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非主流清穿(完结) >

第421部分

非主流清穿(完结)-第421部分

小说: 非主流清穿(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他怎么又来了?!”

说话的这是胤礽,自内务府准备“万寿节”相关诸务的申请报告打上来之后,他的耐性就不怎么好,而且随着日期的临近,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胤礽这人也太苦逼了一点,生日是亲妈的忌日,这要是能高兴得起来才怪!身份又在这里了,不庆祝还不行。

在这种时候给他上挑衅的折子、说撩火的话,那是自找难看。

弘旦抬眼看看他阿玛,心里直犯嘀咕,这又怎么了?弘旦没往他爹“生而克母”上头想,但是他知道,他阿玛最近心情欠佳,谁惹了他就削谁,有点眼色的都不拿政务以外的事情来烦他。

是哪里“又”有乱民造反了么?还是哪里官员“又”亏空了?又或者哪里“又”遭灾了?不怪他这样想,近年来国家最常发生的就这三件事情。

胤礽也今效康熙当年的做法,皇帝听政、太子读书,一个听完政、一个上完课之后,再进行政务培训,算是老师给开小灶。也就是胤礽处理政务、批折子,弘旦跟着看、锻炼、说自己的想法。弘旦对政务还是挺熟悉的。

胤礽还年轻,眼神尚可,且不用儿子读折子,弘旦就站在一边,等胤礽看完了,丢给他:“你怎么看?”、“知道此人履历么?”弘旦再看折子,回答问题,胤礽再给他分析。

这一回,胤礽拉开折子,飞快扫了一眼,就扔到了一边,都没有问弘旦问题。

弘旦只好自己问了:“阿玛,这是?”

胤礽没好气地一推折子:“自己看罢,”弘旦拿起来看的时候,胤礽还是骂,“他们家就没一个让人省心的!”

弘旦看到这字迹就认得是谁了,也算是个半生不熟的熟人:法海。

还真有不太看人眼色的人啊!此法海非彼法海,他姓佟佳氏,佟国纲的儿子。佟家的事迹,弘旦是早就知道的。

子生肖父,说起来是个好词儿,但是落在了佟国纲的家里,那就是个闹剧!佟国纲的性情就够闹腾的了,用当年给他撰写碑文而遭康熙打击的倒霉蛋的客观语言来评述,大概就是有勇无谋,忠诚鲁莽。他还是康熙他舅,于是再加上骄横无礼。

他有三个儿子,长子鄂伦岱是土匪习气满朝都不敢惹,其他两个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旦父子兄弟一言不合,家里比大闹天宫还要热闹。佟国纲在世的时候瞧长子不顺眼,康熙没办法只好把鄂伦岱给弄到广东去,生怕父子相残。

佟国纲死了,法海又跟鄂伦岱杠上了。他与寻常亲贵子弟不同,自己很是刻苦努力,学习也好,是自己考的进士。还做了庶吉士,还南书房行走,还教允祥、允祯读书。

这是个有真本事的人,要知道康熙对儿子的教育是抓得很严的,哪怕是亲表弟,本事不过关也不能让他来教儿子。

法海出身好、学问好、仕途好,看起来是顺利得不得了,他却有一样心病。从父系是看,出身是够好了,但是在家里兄弟看来,他的出身很差:其母为佟国纲侍婢,小老婆都算不上。

法海书读得不坏,也没有读成斯文败类,对亲生母亲也是相当尊重。他亲妈死了,理所当然想让生母入家族墓地。鄂伦岱本就瞧不起他,这会儿要让侍婢随葬家族墓地,当大家长的鄂伦岱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兄弟俩一直交恶,因为这件事情,从交恶变成仇敌了都。法海做过允祥、允祯师傅,也一度指导过皇孙们的功课,祥、允祯封爵办差,法海还是被留任了——工作业绩摆在那里,胤礽又不喜欢鄂伦岱,胤礽选择让他滚蛋,留下至少还有点作用的——可以用法海来妆点门面,以示没有迫害祖母家族。

法海继续教皇子读书。他脾气傲人却不傻,观点有时候还很犀利,很快就发现新皇帝对鄂伦岱没那么待见,圣宠绝对不如自己。

法海因家族闯祸而压下的性情发了出来,他还是想给生母争块地儿。法海学问好,一本折子写得声情并茂,看得胤礽吐血,旁观的弘旦也跟着犯晕。大家都在道上混了这么些年,谁不知道谁的底细啊?你妈是侍婢啊!

