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嫡女调香诱惑:思嫁-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定的!”
寿光皇帝脸上的笑意犹自正浓,安清悠却是连忙见缝cha针地把事情说了,义父万岁爷越听脸上越是惊奇,到最后一脸怪异地道:“这……这个真是奇哉怪也,天下竟有如此众多巧合凑到一起之事?”
安清悠一句话就让寿光皇帝又开心了起来:“皇上是天子,奉天承运嘛,上苍的运气不站在您这边站在谁这边?可见那些叩阙bi您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那你也是个福将!朕说要赏是算数的,回头好好想想该赏你点什么!”虽然不是有意安排,但一想到李阁老有可能成为不在大内任职的大内总管,寿光皇帝还是觉得心里痛快外加彩头不错,一扭脸嘱咐道:
“皇甫公公,给朕这个乖女儿安排最好的人手保胎,另外给她换个面孔身份,原来的身份不能使了,她自己本身的身份又太敏感,别让人认出来——可不许像上次那么丑了,朕平时看着都难受!”
说着说着话,寿光皇帝自己是有些先笑了起来,安清悠却是心中一苦,自己有孕在身,原本以为这旧身份抹杀了可以赶紧出宫回家,谁承想居然还是随驾御前?
“义父……我这身体不便,您看这随驾御前的差事是不是能够先免了,女儿想先回萧家,您若是什么时候有差遣,我自当……”
“嘿嘿!随驾御前,多少人想盼的差事都盼不到,你倒是跟义父讨价还价起来了?”寿光皇帝嘿的一笑,却是一瞪眼道:“再说了,你刚刚才拿陛翎打了朕的脑袋,白打了啊?”
一说到拿陛翎打了皇帝脑袋的事情,安清悠登时就没了词儿。
心中无奈归无奈,可寿光皇帝金口玉言一开是谁也没辙,还得谢主隆恩。憋了一肚子闷气回到自己所住之处琢磨对策,没到一时三刻,那四个打扮嬷嬷却又仿佛幽灵一样的出现在了眼前。
“我说几位嬷嬷,您老几位能不能别这么总是跟地底下冒出来一样?我如今有了身子,经不起吓的。”
安清悠没好气儿地念叨了一句,却见那四位嬷嬷慌忙下跪,口中低声称道:“五奶奶恕罪,四方楼的向来的规矩,在宫中走路须得落地无声衣不带风,时间久了难免形成了习惯……”
“没事没事,我也就是说说,你们该干嘛干嘛,要重新给我换个妆容不是?那就动手吧!”安清悠知道之前确是自己心情不好,怪不得这几个奉命办事之人。只是那四位婆婆自上来又是一通打扮,一个个却大是有战战兢兢之感,望向自己的眼神之中也不充满了畏惧之意,这新妆容做得反倒越发的慢了。
“我刚才真不是刻意埋怨你们,轻松点儿,别太过紧张了才好。”安清悠并不想给这些人太大的压力,叹了口气道:“或者咱们换个方式,都别这么死绷着,聊点什么吧,你们先说?”
有手艺的未必会说话,那四个嬷嬷彼此对视一眼,倒是那为首的一个畏畏缩缩地说道:“听说五夫人您今儿的朝会把皇上给揍了……”
安清悠差点没被这么句话给吓的咬了舌头,心中却是对四方楼大加鄙夷,还保密机构呢,这都传的什么八卦啊。
若说化妆之类的事情,安清悠在这个时空里其实也是大行家,之前不过是对这易容术之类东西不甚了了,此刻细细看来,也不过是用一些柔xing材料混合上一些可以凝固的膏粉面具,改变人脸上的骨骼服色结构罢了。
倒与后世影视剧里的特效化妆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个年代的人更纯粹,也更具有匠人气质,像这几位嬷嬷却是从小就入了这门,一辈子就沉浸于此道之中。动手起来的认真精细之处,倒是领后世的许多从业者汗颜了。
不多时这新的模样妆容已是弄好,从这一次却没有扮黄脸婆,倒是弄出了一副面色红润的面孔的来。安清悠原本一副瓜子脸变成了脸如满月的样子,很有大胖丫头的风范,按照宫中的说法这是福相。腰身也被加粗了不少。更适合穿一些宽松方便行动的衣服。安清悠心中正自微微感叹,却见人影一晃,皇甫公公却是站在了自己面前。
“打明儿起,这是你的新差事!”
