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作者:三戒大师(完结)-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军眉头紧锁,他犹豫着,是不是该继续听下去,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没有叫停。
“大概是过年的时候,老妇人终于让我离开那个院子,上了一辆香车,车上还有个和我穿一样衣裳的女子,那女子嘱咐我,一定要按所学的来,如果行差踏错,就死定了。
“等下车的时候,我顿时惊呆了,只见亭台楼榭,雕梁画栋,灯火辉煌,快赶上樊楼气派了。我忙问:‘这是什么地方?’那女子瞪我一眼说:‘天上。’然后就让我闭嘴。跟着她先在个偏僻的小屋子里待了半宿,等到二更天,她让我起来和她一道当值,把我带到一间富丽堂皇的屋子里,那里面坐着一位贵妇人,年纪很轻,样子很美……我被留在那里陪她睡了觉。之后接连几天,我都这样白天不准出门,半夜去陪那女子睡觉,住了几天后,她们又像来时那样,把我送了出去。”
“回到家里,刘天王给了我这口箱子,并让我永远忘记这段时间的事情,不然就杀了我。我听了怕极了,当天晚上就没敢在家里睡,结果还真有人闯到我家里,放了把火,把我家给烧了。我知道他们是要杀我灭口,赶紧跑路来了洛阳。”
第三二五章 丑闻(下)
听完油七的讲述,那参军已是汗湿衣背。
刘天王、扮女人、去宫殿、陪女人睡觉……哪怕是傻子,也能想清楚个中情由了。
呆了半晌,那参军让人把油七单独关押起来,不许任何人与他接触。然后他越过层层上级,直接找到府尹大人禀报。
而此时担任西京留守、河南尹的正是前宰相文彦博!
文相公自从三年前离开汴京,便来到洛阳,负责为大宋看守留都,在他的治理下,这座华夏文明古都,渐渐恢复了昔日的风采。他还邀请天下知名学者文人,来洛阳开坛讲学。三年期间,邵雍、龙昌期、张载、周敦颐、二程等学者云集洛阳,竞相争鸣,着书立说,版行天下,天下学子、负笈而来、求学儒家真义……这座千年古都,隐隐有超过繁华乱人心的汴京城,成为大宋文化之都的架势。
但对于文相公这样的国之大才来说,洛阳城还是小了、这点事儿还是少了,他时常觉着无所事事,只能呼朋引妓,优游林下、整日宴饮……每当此时,他总想起欧阳修的那篇《醉翁亭记》,才深深体会到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苦闷。
这日,文相公正在府中与邵雍说易,两人皆峨冠博带,燃一炉檀香,于茅亭下对坐,神游天地太虚,口中玄妙百般,二位均十分快感。
此时正说到邵雍自创的梅花易数,文彦博问他。为何每卜必中,可有什么心得时,邵雍淡淡道:“人谋有心,鬼谋卜筮无心。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
“什么意思?”尽管文彦博号称智者,但在半神半鬼的邵雍面前,总为自己的智商拙计。
这邵雍。正是当年陈恪在岳阳楼上碰到的那位,一转眼八年过去了,他还是那副清瘦潇洒、飘飘欲仙的鬼样子。一点变化都没有。听了文相公的话,邵雍轻摇羽扇,笑问道:“今天有没有其它客人来?”
“今日好容易请你过来。讨教易学,早已命人不要打搅,”宋朝的知识分子,将《易经》视为万法源流,所有学问的总纲,认为《易经》水平高,才是真正的大学问。故而在可能是周文王之后,易学水平最高的邵雍面前,向来自负的文彦博,也这样谦虚好学:“即便我儿来此。也会立刻撵他走的。”
邵雍却微笑道:“待会儿会有个小吏来找你,我必须要让位给他,因为这个人你必须要见,而且得单独见。”
这个年代,人们对邵大师的话。那是深信不疑的,文彦博也不例外,便叮嘱儿子文及甫道:“待会儿若有人来,要立即向我禀报!。”
没过一会儿,文及甫进来禀报道:“河南府衙法曹参军事求见。”
从九品的芝麻官,在一品大员眼里。可不就是小吏么!
