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必读:厚结人缘的处世经-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感。这类冲突有时甚至完全只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观点、利益、误会等冲突,
如果处理不当,也有可能升为感情冲突。感情冲突是当今社会中最险恶的陷阱,小至夫
妻关系,大至民族关系,只要掉进这个陷饼,便难以自拔。调节这类棘手的冲突尤其要
谨慎,处理不当连自己也会陷进去。
一个企业领导人在调解下属冲突之前,首先要分清冲突的性质,摸清楚冲突产生的
原因,是利益之争还是观点分歧,是误会还是感情纠葛,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只会
弄巧成拙,更加激比冲突。要具体处理矛盾时,企业领导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冷静公正、不偏不倚。企业的领寻人是部下冲突的最后仲裁者。这个仲裁者
要想保持权威,就必须以公平的面貌出现。他在别人的心目中,应该成为公正化身,正
义的代表,如果过于偏袒一力,被偏袒者自然会拥护你,可是在另一方心里,你将不再
有权威性,对你的裁决也会产生成见。所以,一碗水要端平,这是领导人在处理下属冲
突时最起码的原则,尤其是调节利益冲突时,更需要如此。
一般来说,由于下属为维护本部门的局部利益而发生冲突,均不带感情的纠葛和个
人恩怨,所以领导人只要能做到公正,晓以大义,双方冲突不难调解。但要注意,有些
下属因为与企业领导有很深的私交或特殊关系,如老同学、老朋友、老邻居等,用这种
感情来影响领导人使其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尤
其要冷静,绝不能带感情色彩去看问题,否则将会威信扫地,使自己的裁决永远失去权
威。对于下属的观点分歧,企业最高领导人最好保持超然态度,尤其不能介人派别斗争,
拉一派打一派。如果企业领导人介人一派,另一派则会以“在野党”自居,他们将不会
再服从你的仲裁,相反,还会对你所有的决定加以攻击。在他们的眼里,领导人的地位,
将降到对立派领导的地位,而不再是正义和最高仲裁者的代表。领导人只有游离于各派
之外,保持超然,才能团结所有的人。当然,在某个问题上,人们产生不同看法是很正
常的现象,企业领导人也必然会有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与某一部分下属相同也是很自
然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表达自己态度时对待不同观点的人绝不能贬低他们,要肯定
他们勇于思索的精神,允许其保留意见。要造成一种人人畅所欲言的气氛,尽量避免下
属的意见分歧演变为派别对立。
(2)要充分听职双方的意见。一位领导人在处理下属之间冲突时,最忌讳的就是只
听一面之词,然后就武断仲裁。这种做法,很容易留下复杂的后遗症。即使偏听之后所
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未被听取意见的一方也会心怀不平,会认为领导偏袒对方,这种
不满很容易造成感情冲突。所以,一个高明的领导人在处理部下冲突时,不要急于表态,
要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把对立双方召集在一起当面进
行。
一般来说,利益冲突最好分别了解情况;避免对立双方碰面,以致激化冲突。如果
发现是误会,最好让对立双方碰面,当面阐述理由,以便双方有机会互相沟通信息,有
时候根本不需要领导人调解,双方在互相理解之后,误会自然地就会消失。领导人如果
能有耐心,冷静地听取各方意见,那么当他裁决之后,裁决不利的一方也会心平气和地
听取他的意见,并乐于服从。同时,领导人在下次调和冲突时仍有权威性。
(3)要注意调解冲突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对象特点灵活处理。一般来
说,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晓以大义。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为了维护局部利益的下属间所发生的冲突。现代社
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分工严密。它同时也带来一个不可避兔的缺陷,这就
是使各个专业分工者之间缺乏相互了解。这种局限性是产生狭隘本位主义的根源,是局
部利益冲突的土壤。当这种利益冲突发生之后,企业领导人应当让冲突的双方站到一个
更高的角度,全面了解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宏伟过程,让他们同时也熟悉其他领域里的
情况。
例如,供销部门误了交货期而受到客户指责,于是影响到生产部门的效率,而生产
部门力不从心,抱怨供销部门所签订的合同中的交货期过于苛刻,双方发生口角。在这
种情况下,企业领导人应当让冲突双方了解对方的处境,他要让生产部门知道供销部门
的苦衷。同时,领导人也应当让供销部门知道生产部门的苦衷。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是
因为原料供应不上或者经常停电等原因所致。在了解企业整体情况和对方的处境之后,
冲突的双方便不难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商议解决办法了。事实上,当双方均以企业的整体
利益为重,心中的怒气就完全化为乌有。
②交换立场。在局部利益的冲突中,冲突双方所犯的错误多半是考虑自己,以自己
为中心,而不能体谅对方。要想让他们互相了解、体谅对方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他们
