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这个历史挺靠谱 作者:袁腾飞 >

第3部分

这个历史挺靠谱 作者:袁腾飞-第3部分

小说: 这个历史挺靠谱 作者:袁腾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两师,下国一师。大国可以养三个师的部队,7500人,才养这么点儿兵。那会儿能养得起这么多兵的国家太少了。估计这7500人平时也不能脱离生产,主要任务还是种田,然后打起仗来临时凑,跟民兵差不多,挥着木头棒子就上去了。

我们中国古代的五种兵器,排第一位的叫“殳”,名字很好听,其实就是木头棒子,比棒球棍做工还差点。还有另一些美词形容它:梃。什么叫梃?木头棒子。还有杵,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还是血河里漂木头棒子,金属就漂不起来了。一直到春秋时,军队的主要装备依然是木头棒子,一开战就是一帮老百姓拿着大木头棒子冲上去了。那个时候一说起武装力量,夸耀自己的时候,总拿兵车千乘来说事,兵车千乘就是一辆车上三个人,每辆车后面跟着72个拿木头棒子的人,外加25个后勤人员,这100人算一乘。千乘就是3000名甲士,外加97000名拿棒子的和后勤的哥们儿,当时是这么计算的。

其实打仗的时候没这么多人,这个10万是算上全国人口,能打的、不能打的全算,没钱的拿普通棒子,有钱的在棒子上钉个钉子,更有钱的镀个金,不论贵贱都来凑数,才能到10万。不能按照今天的人口来算,所以周天子3万多人的部队在当时已经很不得了,况且估计都是镀金棒子。

分封制、井田制的存在,使得每个诸侯国所拥有的人数、武装力量和木头棒子跟它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在相当程度上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洋人不懂中国玉

在夏商周时,咱们中国人种地就懂得用水利技术,耕地使用的农具以木、石、骨、蚌为主。青铜器是不能做农具的,因为它太珍贵,主要是用来做礼器和武器,祭祀和打仗的时候用。青铜是由铜、锡、铅三种金属按比例炼成的合金,这种合金浇铸的工艺水平要求相当高,因为这三种东西的熔点不一样。锡很容易就化了,铅、铜熔点也都不一样。这一点很不好把握,而且出土的青铜器,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它是做一件用一个模子,完全手工制造,不可能机器生产。不像今天外面卖的假货,全是批量制造的复制品。青铜器的颜色真正做出来的时候是非常漂亮的,应该是那种黄金般的颜色,埋在土里一生锈才变成绿色。所以在严谨的电视剧里面,那个青铜器、铜瓦,都是金黄色的。粗制滥造的电视剧里,青铜器都是绿色的或生了锈的,把生了锈的东西给国王用,国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除了青铜之外,中国人还很喜欢陶瓷,而喜欢陶瓷的原因是因为崇拜玉。中国是世界上最崇拜玉的国家。英国马戛尔尼勋爵访华,乾隆皇帝赏赐给他玉如意。但马戛尔尼不识货,以为是几块破石头。他在日记里写道,中国皇上真吝啬,我们给皇上的礼物价值1。6万英镑,结果皇帝给我一堆破石头,就把我给打发了。由此可见,洋人不懂玉,不知道玉的价值。咱们中国人讲究君子玉不下身,小人连佩戴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玉不是任何人都玩得起的,化土为玉,这就是瓷。所以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白瓷。好的瓷器肯定得具备这么几个品质:光如镜、薄如纸、温如玉、声如罄。光如镜就是说平滑得跟镜子似的,可以用来化妆。薄如纸就是薄得跟纸似的,跟今天的手机一个道理,越薄越贵。温如玉,玉的温度得是恒温,无论什么情况下,不管是搁雪里刨出来,还是搁冰箱里拿出来都是温的,声如罄,就是说真正像玉的瓷,你用手敲击它,能听到类似金属的声音,当当响的瓷,不是扑扑响的塑料。因为对玉的崇拜,导致国人对瓷的偏爱。

中国也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史前时代就出土过用漆制造的碗。商周漆器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车身、车篷都用漆来装饰,这个还是很厉害的。

第4节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齐桓公打造超级强国

周王室东迁之后,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继位的时候,郑国的郑庄公不服,不去朝觐,于是周桓王带领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结果郑国部队力挫联军,周桓王战败,最惨的是他还被郑国大将一箭射中肩膀。小弟造反不能惩治,反而被修理了一顿,老大的威信自然一落千丈。从此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各诸侯不再把他当回事了。稍后,各路诸侯纷纷崛起,为了夺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

第一个起来称霸的是齐桓公。公元前七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又名夷吾,这个家伙从小品德不太好,打仗的时候人家都是往前冲,只有他往后跑,他总是以家有老母自己又是独生子为借口,对自己的逃兵行为进行解释。就连跟朋友一起做买卖,他也老算计人家。这是一个特别务实的人,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没有什么思想包袱可以限制他。

