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闺by子夜妃子-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很机灵。
明明知道她是溺水受寒,却只含含糊糊的说受了风寒,还知道还怎样在恰当的时候表忠心……
冯嬷嬷一直就喜欢聪明的小姑娘。
沈陌言心中渐渐有了打算。
第二十二章 扬州
更新时间20131016 23:29:45 字数:2155
冯嬷嬷过继之事,出乎意料的顺利。
思思本就是父母双亡,自己卖身到沈家为婢女的,平日里见着冯嬷嬷和善,多有亲近之心。而冯嬷嬷对府上的小姑娘们一向照顾有加,好几个没有母亲的丫鬟都有心认她做干妈,只是恐人背后指点说攀高枝,一直不敢主动提起。
如今沈陌言不过派蒹葭在思思面前露了个口风,她就自己寻了过来,跪在冯嬷嬷面前,立下誓言,以后定会孝顺嬷嬷,归于冯姓。冯嬷嬷想着自己过世多年的夫君是姓赵,便让她从了赵姓,留在家里招婿,赵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此番可算是皆大欢喜,思思从此在沈陌言面前地位不同,也渐渐说得上话了。她倒是依旧和从前一样,做着自己的分内事,从不多说一句话,倒有些处变不惊的模样。只是每日必定给冯嬷嬷问安,服侍细心周到,如同亲生女儿一般。冯嬷嬷见着心里越发欢喜,打定了主意要为她寻个好夫家,这些都是后话。
沈陌言的身子渐渐好起来,只是天气越来越冷,丫鬟们屡屡拦着,不敢让她出去吹冷风。只在房间内烧了火盆,大家围坐在一起,烤些蚕豆,芋头,番薯之类的,倒也能打发时间。离北方越来越远,周遭的景致越来越陌生,偶尔经过一处,能看到青砖黑瓦,屋檐下还挂着几串小灯笼,小孩子们个个粉粉嫩嫩的,手里举着糖葫芦,露出大半截白胖的胳膊。
只是可惜已经是秋天,看不见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景象,倒是能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花,有些已经败了,却仍能看见头上束着各色巾带的年轻女子划着小船在其中穿行,清朗的笑声能传得极远。
毕竟是江南啊。
一片秋意阑珊中,还能见到池中漾菡萏,檐下雁呢喃。沈陌言对江南的向往之心就更深了。她开始掐着指头算时间,只是手上没有地理志,她身边又没有个见多识广的老人,也不知道具体到了哪一处,只能听护卫们说,还有约摸三四天,就能到扬州了。
出乎意料,就在这个一片悲寂寥的季节,她竟没有思乡……
随着上岸的时间越来越近,沈陌言的心情愈发雀跃了。她心情大好,吩咐护卫们到河里网了许多又鲜又美的大鱼,准备到庄子上以后将它们风干,然后等到闲暇的时候,吩咐人送回燕京去。
护卫们个个撩着袖子,干得热火朝天,丝毫不忌讳这冰冷的湖水。倒是冯嬷嬷,熬了一大锅姜汤,非要他们灌下去不可。沈陌言从窗口看见那群护卫个个苦着脸,却不得不喝下姜汤的模样,不由掩袖而笑。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
这一天,沈陌言正靠在软枕上浅眠,就感觉到船重重的停了一下,然后有巨大的抛水声。睡眼朦胧中,看见白露一脸兴奋的走了进来,“小姐,扬州到了!”沈陌言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随即唏嘘不已。真到了扬州,却又有些不安起来,这是不是叶公好龙?