“神了!”文彦博竖起大拇指道:“先生是如何预测到的?”
邵雍淡淡地答了一句:“其心虚明,自能知之。”
“何解?”文彦博心说,非得让你说人话,我才能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惟至诚存心者,其心虚明。有心之用,无心之累,不累于物,乃能如神。”邵雍笑着起身道。
文彦博起身追问道:“没有心,怎么能学呢?”
“你想学无心,就已经有心了。”邵雍大笑道:“我若想教你,也就有心了。”
‘球、球、球!’文彦博大笑起来,心里却大骂道:‘果然是‘最是滑头算命人’,原来这邵雍更是滑头里的祖宗!’方才自己问他,如何才能算得准。邵雍回答说要‘无心’,就是不能怀着目的去算。自己问他,如何学算卦?他说,你想学,就是有心,有心就学不会。我想教,也是‘有心’,有心就教不好。
言而总之,就是有事儿不要找我算卦,也不要学我算卦,更不要让我教你算卦……
“先生留步。”虽然腹诽这厮奸猾透顶,但文彦博对他的本事还是很尊敬的:“不如一起听听,看那小吏找我作甚。”以他的身份,和那参军之间差了数层,越级上报可是大忌,不是了不得的大事,谁也不敢触这个霉头。
“不听,多知一事便多一份烦恼。”邵雍摇头笑道:“我可不想瞎操心。”说完便洒然而去。
“这家伙,”文彦博摇头笑骂道:“活成精了。”
这时,门子领了那参军过来,诚惶诚恐的给文彦博行礼。
“免礼吧,”文彦博看看他,淡淡道:“找我什么事?”
“小人有密情禀报。”参军看看左右道:“必须要单独禀报。”
“你们先退下吧。”文彦博挥挥手,待众人离去后,道:“说吧。”
那参军便将方才问讯得到的情况,一五一十的禀报。
文彦博听后,心中暗叹:‘怪不得邵雍忙不迭走了,原来真是个天大的麻烦。’稳定下心神,他望向那参军道:“你做的很好,这就把那油七提到我这里,还有所有知情人,都得过来。”
“没有别人知道了,只有小人……哦,小人明白了,我会跟他一道过来。”
“嗯。”文彦博点点头,道:“还有那报案之人,也带过来。”
“是。”参军点头道。
待他下去后,便负手在园中踱步。这件事干碍太大,大到足以改变皇宋的传承,让他不得不慎之又慎。
到底瞒还是报?瞒得话,就要面临大宋天子之位,可能会被个野种窃据的结果,作为大宋的前宰相,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但报的话,又是泼天的干系……他可听闻。如今宫中有两个怀了皇子的妃子啊!
而且以文相公的智慧,不需要什么证据,他就能嗅到淡淡的阴谋味道……实在太巧合了,怎么可能在宫中刚刚爆出,大宋即将诞下皇子之际,就发生这种丑闻呢?再者,大宋的皇宫虽然守卫不算严密。可要想把一个男人运进去,给里面的妃子借种,绝对需要缜密的手法和强大的实力。试问,若那刘天王有这本事,怎会让那二百五似的油七。逃得活口呢?
如果这真是一场阴谋的话,那所有人都掉进了算计,也包括自己——放眼朝堂,就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爆料人。而且对方肯定知道,以自己的性格,绝对不会隐瞒不报,但也不会知无不言……
这种认知让他焦躁不已,在府中等了良久,那参军终于带着油七和一个闲汉来了。
“这人就是告发油七的。”参军指着那闲汉禀报道。
文彦博便盘问那闲汉,为什么要告发油七。那闲汉说,自己赌钱手太臭,欠了油七一屁股债。偶然听人说起,油七的钱财来路不正,谁要是去告了他。保准赌债不用换,官府还有赏赐。他觉着,油七是个外乡人,不坑白不坑、坑了也白坑,今早便去府衙告发……
听他说得合情合理,文彦博问道:“是谁跟你提的醒?”
