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狼传-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严伍对军队中的新一代将领的戒心仍在啊。”一旁的米修维所思考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件事。
“目前我军诸军种中,以海军最为薄弱,这就要求我们尽最大努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军的陆军优势,那我们就只有一个选择,假道朝鲜。”仿佛对胡、严两人话中深意一无所觉的毕凌波目光幽幽的道。
“的确,我军东进攻日,朝鲜半岛是必取之地!那我们当前最主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在既不引起国际社会激烈反应,又能最大削弱南北韩实力的情况下,合理合法的进入朝鲜半岛。”邵震宇在说到“合理合法”4个字的时候明显加重了语气,室内的其他几人同时点头,的确,这是目前大家最大的难题。
“而且,北韩的百万大军与其说是我们的东北藩篱,不如说是金正彦个人用来和我国讨价还价的筹码更合适一些。从金正彦老子开始,就一直对我国身怀戒心,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对朝鲜高层中的‘延安派’的清洗就可以说明一切了。现在,他们部署的地对地导弹中数量最多的‘劳动—1号’的射程正好可以覆盖北京城。所以,震宇说得很队,我们这次兵发朝鲜,一定要尽最大可能得削弱南北韩的国力军力。”进门后一直没有发言的令羽补充道。
“这点大家不用担心,最迟4个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局面了。”胡松波幽幽道。
室内的空气一瞬间变得凝滞起来,“挑起南北韩内战,我军以援朝之名再战朝鲜!”相同的念头在所有人的心中一闪,另一个问题又同时浮上了诸人的心头,“万一美军介入,怎么办?”
“大家都在担心同一件事——国际社会的反应,尤其是美国的态度,对吧?”胡松波轻声道。
“是,主席。虽然近几年我军无论再军事理论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有了很大改善,在加上我国在战略纵身上对日本的先天优势。可以说,即使日本和南韩联手,再加上朝鲜。我军也可以稳操胜券。但,如果美军按照5027计划,大规模介入战争,那我军就必须和美军正面交锋,我军的胜算……不大。”米修维沉吟了片刻,终于下了最后的结论。
胡松波没有正面回答,他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缓步走到会议室内悬挂的大幅中国和世界地图前,室内的气氛一瞬间陷入了沉寂。
“的确,虽然一直有‘一个国家只有在战场上打败另外一个国际公认的大国,才能真正获得大国地位。’但我国和美国一旦发生大规模冲突,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让其他国家渔翁得利!”胡松波的声音猛然变得阴冷起来。
他继续道:“但我们绝对不可以因为害怕出现这种局面而不敢和美国正面交锋!也不可以在作任何关系到国运的决定时把宝押在美国一定会因为惧怕两败俱伤的结局而会全力避免和我国正面交锋的臆测上。”
静寂的会议室内,只有胡松波那特有的低沉嗓音还在持续回想:“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我国的一代代有识之士就一直在寻求着让中国复兴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个国家,经历了所少失败?为什么我们这个党能真正让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看到复兴的希望?答案很简单,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党,总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选择出最适合我们这个国家的道路,并领导我们的民族坚定的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胡松波的声音猛然开始变得高亢起来:“的确,我们在28年前制订了‘韬光养晦,全力发展经济’的策略。这个策略被28年来的成绩证明是绝对正确的。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现在不是我们要去招惹别人,是别人已经拿着刀子逼到了我们的家门口了!的确,影响一个国家的政府决断的因素中,有很多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我们中国,也绝对不可以因为惧怕这样的结局,而畏缩不前。毛主席曾进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孰若不信,皇天可鉴’为了我们国家能真正的实现复兴,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你要战,我便战’。”
“唰”室内的4名军人傲然而起,动作极为整齐的向胡松波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主席,解放军全体将士将永远坚持奉行‘党指挥枪’的原则。继续作国家和人民的坚强柱石!”
