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 >

第193部分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第193部分

小说: 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来的。

不过陈恪并未因此就嘲笑他们,因为他也是那个样子的——世人都是烟火男女,谁不盼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享受这世间的荣耀与繁华?既然自己不能免俗,又有什么资格要求二苏脱俗呢?

他看低两人的,只在能力而已。毕竟是自学成才的川娃子,学得会古人的文章。学不到今人的时务。从格局到才干。都无法与吕惠卿、章敦这样的天才世家子弟相比,甚至连曾布、王韶也比不了。

当然,这不是说二苏差。而是吕、章、曾、王,实在是太出色了……

所以历史上,人家短短十年时间便快速崛起。要么呼风唤雨,要么主宰了日后三十年,要么立下不世奇功,而苏轼一生都在扮演失败者的角色。

然而要是没有一生的磨难,苏轼又怎能变成那个千古偶像苏东坡?

但陈恪不会为了成就一个文豪,就眼看着大舅子搞得一生凄惨,所以他想把苏轼往形而上的路子上引,希望苏轼扬长避短,把精力用在为大宋建设一门新儒学上。发挥他的思辨和雄辩能力。把周敦实、二程张载之流,统统扫倒垃圾堆里去!

所以从那天起,嘉佑学社便和大相国寺的道学们唱起了对台戏,双方的观点针锋相对、其主讲又都是雄辩善言之辈,倒也是棋逢对手,难解难分。

而且嘉佑学社与相国寺的道学们,虽然是势不两立的经义之争。但在文学上却站在同一阵营中,都旗帜鲜明的反对太学文会提倡的太学体。太学文会也不甘示弱,每每开坛必要大吹法螺,把太学体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因其是应试的文体。所以支持者反而最多。

三家的隔空打擂让人大呼过瘾,每逢开讲。必能吸引无数学子、官员甚至名妓前来聆听,成为这个冬天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就这样热热闹闹,到了嘉佑二年的春节……

~~~~~~~~~~~~~~~~~~~~~~~~~~

顺天小银梁桥,欧阳修府第。

府门上张灯结彩,门前的雪地上,铺着厚厚的爆竹屑,一派新春气息。

今天是正月初三。初一日大臣们要进宫朝贺,官家还会赐宴,初二日,是官场同僚间往来拜会,初三日,才是亲朋好友拜年的日子。

欧阳修的长子欧阳发,穿一身簇新的东洋布棉袍,站在府门前迎候亲朋。老欧阳宦游京城,所谓的亲朋,除了妻子之外,就是曾巩、陈恪等一班弟子。还有梅尧臣、蔡襄、韩维等多年老友。以及他最近结识并十分赞赏的一干文坛新朋……

曾巩带着一干兄弟到了,曾布几个手里提着礼物,曾巩朝欧阳发拱手,一起笑道:“恭贺新禧!”

“同贺同贺!”欧阳发笑道:“诸位兄弟快到里面去,家父早就唠叨,怎么几个小子,今日来得这般迟了?”

“唉,惭愧。昨日嘉佑学社在一品楼开新春酒会,也把我给拉去了。”曾巩苦笑道:“结果不慎过饮,一直醉到方才。”

“哦,师兄不是向来酒不过三杯么?”欧阳发奇怪道:“竟也有破例的时候?”

“我没有破例,是他们让我喝的酒,太烈了……”曾巩苦笑道:“喝过那种酒之后,觉着之前喝得都是算了的水……”

“什么酒如此之烈?”

“不知道。”曾巩摇摇头。曾布却道:“是仲方一个同乡,就是黄娇酒的酒商,新酿发出的一种酒,尚未取名,说是今日拿来给欧阳伯伯品尝,估计是想让文坛盟主给起个名。”

“那待会儿一定要尝尝。”欧阳发笑着把曾家兄弟送进去,又招呼下一波客人道:“梅叔叔新禧。你今天可有口福了,说是我陈家哥哥,要带新出的佳酿来呢。”

梅叔叔就是梅尧臣,那日在樊楼充任拍卖官的那位,这是一位老牌大才子,与欧阳修相交莫逆,大有伯牙子期之名。他闻言哈哈大笑道:“那太好了,今天一定要豪饮一番。”

梅尧臣进去不久,韩维和蔡襄联袂而至。两人进去不久,陈恪一干兄弟到了,果然带了二十坛美酒。

“三哥恭喜新春!”欧阳修八岁的小儿子欧阳辩,特意迎了出来。没办法,谁让陈恪面子大,当然这个面子,也是用一车新年礼物转出来的

“来和尚”,陈恪一把抱起欧阳辩,转了几个圈,大笑道:“转一圈、窜一窜!”几年的交往下来,他和欧阳家,已经如亲人一般。

待把小和尚放下,兄弟们都进去了,陈恪对欧阳发小声道:“待会儿我未来岳父和两个大舅哥要来,你可担待着点儿。”这提醒是有必要的,文坛盟主的儿子,就算不傲气凌人,也不可能对谁都笑脸相迎。以自己老丈人那脾气,万一崩了怎么办?

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不一会儿,就见面容古板的苏老泉,带着两个儿子,提着薄薄的一份礼,来到了欧府门前。

既然是陈恪的岳父,欧阳发赶紧迎上一步,深施一礼道:“苏世叔并二位世兄里面请。”

“嗯。”苏洵只点点头,嗯了一声,便扬长进去。只留下尴尬的兄弟俩,向欧阳发道歉不迭……这一年,老爹壮志难酬,性情愈发愤世嫉俗了。

“不打紧,不打紧。”欧阳发温和的笑着。心中却道,怪不得陈三哥要提醒我呢,这好家伙,真够人受的。又不禁暗暗同情起陈恪来……竟摊上这么个丈人爹。

不过对苏洵的两个儿子,他的印象倒是极好,抱拳笑道:“子瞻、子由兄,实在是久仰大名了!”

这时候,苏轼已经是京中闻名的才子,但他的名气,却是由坊间、名妓传起来的。见连欧阳修的儿子都听说过自己,他先是暗暗自喜,旋即又担心起来,唯恐给文坛盟主留下不务正业的印象。

不过他终究是亲和力超一流的苏轼,很快就和欧阳修的几个儿子打成一片……

