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帝国最后的"鹰派"作者:徐志频-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军眼看在中国要全军覆没。这一震撼性的国际消息,瞬间传到法国国内。法国上下全部震动,他们起来抗议政府,矛头直指总理茹费理。发动这场战争的茹费理内阁当天倒台。'1'
可惜的是,清廷并没有下令再乘胜追击。
朝廷上下,从1840年以来,已经形成一个思维模式:一旦胜利,马上求和。“和戎”的李鸿章早已定好了调子,“战亦违旨,退亦违旨”,“败固不佳,胜亦从此多事”。胜利初现,李鸿章的“和戎”主张,在朝廷上下又引起附和。
与上次从俄国口中取回伊犁后一样,清廷迅速派人签订和约。
1885年1月,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插手干预,清廷授权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驻伦敦办事处的英国人金登干作中国代表,同法国外交部进行秘密谈判。金登干得到清廷授权后, 4月4日同法国外交部政治司司长毕尔签订了《中法议和草约》(又称《巴黎停战协定》)。
英国人金登干代表中国签订草约,正式文本由法国政府代表兼驻华公使巴德诺来到天津和李鸿章敲定,即《中法新约》。
《中法新约》由李鸿章迅速签订。新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越南改由法国来保护,从此与清廷无关;中越人民往来两国边境,发放护照;中国与越南北圻陆路处,允准法国商人及法国保护之商人并中国商人运货进出,保胜以上,谅山以北,法国商人可以居住。
法国在战场上大败,但通过与李鸿章签合约,取得了战胜也难以达到的目的,法国从此打通了来往中国西南的商路。
战胜的中国却按战败国处理,签合约的消息传到前线,王德榜与冯子材“拔剑砍地,恨恨连声”。
“和戎”声又起,秋后算账。凡是没有根据李鸿章两条“神战略”打仗的,都得惩罚:王德榜因为不听李鸿章指挥,所以打了胜仗,李鸿章对他将功作罪,“革职治罪”。彭玉麟出面抗议,处分又改成“只革职,不治罪”。 冯子材也没有幸免,李鸿章对他处理稍轻:调离原职。
中法大战,中国“因胜而败”,左宗棠痛恨连声。但他已是一个73岁的老人了,每天“食少事烦,经常咳血”。他知道来日不多,抓紧时间,写下一篇全国海防全局的完整规划蓝图—— 《清专设海防全政大臣折》。
一生以行动与实干改变不合理世界的左宗棠,这时只能以思想来影响后世了。他深知海防重要。当年他坚持主张“海塞并防”,行动上“先塞防、后海防”。之所以这样做,考虑新疆塞防容易收复土地,而中国海防岸线漫长,固防是长久之计。通过5年西征,中国大西北已经固防,可以保百年太平,现在他要集中精力来坚固中国海防,这是千年大计。
作为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人,作为中国海军事业的创始人,当时有谁比左宗棠更懂得海防呢?关于海防他谈了18年,写了几百份奏折,而中国海军的现状,还是和太平天国覆亡时一样,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了。
左宗棠通过办洋务也弄明白了,中国文化“重义理、轻艺事”的弊端,只能靠经世致用来克服,靠科学与技术来改造。
作为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明确告诉后人:中国的未来在海洋。如何让中国以长江、黄河为标志的河流文明,通过独立自主、平等开放的方式,与蔚蓝深邃的海洋文明对接,让中国真正成为一个海洋强国,这是未来几百年里中国国家管理者应做的事。
在奏折中,左宗棠向朝廷建议,设海防全政大臣,要求统一事权和加强海防建设,共提了7条切实可行的意见。
当天,他紧接着再上奏《台湾紧要请移福建巡抚镇摄折》,建议移福建巡抚驻台湾,奏请台湾改设行省。
10月12日,清政府设置总理海军事务衙门,批准台湾改设行省,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
写完规划蓝图后第38天,左宗棠带着“此生未完成”的遗憾,在福州去世。
时间定格在1885年9月5日,一个同1812年11月10日一样普通的日子。两个时间点中的73年里,一个从生下来就被寄托了“牵牛星降世”美好愿望的平凡人家的孩子,通过自己坚定的理想,执着的奋斗,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许多独特的传奇故事。
左宗棠合眼长眠,李鸿章却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这个与他争论了一生的政敌,这头铁骨铮铮的蛮牛,终于不会再站出来跟自己唱对台戏了,他终于可以放手按自己的意愿来主持中国外事。
李鸿章从此一心单角度影响慈禧,独角戏一唱,又过去了10年。
1895年,慈禧太后已满50岁,真正是个老太婆了。这个当年泼辣敢为、工于心计的女人, 26岁发动政变,将力拔山兮的武将,笔底波澜的文臣,统统制服到裙裾之下。
24年来,慈禧经历过太多政治大风大浪,有种阅尽人间沧桑的心态,来看待王朝内外的各色人等,这种心态,恰是衰老的表现。进入老年的她,开始显露“老人政治”的固执、霸道、独裁。放眼朝廷,再也见不到左宗棠这样的人站出来为她撑腰,终年如一相伴的,只有李鸿章和颜悦色的动听声音。他满足了一个女性强权者时刻需要把控住一切的心理需求;也让慈禧体验到凭借权力随心所欲、指使一切所带来的巨大快感。
李鸿章利用慈禧的心理转变,尽力迎合讨好,在她的荫蔽下,及时推销政见。
1894年,中日海战在即。慈禧要准备好她的60寿诞。钱从哪里来?李鸿章帮她提早从北洋海军的军费中挪用600万两白银来修建颐和园。
这一下波及了左宗棠生前建好的墙角。
左宗棠是中国海军的奠基人。遥记1866年7月14日,左宗棠接过慈禧幕后确定的、以同治皇帝名义作出的批复,于当年秋天在福建福州的马尾成立了福州船政局,三请沈葆桢出山,自己又捐赠了6万两白银做启动资金,真正耗费大量心血。这个存在过41年的船政局,是北洋海军的母体,共造了40艘舰船。
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建军。但不妙的是,从创建那天起,军费就被官僚贪污、挪用,没有人想认真去办事,去用心管好,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大炮轰隆隆打起来。
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按照“和戎”战略,本着保存嫡系淮军和北洋海军实力的目的,企图通过谈判和解,后又寄望于西方调停,均告失败。
日本从汉唐以来,一直在向中国这位老师学习。积蓄了1000多年的能量,学生挑战先生的野心愈来愈强。日本终于对中国北洋海军发动凌厉猛攻,李鸿章命令北洋水师不能还击:“战亦违旨,退亦违旨”。这个决策,直接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左宗棠30年海防建设规划的辛苦经营,被李鸿章毁于一日。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下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一举开了中国割地求和及超巨额赔款的先例: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2'
这些左宗棠都看不到了。他看到了又能怎样?封建集权的体制,注定会走到这一天。个人有再强的办事能力,也无法挽救没落的王朝、垂死的帝国制度。左宗棠为日薄西山的清王朝注入活力,不是青春焕发,而是回光返照。
73岁的朝廷重臣,终于累死于国事,老死于任上。
人死入泥,盖棺论定。如何评定左宗棠的一生?
