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不容青史尽成灰 >

第123部分

不容青史尽成灰-第123部分

小说: 不容青史尽成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柔然的连续侵扰,激起了年少气盛的拓跋焘的恼怒,他多次把是否大举讨伐柔然提上议程,但是在当时,大部分的北魏贵族都被打出了“恐柔症”,甚至一些早年跟随拓跋珪征讨柔然的老将,也极力反对主动进攻柔然。其中的原因,一是此时柔然已经不是拓跋珪时代的小部落,他们实力强大,在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军人眼里,绝非轻易可以战胜的;二是当时北魏朝臣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征服汉地上,对经济落后的北魏来说,占领荒芜的漠北草原是没有意义的,南下汉地,占领富庶的江南,才是诸多鲜卑贵族的首选。在举朝的一片反对声中,当时拓跋焘的老师——汉族大臣崔浩,坚决主张对柔然动武。崔浩认定柔然是北魏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不战胜柔然,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都无从谈起,为了激起北魏朝臣的死战之心,崔浩甚至用了“激将法”,他在朝堂上大呼,鲜卑也是从草原上来的,难道英勇的鲜卑骑兵还会惧怕柔然吗?崔浩的坚决,终于激起了拓跋焘的决战之心。柔然的噩梦,也就因此来了。

拓跋焘发动的最大规模对柔然的讨伐,发生在公元429年,这是一场对柔然民族的命运,乃至对整个中国北方的格局,都影响深远的一次远征。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拓跋焘发动远征之前,南朝刘宋政权正集结大军,摆出大举进攻北魏的架势。当时朝臣非常紧张,纷纷指责崔浩误国,连拓跋焘的乳母保太后都劝说拓跋焘改变主意,关键时刻还是崔浩作出判断,这次刘宋政权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这次远征拓跋焘一口气动用了30万大军,朝中的重臣也大多随行,御驾亲征决心非常大。战争从是年的夏天打响,柔然果然被打得大溃,当时漠北草原“东西三千里,南北五千里”,全是倒毙的柔然军队的尸体,拓跋焘一路追杀,打到了柔然的老窝——阴山山脉地区。

柔然这次之所以溃败,主要是对北魏的打击准备不足,虽然在这之前,北魏就集结军队,大张旗鼓讨伐,但是柔然人并没在意。因为在拓跋焘之前,历代的北魏皇帝即使北进,也绝对不会深入,柔然人在得知北魏进攻的时候,已经主动放弃了漠南地区,退却到了漠北,企图用坚壁清野的战术,让北魏的这次进攻劳而无功。但是他们显然低估了拓跋焘的决心,拓跋焘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征战生涯里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把人力发挥到最大。虽然此时北魏没有西汉那样的物资储备,但一来鲜卑骑兵本身就起于草原,对于草原的气候适应能力非常强,其刻苦耐劳程度原本就不在柔然骑兵之下,二者拓跋焘本人也异常坚决。一路之上,鲜卑军队断粮了,不断有大臣劝说拓跋焘撤退,但是拓跋焘红了眼,凡是敢劝阻他撤退的大臣,不管是大官小官,皇亲国戚,统统被他就地正法了,在没有粮食的时候,北魏军队甚至宰杀战马来充做军粮。全军上下杀红了眼往北冲,在捕捉到柔然军队主力后,拓跋焘使诈,他并没有贸然发动对柔然的进攻,而是命令全军隐蔽,趁黑夜突然发动袭击,结果猝不及防的柔然军队,就这样被打得大溃。

