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命运的抉择(三) >

第54部分

命运的抉择(三)-第54部分

小说: 命运的抉择(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鹰司信房便将手中捧着的“礼单”递给了一旁的锦衣侍从,从由转交给女皇。而孙露在接过倭使敬献的国书与和约之后,几乎连看都没有看就直接交给了身边的黄宗羲。然后以庄严而又不失礼貌的口吻向倭使点头道:“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 

“回陛下,小臣等不辛苦。只要能报答天朝万分之一的恩情,就算是粉身碎骨鄙国上下也在所不辞。”鹰司信房满脸献媚地说道。 

眼见这样一个胡子花白地老者以恭顺地语调说出了一通如此露骨的话语,在场的国会议员在满足之余,亦不由自主地露出了鄙夷之色。不过鹰司信房地举动并没有就此打动龙椅上地女皇。后世的记忆清楚地提醒着孙露眼前一脸献媚地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却听她跟着便淡然的回应到:“我朝此次出兵乃是为了报夫君之仇。朕希望日后这样的事莫要再发生。” 

女皇冷峻的回答让鹰司信房的脊梁不由得冒起了冷汗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华女皇会在这个时候提起如此敏感的问题。有点不知所措的倭人赶紧匍匐在地连连告罪道:“陛下息怒。小国对天朝的忠诚科昭日月。断不敢存有二心。刺杀亲王一事乃是叛贼岛津所为。此贼一直以来都在谋划推翻小国的朝廷。甚至不惜与朝鲜人合谋。” 

“什么?你是说叛贼岛津与朝鲜人有来往?”孙露侧着脑袋想了一想,突然冷笑道:“特使可知李朝同样是我中华的藩属。诽谤天朝的属国乃是重罪!” 

给女皇这么一喝鹰司信房等人不禁把头埋得更低了。那两个陪同鹰司信房的随从甚至都已经被吓得眼泪汪汪起来。可此时的鹰司信房却显得更为镇定了。因为他俨然已经想起了自己的另一项任务。却见他赶紧从怀里掏出了几封书信。恭恭敬敬地向女皇呈现道:“陛下,小臣。。。小臣等不敢欺君。这是从岛津父子房内搜出的书信。上面详细记述了其与李朝之间的秘密往来。其中甚至还提到了刺杀贤亲王殿下的计划。请陛下过目。” 

鹰司信房那生硬的汉语就像一块丢入平静湖面的石块一般在瞬间就就激起了千层浪。虽然之前就早有传言显示李朝与刺皇案有关。上国会方面亦曾拨款默许军方制定对朝战略。然而对于眼前多数议员这个消息无疑是一颗从天而降的重磅炸弹。 

面对群情激愤的臣民,孙露只是冷静地示意侍从将信传过来。在仔细地看完前两份信之后,孙露随即面色铁青地将信交给了一旁的黄宗羲道:“黄首相也知此事吗?” 

“回陛下,臣等也略有耳闻。”黄宗羲连忙回身拱手道。虽说之前众人已经不止一次就朝鲜的问题同女皇进行商议。但这几份信的事终究还是没有向女皇报告过。因此,不管是黄宗羲还是一旁的龚紫轩心里头多少都有着那么点担忧。生怕自己的独断专行会惹女皇不高兴。好在这样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多久。却听女皇跟着便回头向众人询问道:“朝鲜的使节在哪里?” 

众人听女皇这么一问,也跟着开始左右寻找起朝鲜人的踪影来。毕竟刚才不过是倭人的一面之词。然而众人找了半天却并没有发现朝鲜人的身影。却见女皇身后的外务尚书李启新跟着便出列报告道:“启禀陛下,朝鲜使节今日未到场。” 

李启新这话不说也就罢了,给他这么一说,原本已经处于爆炸边缘的国会立刻就像炸开了锅一般。下国会中一些脾气暴躁的议员立刻便开始大声疾呼道:“什么!这么重要的会议朝鲜人竟然不来参加!” 

“是啊,这也太不把我天朝放在眼里了!” 

