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说天下系列-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项王问骑兵们:“怎么样?”骑兵们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项羽杀出重围,来到乌江边上。乌江亭长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希望大王快快渡江。”出乎意料,项羽大笑,说:“上天要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接着项羽就把自己的战马送给了亭长,始终不肯渡过乌江。
项羽命令骑兵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项羽勇猛非凡,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十人,身上也有十几处创伤,他在交战中看到汉军骑司马吕马童,就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汉军一片沉寂,忘记了厮杀,项羽平静地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礼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一代枭雄走完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项羽死后,楚地全都投降,只有鲁县不降。刘邦率领天下之兵本想屠戮鲁城,但最后考虑到他们为君主守节不惜一死,心中佩服,就让人拿出项羽的头。鲁县见了终于死心,向汉降服。当初,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鲁县又是最后投降,刘邦按照鲁公封号的礼仪把项羽安葬在穀城并亲自给他发丧,为自己的敌人流下了惋惜之泪。
项羽败局已定,但是仅凭刘邦的实力还难以置其于死地。刘邦早就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关键时刻当然要借助韩信和彭越的力量。刘邦早年视金钱如粪土,成为诸侯以后照样“视封地如粪土”,有好处,追随者自然蜂拥而至。传说中的垓下之围、十面埋伏就是这样形成的。但是民间的历史忽略了刘邦这一战的气势,却让“霸王别姬”的故事赚取了无数人的眼泪。
第五章 几经波折终为汉
1。 出其不意,智收兵权定天下
汉五年十二月(前202年),北风怒号,大雪纷飞,天寒地冻。
一支庞大的队伍逶迤行进在广袤的平原上,所过之处,留下了凌乱的脚印,不一会儿又被大雪覆盖了。在这种境况下行军的兵士,并没有叫苦连天,反而显得十分活跃,战争结束了,他们心中酝酿着许多许多愿望。
饱经忧患的中原大地在雪中显得那么宁静,但是坐在车上的一位“老人”心中一点儿也不宁静。在与项羽一次次的交锋中,他没有承认过自己老了;在一次次被迫逃亡时,他也没有认为自己老。楚汉两军都看到了,他刘邦是一个多么能忍的人,称不上英雄,也不是平常人。此时,楚汉之争结束了,他终于有片刻宁静去想一想了,五十五岁,两鬓斑白,他终究已经老了。
刘邦在车中叹息了一声,随即掀开车的门帘,凛冽的寒风吹到他的脸上,他感觉到刺骨的凉意,刚才昏昏欲睡的感觉一扫而光。现在是什么时候?怎能轻易伤感呢?大事还没有结束呢。
这时的刘邦其实并没有沾沾自喜,现在天下谁的兵力最强,当然是韩信!韩信、彭越、英布三人是楚汉之争中的关键人物,他们向楚,则汉灭;向汉,则楚亡。其中最最关键的还是韩信,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韩信也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项羽一死,天下局势大变,韩信一下成了刘邦的心腹之患。有两件事,刘邦一直耿耿于怀,楚汉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韩信两次“要挟”刘邦,第一次是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第二次要求刘邦给他地盘……
刘邦陷入思考中,也许还夹着一丝忧虑。
车辙轧在雪地上,发出“咯吱”的声音。“咯吱”的声音突然停止了,一个兵士来报:“张良求见。”刘邦从沉思中醒过神来,说:“到车中一谈。”张良掀开车帘进去,很自然地坐在刘邦的旁边,两人名为君臣,但是在感情上是非常亲近的。张良问:“主公这次匆匆前往定陶,是对韩信不放心吧?”刘邦嘿嘿一笑说:“什么也瞒不过子房的眼睛呀,不知你觉得如何?”张良道:“天下一定,四海归心,韩信是该归还兵权了,但是主公还是不要事先派兵士传令了。”刘邦感慨地说:“子房想得周到。”
随即,刘邦问左右:“离定陶还有多远?”“大概有九十余里。”“嗯,吩咐下去,不要太过声张,加快行军速度。”
张良的一句话提醒了刘邦,韩信手握二十万大军,是个极其危险的人物,而刘邦并不知道韩信此时到底有什么打算,就行军打仗来说,韩信是个天才,刘邦自愧不如。当然不能打了,不能打,刘邦自言自语。觉得只能赌一把了。还是张良的主意好,韩信就算要反也要有个考虑的过程吧,我就把这个“过程”省略掉……
刘邦军队到达定陶时,正值黄昏时分,风变得小一点,但是雪仍没有停的迹象。今天是个好天,适合出其不意,刘邦心想。城门上的守卫看到军队,似乎有一点点骚乱,张良喊道:“是汉王来看望你们齐王来了,赶紧开城门。”沉寂了一会儿,大门缓缓打开,一小队卫兵鱼贯而出,领头的非常恭敬地对刘邦施礼,说话非常乖巧,“我们已经禀报齐王……”
再说韩信完成“十面埋伏”并助刘邦剿灭楚军的军事人物后,并没有在垓下战场停留太久,战利品是有的,韩信不想和刘邦争夺,还不如回到自己的封地上清闲几天。韩信觉得天下始终要重新分配地盘的,但是他韩信并不去争,他相信自己的才能,即使不动兵戈,也能封王封侯。
几天来,韩信和几个将军一直在室中喝茶,谈论兵法,正谈到起劲处,突然听到有人慌慌张张来禀报,说汉王到了。韩信与众将军面面相觑,来不及多想,忙起身前去迎接。
