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给未来杀手的信 作者:张未 >

第1部分

给未来杀手的信 作者:张未-第1部分

小说: 给未来杀手的信 作者:张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未来杀手的信》作者:张未【实体书精校版】

编辑推荐

当天才犯罪者 遇到 审讯艺术家,《心理罪》作者雷米唯一推荐的推理小说,集斯蒂芬金、柯南道尔、东野圭吾所有优点的经典犯罪。

内容简介

测谎审讯专家对决高智商犯罪天才!
十七岁偏执少年邢越旻不惜通过谋杀并公布于世,来写〃信〃寻找一个女人,那是个背负着十五年仇恨的奇怪少女。就在她监视复仇目标的同时,却发现邢越旻谋杀自己父亲的计划,共同的生存环境让他们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彼此协助完成谋杀,从此两不相欠。事后邢越旻却食了言,也许他爱上了姚若夏。
测谎专家李从安开始介入调查,随着审讯心理学的运用,他发现了其中问题,并证据确凿,可所有涉案人都在真实与谎言中透露出此案另有隐情。随着案情进一步调查,李从安似乎觉得身边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暗处牢牢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万没想到,幕后主使竟然是那个人……

作者简介

张未,现居上海的沉默男,喜欢一切与悬疑有关的东西,包括书和电影,已出版《诡蝶杀人事件》、《犯罪画像师》。为写出最好的犯罪小说,曾潜心研究《犯罪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

精彩书评

悬疑小说不好写,犯罪悬疑更不是谁都能写的。巴豆显然已经是半个犯罪专家,再加上流畅生动的小说家文笔,什么是专业?这才是。
——雷米 中国悬疑犯罪小说第一人、《心理罪》作者
真正的悬疑不是用血腥和暴力吸引读者,而是用文字直接抓住读者那脆弱的心脏,让他们痛苦并快乐着,我觉得巴豆应该做到了,这本书很有看头。
——李西闽 恐怖大王
我很欣喜能在一排排的犯罪推理小说中看到这本《给未来杀手的信》,它的最大特点就在真实。因为现在中国作家写的很多推理小说都是〃伪〃作,里面的情节看似精彩,可在专家眼里根本经不起推敲,但本书作者显然是个内行,他骗过了专家,也骗过了所有读者。
——吴其林 着名犯罪学专家 中国公安大学刑侦学科客座教授
我最爱看悬疑和推理小说了,那种边看边紧张、边猜想下一页情节的感觉,是其他类型小说根本没法比拟的。所以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种淋漓的阅读快感,巴豆,我顶你!
——东区柯克 悬疑推理小说爱好者


毒树之果——评张未《给未来杀手的信》

我常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究竟为什么写作?
我是一个业余写作者,平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所公安院校里,平静,繁琐。穿上制服,就站在讲台上把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字眼轻描淡写地说出,脱下制服,就混入城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平凡,无害。
我知道我是这高速运转的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但是我常常希望和我的职业保持一定距离,这可以让我不那么冷漠,也让我有足够安全的空间去观察、思考我所经历的这个时代。
每天,都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其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部小说。我在经历它们的同时,也想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奉献给行走于阳光下的你们。
我写作,是因为我有话想说。
我想,这是大多数写作者的愿望。至少张未也是如此。尽管我在看到《给未来杀手的信》这一书名的时候,以为又是一篇异想天开的意淫之作。阅罢,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作者。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他的耐心、诚意和思考。
之所以关注这本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书中所涉及的内容与我的专业相关。我得承认,在我的专业领域,我是个十分挑剔的人。张未做得很好,看得出,他为这本书下足了功夫。文中所涉及到的刑侦学、预审学、犯罪心理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专业知识均无明显纰漏。尤其是他把非法证据作为全书的主线以及凶手的动机来源,已然使《给未来杀手的信》提升了一个层次。小说不再是简单的逻辑游戏,甚至不仅仅探讨人性善恶,而是直击民众与司法机关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其立意之深,已非其他同类图书可比。
非法证据,即采取非法方式收集到的刑事证据。美国的刑事司法制度将其称为“毒树”,以非法证据为线索取得的其他证据,被称为“毒树之果”。如果没有十五年前的刑讯逼供,如果没有公权力参与掩盖的事实真相,就会有恋人共赴婚姻殿堂,就会有退休的警察安度晚年,就会有学子的健康成长,就会……
然而,一切只是如果。
李从安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那棵毒树开枝蔓叶,果实纷纷坠地,供不知情的人们俯身拾起,入口品尝。
怎么办?将毒树连根拔起?
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深信总有一天,会在中国的刑事司法制度中建立起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届时,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将大大减少,冤假错案将不复存在。
是否,可以让那延续几十年的悲剧,悄然谢幕?
我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会在讲授刑讯逼供罪时谈到辽宁营口的李化伟、湖北京山的佘祥林。我想让我的学生们知道,当你的言行可能会对他人产生极大的影响时,请你慎重,请你警惕。
因为那棵毒树早已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的无心之举,也许就是悬在他人口边的毒果。
我在《心理罪之教化场》里,曾将整个社会乃至每个人比喻成一个教化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他人产生影响,甚至在对方心中刻下终身难以抚平的伤痕。这也是我喜欢《给未来杀手的信》的原因。我相信张未写作本书的目的,并非简单地拷问中国的司法现状。他也是一个有话要说的人,按我的理解,那就是善待他人,彼此原谅。
你有多久没有跟邻居聊天?你有多久没有向陌生人展露笑脸?你有多久没有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双手?你有多久没有向他们真心地说一句对不起或者没关系?
当你冷漠地转身或者恶语相向,一颗毒树的种子就在对方的心中生根发芽,而那剧毒的果实,必将由你亲口品尝。或早或晚。
年迈的刑警躺在病床上,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先遇上她,就放了她!”
原谅。唯有原谅,方能消解仇恨,将毒树连根拔除。
唯有原谅,方能让那毒树之果黯然枯萎,取代以新的枝繁叶茂,开出花来,在我们的脸上,迎风,笑靥飘扬。
雷米