一行人又在船上歇了几个时辰,护卫们调来了十几辆马车,手脚麻利的帮着丫鬟们搬东西,忙得不亦乐乎。沈陌言最后才由蒹葭扶着下了船,踏上地面的那一刻,突然觉得有些不踏实,甚至晕眩了一下,才能渐渐习惯这硬邦邦的地面。只是走路的姿势仍有些奇怪,好在很快就上了马车,倒也没有人觉察到这个异样。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就在耳畔一片丝竹声中,马车缓缓驶向了离运河不远的田庄。透过马车的窗口,可以看见一排排房屋在渐渐远去,道路两旁的景色越来越荒凉,周边长了许多不知名的野花,有些是紫色的,看着像是小小的菊花,却更显淡雅一些。有些是白色的,中间有一圈黄色的花蕊,迎风摇曳,叫人恨不能采上一捧才好。
若不是顾及到后头跟了不少护卫,沈陌言还当真会让婆子去采一把。
到最后,野花也消失在眼帘,取而代之的是稀稀落落的老树,有一些树皮已经龟裂开了,就好像夏天里被曝晒的土地一样。渐渐的,有了稀稀两两的屋子,和才下船时看见的那一排排楼阁完全不能相比,墙面似乎是用泥巴糊的,有些已经开始剥落,屋顶堆了一层厚厚的茅草,看不见砖瓦。这样古朴的房子,沈陌言见所未见,只觉得稀奇。
一旦下雨,这样的屋子岂不是岌岌可危?
马车渐渐颠簸起来,似乎是路不太好走,沈陌言被晃得左右摇摆,若不是丫鬟扶着,险些一头磕到车壁上去。过了好一会儿,马车才渐渐放缓了速度。沈陌言缓了缓,撩开了帘子,她彻底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湛蓝的天际下,一片又一片绿色的庄稼,就好像绿色的波涛,绵延到看不见的远方。就在那天地交接处,能看见渐渐暗淡下去的天色,还有飘着的一缕缕炊烟。就在这片绿色的庄稼地的不远处,一排房子映入眼帘。
而马车就在房子前停了下来。
来迎接他们的是沈夫人当年留下的人,大概五十岁上下,头发盘得光溜溜的,看起来很精神。这么多年,一直是她们守在这里,由他们家男人上京交一部分收成。沈陌言也隐隐听说过,似乎这些人一年是十两银子的工钱,干活很卖力,不过庄子小,一年其实没有多少收益。
沈陌言微微颔首,打赏了她们二两银子,这才由着她们迎了进去。
这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四合院,有两个耳房,两个西厢房,两个东厢房,还有两个北房。周围栽了不少桂花树和桑树,屋檐就掩藏在绿叶里,显得非常幽静。而迈入门槛的瞬间,就觉一股清新扑面而来,沈陌言扫了好几眼,才发现就在院子的角落里,种了几蔟不知名的白花,看样子和牡丹有几分相似,只是纯白无暇,香气十分浓郁。
沈陌言觉得很满意。
第二十三章 美食
更新时间20131017 12:05:11 字数:2098
冯嬷嬷也察觉了,她指着那簇白花,笑吟吟的说道:“那是栀子花,年轻的小姑娘经常采来戴在头上,别在衣襟上,也有插在花瓶里的,小姐要不要试试?”沈陌言眼睛亮晶晶的,点了点头。
蒹葭抿着嘴直笑,和碧落两人,一人拿着剪刀一人端着盘子,采了一大盘。沈陌言挑了两朵最大的,垂下头,让冯嬷嬷替自己戴在发髻上。余下的一朵,挽在了袖子口。周身都萦绕着清香,沈陌言心情大好,也不要丫鬟陪着,自己在院子里转悠,还回头说道:“剩下的花,你们都拿去分了吧。”
丫鬟们屈膝应是,你替我簪花,我替你挽袖,笑成了一团。
沈陌言嘴角微微勾了起来,从院子的一头走到了另一头,觉得比自己在燕京城居住的院子要大一些。而且自己是这里唯一的主人,总有一种别样的滋味。在院子北面有一口古井,和燕京城的那些井比起来,显得开阔许多,大抵是南方雨水充沛的缘故。
许是怕蚊虫叮扰,所以院子里除了几株栀子花并没有多栽种旁物,显得空落落的。沈陌言暗暗点头,她可不希望自己某一天出门,脖子上,头上落了一层冰冷的虫子。落叶归根固然是诗意,可落下来的若是虫子,那可就令人高兴不起来了。
冯嬷嬷就带着丫鬟们开始收拾屋子,好在几个房间早在她们来之前就已经重新整理清扫了好几遍,窗明几净,一看就让人赏心悦目。沈陌言就细细问了那两个沈夫人陪房的情况:“看着也是精明的人,怎么在这小庄子上呆了这么多年?”