外面人声嘈杂,韩信远远就看见刘邦等人,迎上前去说:“主公,你来得好突然呀!”刘邦面带笑容,拍拍韩信的肩膀说:“怎么?你不欢迎我?”韩信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刘邦也不用别人引路,径直走进大厅,韩信紧跟其后,一大帮人——包括刘邦的随从、韩信的随从都落在后头。韩信一边走一边想:“这老头子什么意思呀?莫不是又像上次一样?……”
刘邦做出漫不经心的样子,左看看右看看,然后拿起显眼处的军印,摩挲着,对韩信说:“现在天下太平了,你劳苦功高,不用在此地受累了,封你为楚王,到下邳建立国都……”这几句话声音虽小,但是好多人都听到了。灌婴这几年一直做韩信的部将,听出刘邦的夺兵权之意,就有维护之心,说:“汉王,齐王……”张良示意他不要说下去,其他人都静默无声,看着君臣两个。
韩信心里一愣:汉王呀汉王,你又对我来这一套呀……他静了静神,镇定地说:“谢汉王!”让人看不出有什么表情。张良松了一口气……
突然被毫无理由地收回兵权,谁也不知道此时的韩信在想些什么,后世的史学家有诸多的猜测和评论,也许韩信确实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并无反心;也许韩信在那种形势下来不及多想,只能做出那样的回答,事后也觉得不公,但是终究认为反反复复不是大丈夫所为……不管怎样,韩信的一个决定改变了一段历史。
厅外,众将军围住韩信,欲言又止,韩信摆摆手:“大家不用说了。”
厅内,张良对刘邦说:“韩信忠心可见……”刘邦微微颔首,他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了,不管真心还是假意,韩信还是表示对自己的臣服。二十万大军,足以保证他顺利登上帝位。
消灭项羽这一个最大的敌人后,刘邦面临着一重重的考验。楚汉之争,韩信居奇功,天下平定后又手握重兵,刘邦要稳得天下,第一步就要收回韩信兵权,刘邦迅速决断,让韩信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灭了诸侯杀机,给天下以安宁,刘邦的做法得到后世许多思想家的赞誉。自此以后,刘邦从军事实力到政治影响力都达到了“唯我独尊”的地位,后来的称帝定都也就顺理成章了。
2。 从谏如流,定都称帝建社稷
刘邦收回兵权,就在定陶住了下来,避过寒冬。三军在此得到休息,刘邦也开始描绘自己未来的蓝图,不打仗了,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冬去春来。
大势所趋,刘邦接下来肯定是要称帝的,但是尧舜圣君可都是别人推举出来的,此时的刘邦还缺几个推举的人。刘邦想了想,觉得张良是个聪明人,给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自然会明白。于是刘邦就找来张良,问他:“现在天下已定,我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张良说:“天下平定,四海归心,下一步应该称帝了。”刘邦就为难地说:“我为天下诛暴秦,平定诸侯之乱,根本没有想到做皇帝呀,别人会误认为我是别有所图……”张良一听就知道刘邦话里有话,就说:“帝位是天下人给您的,而不是您窃取的,只有您能分封天下诸侯,您不称帝,谁会称帝呢?”一句话说得刘邦眉开眼笑。
二月,刘邦在张良的一再催促下,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越王,这两大枭雄成为刘邦的臣子。二王就任前,张良多次出入他们的住处,不久,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
刘邦就是在等候别人的推举,此时他喜不自禁,恨不得马上称帝,但是刘邦脸一沉,说:“我出身贫寒,能带领大家扫灭暴秦,是我幸运,也是天下诸王的功劳,我怎么能一个人独占功劳呢?”一句话把韩信等人噎回去了,韩信走后,刘邦又怕自己说的话太重,打击了各位的积极性,就派张良去慰问。接着韩信等人又上书,刘邦又拒绝,一来二去,刘邦觉得也差不多了,自己也年纪不小了,不能再推辞下去了。最后一次,韩信带领诸王亲自跪请,“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韩信说得声情并茂,十分恳切,韩信回忆起刘邦的知遇之恩,心中还是很感激。刘邦听了也十分感动,马上拉起了韩信,顺水推舟地说:“既然这样说了,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汉五年(前202年)二月二十八,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刘邦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其妻子吕雉由王后晋升为皇后,儿子刘盈由王太子晋升为皇太子。不可一世的秦始皇被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战无不胜的西楚霸王也黯然离开了历史舞台,两人的背影成为大汉帝国开国皇帝登基大典的一抹背景。这年的刘邦五十五岁了,已经是一个两鬓雪白的老翁了。
同年六月,刘邦与开国重臣商讨,学习周朝,定都洛阳。接着,刘邦就移驾洛阳,派官员修葺洛阳宫室,加固城墙。一时间,洛阳天下工匠云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定都洛阳似乎非常合理,周朝时在此建都,历经几百年,洛阳城一派皇家风范,修葺总比重建要好。刘邦心里算过这样一笔账,觉得在洛阳定都符合国情,群臣也无异议,但是,此时有一个人站出来坚决反对在洛阳建都,此人只是一个小小的戍卒。
这个人名叫娄敬。娄敬当时去陇西服兵役,途经洛阳,看到洛阳大兴土木,就向此地的老百姓打听,百姓告诉他:“皇上要在此建都呢!”同伴们一番欷殻В慈闯聊抻铩B此淙恢皇且桓鲂⌒〉氖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