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多是与世隔绝的部落,其部民彪悍敏捷,是天生的山地战士。更难得的是,他们仍大都保留着纯朴的情操。就像一张张白纸一样,全看我们怎么教了。”陈恪笑笑道:“但这就要求从零开始了,下官实在是自讨苦吃。”
幸好他是戚大帅的粉丝,对《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还有些印象,再加上曾向狄青请教,又有杨文广就近指导,不然还真不敢揽这瓷器活。
不管怎样,他是把范夫子镇住了。范镇不再张口闭口的‘不行’了,丢下一句‘先练练看吧”便要返回中军。
陈恪把他送到营门口,柳月娥败露了身份,自然不好意思相见,早就躲进营帐了。
“那个,还请大帅保密。”陈恪有些尴尬道。
按规定,军中是不能带女眷的,但对被宠坏了的文官来说,这一条形同虚设。范镇暧昧的笑笑道:“人不风流枉少年,不过得悠着点。小心日夜操劳,未老先衰啊。”
“大帅误会了”,陈恪哭笑不得。
“原先是误会了”,范镇哈哈笑道:“我们还以为,状元郎好男风呢,都不敢来你营里。我回去告诉他们,只管放心好了……状元郎的相好,其实是女的,哈哈哈哈!”
陈恪满脸黑线。
第二八九章 无耻的小陈 (中)
其实就连陈恪自己,都对这支连汉话都听不懂的,朴实山里娃组成的杂牌军,在军事上不抱任何希望。他招募这些家伙,主要还是从大局出发……他深知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尤其对这种朝廷势力真空、充斥着蛮番部落的地区,若能得到一个安定的环境,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那如何才能办到呢?不是靠士大夫们所谓的‘道德教化”那玩意儿对汉人都无甚效果,对不识字的少数民族兄弟,就更不管用了。唯一能打动他们的,只有利益得让他们从你的计划中得到好处,人家才会跟你合作,不给你捣乱。
而且除了‘修路之后,分享路权”这种远期的好处,还得有更加切身的眼前利益才行。但绝对不能直接给他们,若让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就等着日后无节制索取吧。将来一旦不能满足他们,便生粗龄,后患无穷。
所以必须让他们明白付出才会有回报口而吸收各部落的年轻人参军,让他们的亲人成为军属,树立对大宋的归属感,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
陈恪从来没带过兵,更没练过兵,也不指望能把他们练成什么铁血雄师。他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至少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口是以招募这些新兵,头一条就要求听话,一切奸猾的老油条,都被他拒之门外。
为了让新兵们听话,陈恪又规定了一系列奖惩措施。不折不扣执行命令者,好吃好喝有奖金;执行不好只能吃粗食,不仅没有奖金,反而还要扣薪俸;若是故意偷奸耍滑懈怠者,则直接踢出军营去。
又有重重森严的军纪,违反者轻则挨军棍,重则枭首示众。陈恪还废除了给军卒黯面的恶习,不过取而代之的,是给所有士兵都剃了光头,因此他的军队又叫‘光头军”
这时候,一水老实孩子的好处就显出来了,让练队列练队列,让越野跑越野跑,本本分分,没一个偷奸耍滑的,陈恪咋操练都没问题。
就这样一边操练一边行军。一个月后,宋军突然偏离了河道,迅速扑向北面百里以外的特磨道。
两天后的深夜,宋军抵达了特磨道的门户一一西洋江畔的宝月关。
这时候,三军指挥是杨文广。陈恪怕范镇临场瞎指挥,让人在他的饮食中下了泻药,让范夫子不得不留在后方休养,他则带着军队和杨文广突袭特磨道。一离开范镇,陈恪便把指挥权交给了杨老将军,并保证全力配合,绝不干涉。
宋朝的文官,都是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像陈恪这样不装内行,大胆放权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杨文广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十分感动,暗下决心要打好这一仗,对得起陈划官的信任。
但是他并没有马上发动突袭,而是命令部下吃饭井息,一直等到拂晓,能看清四周了,才命令部队进兵。
怕陈恪误会,他告诉陈恪,大军进入大理一个半月,才抵达特磨道,已经没有突然性可言。依部肯定早就在暗中监视我们,而且山高路陡,视线不好,一旦对方全力阻击,军队容易乱套,一败涂地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摆在宋军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天亮后强攻入关。为此杨文广下令,‘兵置死地,敢言退者斩!,
其实,对于老西军的将士来说,打特磨寨是不需要动员的。他们对害自己五年不能回家的依智高一族,绝对是恨之入骨口现在,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依氏最后的老巢。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冲上山去,杀光他们好回家!