重创柔然之后,拓跋焘一路追杀,沿着柔然逃亡的路线追击,非要把柔然赶尽杀绝,一直打到了阿尔泰山东南地区,这是柔然民族最困难的时刻。当时的柔然可汗社仑因为战败外加气愤,身染重病,他的身边就剩下了几千残兵败将,面前是北魏几十万大军压阵,只要北魏对阿尔泰山再打一次进攻,整个柔然民族就会全军覆没。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向果断的魏太武帝拓跋焘却犹豫了,当时北魏南边还有刘宋的威胁,虽然之前崔浩力劝,但拓跋焘到底担心刘宋会趁火打劫,索性在抵达阿尔泰山山脉后见好就收,草草搜索了一番之后就撤退了,柔然民族也就因此“大难不死”。后来,拓跋焘从逃散来的战俘口中得知,其实此时柔然民族就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后悔不迭,这最后一口气,到底还是被柔然给喘过来了。

虽然大难不死,但拓跋焘的这次打击,让柔然元气大伤。在公元443年和449年,拓跋焘又发动了两次对柔然的大规模进攻。在领教了拓跋焘的厉害之后,柔然开始学乖了,不再进行硬碰硬的抵抗,重新开始了运动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而且发挥游牧骑兵机动能性强的优势,在拓跋焘行军的路上不断骚扰,转移拓跋焘的视线。这两次北征,拓跋焘虽然都获得了胜利,可始终没有捕捉到柔然军队的主力。事实证明此时的鲜卑民族已经成为了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如果想彻底击败一个游牧民族,必须要趁着其实力尚强的时候,最大限度地一网打尽,否则一旦对手化整为零,就不好对付了。拓跋焘对付柔然是如此,后来的明朝对付鞑靼也是如此。拓跋鲜卑彻底消灭柔然的最好机会,在第一次北征的时候功亏一篑,之后就更难了。结果,柔然虽然遭到打击,但并没有完全被消灭。晚年的拓跋焘,在第三次北征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他停止了大规模对北方的征讨,转而继续完善六镇的军事建制,设立更多的城防,用来抵抗柔然的骚扰。这时期的柔然,也学乖了,不再和拓跋鲜卑为敌,重新恢复了对拓跋鲜卑的朝贡。

【三】

柔然和北魏力量对比的再次变化,是从拓跋焘过世之后开始的。

拓跋焘于公元452年过世,他一生虽然武功赫赫,但是文治太差,在他去世前,北魏的内外矛盾已经不断,他之后即位的魏文成帝和魏文献帝,都是守成之君,开始偃武修文,并且进行了有限度的汉化改革。北魏对于柔然,从拓跋焘时代的攻势,转为守势,期间虽然有小规模的冲突,但是没有大规模的战争。而且魏文成帝开始,允许北方边民与柔然民族进行贸易,中原的农产品开始源源不断输入到柔然地区,先进的农耕文化也传入了,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这时期的柔然,已经开始出现了城池和农村。

而和早年柔然民族的发家历史一样,在南下汉地受阻之后,柔然再次对西部进行扩张。在此之前,西域地区的诸侯国已经臣服柔然,随着柔然兵败于北魏,这些西域国家们也开始翻脸,不再受柔然的管了,因此从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后,柔然军事的主要重点,一度放在了打击西域上。公元460年,柔然吞并了高昌,然后又进犯于阗,这两个国家在当时,都是拓跋焘之后北魏在西域的铁杆小弟,更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在柔然大兵杀到的时候,这两个国家都相继向北魏求救,但这个时期的北魏正在“守成”,无力进行大规模的远征,因此选择了坐视,结果,于阗和高昌相继被柔然所吞并。北魏的这种不作为,也让西域国家寒心,大部分西域国家,因此再次投靠了柔然。