皇甫公公板着一副僵尸脸,伸手间递过来一盏极为细小的朱红色灯笼,这分量倒是极轻的,外表的装饰也极为精美。只是那灯笼未免有些太小了……
“还是扮宫女?”
安清悠看着手里跟比苹果大不了多少的灯笼微微苦笑,宫里也开始搞超轻超薄是王道?只是这么大点儿个灯笼真不知道能照出多大点儿亮来——再往里头一瞧,得!连cha蜡烛的地方都没有,就是一装饰摆设。
“我没记着皇上身边有这么个提灯笼随驾的差事啊……”安清悠不明所以,自己也是参加过选秀的,还真是死活想不出来有这么条规矩。
“圣恩浩荡,对你们安萧两家可是恩比天高啊!特地为你设的,知道你身子不便,这玩意儿轻省……”皇甫公公忽然也似有感叹之意,总结发言似的又是那么一一句,“万岁爷说的话就是规矩,皇上乐意!”
“啊……”安清悠瞠目结舌,没想到自己也能享受到了公务员因人设专岗这种暗箱操作的待遇。心里却也疑惑,这寿光皇帝死死地不肯放自己出宫,到底是为什么啊?
皇甫公公走了出去,这一次他倒是没有再给什么提点,因为寿光皇帝的嘱咐言犹在耳:
“朕这个义女啊,天赋之佳当真是世所罕见,居然能把朕都给看穿了心思,你看她这几天奏对了没有,角度与朝中诸臣完全不同。安老大人也好萧老夫人也罢,虽说都有心教,可只是根据别人转述的经验又有何用?唯有亲历其中才能一点点成长起来……此等人才朕必当用之,便是不用,也不能让别人用了去!”
也不能让别人用了去……皇甫公公心里不禁有些轻颤,皇上这是在防着谁?
文章正文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政议
安清悠开始了自己提小灯笼的生涯,寿光皇帝那边还是时不时的召见,那些与古人大相径庭的看事角度好像是颇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万岁爷感叹自己这个义女收得真值的时候,宫外的事情却开始有了愈演愈烈的之态。
刘忠全刘总督在摆明了不再走各处圆滑的路线后,终于展现了他一直以来都未曾轻易示人的实力。
如果说李家一派发动那百官叩阙是大学士李华年蓄力而发一战功成,刘总督的手段就好似是太极云手,连绵不断层层叠叠。
那日朝堂之上弹劾李家及诸臣等事的样子看似颇有撒泼打混的滑稽之态,实则这后手却是连绵相至,精细无比。
从转日开始,外地官员入京的折子便一个接着一个,虽然是之前李家发动百官叩阙之时,也曾有过外地官员递折子进京,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档次,都比刘总督这一波差远了。
首先发难的当然是刘总督原本辖地之中的江南六省,他经略江南数十年,这地方上早已经发展得枝繁叶茂盘根错节,江南来得折子清一色二品大员以上才能动用的六百里加急,湖广两江闽浙盐漕三大总督一个不差,十七个道台更是联名具奏,六大巡抚里到了五个——唯一没动静的是河苏沈巡抚——他是沈从元的老爹,这一次铁了心要和睿王府跟到底了。
江南表明了态度,北疆亦是有所发动,川陕总督孙无相本就是萧家的在文官队伍中为数不多的盟友之一,萧家在北疆经营了这么多年,粮草兵员的问题上颇与这位孙总督相得益彰,若是李家真的功成,头一个要下台的地方督抚就是这位。于公于私于自保,他亦是站到了李家的对面。
继而是两广——这个海运发达并且作为大梁国海外贸易的地区早,已经被刘总督借着商业的运作做了多少年的渗透,稍稍把蚕丝瓷器茶叶对于两广的输入卡了卡脖子,民间的呼声登时就bi的两广的大小官员喘不过气来。