第一章 邢越旻

人们都管三年前那件轰动的案子叫“西郊幼女性侵案”。
三名不到十三岁的少女遭到性侵并陈尸荒野,致命伤都在头部。用当时女法医杨静静的话说,凶手简直连猪狗都不如。
这是一件公安厅督办的大案,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此案导致当地人心惶惶,群众的安全感严重丧失。遗憾的是,案子过去三个月了,主办此案的专案小组仍然毫无头绪。唯一的线索是:有目击者分别在三具尸体的抛尸现场附近看到过同一个男人。
经过模拟画像和实地排查,锁定了那个男人,莲花村四十二岁的村民孙荣波。此人现在独身,曾经离异,靠在村口经营一家小杂货店为生,邻居说他偶尔还出去嫖妓。警察问到他时,他对答如流,能够准确回忆出案发时自己的行踪;可在关键的时间点,都无不巧合地一个人待着,不是说在家睡觉,就是进城看货去了。换句话就是没有不在现场的证明。几乎专案组所有人都感觉他有问题,当时,第一起案子已经过去了三个月,正常人谁会清楚地记着自己在三个月前的某时某刻都干了什么?
尽管有那么多破绽,专案组还是拿他没有办法,因为缺乏证据,总不能靠“感觉”把嫌疑犯送上法庭吧。
“干脆收审算了!”会议上,几个年轻小伙儿愤愤地说着,“这种变态叫什么来着,恋童癖是吧?枪毙十分钟都不为过!”
会审这件案子的时候,李从安还是个普通民警,在专案组做些文书记录工作。他轻轻摇了摇头,说:“这人肯定有前科!”
话音很轻,可还是让时任专案组组长的市公安局局长听到了。
“什么?”局长追问。
“哦,没什么!”李从安脸有些红,在座的很多都是有着二三十年经验的老刑警,自己一个乳臭未干的新人,乱发言有点儿不太礼貌。
局长把脸转了过去说:“有什么想法就说,各抒己见嘛!别怕犯错,大家多说说,激发激发灵感!”局长四十多岁,梳着大背头,手上的烟一根接着一根,目光扫向李从安。
“我觉得孙荣波之前一定进去过,很有可能因为强奸。”李从安声音不大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局长转过头来,孙荣波的档案刚刚调到专案组,还没有传阅过,他低头看看桌上的档案,又看了看李从安鼓励道:“接着说下去!”
局长其实当时并没有做过多指望,有强奸前科是很好理解的,但有人开头分析案情,总比大伙都不说话要好。他挥舞着大手,鼓励李从安继续发言。
李从安却似乎有了自信,继续道:“以幼女作为性侵对象,本身就是一种性取向有问题的心理变态,一般来说,攻击性恋童癖通常都有一些共通的特质,比如社交能力差、个性懦弱、家庭或婚姻出现过重大变故等。他们在成人世界难以应付,所以才将兴趣转移到儿童身上;更有甚者还患有一定程度的智障,性观念始终停留在儿童时代;而此案嫌疑人明显不属于上述之列。”
“哦,那你有什么看法?”局长没想到李从安会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案情。
李从安把身子探到桌子前,像是变了一个人,慢慢地滔滔不绝起来:“他对警察的工作很了解,有过被审讯的经验,知道如何应付,这种老练的表现并不符合恋童癖的普遍特征,所以他应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恋童癖。我个人以为,嫌疑人经常嫖妓,说明他并不排斥成人的性生活,而是为了寻求刺激才将性侵对象锁定为儿童,并且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之前,他应该有过强奸或强奸未遂的经历。这三起侵幼案中,从作案凶器来看,第一起用的石头,而后两起却是木棒,很有可能第一起的发生只是个巧合,适合的犯罪环境引发了犯罪;也许是因为怕事情败露所以杀死受害者。但这种行为以及结果却让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快感,强烈刺激了他在作案过程中的操控欲望,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有预谋地进行了第二件和第三件案子,而且如果我们无法对他定罪,我相信,第四起案子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说完这番话,李从安突然发现,办公室里一阵寂静,所有的人都转过头来看着他,他又恢复了局促,嗫嚅道:“嗯,我只是谈谈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准确,抛砖引玉罢了!”
局长愣了一会儿,他没有想到李从安分析得如此头头是道,问:“那照你的意思,我们接下去应该怎么做?”
“理论上可以安排一场特殊的审讯,尝试着找到嫌疑人的心理弱点,然后让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交代作案事实!”李从安不是很有底气地说。
“特殊的审讯?”有些人不太能够认同这一观点,“难道我们无法找到证据,仅凭审讯就能乖乖让他就范?”
局长摆了摆手,制止了大家的疑问,转向另一边问副局长:“你怎么看?”
这是李从安第一次获得表现的机会,副局长最终决定按照他的方法试一试。
※※※
审讯室安排在市公安局。按李从安的意思,现场的审讯节奏一定得张弛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