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_净素道人-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殊时代造就特殊人物。不按常规执政套路出牌的官员,信奉的是“治乱用重典”的政治强权。
朴实就是死板,老实就是愚蠢,谦虚就是无能,圆滑就是成熟,虚伪就是老成。
老实人吃亏,老实人就会变得不老实起来;不老实吃亏,不老实的人就会变得老实起来。
真理多跨一步是谬论,真理早跨一步也是谬论,真理偏跨一步还是谬论。
投靠是背叛的开始,既然是投靠,就不存在人格,仅仅是为了利益,那么,谁今天为了利益而投靠,明天他照样可以为了利益而背叛。
能被收买的东西,同样也能被出卖。
矛盾和危机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个永恒的法则始终伴随和困扰在已经十分疲劳的中国人。有些事情你越是感到有希望,失望的可能性要会越大。
想在复杂的局势中站稳脚跟,就要把握一个原则: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不能得罪一个小人。
要经常警觉危机的到来,并给以迅速而果断的反击。
现实生活中,人的年龄越大,越往上层走,不管是正面的反面的,真实的面孔就越加模糊。这个世界就是半张脸组成的世界,谁都不可能让你看清他真实的全部;如果全部看清了,这个世界的秩序也许就要重新安排了。
在官场上,一旦失去了上级的支持,特别是上级的信任,那就意味着自己的政治生命出现了危机。
政界走得通的人,眼睛都是朝上而不是朝下的。
从政的人是要远离浪漫的,口头上总说张扬个性,其实随时随地都在抑制和扼杀个性。
政治人物不宜执拗,执拗很容易走上极端,走进死胡同。如果意识到自己错了,就应当及时回头,不要由于好面子而固执己见。常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政治人物,尤其是领导人物,应该有豁达的气量,宽广的胸怀,这样才会有广阔的视野,否则,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性格耿直是为官的大忌。
一个政治人物,尤其是一个政治领导人物,拒绝一切不同意见,将一切不同意见视为“流俗”,这是一种什么性质,会导致一种什么后果,中国人已经一再领教过了。政治人物应当有所畏惧,即尊重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尊重历史的经验教训,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应当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如果一个政治人物真的无所畏惧,天不怕,地不怕,对国家和百姓而言,才是真正值得畏惧的。
当了领导,就必然赋有了诸多政治体面,在以集团为单位的群体中,他是最荣耀的人。所以对领导最重要的处理,就是取消这种荣耀——撤职;对领导的最高奖励就是增加这种荣耀——提拔。所以,撤职成了官场中最具有震慑力的关键,撤去的不仅仅是乌纱帽,而是取消了政治体面和相关利益。
欲望是潜在心底的毒蛇,在它冻僵的时候,它不会伤害你;但当它苏醒时,它就会发出毒素。欲望是荡舟的风帆,凭借风帆驾驶船只,可以行程千里而不停止,但是放纵风帆而收不住,一定会有翻船的灾难。
有一句名言:我能抵挡一切,除了诱惑。为什么诱惑让人如此害怕?因为诱惑让人起欲望,欲望让人有非分之想,让人越轨,让人出丑。整个世界充满了诱惑,诱惑再多,欲望还是嫌不够。这是一个欲望的时代:社会千方百计鼓励欲望,物质占有欲和购物欲。“大众购物意向”成为经济健康的主要指标,“消费潜力”成为中国吸引世界投资的主要诱惑。
全球化经济的定义,就是永远在制造欲望,迫使人们不断地追逐欲望。因此,多余的不是欲望,而是欲望的欲望,是对欲望的需要,泛滥成灾的是诱惑。充斥社会的欲望符号让人觉得:一个人如果没有欲望,就是耻辱,就是落伍。只要有欲望,哪怕服药也行。
对于一个人的进退,自制是一件至关紧要的事。许多聪明能干的人常常就栽在自制力的缺乏上。可以说,人与人的角逐,常常是自制力的角逐。
常言道:“官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人在官场,虽然风浪险恶,危机四伏,但只要看准其中的“道”,就能如履平地。尤其是对上司,你只要投其所好,就没有什么风险了。你看马戏团的训虎员,每天与老虎打交道,他没有危险的原因,就在于摸透了老虎的脾气。弄清了这个道理,你就体会到了“狐假虎威”的滋味。
自卑感的产生是一种相互比较下的心理失衡的结果。人一旦发现这种失衡,就千方百计去寻求弥补,更加渴望和追求优越感。这种心理被美国心理学家称为弥补型心理,这种心理最容易导致贪权。
清醒有清醒的悲哀,糊涂有糊涂的快乐。清醒是只看见陷阱而找不着出路,把出路也当成了陷阱,故而只剩下悲哀;而糊涂则把陷阱也当成了微笑,在微笑中掉进了陷阱,是一种很危险的快乐。
人是十分容易屈服于罪恶和情欲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被限制,而在拥有权力时更是如此;那些在缺少权力时活得很谦恭的人,一旦拥有了权力,感到再没有什么能阻挡他的暴行时,往往也能表现得象魔鬼一样凶残。所以,制度是约束,更是一种保护;它约束的是你的私欲,保护的是你的生存权力。
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最可怕的敌人是朋友,最防不胜防的敌人是欲望,最迷惑人的敌人是感情。
23。5 关于君子与小人
大多数人装君子或者装小人,无非是在图谋较高的利润回报。在今天,小人的身份几乎是反叛伪道学的无形勋章。
苏辙阐发的“君子斗不过小人”的历史规律,是因为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中国封建政治的根本特征,是它的专制性和暗箱操作。封建皇帝为了坐稳宝座,消弭任何动摇自己地位的威胁,总是有意识地制造各种政治陷阱营造人人自危的氛围。朝廷上下往往充满猜疑、诬陷的圈套。而这正是皇帝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于是,竞相告密者有之,卖主求荣有之。功臣们在这一问题上稍有不慎,便会身陷绝地,轻者被剥夺权力,废黜官位;重则身陷囹圄,诛灭九族。