冯嬷嬷显然也有些了解,回答的很快:“这里的是两兄弟,一个叫郑显,一个叫郑贵,他们祖上就是扬州的,这里也算是他们的家乡。本来是要去燕京的,后来夫人过世了,他们想着还不如就在扬州待下来,虽说工钱不多,但养活一家人却也不是什么难事。”
沈陌言微微颔首,没有多说。这座田庄虽然只有两百亩,可都是良田,收成一向很好。他们自己种些小菜,还能贴补家用,日子肯定不会太艰难。她又在院子里左看看右看看,直到微微觉得有些乏了,才回到了房间,坐在窗前的榻上,出了会神。
等到晚间,沈陌言从净房出来时,热气腾腾的晚膳已经摆上桌了。郑显家的和郑贵家的都站在旁边服侍,郑显家的略微有些木讷,话很少。倒是郑贵家的很善言,说了一大番客气话:“都是乡下地方,没有什么好菜,市集上又怕不洁净,挑了一上午才买了些活的江虾。其余的都是自家田地里种的,倒还算新鲜。”
沈陌言点头,视线落在了桌上。目光所及处,五颜六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什么都有,还真是费了不少心思。一旁的冯嬷嬷看着,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郑显和郑贵家的就齐齐松了口气,她们还真怕这位二小姐是个娇气的,不好服侍。
“这是珍珠翡翠白玉汤。”郑贵家的十分机灵,见沈陌言的视线落在哪,便开始介绍,“这是蟹粉芙蓉鱼片,这是菊花大明虾,这是桂花白果红枣汤,这是秋叶海棠……”都是些诗情画意的名字。
沈陌言却暗自觉得好笑。所谓是珍珠翡翠白玉汤,不过是一些白豆腐,菠菜,再加上几个肉圆子,而秋叶海棠只是一盘黄花菜……不过,她能知道这些名字,也算是花了许多功夫。她就笑了起来,“以后你们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就是,和我未来前的时候一样,也不用在我跟前服侍……”
郑贵家的也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了,还以为是这位二小姐不喜欢这些菜式,脸色一白,就要跪下告罪。却被冯嬷嬷拦住,她笑呵呵的说道:“我们小姐是最好相与的人,也不是那吃不得苦头的人,你们不用诚惶诚恐的。知道记得,别在外面多说什么,旁人问起来,只拿话敷衍过去也就是了。”
她们都是曾经在沈陌言的外祖母身边做过三等丫鬟的,知道主子的事情不能乱说,都齐声应是。郑贵家的更是连连保证:“嬷嬷只管放心,我们和我们家那口子都不是爱多嘴的人,只说是有人租了这座院子,并不敢多言的。”
冯嬷嬷见她们都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不再多说,一心一意的服侍沈陌言用膳。沈陌言慢条斯理的吃着饭菜,偶尔还夸上两句:“这珍珠翡翠白玉汤很清香,豆腐也很嫩滑…。。。”只是也只用了一小碗饭。
冯嬷嬷见着,不动声色的带着丫鬟们收拾桌子,待到郑显家的和郑贵家的告退以后,才低声问:“小姐可是不喜欢这些菜?要不我再去给您做点点心?”此时天色已晚,沈陌言当然不会再劳动冯嬷嬷,只是斟酌着说道:“好吃自然是好吃的。”又喝了小半碗红枣汤,“只是总觉得有股甜味,似乎不太下饭。
原来是这样!
冯嬷嬷想了想,说道:“要不,明天我亲自下厨?也和那些厨娘们说说,给您的菜里放点辣椒,提一提味儿。”沈陌言没有答话,却沉默了好一阵子,幽幽问:“你说,扬州菜,是不是都带着股甜味?”
要说是都带着甜味,那也太过片面。
冯嬷嬷就思忖着说道:“可能郑显家的和郑贵家的,在扬州住的久了,习惯了这边的口味。您初来乍到的,自然是不能适应。兴许这边的味道清淡些,也时兴放一些糖,我们和厨房说一声就是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沈陌言支着额头,望着黑漆漆的窗外,声音很轻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