更别说还有最近很有希望成为“天下新利”的香物,那玩意儿最近在出海的贸易中越来越抢手,两广官员们的折子上的虽晚,态度却最是激烈,已经有人明确要求启封清洛香号了。
“督抚自重,国之大害啊!自古每有天下大乱,往往由此而始……”
超过半数的地方实权派们弹劾李家的时候,京官们开始愤愤不平地写折子痛陈利害,写折子,直隶云贵川蜀东北,这些地方的外省督抚遥相呼应——李家并不是没有外援,他们在地方上的势力也不过是比刘总督稍逊一筹而已,若再算上京中一边倒的内阁诸位大学士和六部,声势丝毫不软,甚至还犹有过之。
刘总督倒也不着急,打嘴炮这种事情他的经验丰富无比,在弹劾往来的奏折中并没有把攻击点放在皇子皇后的易人之事,而是集中火力穷追猛打李家串联百官对皇帝进行bi宫的问题上。
结果当然也出现了第三种人,如此声势浩大的朝政斗争根本就是他们玩不起也不敢玩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去抱李家粗腿的人一时之间少了许多。
刘总督不急,寿光皇帝陛下自然就更不急。
他要的只不过是刘总督把李家给拖住,等到北胡战事有个结果,是大妥协还是该大清洗自然会见分晓。如今不但局面被拖住了,文官集团里还很明显地出现了分裂。
眼见着情形如此之下,这位大梁天子居然还心情甚好地和安清悠打着趣,说这种场面女儿你没见过吧?咱们大梁开国到如今都没有,谈谈感想?
“这种情形现在虽然热闹,但是正所谓暴风骤雨不终朝,最好还是得给各方都找点能够做上几个月半年之类的事情……”
安清悠的眼光非常清楚,如今寿光皇帝一直由着两方打,可是总不可能光把如潮水般涌来的折子留中不发,要照这么下去,早晚不是个事儿。
“嗯……有理。”对于安清悠这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保持跳出事情本身不为局面所惑的状态,寿光皇帝是越发的欣赏,于是问道:“那有什么事情能让各方都做上几个月半年之类的……”
“我也不知道。我觉得义父肯定能处理的比我好。”
安清悠拎着小灯笼撇嘴苦笑,自己能够看清楚这些,靠的是两世为人超越古人不知多少代人的见识。可是要说具体怎么处理这么大一个乱糟糟的局面,自己绝对赶不上寿光皇帝这等老狐狸经验丰富。
“这丫头,倒是把事情又给朕踢回来了……”寿光皇帝笑骂了两句倒也没生气,仔细想了一想,倒是下了一道圣旨。关于刘总督和李家各自拉着一批人彼此弹劾之事,着朝野内外大政议。
两边的官员面面相觑,所谓这大政议,便是将事情的议论范围扩大。除了原本就有品级的朝廷官员们可以具事上奏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亦可就此事发表议论。可是如今大家已经猪脑袋打成狗脑袋了,能够攻讦对方的理由早就被双方的官员炒过了无数遍,这事儿还有什么可议的?
这时候才真正显出了功力,寿光皇帝几十年的权谋皇帝显然不是白当的。
他对于文官集团出现了两派分裂并不满足,他在给其他想发出声音的一个机会,李家固然有天下文脉之名,在读书人中极有号召力,但是说要垄断天下舆论,却也是不可能的。
事情果然朝着开始分化的方面发展,最开始不过是有些中间派觉得得罪哪边都不合适,于是乎满篇奏折废话连篇者有之,东一榔头西一棒对于李刘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者亦有之。
更有民间的所谓名士才子想出风头搏名望的,李刘两家惹不起,那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