盖棺未定
左宗棠带着“中国如何面对未来海洋”的问题和遗憾离世,朝廷却为怎么给他加谥(侍)号而争论不休。'3'
从西汉到清末,中国历代宗室、百官得谥号共10473人。根据清代赐予大臣谥号的规定,一品大臣过世,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授予谥号。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一般不授予谥号。得到谥号的人,只有曾入翰林,或者获授过大学士头衔,才能称“文”。
“文” 为谥,号在“文”后。有清一代,谥号“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之,后面依次还有“文襄”、“文成”、“文端”、“文恪”。
左宗棠去世后,大学士额勒和布,协办大学士阎敬铭,考虑选定“文忠”上报。
慈禧太后一看,“文忠”两字不能准确概括左宗棠生平。于是问军机大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够切合实际地表扬左宗棠平定中国西北、收复新疆的字?
回答是“文襄”。
清代“文襄”,多授予有学士背景、同时又有军功的大臣。比方小左宗棠25岁的张之洞,后来因在抗日与镇压两湖农民起义中军功显赫,被谥为“张文襄公”。
但咸丰皇帝曾有过规定:文武大臣阵亡或在军营中积劳成疾,或者一生的武功并没有成功的人,不能谥号“文襄”。左宗棠收复新疆武功大成,但保卫大西南却事功未成。
慈禧太后明白,左宗棠对朝廷功劳巨大,自己不能在谥号上小气,这样对不起左宗棠,于是又问:本朝得到过“文襄” 谥号的有哪些人?回答有靳辅。
问:靳辅有武功吗?答:靳辅是治河名臣,他花去30年时间治理河水,最后病死在任上。康熙皇帝认为他治河就等于在中国开辟了新的疆土,所以特别关照。
慈禧太后说:要说开辟疆土,左宗棠才完全称得上。看来,也只有“文襄”两个字,才配得上左宗棠,就这么定了。
慈禧太后一锤定音,“左文襄公”从此作为左宗棠的谥号,流传下来。
这个谥号,核心是“襄”字。襄的含义,一是帮助,二是同“攘”,扫除,三是完成。
“左文襄公”四个字的含义是:左宗棠以文臣身份,帮助清政府用武力戡平叛乱,赶走侵略者,实现国家统一。
作为官样头衔,从朝廷角度去看,这大致不差。左宗棠以事功著称,他的角色定位,是给朝廷“帮忙”。也正是一个“襄”字,将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区分开来。
曾国藩、李鸿章同是进士出身,他们从一开始,就是朝廷的人,是体制内人。他们的人生,与朝廷完全融为一体。曾国藩谥号“曾文正公”,李鸿章谥号“李文忠公”,无论文正,还是文忠,在封建时代,他们代表朝廷,某些时候,他们就是朝廷。
但左宗棠就不同。他48岁前,流落民间,是“湘上农人”,江湖人士。入幕期间,也是以完全独立的身份,与政府合作。 48岁后,他正式进入体制,这段时间,作为高官,他的身份与曾国藩、李鸿章才没有区别。
但做官员时,他面对的事情、行事的方法,与曾国藩、李鸿章大相径庭。曾国藩一生事功,是以体制内的“教育部副部长”身份,号召湖南底层农民、落魄书生,组织起来,去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李鸿章与曾国藩类似,他组织淮河农民、书生,多了平捻、定回的功劳。左宗棠在镇压太平天国中只是曾国藩的帮手,他一生中真正独立操办的大事,只有一件,收回新疆160万平方公里领土。
曾国藩与李鸿章打的主要是内战,左宗棠主要打外战,尤其最后两年与法军开战,是纯粹的国际战争。曾国藩与李鸿章属“内战高手”,左宗棠则是“外战英雄”。
即使在战争时期,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曾、李落在政治运筹,倾向于卫道;左宗棠落在办事,倾向于建设。
洋务运动的大潮中,左宗棠走在最前列。在福建时他创办过福州船政局,成为中国海军事业的奠基人;在陕甘时则创办过甘肃织呢总局,这是中国西北第一家工业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