“朝鲜人一向如此,他们对天朝制度一直都指手画脚的。” 

“对!一定是他们与倭贼合谋刺杀陛下的,所以今天才做贼心虚不敢来!” 

“绝对不能放过朝鲜人!” 

几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愤怒就迅速蔓延了整个会场。与其说这种愤怒是源于刺皇事件,不如说是对朝鲜长期以来不恭顺态度的不满的一种总爆发。因为多数人都认为中华朝一直以来都对朝鲜恩宠有加。然而朝鲜却一而再,再而三让中华朝失望。加之在重商主义地多年影响之下,中国人的“忍耐力”已经大不如如前,相反“火气”却是越发大了起来。唯一没变的或许就是对“面子”的重视。 

此时此刻,面对周围排山倒海一般的声讨声。卡布瑞不禁回头向已经木然的卡拉姆苦笑了一下。很明显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人在“面子”与“利益”之间选择了“面子”。



《命运的抉择》第二百六十九节 施将军领命征朝鲜 大维其召见中华使


话说中华国会白天因倭使提供的“通贼书信”迁怒于朝鲜。当天入夜时分,首相黄宗羲便在自己的官邸与海军尚书李海一同会见了刚从倭国班师回朝的施琅。相比忙于四处走动的龚紫轩等人,施琅这些日子在京师过得可谓是“惬意”之极。大禺海战、对马登陆战,一系列辉煌的战果让现在的施琅等一干海军将领成为上流社会争相追捧的大英雄。不过就施琅本人来说,这样的到处应酬生活并不合适他这个海上男儿。于是在出席了几次军部礼节性的宴会之后他便一直呆在自家府邸闭门谢客,一边推敲着战局一边静静地等待军部下一步的任命。却不想这日倭使才在国会献礼,傍晚时分施琅便被李海带到了首相府。

“此次征倭施将军屡建奇功,真是让人好生佩服。却不知舰队上下现在休息地好吗?”在一番眉飞色舞的夸奖之后,黄宗羲直插主题关切地问道。

相比前任首相陈邦彦,黄宗羲在军队中影响力无疑要小得多。不过他并没有像一些文士出身得官僚那样对军方存有偏见。相反却是一直以礼相待。因此就目前来说黄宗羲与军方得关系倒也算是融洽。这不,眼见首相大人态度和善施琅的心头一热当下自信地回答道:“回大人,在倭国作战就是等于是在给将士们放假。现在舰队已整装待发随时可以听候朝廷的调遣!”

施琅干脆得近乎自负的回答让黄宗羲不由回头向身后的李海望了一眼。却见此时的李海也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显然他的想法与施琅差不多。其实也不要怪帝国海军如此骄傲于自己的实力。毕竟相比印度洋、大西洋上的海盗,倭国的那点小舢板却是连给帝国海军练手地资格都没有。而在李海与施琅看了也只有英国的舰队才算得上他们的真正敌手。此刻眼见黄宗羲迟疑了一下,施琅以为对方是在怀疑自己的战斗力。当下便一个抱拳朗声道:“大人请放心,舰队在长崎时已休整完毕。现在全军上下士气正旺随时可以回印度洋作战。”

“施将军请少安毋躁,本座深知将军现在心系印度洋,只不过在此之前,将军还得先完成一项任务才行。”回过神来的黄宗羲轻咳了一声,自若地解释道。

“任务?”施琅一听另有任务,不由一头雾水地抬起头来,望了望一旁的顶头上司。直到此时,李海才满含笑意地向施琅说明道:“不错,国会白天刚刚通过决议,请求出兵朝鲜。陛下也已经准许了。”

“出兵朝鲜?!可这与海军有什么关系?陆军方面直接渡过鸭绿江不就成了吗?至于李朝水师,武装民船就可以对付了。”施琅连忙推卸道。显然在他眼中,李朝引以为傲的水师是与倒幕舰队一样的货色。虽然战舰数量不少,可就质量上来说还不及倭人向中华仿制的那几条战舰,。要让舰队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朝鲜水师身上,施琅心里可是一百个不乐意。