拂晓时分,设在半山腰上的宝月关已经隐约可见了。只见青石垒砌的石墙、哨所、战壕、碉堡”…构成一道完备的防线,等待着宋军前来
此时晨雾缭绕山间,天地一片静隘,杨文广终于下令大军夺关。
宋军出发之后,宝月关上依然十分安静,只有他们登山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喘气声。
渐渐地,脚下的山坡越来越陡峭,也越来越窄了。这时,突听得一声炮响,关上突然涌出无数依军,密密麻麻站满了城头。转瞬间,滚石擂木箭雨倾泻而下,劈头盖脸砸向宋军。
好在杨文广早有预料,安排身披双层铁甲,双手举着巨大的盾牌的健儿在最前面。一遇打击,赶紧死死立定,把盾牌支在地上,用肩膀顶住,为身后的袍泽抵挡攻击。
他们身后的宋军,赶紧取出弓弩,和关上的依军展开对射。依军居 高临下,张弓抛射,威力倍增。好在宋军弓弩精良,射程远、精度高,虽然是以下射上,倒也不算吃亏。一时间满天箭如飞蝗,双方损失都不小。
宋军在杨文广亲自督战下舍命狂攻,每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口但老西军的将士悍不畏死,顶着滚石擂木,嗷嗷叫着往关下冲去。若是到了关下,反而能安全些,因为依智高修的关墙只有一丈高,宋军的弯弓可以箭不虚发口而且到处是可借力攀登之处,对于这些精锐宋军来说,几乎构不成障碍。
但依族人也不傻,当宋军冲到近前时,他们竟悍然从关城上跃下。生长在山地上的依族人最清楚,俯攻对仰攻,几乎是战无不胜的。
宋军没想到依军不按章法守城,猝不及防之下,弩弓全都失去作用。更悲剧的是,前派的士兵是充当肉盾的,根本没有带兵器,一下子被冲乱了阵脚,立即就支持不住,开始败退。
杨文广气得脸都绿了,他亲自带人压阵,任何敢退到近前的宋军,全都杀无赦。
宋军见后退无门,只好转身和敌人厮杀。依军有地利,且死战不退,宋军人数占优,兵甲精良,。”大宋每年上亿贯的军费,自然不是白花的。就算是普通的士卒,也有全套铠甲穿戴。而且铠甲的做工十分了得,依军的弓矢射在上面,几乎都能被挡下来。
此时清晨的阳光驱散了薄雾,照耀在宋军所穿的盔甲上,一片金光闪闪,如天兵下一般,端的是威武异常。
再看依军,大都赤足被发,只有头目才身穿皮甲,一般的兵卒甚至衣不遮体,跟一群叫花子似的。
但到了这种以命搏命的时候,装备的作用其实不大。取决胜负的是双方士气的高低、决死的勇气,以及平日里训练的效果。这些,依军偏偏都不缺……他们是天生的山地战士,身后是举族的妇孺老小。他们为了保护家园拼死而战,还真不是大宋的士卒能够抵挡的。
宝月关前,双方喊杀如雷,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倒下去,山坡上残肢横飞,血流成河,只是因为这里的土地本来就是红色,所以才没有那么触目惊心。
这种时候,军官的指挥已经失去效用,因为双方将士都陷入疯狂,他们身体中作为人的部分暂时消失,兽性成为主导。他们忘记了恐惧和死亡,状若疯虎的拼命砍杀,撕咬、扭打……早就不顾忌自己的死活了。
战场上惨呼声,喊杀声,声声震天,已经变成了人间炼狱,变成了修罗杀*…
杨文广怒目圆睁,望着漫山遍野冲锋下山的依军,好似无穷无尽的惊涛骇浪一般,一波波冲击着宋军的阵线。尽管老西军训练有素,悍不畏死,任凭敌人如何冲锋陷阵也不动摇,但伤亡实在太大了,叫人心如刀绞。
这时候,一身戎装的陈恪来到他的身边,夫声道:“老将军,让我的掷弹兵上去支援吧!”
“少添风…”杨文广看看陈恪,才想起对方的身份,忙改口道:“儿郎们还顶得住。等顶不住了,再请你帮忙。”
气…”陈恪克可奈何道:“等顶不住了,他们也顶不住。”
杨文广默不作声,转头盯着战场。因为地形限制,宋军无法发挥出人数上的优势,只能跟数千依军焦灼着,交战半晌毫无起色,看上去巳经开始士气低落了。
杨文广是宿将,知道再这样下去,颓败不可避免了。想到在前军营观看过所谓掷弹兵的训练,似乎正是打破僵局的办法口尽管对这支新军毫无信心,但此刻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陈恪耐着性子等到现在,终于得到了杨文广的许可,他大手一挥,大声道:“孩儿们,跟我上!”
他没有说‘给我冲!”而是‘跟我上!”对初上战场的新丁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只是让柳月娥顿时紧张起来,恨不得一脚把他踢下山去…”人家杨文广个武将都不冲锋,你陈恪堂堂一个状元,充什么英雄好汉?刀剑无情、飞蝗无眼,万一要是挂了,小妹岂不成了寡妇?
第二八九章 无耻的小陈 (下)
所谓掷弹兵,是陈恪创造的称呼,但所投掷的“弹。”却是地道的宋朝货。
后世总有人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用来放烟花,西方人学会后,却用来造枪炮,以此来说明华夏在近代失败的必然性云云。但实际上,这是把我们的祖先当白痴,也把听众当白痴。
翻开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为了赢得战争,人们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自从发现火药的杀伤力起,中国人就想方设法将其应用于战争。在唐末的战乱中,人们便开始用火药,做成各种形状的火器来杀伤敌军人马,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火球。
到了宋朝这个年代,火球的制作工艺,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陈恪在秋青军中便了解到,宋军一共装备八种火球,如霹雳火球、簇藜火球、毒药火球、烟球等等。他亲眼见到了那些火球的威力,当时就震惊一一原来宋朝就有手榴弹啊!
在组建光头军之前,他便想到了这种武器。他准备建立世界上第一支掷弹兵部呢。”…对于才上战场的新丁来说,不用白刃相接,肯定可以让他们更加镇定。
所以他在征兵时,就就意挑选那些手长脚长、身强力壮者。只有投掷的更高更远,才能越过本方阵线,落入敌阵,否则乐子可就大了。
桂州和毙州的兵器库中,一共有五千箱霹雳火球,都被他一卷而空。所谓霹雳火球,乃使用多层纸布婊糊为壳体,内里填充火药、铁片、石子,壳外涂以黄蜡、沥青和炭末等易燃防潮的混合物,整个火球用一根麻线拴着。
投掷时用火折子将外壳点燃,再以抛石机或手将火球抛向敌阵,壳体燃烧的高温使壳内的火药爆燃,将碎石、铁片向四方杀伤或烧伤敌军人马。这一手对骑兵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