身处权力顶峰的皇帝,最喜欢的就是有人处处曲意奉承,让他充分感受到君临天下的滋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皇帝有此嗜好,自然会有奸佞小人看准机会,投其所好,从事政治投机,骗取皇帝信任。君子如果万一惹了小人,结局绝大多数可以预料:小人赢而君子输。这也许是中国封建政治机制运作上的一个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君子与小人斗法,结果多数是小人赢而君子败。因为那些庸庸碌碌的小人,虽无一技之长,却能凭着八面玲珑而飞黄腾达、左右逢源;会做事的不如会做人的,有功劳的不如没功劳的,英雄豪杰四处碰壁、历尽坎坷、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无能之辈、奸佞之徒春风得意、称心如愿,或捞大钱,或当大官,这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色,也是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悲剧。正因为这个缘故,历代的典籍,差不多全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却很少有教人做事的。它们所要向人们提醒的,就是只有会做人,就等于有了一切,否则你的能力再强,功劳再大,贡献再多也是白搭。中国封建政治条件下,是君子向小人看齐,而不是小人向君子靠拢。而君子一旦向小人看齐,按照小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行动,则不再是君子了。这就是中国封建政治没有希望的缘故。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君子讲道义讲原则,小人则只讲功利。
在今天,“君子”越来越带有“假清高”、“迂腐”、“虚伪”、“脱离群众”的色彩,连“伪君子”都越来越少了,不少人干脆一上来就毫无遮拦地露出真小人的面目。有一个跻身官场的所谓“亲戚”曾经托我在省里找关系给“疏通关节”,他说:“像我们这个年纪了,还不是想搞两个钱!”我很震惊于他的直率,因为这才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当然,我相信换另外一个场合他的理由肯定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利于工作开展”等等。但在我这个所谓的“真人”面前,他说得越直露越无廉耻,便表明他对我越信任越投机。据说官场上真正的“自己人”都是这么开门见山的,那些寻找这样那样冠冕堂皇理由的人肯定还是游弋在外围的角色。
君子的不受欢迎恰恰表明了在某些环境下小人正大行其道,乃至于像张某这样的正派人不得不给自己披上“小人”的外衣,才能与人和谐共处,共同营造高度一致的“企业文化”。道德上的自我矮化似乎正成为某种流行文化,以至于人们甚至害怕被人视为目不斜视的那种正人君子。
小人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余秋雨在《历史的暗角》中总结了小人行为的八大特征:小人见不得美好;小人见不得权力;小人不怕麻烦;小人办事效率高;小人不会放过被伤害者;小人需要博取同情;小人必须用谣言制造气氛;小人最终控制不了局势。毛志成这样给小人画像:小人是被个人主义侵透了灵魂的人,是一贯性的做小动作的人,无利不起早,有利盼天明,说些损人、伤人、诬人的话。干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任何大业都不能在小人得志的环境中办成。
小人与君子斗,小人常常是胜者。因为小人不择手段,十八般正经兵器不会用,专会使用暗器。小人见不得权力又离不开权力,所以不管单位更换了多少一把手,他们都能用各种手段很快贴上去。不断寻求新主子以仰承鼻息。而领导者常常对他们始而警惕,继而无谓,渐而亲近,最后让小人得逞。权势者也知道小人讨厌,但他们往往想利用小人,所以小人就有机可乘。
一般人对小人往往敬而远之,他们了解小人无耻而难缠的特性,总是抱着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这样,小人的活动地盘就越来越大。如果对小人都采取这种策略,倒也挺好,让小人无形中孤立起来;可人们还为了各自利益与小人交往,这样就使一个单位变得是非不清,甚至乌烟瘴气。
权势者不正常的需要和普通人对小人的容忍,促成了小人的猖狂。如果权势者没有不正常的心理和不正常的需要,小人就无法投其所好、兜售其奸。如果普通人发现小人就毫不留情予以揭露,使其丑行毕露,小人就不会猖狂。
人在作某种选择时常常是时势使然,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趋利避好派是人的特点之一。但也有另一种情况:有些人做某种选择,并不是出于不得已,而是心中早有打算,只不过等待时机而已。这种人在天性中有一种恶的东西,而且无所顾忌。只要对自己有利,朋友可以出卖,良心可以不要,他们的原则是永占便宜,永不吃亏。
如果每次社会转型都能使这些人得意并且得益,那就容易让人想到机制出了问题。
君子是认真者,往往认死理,才只顾自己的想法,而不顾及别人的想法。
一个人太认真,就会被人视为敌手,视为障碍。这种人不会见风使舵,不会看谁的势力大就靠谁,甚至不会为感恩而放弃自己的见解。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不是别人怎么看,而是自己怎么看。是否与内心的原则冲突、与大局利益冲突,结果惹得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