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传-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对抗。
黑侠出现,全城震撼,701首脑熊菊大为震怒,派队中徐夕旧情人若兰去引黑侠归顺。若兰出现在图书馆,TRACY误会这女子是自己情敌,出言骂她,殊不知因为自己表现与徐夕关系密切,将自己卷入这极度危险的漩涡中。徐夕为保护TRACY,化身黑侠强把TRACY带走保护,TRACY抗拒这黑侠怪物,想不到其实黑侠就是她意中人徐夕。
第二部分
物极必反 彷徨苦闷闯新路(5)
黑侠与石SIR一起对付701部队,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希望没感情的若兰能找回感觉;另一方面为了正义,又想将这帮恶棍消灭。最终,黑侠见自己无法改变若兰,在无法选择之下,将若兰与701部队一起消灭。他虽然伤心,但发觉自己与TRACY已寻到自己一直想拥有的东西——爱!
李连杰听完了徐克的介绍之后,认为这个故事有点意思,有意接这部电影。
徐克说:“黑侠”讲了一个新时代的英雄故事,题材有点奇幻,我还是希望你能来当男主角。”
李连杰很爽快地答应了。
《黑侠》一片都是名星,除李连杰外,还有刘青云、莫文蔚、叶芳华等人。
接拍《黑侠》之后,李连杰便苦心钻研如何演好黑侠这个人物。他认真地阅读剧本,琢磨人物。他认为这部电影要给人一种神秘感,要塑造出徐夕人物的双面性格,作为侠客的一面要酷、要神秘,还要有侠气豪情。包括服装的造型都要独特,一身黑色劲装,一顶黑礼帽,一个黑面具。而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徐夕,要斯文、善良,是一个典型的好男人。他在图书馆做一名普通职员,平时笑面对人,挂上一个耳塞,享受知识所带来的快乐。作为最厉害的杀手,现实中的徐夕深藏不露,韬光养晦。
黑侠这个人物不但有双面性格,还重情重义,而且这种表达情义的方式是用行动而不是用言语。怎么表现这一点呢?李连杰分析了剧本,认为自己在表演的时候要注意以下方面:
整剧中,徐夕不宜多说话,但说出来的话都很深刻。就如黑侠对莫文尉说的那句“说自己有用的男人不一定有用,有用的不会说”,这是黑侠的本色。
表达黑侠的情义,救自己的学生若兰是一场重头戏,为了她,黑侠不顾生命危险从飞虎队手中把她救出,而对换来的那一刀却没有半句怨言。
当若兰见到莫文尉救快要摔下去的徐夕时,也触景伤情,想起了当初教官在训练时同样救自己的情景,内心有所触动。在这场戏中,自己的眼神一定要表达出一个男人的柔情与平静,用真情打动人。
分析完剧本后,李连杰开始想武打设计的总思路。
李连杰觉得徐夕这个人物的武打动作设计一定要该出手时快如闪电,干净利落,一招致敌于死地,行动时来去如风,来去无踪。不做动作的时候则柔柔弱弱,像一个文弱书生。为此,李连杰认为要注意细节的塑造,在细节上体现黑侠的武功会比大开大合的打斗更震撼人心。如他在图书馆里接住快要倒地的莫文尉和在厕所对付那个小流氓的细微动作足以表现其身手之不凡。那雨中头也不回的后踢高抬腿以及单手撑地侧腿两个动作更要让人拍案叫绝。
《黑侠》在开拍之前,李连杰天天呆在书房里分析剧本,利智觉得奇怪,说:“你是不是准备不当演员,转行搞电影研究了?没见你拍电影这么严肃过。”
第二部分
物极必反 彷徨苦闷闯新路(6)
李连杰笑着说:“不是,我只是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不能演砸了。”
利智说:“能不能像黄飞鸿与方世玉系列那样火爆?”
李连杰想了一下,说:“这不好说,电影好不好观众说了算,拍电影就跟怀孕一样,没有出来前不知道是男是女,电影没有公映前谁也不敢说火还是不火。”
不久,《黑侠》开拍,总投资为6000万美元,影片出来后,《黑侠》因其新颖的故事、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场景征服了观众,李连杰在片中除展现了刚劲猛烈的打斗外,还展现了他的演技,他在演绎与莫文蔚的微妙爱情、与刘青云的朋友情谊时含而不露,颇为出彩。
香港媒体评价《黑侠》时说道:“《黑侠》是徐克的想象力与李连杰功夫在《黄飞鸿》之后的又一次完美结合。而莫文蔚、刘青云等人的加盟也为该片锦上添花。”
六年之后,徐克再拍《黑侠》续集,不知是因为觉得没有意思还是因为档期问题,李连杰没有出现在续集里面。徐克于是挑选了五位极具潜质的年轻人,组成影坛“新五虎将”。
徐克这次看上了身形强健、身手灵活、外貌跟李连杰有几分相似的安志杰,由他来接棒演出《黑侠Ⅱ》。
《黑侠Ⅱ》的主演安志杰对李连杰演的黑侠也有一段评论,他说:
成龙和李连杰都是我的偶像,在美国的时候曾经拜袁和平为师。李连杰的功夫好,打架的真实感表现得特别到位。我在拍摄的时候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力去做,想每个动作都做出自己的特色。
我是拍完《黑侠Ⅱ》才看第一部的,希望这样能拍出自己的特色。感觉第一集的暴力成分比较多,第二集更有日本卡通的感觉。
李连杰主演的《黑侠》虽然反响不错,但是没有像《黄飞鸿》那样引起强烈反响。这让李连杰的心里若有所失,感觉自己下了很大的功夫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自己的问题?还是电影市场的问题?还是《黑侠》电影本身的问题?这部影片从哪个角度看都达到了具有轰动效应的实力,为什么只响不爆呢?李连杰找不出答案。
在这种恍恍惚惚,不知道方向的状态下,李连杰接拍了《杀手之王》,用李连杰的话说:“接拍杀手之王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思想,导演怎么说我就怎么演。”
第二部分
物极必反 彷徨苦闷闯新路(7)
《杀手之王》由新锐导演董玮执导,讲一名老人请世界第一杀手——“炽天使”刺杀日本财阀,原因是对方于中日战争时曾令他家破人亡。在重重包围下,日本财阀死于杀手之王的枪下。但是财阀生前曾设立复仇基金,谁能查出并杀死幕后主脑与杀手,就能得到一亿美元。于是乎,世界最出名的杀手都虎视眈眈,连财阀的孙子塚本英二都率领世界第二号杀手灰狼等加入。在角逐这笔财富的人当中,还有一对名不经传的拍档鳄鱼和小富。小富渴望赚钱回乡建屋,鳄鱼则是个到处骗吃骗喝的九流混混,他以计谋借小富身手,合力角逐复仇基金,却在无意中引祸上身,被人到处追杀。