施琅心里打的那点小算盘,自然是没能逃过李海的眼睛。事实上,就他本人而言他对这次的征朝之战也是兴趣索然。若非之前黄宗羲已经将整个作战计划向他讲明。李海还真不愿意让海军的精锐部队去凑这个热闹。不过既然接下了这个“鸡肋”任务,海军部自是要漂亮地将其完成。毕竟这是帝国海军一贯地作风,必须得由经验丰富的舰队来执行方可成功。想到这里,李海跟着就向施琅开导道:“施将军,此次作战非同寻常,必须得由经验丰富的舰队来执行方可成功。因此本帅特意向陛下推荐了将军。而陛下也认为印度洋舰队是合适的人选。”

给李海这么一说,施琅自然是不好在执拗下去了。却见他顿了一顿,随即抱拳领命道:“遵命,元帅。”说罢施琅又抬起了头追问了一句道:“那请问奥斯曼那边怎么办?”

“印度洋上有郑森对付奥斯曼人与英国舰队。目前拖些时日并无大碍。施将军,还是先完成了眼前的任务再讨论印度洋的事。”李海不容置疑地说道。

一听李海提到了郑森施琅不由得愣了一下。对于那个后起之秀施琅多少还是认同对方能力的。然而他指挥的毕竟是印度洋舰队,现在听到由其他舰队接管自己的辖区,这多少让他觉得有些不自在。

“也罢,先速战速决地收拾了高丽棒子,回头再同土耳其人算帐!”却听施琅独自嘟囔了一句后,果断地敬礼道:“元帅、首相,那末将这就去准备了!”

眼见施琅一副风风火火的模样,一旁的黄宗羲不由捻起了胡子叫住了他道:“施将军且慢,这作战计划还没讲呢。”

施琅听罢原本想说打朝鲜人还要什么计划,但看到李海正盯着自己时,只得尴尬地一笑,回过身来告罪道:“末将刚才鲁莽了,请大人布置任务吧。”

“那里的话,将军讨贼心切,这完全可以理解,不过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材功。来,来,来,将军还是先过来看看参谋府制定的作战计划吧。”黄宗羲说罢将施琅拉到了一处圆桌前。将覆在上面的红布一掀,底下赫然就是一块朝鲜半岛的沙盘。却见黄宗羲在与身旁的李海相视一笑后,拿起指挥棒不紧不慢地向施琅解释起了作战计划。

这番讲解一讲就讲了大半个时辰。只见原先对朝鲜之战嗤之以鼻的施琅听讲的过程中竟也对整个计划逐渐产生了兴趣。带到黄宗羲一气呵成的讲解完毕后。施琅不自禁地便竖起了大拇指夸道:“好计谋!首先大人真是诸葛再世啊。”

“施将军过奖了。这具体的计划乃是由参谋府制定的,本官只是提出了一个设想罢了。”黄宗羲放下指挥棒客气的说道。虽然施琅的赞叹让他心中一阵窃喜。但黄宗羲还是十分老实地到处了计划地真正制定者。当然若是换做他的前任陈邦彦则多半会让参谋府来向施琅进行解释,而非首相本人。

不管怎样此刻的施琅算是对黄宗羲刮目相看了。却见他摸了摸脸上的落腮胡子,若有所思地点头道:“若是那样的话,舰队现在还不能出发,看来又得拖几个月才能回印度洋啊。”

却说身处南京的施琅正在为舰队再次被耽搁而担心印度洋上的战局之时,身处伊斯坦布尔的中华外交官们也在努力同奥斯曼人坐着交涉。不过显然他们所取得的成果并不能令人乐观。由于中华朝之前在埃及的小动作早已引起了奥斯曼人的注意,之后又有英国人多次从中作梗,因此中华使团自打一踏上奥斯曼帝国的国土就不断地遭到拒绝与刁难。同行的荷兰使节甚至在给联合省会议的信中宣称这是场“噩梦般的旅行”。不过无论如何,使团最终还是抵达了伊斯坦布尔,并将中华女皇的国书递交给了奥斯曼政府。对此,欧洲人再一次表现出了惊讶。作为中间的牵线人欧洲人起先对中华朝的这一次出世并不抱什么希望。因为在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