闲汉茫然摇头道:“昨晚赌坊人多嘴杂。也忘了是谁说了一句。”这些赌徒,赌钱时眼里只有赌桌,身边就是站着天王老子,也不会放在眼里。
“人家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参军恼怒不已,他现在是越想越害怕,觉着自己都可能小命不保了。
“把赌坊的人都带来……”文彦博冷冷道:“就不信没人注意到!”
他坚信一点,这世上没有天衣无缝的阴谋,只要是人为的设计,无论再精巧,也会有蛛丝马迹留下……就算自己要报,也得把事情搞清楚了再说,如果草率上报,岂不让人笑话他文某人昏聩!
府尹大人一声令下,赌坊的老板、荷官、伙计、还有赌客,全都被带到了府衙。
文彦博也不用别人,就他和参军两人,一个个的仔细盘问,一个通宵之后,终于有了结果。
据赌坊老板交代,这几日,一直有几个素未谋面的外乡人在赌场耍钱。据一个赌客回忆,似乎那句话,就是其中之一所说,因为觉着不厚道,所以看了那人一眼,因而有些印象。
‘是了……’用温热的毛巾,敷在红肿的眼上,文彦博心中暗暗长叹。不用再去找那几个外乡人,也无从去找,他已经可以笃定,这是一场旨在消灭皇帝子嗣的阴谋,阴谋的设计者无比高明,一直隐在幕后推波助澜,不动手脚,不沾因果,就酿成了这场无以复加的丑闻!
只是,查出来又能怎样?对方对自己实在太了解了……没有证据的猜测报上去,并不能改变什么,反而会让自己配上未来。如果是范夫子那样的纯人,肯定毫不犹豫的去做,可平生只尽八分心的文彦博,是断不会做的。
文彦博满是自嘲的叹息起来。然后把自己关在屋里半晌,写了一篇简短的密报,亲手将凝在一根铜签上的漆棒,在烛台上烤熔了,糊上信封的封口。趁着烤漆未硬,他从袍袖里拿出自己一枚印章,盖了上去,接着又从书案的一个木盒里拿出三根羽毛粘在烤漆处。
做完这一切,文彦博又是长叹一声,道:“来人,八百里加急送汴京!”
第三二六章 哀莫大(上)
洛阳和开封之间,只有四百里而已,驿路如流星,朝发夕至。
是日暴雨倾盆,电闪交加,赵祯正在御堂中,与宰相们商定禁军清查空额后的安排……那么多空额查出来,不可能简单的一裁了之,相反,还得补上缺员,使禁军恢复战斗力。所以留多少、减多少,是个大问题,必然也会引起激烈的争执。
三司使自然想多裁一些,减轻财政压力。枢密院自然想多留一些,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而中书省则要帮着皇帝平衡两者,使结果兼顾国防与财政。
相公们争得不可开交,赵祯让御厨为他们备膳,吃饱喝足了好继续再战……相公们对此激动不已,有些人眼泪都下来了。这不是因为他们贱骨头,大宋朝是历史上最宠重臣的朝代,没有之一,什么样的恩典,都不会让他们动容,何况区区一顿御膳?
让他们激动的是官家的变化——怠政多年的皇帝,终于肯加班啦!这是要振作的信号啊!
相公们一边斯文的用膳,一边心潮澎湃道:‘大宋朝,终于要迎来转机了!’
赵祯也陪他们一起用膳,然而他的饮食很清淡,甚至不如大臣丰盛。对此,相公们曾经提出过批评,认为不合上下尊卑。但赵祯说,清清淡淡才是养生之道。大臣们说,那我们也陪着清淡。赵祯却不许道:‘别人会认为。寡人慢待了宰辅,令天下士人寒心。’
于是这副千古唯一的奇景。便在大宋朝上演了。
赵祯此刻已经略饱,正端着一碗二米粥。慢条斯理的喝着。突然见李宪从殿门外急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