在这部影片中,鳄鱼由曾志伟演,小富则由李连杰演。
这部电影是1998年拍摄的,情节上紧张火爆,枪林弹雨,拳脚相加,李连杰的一身好工夫又得到了尽情的施展。但是,虽说他是第一男主角,在这部影片中,演技实在差强人意,可能是不在状态中,李连杰扮演的杀手小富那张脸始终板得紧紧的,偶尔故作憨厚。本片中,李连杰除了武打动作好看,没有其他东西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部影片,倒是成就了扮演老混混鳄鱼的曾志伟。曾志伟五短身材,其貌不扬,但在香港演艺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演电影、作主持,口才相当好。按理说,长相丑陋的演员只能跟在英俊的男演员身后做陪衬。可曾志伟偏偏不信邪,偏要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路来。出色的演技,敬业的精神,曾志伟获得了成功,更有意思的是,他对自己的五短三粗始终充满了信心,甚至认为沙哑的嗓音都推动了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从外形上讲,曾志伟甚至可以归于“丑星”的行列,扮演的也大都是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他就是捕捉到了这些小人物身上个性化的东西,演起来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这部影片出来后,李连杰对曾志伟的演技佩服得五体投地。
《杀手之王》的平庸又让李连杰陷入思虑之中,他对利智说:“连拍了两部影片,好像都没有找到感觉,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你想想,新的路在哪里?”
利智说:“你不用着急,先好好休息一下。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再谋划不迟。”
利智见李连杰处于电影创作的停滞期,便想趁机让他好好休息一下,不要太操劳。一有空就约李连杰到处去玩。那一段时间,他们两人走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李连杰玩得很开心,说:“想不到香港还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
随后,他们又到东南亚各国去旅游,就在他们纵情山水的时候,李连杰接到了《黑侠》武术指导袁和平的电话,袁和平对他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黑侠》一片成为了第二十届纽约亚太电影节开幕和闭幕的电影。你在片中展示的神奇功夫令美国人大开眼界,好几个美国导演想找你合作。”
李连杰听后,大喜,马上知道拍完《黑侠》与《杀手之王》后自己不高兴的原因了,自己的潜意识里想拍出具有世界极水准的武侠电影来。
多年以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当时的想法与心态:
记者:你的相貌、动作和性格被中国观众认为最符合传统的武侠义士形象,你也因此在国内影坛留下了许多经典,为什么在最巅峰的时候选择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
物极必反 彷徨苦闷闯新路(8)
李连杰:啊……这是一个(想了一会儿)很简单的问题,(马上纠正)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正常的发展。中国的文化有很多的精华,并没有太多人知道。我们当然希望这个精华给亚洲人、欧洲人,让全世界的人知道,那么就要走出去。
对于我来讲,面对的是已经在亚洲的成功,重复自己是毫无意义的。就像我拿了5年(武术)冠军,再拿第6年第7年时,总有结束,有被人干掉的时候。人最大的敌人是自我,要挑战自我。我从一个很熟悉、自己已经控制了一切的环境,走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挑战自己,这是人生的一个过程。
从李连杰的总结中可以看出,他不甘心做一个亚洲明星,他要做一个世界级的明星。
前进的道路明确之后,李连杰便与利智谋划如何成为世界级的明星。
利智对他说:“多年的人生经验告诉我,要在一个地方有所发展,必须先进入那个圈子。你要成为世界级明星,就必须进入好莱坞这个世界电影工业中心。”
李连杰觉得利智的话言之有理,成龙进入美国之后,靠《红番区》打开了市场,成为了国际巨星。早些年,李小龙也是在好莱坞发家,靠四部影片成就了国际巨星的地位。就是擅长演文戏的周润发也靠《喋血双雄》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李连杰担心地说:“你说我是先到好莱坞去拍片呢,还是再在香港拍一部好一点的影片,成功打入北美市场后,再进去。”
利智想了一下说:“我觉得香港目前这一段时间很难出现反响很大的影片了。”
“为什么你这么肯定?”
利智说:“你看看,尽管电影人再三努力,观众对新片的反响却每况愈下。不单是你李连杰,就是成龙、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等大牌明星的影片,都失去了昔日一呼百应的感召力,票房收入节节减退。这是为什么呢?这与电影市场有关,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的香港电影总体上陷入了僵局,市道低落,许多电影都不卖钱,片商愁眉不展,在这种大趋势下,很难出现轰动性的电影。有一篇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