但是北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坐视西域国家沦陷的行为,最后会让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强大起来的柔然,是不会忘记北魏这个世仇的。公元470年,沉浸了近30年的北魏与柔然的战争风云再起,就在这一年,柔然大举进攻北魏在河西走廊的门户敦煌。此举简直是要卡断北魏的脖子,当时的敦煌不但是北魏防御河西走廊的重镇,更是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门户,北魏财政收入的大头,就是来自丝绸之路的贸易收入,敦煌告急,意味着北魏两代君主的“守成”,从此再也守不下去了。之后北魏连续9次发动了对柔然的讨伐战争,打击的主要对象,就是柔然的“漠北王庭”。事实证明,在北魏鲜卑骑兵面前,柔然依然不是对手,仅公元472年北魏的北伐,一次就斩首柔然5万多人,眼见北魏不好惹,柔然再度服软。不过柔然运气很好,这时候北魏的皇帝不是别人,而是后来开启了汉化改革的魏孝文帝拓跋宏,在战争问题上,魏孝文帝素来的主张就是“兵者凶器也”。对待柔然,魏孝文帝也很笃信儒家圣人们的言论,认为只要把他们远远地赶走就可以了,不必非要赶尽杀绝。这时候柔然的首领是玉成可汗,他也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主动提出要与北魏和亲,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公元475年,北魏和柔然正式媾和,北魏以公主嫁给柔然可汗,双方结成了儿女亲家。对柔然有利的是,之后紧接着开始的魏孝文帝改革中,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原先的山西平城,迁到了河南洛阳,这也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北魏的发展重点转移到了南方,而北方的柔然,已经不再是北魏的重点打击目标。因此,柔然在这段他们最困难的时期,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这时期柔然的麻烦也不少。公元487年,柔然民族内部发生大规模的反叛事件,铁勒阿弗洛部率10万多人西迁,建立了高车国政权,宣布脱离柔然的统治,从此之后,柔然与西域再次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实力大大受损。如果不是因为与北魏的和亲,这时候的柔然,很有可能会被北魏彻底灭掉。不过也正因为这时期柔然内乱,北方边境暂时没有战争,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时期,魏孝文帝这才大胆地把原先15万用来防御柔然的精锐迁到中原,作为以后征讨南朝以及汉化改革的本钱。而滞留在北方六镇的北魏军队,也因此失去了价值,地位日益衰落,联系到后来北魏的六镇叛乱,可以说这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连锁反应。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期,是柔然历史上衰落的一段时期,他们的部落纷纷反叛,实力日益缩小,眼看朝不保夕。而这时候的北魏,已经进入了他们的黄金时期,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北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实力日益膨胀,经济日益繁荣,进入了北魏历史上的一段盛世。此消彼长之后,柔然民族迎来了短暂的复兴,正是这段短暂的复兴,把他们的老对手拓跋鲜卑,送入了灭亡的不归路。

【四】

柔然民族的再次复兴,发生在公元6世纪早期,复兴之前,却是整个柔然民族力量的一次触底。公元520年,柔然再次发生了分裂,柔然可汗阿那环被其兄长推翻,投靠了北魏,北魏把他安置在了六镇以北的河套草原地区。本来打算得很好,这样可以“以夷制夷”,但是这位阿那环金麟岂是池中物,给点阳光就灿烂,安定下来没多久,就怀了觊觎之心,这时候的北魏内部矛盾严重,贫富差距日大,已经到了政权的末期了。阿那环也因此扩充实力,默默地等待机会。这机会他最终还是等来了——北方六镇起义。

从公元522年开始,盘踞河套草原的阿那环,不断地收罗部下,扩展势力,而且和北魏撕破脸,他不断发兵骚扰北魏六镇边境,掳掠人口,对他的这种背信弃义,北魏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快阿那环就拥有了超过30万大军的兵力,几乎恢复了柔然民族鼎盛时期的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阿那环,其部下主体虽然是柔然人,但是也掺杂了许多鲜卑人和高车人,主要都是北魏六镇的逃兵。震撼北魏的六镇大起义爆发,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思路下,北魏只能对阿那环忍让,不断给他好处,让他进攻六镇起义军。起初阿那环采取观望政策,对交战双方都采取平衡手段,但很快他就发现,六镇起义不会成功,帮助北魏反而可以让自己得到很多好处。于是阿那环出手了,他向六镇起义军发动进攻,帮助北魏政府军镇压了六镇起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