开点了点头。

“现在,杨开,我告诉你,其实可燃冰,也是由生命体形成的,不过形成它们的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冰川或深海之中的不明微生物。”华伯涛说道。

第三零六章 能源A计划(12)

“微生物?”杨开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

华伯涛似乎看到了杨开眼中的迷茫,当即解释道:“所谓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真菌,藻类,以及某些原生动物在内的生命体统称。因为这些生物体积微小,需要通过显微镜等相关器械才能看清,所以被称为微生物,就像刚才书里的那张照片一样。”

“在六个钻井正式投入使用之后,负责此次开采项目的工藤智久,利用DNA分离技术,在可燃冰的样本中发现了一种类似碱基序列的微生物,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微生物区别于当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所有同类,是一个未知的新物种,工藤智久当即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后来的试验中,他进一步证明,该物种,只存在于可燃冰之中,在没有可燃冰的地方,则没有发现这些微生物的踪迹。”

华伯涛娓娓道来:“最终,工藤智久得出结论,可燃冰是该物种新陈代谢而形成的。它们在新陈代谢中,会排放出碳和氮,这两种化学物质,在海底的高压下,会很快形成甲烷,随着新陈代谢越来越多,甲烷也越来越多,这些甲烷就像水晶一样,将微生物层层包裹,就像河蚌里的珍珠一样,经过了数千万年的演变,就变成了我们看到的可燃冰。”

“而这张照片,就是那个不明微生物的庐山正面目。”说完,华伯涛再次抽出照片,展示了一番。

“但是华教授……”杨开欲言又止:“这个发现有用吗?”

“当然有用。”华伯涛挥了挥手:“听我把话说完,下面的事情,才是日本人的真正疯狂之处。”

“深入了解了这种微生物之后,工藤智久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希望在可燃冰的基础上,为日本内阁制造出一种效率更高,燃烧更充分的能源,以此来征服中国,苏联,乃至所有的国家,将太阳旗插满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于是,所谓的‘能源A计划’便呼之欲出了。”华伯涛说完,又翻了一页。

“还有比可燃冰更好的能源?”杨开满脸的不信,毕竟,可燃冰的效果,他是亲眼目睹的。指甲盖一小块的东西,就能爆发出半米多高的火苗。

“目前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的。”华伯涛摇了摇头:“但工藤智久对此却是胸有成竹,因为他口中的新能源,其实就是可燃冰中的这种微生物。”

“这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它们通过甲烷等有机物维持生命,又能排放出碳和氮形成甲烷。工藤智久根据这一特性,在实验室中修改了某一微生物样本的碱基序列,让它在绝对零度的环境下,处于休眠状态。可温度一旦上升,这种微生物就会迅速进化。笔记上说,工藤智久曾做过一项测试,他把变异后的微生物放进恒温三十度的玻璃罐容器,一天之内,该微生物竟然连续进化了一百三十次。并且随着甲烷的排放越来越高,个体也变得越来越大,由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变成了巴掌大小,类似于甲壳虫的东西。要不是工藤智久将这些微生物再次打入休眠,恐怕它们还会无休止的进化下去。”华伯涛心有余悸的说道。

“华教授,难道我们脚下的那些玻璃容器,装的就是这些变异的微生物?”杨开脸颊颤抖的说道。

“差不多,应该就是它们了。”华伯涛想了想,说道。

“可是华教授,这书上写的到底是真是假。生物的进化,不是都要经过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演变吗?怎么可能一天之内,进化一百三十次。”杨开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华伯涛苦笑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只能适应一部分的生物,却不适应所有生物。其实,在你不知道的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的进化,都是违背《进化论》的,其中就包括我们人类。”

“我们人类也是?”在杨开的记忆里,《进化论》第一个提到的就是人类呀,甚至还附有一张图纸,先开始是猴子,然后慢慢,慢慢的,进化成了原始人,然后原始人再慢慢,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的雏形。

“对!”华伯涛点了点头:“在极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还是猴子,不,比猴子还早一期的时候,人类的祖先在那个时代曾经出现了一个考古断层。是的,没有任何东西表明人类为什么会突然由猴子进化到了人,别相信书上所谓的人类慢慢进化的文段,那都是骗人的东西。什么数百万年的进化啊,我很明确的告诉你,最新的DNA离心法告诉我们,这段时期只有短短一百二十余年,是的,没有数百万年,没有数十万年,甚至连千年时间都没有,只有短短一百二十余年时间,我们人类就完成了由猴子进化到古人类的一切必须条件!”

“一百二十年,这怎么可能?”杨开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这是事实。”华伯涛冷笑一声:“所以不要忽视任何生物的进化,一旦偏离了正常轨道,很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

“回到主题,看到了自己的实验取得空前成功后,工藤智久记录下了修改后的碱基序列号,并用同样的方法,改造了一共一百二十个微生物样本的基因,将它们连通维持生命的液态甲烷,全部封存在了钢化玻璃容器里。为了害怕其再次进化,工藤智久专门在每个钻井的冰层下,修建了储存装置,将玻璃容器放入装置内,让里面的微生物无休止的休眠下去。而这样做的目的是。”

“哦,我明白了!”华伯涛一拍脑袋:“工藤智久是想把该微生物培养成无限进化的活体,这样,带回国后,就能让这一百二十个样本,提供难以计数的能源。最关键的是,这些能源可以自己分裂,所以永远都没有枯竭的时候,那样的话,日本帝国主义便可以像太阳一样,永远的燃烧下去,将全世界的种族,都变成大和民族。以上,就是能源A计划的全部内容。”

读完之后,华伯涛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

随即他合上书页,准备将这本至关重要的装订书带在身上,交给戴笠处置。

日本人的想法虽然太过天马行空,但每一步却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让华伯涛在震惊之余,不得不想出一个对策,让工藤智久的‘能源A计划’难产腹中。

可就在装订书即将关闭的时候,华伯涛忽然被封底上贴着的一个纸条所吸引。

纸条上的字比书上的字体粗上一号,所以很是显眼。

华伯涛手一翻,直接揭开了封底,然后将目光投在了那个纸条上面,纸条上的字扭扭曲曲,密密麻麻,最下面签的是工藤智久的名字,显然,这是那个科学狂人的手书。

华伯涛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将这些潦草的字迹读完,杨开不知道手书上写的是什么,但他能清晰地看见,在读完之后,华伯涛已是面如死灰。

其实,用面如死灰这个词来形容都不太恰当。

就好像原本生机蓬勃的向日葵,突然之间,垂下了脑袋,最终萎缩成了一滩枯死的植物。

哆嗦着手将装订书塞进了自己的怀里,华伯涛伸出手来,竖起几根手指,想跟杨开说些什么,但嗓子就像被卡住一样,怎么挤都挤不出来。

“华教授,你怎么了。”杨开焦急的将他一把扶住,唯恐这位老教授磕着碰着:“还有,书的封底上,贴的那张字条写的是什么?”

杨开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