胤礽不想管这事儿,要是辩明礼义,足够大臣们吵几个月还吵不出来结果的。学问很好的皇帝当然自得出这其中的奥妙。法礼与人情,偏哪个都有理,偏哪个都没理。法海不提出来倒罢了,一提出来,强压着不答应,那就是皇帝不满足人家对生母的孺慕。

胤礽懒得为他们家再费事了,直接把事儿发给鄂伦岱:你们自家的事情,关起门来商量吧,甭管谁让步,都给我老实一点!

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啊?鄂伦岱是绝对不肯答应的,法海是坚持要办的。杠上了!

一个有爵、一个有职,都够等级上书皇帝,两人的表章你来我往,不论词藻是否华丽,言语一定是犀利的,胤礽开始还当是看戏了。现在心情不好了,戏也不看了。

早知道就该把法海也给踢走的!胤礽非常之后悔。

现在踢他也不晚!寻个由头,放个外任吧。胤礽下了决心,决定不再受这对活宝兄弟的影响,也不用问弘旦了:“不用管他们了,张玉书卒于京中,你打发人,去他家里看一看。”给儿子涨人气,这也是康熙的手法。

弘旦躬一躬身:“儿子遵旨。”

下面是关于补进侍卫的名单,每人名字后都写上哪个旗的,父亲是谁、祖父又是谁。补侍卫,一般来说是必须上三旗,有时候也会有特殊情况,比如父亲功劳大之类的。

这一回,侍卫名单里出现了一个人:蒋钦。他也没啥资历,就很标准的一个八旗子弟,之所以能够入选,除了他爹是佐领之外,还因为他有个把坤宁宫大门给改了的姨母。

胤礽记性好得一塌糊涂,不但记起他的亲戚九族,还记起来他爹妈的一些事迹。还记得他弟弟有个家庭老师:戴梓。

戴梓冤枉,胤礽很知道,他跟这位老先生打过交道。那会儿,胤礽还是个风度翩翩的皇太子,学问好、长得也不坏、气质高雅,由于文化水平不错又被康熙捧着还带一点浪漫主义色彩,因此对戴先生还挺欣赏。

就是他了!打瞌睡有人递来个枕头,一个想法在胤礽的脑袋里形成。

胤礽忍得也够久的了,决定让法海彻底老实一点。他不想把祖母的家族打成渣渣,但是如果他们再闹腾下去,胤礽不保证自己还有耐心陪他们玩。让一个人老实的办法,无过于在他最在意的事情上打击他一下,让他消沉。法海学问还真是不错,性情还带着高傲,胤礽又不打算亲自动手,能干掉他的人实在不多。

指着他的鼻子说,“你妈出身下贱,不能埋你爹身边也是正常,再为这事儿烦我我抽你”这种事情对于胤礽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打的就是把戴老头儿弄回来,寒碜寒碜法海的主意。

戴梓是南书房前辈,不但是文化水平高的词臣,还精通各种格致之学,他老人家做学问的时候,法海还不知道有没有生出来呢。更妙的是这老头儿也是块硬骨头,被南怀仁坑了一把之后,他背起包袱去了盛京,死活没再肯抱大腿。才子的狂傲与权贵之家的嚣张,胤礽还是分得清的。

就这样,私通东洋流放犯戴梓先生被客客气气地请到了清溪书屋,在这里,他见到了一位故人。

作者有话要说:

之前允诺过的提醒:二太子登基之后,政务方面会写得多一点。请大家酌情处理。


241 多才多艺的老头

“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入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外,钟声咽戌楼。”胤礽用缓缓的调子诵着这首《浑河晚渡》。[1]

别说,诗写得很好,这家伙的声音也还能听,他背得又特投入。

淑嘉听着颇觉得有些意境,这听人背诗、读诗呢,还是有要求的。如果写得不好,任你声音再好,那也没法不笑场。你能想像道明叔一派正经地念“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么?如果内容不错,声音搞笑(避免人身嫌疑,这里就不举例了),那跟五音不全的麦霸效果差不多。

更兼眼下正住在畅春园里,一片园林风光,前阵儿还下儿小雨,颇有那么一点读诗的意境。淑嘉也慢慢地点了几下头:“颇有古风。”

在这里要再次为胤礽正名,他真不是个只会把漂亮的男人/女人往身下压(如果被压的是主角,还一定压不成功)的主儿,他的文化修养很不错。呃,本人内心还颇具一点浪漫气息。

但是呢,再浪漫的一个人,搁宫里时间长了,搁着搁着心理也就压抑了,压抑着压抑着,他就容易变态了——还好,最后忍住了没暴发,等来了黎明的曙光。然而即使在生气直接喊“杖毙”的岁月里,他的文化水平还是没下降。至少,他写的诗,呃,比他爹强多了。淑嘉看过,可以作证。

现在他不用压抑了,许多本性就暴露了出来。比如现在,他就露出一点对文化艺术的向往来了。

对了,胤礽选了戴梓,还有一条就是此人诗写得不坏。

听淑嘉如此评价,胤礽笑了:“听得出来?”

这不废话么?“要我写,许是写不出来,评,倒是能评得出来的。你也不会做饭,难道还尝不出厨子手艺?”不对啊!“我怎么记得前些年我们天天儿品评诗文的,到了现在我听得出来很奇怪么?”

胤礽摇摇头:“猜猜,谁写的?”

这哪猜得出来啊?又不是“北国风光”!不过,如果胤礽念一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淑嘉绝对要喷他一脸茶叶。“我认识的?”

“也不算。”

“我知道的?”

“差不多。”

“那我就不知道了,”淑嘉摊手,还是忍不住猜,“当今名士的新作?”

“唉,戴梓旧作。”

“他?他不是会造枪炮的么?”

真是罪过,作为一个穿越者,本文作者没给淑嘉安排知道这个人的履历。戴梓最为后人称道的武器设计,还是穿过来之后,淑娴要请戴梓当家庭老师,调查此人背景,顺便提了一句的。淑嘉对这方面算是上心的了,当时大大地吓了一跳,就记住了这一条。

由于武器专家的身份在淑嘉眼里比个词臣清流重要得多,她几乎要忘了此人还是个文化人。脱口而出的就是她最在意的那一点,说完了,又想起来,戴梓一度是最顶尖的那一种文人。

胤礽呷了口茶,品了品:“他会得可真不少呢!是个人才!是冤屈了。”不过案子是他爹判的,即使改,也不能说是他爹的错,正可借机踩几个当年的冤案制造者,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南书房的人都敢诬陷,长了天胆了!我可不好糊弄!

由于对戴老先生了解很少,淑嘉只能呆呆地问:“他都还会什么?”

“你不知道?蒋霆家的没有告诉过你?”

“哈?她告诉我戴梓学问不坏,会造枪炮的事儿还是你说的呢。”

胤礽调戴梓回来,可不单单是为了让他挤兑法海而已,区区一个法海,胤礽犯不着冒着“改父道”的危险名声。真正让他看中的是戴梓在实务上也颇有才干,戴老先生在没当家庭老师、没有这份固定收入之前,除了养家糊口之外,娱乐活动有两样:一、写诗,二、写书。

他写的不是什么《我在南书房的日子》这样的小说,而是《治河十策》!

河清海晏,太平盛世的象征,康熙年间为了治理黄河,那是下了死力气的。曾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