各自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一下问题。调节冲突的企业领导人首先将生产部门经理叫
来:“如果你来当销售部门经理,你该怎么办?”然后他再问销售部门经理:“如果让
你来当生产部门经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想象,当他们确确实实地站到对方的角度
去替对方打算后,双方可能会立即握手言和,心平气和地协商一种积极性的解决冲突的
方法。
同时,交换双方的位置方法是解决感情冲突的灵丹妙药。例如,某推销员去会计室
取款,因嫌会计动作太慢而恶言伤人,会计一怒之下拒不付款,于是感情冲突影响到工
作。解决办法是让双方都各让一步,推销员向会计取款,会计迅速付款,并检讨自己以
公务相报复的错误。
这样一来,双方将相互谅解,并很快意识到各自的错误。
③折衷调和。在很多情况下,冲突的双方均各有道理,但又各执一词,很难明确地
判明谁是谁非。在这时候,拆衷协调、息事宁人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孔子提倡的“中庸”
确有他精明之处。例如,在企业某些制度改革的问题上,企业内部分为“激进派”和
“稳健派”。激进派指责稳健派保守,稳健派指责激进派莽撞,双方发生观点上的冲突。
双方的观点都有道理,便又都各自有偏颇。身为企业最高决策人,既不能拉一派打一派,
也不能二者皆处罚,聪明的办法是指出:“无论激进的观点也好,保守的观点也好,在
企业的发展中均有它们存在的价值。”
在社会或者企业中,各种思潮均有它的地位,而社会或企业前进的方向并不是朝着
任何一种思维的方向运动,而是按照它们相契合的方向运动,这一运动的方向是一个妥
协的产物,只要各种思维达到均衡,社会或企业就能稳健地前进。
所以,各种观点和思维在这个社会上均有他们的地位,他们争论与冲突后的妥协将
导致中庸。而用这种调和折衷的方式解决冲突可谓一石二鸟。
首先,既揭出了双方观点的偏颇之外,又没有打击对方的积极性。
其次,使双方都看到了对方观点的合理之处和存在的合理性,消除了非打倒对方才
痛快的情绪,造成一种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局面。
④创造轻松气氛。在发生冲突之后,冲突双方之间均抱有成见和敌意,所以在进行
调节时,首先要缓和气氛,这时选择场合与时机都很重要。真正解决冲突、调解冲突未
必一定要在会议上,有时在餐桌上、俱乐部、家里的客厅等地方效果反而会更好。前一
种场合气氛比较严肃,冲突的双方都会处于紧张状态,处处带着防备心理,一被戳到痛
处,就会立即剑拔弯张以致激化冲突。在气氛比较轻松的场合中,冲突的双方不带防备
心理,比较容易倾听对方的意见和调节人的意见,也比较容易互相谅解。作为冲突的仲
裁者,也不应板着像法官一样的面孔,用一种公事公办的口气说话,适当的幽默,在某
些场合有利无弊。如果在餐桌、宴会上,不妨借用一下酒和烟的功能,酒和烟往往是缓
和人际关系的媒介,有时一杯酒下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立即拉近了许多,“一杯酒
捧英雄”也是这个道理。有时候,一杯酒的威力可以顶住一支军队,使百万雄兵不战而
退,更何况人与之间的小小冲突呢?
⑤冷却降温。冲突发生之初,冲突的双方都会很激动,立即调解,往住收效甚微,
搞不好还会火上加油,弄巧成拙。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办法是暂时将双方分开,不要
接触,使情绪冷却,头脑清醒之后,再进行调节。这和军事上的道理是一样的,首先要
停火,双方不要接触,在各自后退之后,再开始谈判。其实有些感情冲突不需要调节,
随着冷却,当事人头脑清醒后,冲突会自然缓和甚至消失。
⑥注意给双方留台阶。在人们的冲突中,有一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冲突的双方均
已知道自己的错误(或有一方已意识到错误),但面子上拉不下来,只好死顶硬拼,互
不让步。这时作为仲裁者的企业领导要注意给双方台阶下,以免造成僵局。例如,仓库
主任与产品质检员发生冲突,后者批评前者质检马虎,前者也抱怨后者吹毛求疵。仲裁
者经过分析,认为质检员是有道理的,但为了给仓库主任台阶下,企业领导人可以承担
部分责任,例如说,“过去对品质问题不重视,没有一套严密的成文制度,所以造成冲
突,作为企业领导人要负一些责任,不过这一次希望你们还是按质检员的标准办事,怎
么样?”这样说既讲明了是非,又给仓库主任留了面子,再加上后面用的是商量的口气,
仓库主任哪有不顺水推舟的道理。
当然,除了上面谈到之外,调节冲突最关键的技巧,是说话的艺术。有时候,一句
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消所有的冲突。
6.巧妙惩罚见成效
批评不好掌握,也有风险,所以聪明的企业领导人慎用批评。批评不能像赞扬那样
随便,一定要准备充分,要一下子让对方心服口服。信口开河的批评,大发雷霆的责骂
都要尽量避兔,因为这既不容易收到效果,又容易伤对方的心。要批评的对象是那些犯
了错误,但又没有认识到错误或认识不深刻的人,而对那些已经认识了错误而又有悔改
之意的人,要宽宏大量,不要批评。
因为从效果来看,批评要达到的目的是让人改正海过,如果他已经感到十分内疚,
承认了错误,并且惶恐地等待惩罚,那么这时你轻松地对他说,“没什么,下次要注意”,
他会感到非常温暖。可是如果你大发雷霆,他承受不了时,说不定会产生怨恨。
有一种情况是不宜用批评的,这就是大多数人都犯错误之时。中国有句成语叫“法
不责众”。受批评的人多了,大家都会觉得无动于衷。人人都会想:“大家都这样。又
不是我一个人,凭什么……”这时他们会觉得你唠唠叨叨,吹毛求疵,十分讨厌,说不
定还会“犯众怒”。
那么这时应该怎么办呢?比如,总经理召开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