管仲尤其反感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他在相齐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精彩的论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段话对于今天的中国很有现实意义。用我们的话讲,你得先抓物质文明,然后再抓精神文明。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必然是相辅相成的。相反,生活越富裕的地方,精神文明程度也就越高。齐国秉承着管仲的务实精神,加上地理位置良好,背靠大海,尽享渔盐之利,齐国很快就做大,成为诸侯各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齐桓公甚至建立起一支多达30000人的常备军,按照以前的规定,诸侯国的军队规模不能超过7500人,而周天子自己的部队规模也不过才35000人。所以可想而知,其他国家哪里是齐国的对手,但齐国要想对外扩张,也不能师出无名,所以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尊王攘夷。当时中原各国处在混战之中,觊觎中原已久的少数民族政权蛮、夷、狄、戎勾结起来,对华夏文明构成了严重威胁。史书记载当时是“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华夏文明,命悬一线!当时的华夏文明应该说是比较先进的,汉族的定居方式已经确立下来,农耕文明达到一定水平,同时我们还有自己的文字语言,这些都是蛮、夷、狄、戎所不具备的,如果这个时候华夏文明遭到灭绝,那么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这个时候谁能够站出来保卫华夏文明,谁就是保卫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保卫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卫了当时中原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头可断,发型不能乱

管仲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使得齐国一下子占据了道义制高点,齐桓公出动大军先是打退了山戎对邢、卫两国的侵扰,救邢存卫,在诸侯中威望大增。其后,面对楚国南蛮的北向扩张,齐国再度出兵会合中原国家的军队共同伐楚,解除了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周天子都派人来参加这个会盟,承认他的地位,使他成为春秋时期诸侯各国公认的第一个霸主,齐国也正式成为第一个称霸的国家。

后来孔圣人充满深情地讲:“管子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我们老百姓到今天都受到管仲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的话,我们就要被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同化了。“被发左衽”是少数民族的服饰发式特点,“被发”就是散着头发,重环垂耳;“左衽”就是他们穿的衣服是左边压右边。中原汉族人穿衣服是右边压左边,其实哪边压哪边都无所谓,但在中国古代,这个服装发型要一变,就意味着礼制的崩坏,意味着国家要灭亡,道统要灭绝。这就是头可断,发型不能乱的原因。

比如,明末满人入关之后,发了一道剃发令,让汉族人改学满族人发型,一律削发留辫子,很多人不愿意,于是就遭到清兵的镇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即使这样,江阴城为了抵制剃发令,为了留发,也抵抗了八十多天,全城被清军杀得尸横遍野。有对联为证:“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今天看来这件事有点过于荒诞,十万人同心死义,就为了这个发型。

以前的中国人一向把这个事儿看得特别重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轻易不能动。年纪小的时候还可以剃头,冠礼成年之后头发就不能剃了,要蓄发蓄须,直到临终。所以崇祯皇帝在煤山殉国的时候,无颜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以发覆面,头发散开长得能拖到腰部。

如果没有管仲“尊王攘夷”、力保中原的话,当时的中原就被少数民族给同化了,发型一换,就轮不到后面这些事了。

昭王中了楚国的计

继齐桓公称霸之后,晋文公和楚庄王陆续崛起。齐桓、晋文称公,因为齐国和晋国都是侯爵国,这个公不是它的封爵,而是尊称。楚庄称王是因为楚国乃子爵国,是南蛮少数民族政权,西周中期才被天子册封的。楚国国君嫌地位低,所以干脆自称为王,跟天子平起平坐。当时的天子周昭王不高兴了,亲自去楚国讨个说法。楚国人听说天子要来,准备了一艘船迎接他,周昭王特别高兴,以为楚国人害怕了,知道自己做错了。谁想到是因为楚国蛮人嫌周人扰民,设计用胶水黏的船身,昭王一上船才开了没多久就散架了,周天子一行人全部落水葬身鱼腹。可见这个楚国的南蛮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民族。

周天子的南征失败导致整个周朝的神话破灭,王朝由盛转衰。到了春秋晚期的时候,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竞相称霸。吴越两国在长江流域,吴国的都城就是今天的苏州,越国的都城就在今天的绍兴。那个时候,江南就已经开始得到了初步的开发。陆续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在历史上被统称为春秋五霸,个个是牛人。

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周威烈王册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俗称三家分晋。无独有偶,齐国的大夫田氏,与此同时也废掉了姜氏,取而代之成为诸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使得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从这一变局中可以看出,这其中分封制起到了很大作用。周王朝实施分封制的方法是: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分封给大夫,大夫分封给卿,卿分封给士,它的每一层都是往下分封的。所以天子后来能够被诸侯架空,诸侯就能够被自己国内的大夫给架空。因为这是由它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基本上,上一级只管都城周围,底下全给分封出去,随着地方势力的逐渐庞大,就等于中央集权走向衰落。所以以晋国为例,晋国当时有六家大夫具有相当的权力,除了韩、赵、魏三家外,还有智氏、中行氏和范氏,中行氏和范氏很快就覆灭了,韩、赵、魏联合起来又把智氏给灭了,并且最后这三家索性把晋国的国君给废了,自己做了诸侯。周天子一看,好家伙,太无法无天了,不过我也没办法,被迫承认册封这三家为诸侯吧,晋国于是一分为三,韩国、赵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