~~~~~~~~~~~~~~~~~~~~~

日近午时,欧阳发感觉宾客到的差不多了,便要吩咐闭门……今天欧阳修要宴请宾朋,自然不希望有人打扰。

这时他看到一个面孔黝黑,戴着圆顶棉帽,身穿一件褐色的绸袍子……近了一看,哦不是件油乎乎的布袍子。总之,这样一位稍显邋遢的爷,手里拿着本书,一边看一边从自家门前走过。

“里面是死路。”欧阳公子好心的提醒道。

那人听了这一声,才茫然的抬起头,先是看看前面,果然是堵墙,再回头看看他,合上书道:“请问小兄弟,这里是欧阳学士府么?”

“是。”欧阳发一边让人关门一边笑道:“今天家中有宴会,我爹不见外客,朋友改日再来吧。”这样举止怪异的落拓书生他见多了,无非就是想标新立异,引起父亲的注意,以求成名罢了。

“哦,我就是欧阳学士请来吃饭的。”那人说着,伸手从怀里掏了掏,掏摸出一本皱皱巴巴的请帖。

欧阳发登时眼睛溜圆,那确实是家里发出去的请帖,不会是谁丢了,让这家伙捡着了吧?狐疑的接过来,打开一看,宾客的名字叫——王安石。


第二四八章 群贤毕至

 
一看这个名字,欧阳发登时了然了,因为之前虽然没见过,但王安石的大名他可是如雷贯耳,在传说中,这位先生除了行止极类圣贤之外,其最大的外在特点,就是生活上极度不修边幅。

据说,他能长时间地不换洗衣服,长时间地不洗脸、不漱口、不洗澡,他的袍子上到处都是汤汁油渍汗迹等污斑。一张脸已经分不清原先的颜色,走近了就能闻到浓重的体味……

好在王安石这时候,已经拥有极高的官声与文名,这种换在常人身上,肯定会叫人无法忍受的不修边幅,反而给他增加了魅力。士大夫们亦以不能结识王安石为最大的憾事……人们普遍认为,既然是高人么,自然就不能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他了。