胡松波轻轻点了点头,转头看着地图继续道:“我们中国人,是唯一一个以龙作为图腾的民族。龙,是属于大海的!的确,我们拥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有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但,看看这地图吧,台湾、日本四岛……就像一条锁链,紧紧的锁住了巨龙归海的道路。还好,我们收复了台湾。”
他微微的抿了下嘴,果断道:“龙归大海!我们的对日作战计划,就叫‘龙归大海’。”
40分钟后 航母舰岛
令羽缓步走到舰岛上的扶拦处,傍晚的海风轻抚着他苍白的面庞,这4个月来,他消瘦了好多。
“阿羽”在令羽背后响起的声音是极为罕见的温和。“凌波,你是不是有话要问我?”令羽并没有回头。
“这几个月来关于你的那些传言,是不是真的?”毕凌波轻声问道。
“传言?什么传言?”令羽眉头微皱,转过头来问道。
“是‘鹰狼少帅’的婚事。”舰桥内传出了一个清亮悦耳的男声。
“呵,难得啊。‘军部三鹰’再度会聚一堂。”毕凌波微笑道。
“是啊,难得啊。”邵震宇微笑着步出了舰桥。
“干嘛?两堂会审吗?”令羽微笑道,虽然,他笑得有点勉强
“阿羽,我们,的确有事要问你。希望你如实回答我们,好吗?”毕凌波柔声道。
“问吧,我尽力。”令羽的声音中明显少了往日与这二位朋友相处时的温和,他那清冷的目光中也明显多出了一丝慎戒。
“阿羽,你,是不是和天军科研局的一个科研员有过感情纠葛。”邵震宇单刀直入的问道。
“高!和阿羽这样精到极点的人打交道,有时候不加掩饰比步步为营强的多。”毕凌波暗赞道。
令羽的左眉霍得一跳,他得嘴角浮现出一丝不易让人察觉得冷笑。他暗自下了一个决定。
“凌波、震宇,你们知道什么叫‘一见钟情’吗?”令羽的语气中极为罕见的浮现了那种真正的温柔。
“‘一见钟情’?阿羽,你说什么?”邵、毕对视一眼,浑身巨震。素来在女色上有“面冷心寒”之称的令羽竟会说出这四个字?“看来,传言不仅仅是传言了。”毕凌波喃喃道。
“的确,传言不仅仅是传言。”令羽微笑道。“怎么了?很惊讶吗?我们认识这么久了,我还不知道你们两个有探人隐私得爱好呢。”
“阿羽,我们并不想干预你的私事,只是,作为朋友,我们不希望看你继续这样消瘦,这样自我折磨下去。”丝毫不理会令羽语气中的挖苦,邵震宇以一种极为罕见的严肃表情道。
令羽平静无波的表情上出现了几丝裂痕,“朋友,是的,我还有朋友。”他喃喃自语道。
“是的,阿羽,我们三个,永远是朋友。毕竟,我们这条命,是你抢回来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会作你的兄弟。”毕凌波将一只手放在令羽的肩上,语气坚定的说道。
“谢谢你们。”令羽那毫无血色的嘴角浮现了一丝真诚的笑容。
“阿羽,你要真不想说,我们是不会强迫你的……”
“没事,放心,我很坚强的。”令羽淡淡道,他转身面向远处的大海,语气中流露的,是从未在任何人面前流露的温柔:
“我这辈子都无法忘记我见到她第一眼时的那种震撼。那种感觉,就像有人在我胸前重重的击了一拳。那双冷静清澈的眸子,那清冷脱俗的气质,我平生第一次发现自己有心弛神荡的感觉……”
第四部 铸犁为剑 第九章 “东方慕尼黑”
西元2007年12月25日 俄罗斯 莫斯科 克里姆林宫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了当时的清政府面前,历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东方帝国,竟没有一名懂得真正意义上的外交的官员。
虽然有“弱国无外交”的艰难现实,但在逆境中艰难求存的中华民族还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外交天才。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发动“洋务运动”而得到了“洋务亲王”之称的恭亲王奕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外交部长”。他在北京和英法两国的外交谈判中显露了极为灵活的外交手腕。以至于有史学家后来感叹:“如果道光之后的满清皇帝不是咸丰而是奕昕的话,再能启用李鸿章主持朝政,满清未尝不可中兴!”
其后,代替奕昕主持洋务运动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又担起了主持弱国外交的这副千钧重担,更因在列强的压迫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背上了百年骂名。
但在真正和李鸿章打过交道的西方外交官眼中,这位有着“东方俾斯麦”之称的东方人却是另外一副面孔,“李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始终在尽他最大的努力来维持他国家的利益,但遗憾的是,他手中的筹码太少了!”。在西方的外交界,一致公认,李鸿章,是那个时代最为伟大的外交家。
由于政治的原因,李鸿章在他身后的历史上一直戴着一顶“卖国贼”的帽子。但我们在读完那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的历史课本后,在我们大骂“李鸿章丧权辱国”的时候,有几个人能想到,在当时那样悬殊的力量对比下,作为中国的代表,李鸿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牺牲,他没有不作牺牲的权力。因为,他手中根本没有可以用来同西方列强讨价还价的资本!
更有几个人知道,在当年的万国运动会上,各国国旗伴着各自的国歌依次升起。但当中国的黄龙旗升起时,现场却是一片沉寂,旋即响起了西方人的阵阵嘲笑——中国,这个远东大国,竟然连自己的国歌都没有!
而就在此时,一名七旬老人,步履蹒跚的走到黄龙旗下,傲然挺立,用他那嘶哑的嗓音,以一个老人所能发出的最大音量,高唱了一首他家乡安徽的民间小调“茉莉花”。
运动场上的喧嚣一瞬间归于沉寂,旋即爆发出如雷的掌声。历来崇尚英雄的西方人用自己的方式,来向这名拼死捍卫他国家尊严的老人致敬。在这些西方人眼中,他们面前的这位老人,就是他所挚爱的中国的真正脊梁!
“大丈夫生于世间,当如是”端坐在大厅外的接待室中,正等待着与俄罗斯总理久加诺夫做最后一次谈判的中国外长史良节合上了手中的最新版《李鸿章传》,这本以在2003年才解密的关于李鸿章的大量资料为基础,在2005年出版的李鸿章传记是史良节的最爱。
在同为外交官,也同样来自于江淮大地的史良节心中,自己的这位安徽老乡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国内外公认的“李鸿章后中国最为优秀的外交家”——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
“外长,时间到了”史良节的随员詹华走到他身边,轻声提醒道。
史良节缓缓站起,大步走进了谈判大厅。
久加诺夫再次仔细打量了自己面前这位中国人一次,他心中相当清楚这位谈判对手的分量。
就在半年前,自己面前这位年仅37岁的中国外长率团秘密出访西欧,在长达150天的秘密谈判中,成功地利用美国在第二次海湾战争后制造的“新欧洲(东欧)、老欧洲(西欧)”矛盾,将德、法两国拉出了美国主导的对华制裁同盟,随后又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拉拢意大利、比利时和北欧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