尽管欧阳发也想不明白,稍微花点功夫,给自己洗个头、换身衣服,就能耽误了做圣贤?但哪敢对大有贤名的王大人不敬,赶紧把他请进去。

“介甫!”王安石一进去,欧阳修便看见他,高兴的起身相迎道:“我知道你一定会来!”说着朝众人大声介绍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竟是一脸的得意。

来宾却一脸赞叹道:“也就是欧阳公的面子了……”原来王安石是出了名的不合群、不应酬,就连公务酒宴都能推则推,何况是这种私人的宴会。结果就是王安石来京城半年多,除了与他有公务往来的,大都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不是老夫的面子。”欧阳修笑拢着胡须道:“介甫和子固是同乡好友,不能不给他个面子啊。”众人便相随而和,向王安石致意热情的问候。

梅尧臣更是不嫌王安石有味儿,一把拉住他的胳膊,对欧阳修结巴道:“醉翁,有介、介甫辈英才,我、我们可以瞑目矣……”他说话舌头有点大,原来是喝醉了。

为何还没开席。这老先生就先醉了?因为他看到陈恪带来的酒坛,想起欧阳发的话,实在好奇难耐,便要他开一坛尝尝。以梅尧臣和欧阳修的关系,自然完全可以,把陈恪当成小辈指使了。

“不是疼你喝。”陈恪笑道:“而是这酒劲儿大,空腹不能饮。”

“你小看叔叔了。”梅尧臣嘿然一笑道:“当年我可是能跟石曼卿一拼的酒国宰相,从来都是拿酒当水喝的。你听谁说。不能空腹饮水的!”他言语滑稽,引得众人笑成一片。

拗他不过,陈恪只好让人拿个茶盅过来。提起一坛,拍去泥封,登时满室皆是浓郁的酒味。

众人全都好奇凑上来。看陈恪往茶盅里斟酒,只见那酒液无色透明,如清水一般,浑不似平时所饮之酒。

“看着水一样,酒味可真大。”众人一边点评,一边怂恿梅尧臣尝一下。

梅尧臣好酒,早就见猎心喜,端起来嗅一嗅,一脸陶醉状道:“好浓的气味。”便仰脖一饮而尽。这是宋代酒鬼喝酒的习惯,想想后世怎么喝啤酒就知道了。

陈恪拦都没拦住。

在陈家兄弟、曾家兄弟和苏家兄弟,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只见梅尧臣的脸刹时间就白了,旋即又转红。他紧紧捂着喉咙,脖子涨得跟头差不多粗……

就在众人觉着,得叫大夫来看看时。梅尧臣的脖子渐渐复原,两手捂着肚子,长长吐出了一口酒气。

“这酒怎样?”众人急切问道。

梅尧臣看看他们,再看看那坛子酒,突然放声大哭起来道:“曼卿、曼卿。你死得太早了!”要是不明就里的,肯定得吓着。心说这酒能引起失心疯还是怎着?

不过众人却知道,这是对这酒的最高评价了。

曼卿就是梅尧臣方才说的石曼卿,名叫石延年,是梅尧臣和欧阳修最好的朋友。此人举止磊落、才气纵横,是大宋朝最有魏晋之风的士大夫。他活着的时候,人们把他和欧阳修、杜默并称‘三豪’……欧阳修是文豪、杜默是歌豪,他则是酒豪。

‘酒豪’自然酒量超人,他曾经和一个叫刘潜的朋友,到汴京的王氏酒楼,一句话也不说,坐下就喝,一坛喝完再开一坛,喝了整整一天。把店里的酒都喝完了,天也黑了,二人拱手而别,都不用人扶,跟没事儿人一样……至于回家后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故事除了说明石曼卿酒量大之外,还说明了,这年代的酒,真是逊毙了——这是因为蒸馏酒的技术还没被应用。用粮食出来酿酒,杂质太多,酒精含量也太低。

所以这年代,吃酒之前要先用网眼筛子垫布过滤才行,因此叫筛酒;所以武松能连吃十八碗……

陈恪自然知道,低度酒经过蒸馏提纯,就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