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暖婿 >

第21部分

暖婿-第21部分

小说: 暖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名远虽然明知自己不善稼植,但是想来管理别人没有什么难事,再加上还有李小婵这个庄稼地里的好手帮忙,他当即就爽快地答应下来,并且立誓定会不辜负姚士卿的重托,干出一番业绩来。

这个时候李名远可没有想到,他之前是多么地鄙视农人,觉得只有读书作文,才是高贵的,至于整日里在泥土里打滚儿,那是最低贱的。

“既然如此,那以后就得李先生多费心了。”姚士卿笑道,“至于酬劳,因为代理农监是本官私设的职位,府库里肯定是没有这一款项的。正好今日没收了王大富的不义之财,暂且取出一部分,权当俸禄,不知月俸两石,李先生觉得如何?”

月俸两石,那就是约莫一两银子。对于李名远这等小民来说,已经是笔大数了,赶上好的年成,也抵得上约莫一亩地的小麦产量。

“为大人效劳,哪里敢谈酬劳?这都是应该的!”李名远忙不失时机地表忠心,银子重要,知府大人的重视更重要!

姚士卿笑笑,说:“那就这么定了!本官还有些杂事要处理,就不远送了,李先生请自便。”

李名远连忙恭敬告辞,目送姚士卿一干人等去了后堂。

有了姚士卿的亲口封赐,李名远顿时觉得自己高贵不少,走路都高昂着头颅,见到熟人就搭讪,自以为不着痕迹地拼命把话题往自己如今的身份上引,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新上任的代理农监,拿着一两银子的月俸似的。

以前那些见李家遭难就纷纷躲开的酒肉朋友纷纷登门祝贺李名远,各种理由解释自己当初没空继续多多交往就不消说了,就连李家村那些先前看不起李名远的正派人士,听说了李名远的境遇,都纷纷感叹,见了李名远,不管心里作何感想,至少面上都不再有轻慢之色。就是李家村的大户王有财,见到李名远,都主动打声招呼。

第四十章 麦子黄时

要说对李名远荣升代理农监的事儿谁最关注,莫过于李大娘了。

缘由,还在李小龙心心念念要娶李小婵为妻的事儿上。

前些日子,眼见着李小婵当家作主,李大娘虽然松了口,还亲自委婉地为李小龙向李小婵求亲,奈何李小婵不知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生生给岔开了话题。

李大娘原本就不是很看好这门婚事,又在李小婵那里碰了根软钉子,便想以此为借口,打消了李小龙的念头。

谁知李小龙执念很深,尤其是见李小婵又是给李大娘买衣服,又是为了他不跟王梅香起冲突的,自以为李小婵待他有情有义,便更是坚定了此生非卿不娶的决心,甚至为了此事,跟李大娘赌气,时时争吵。

气得李大娘越发地觉得儿子有了媳妇便忘了娘,对这门婚事更是有想法。

谁知,如今李名远摇身一变,成了姚士卿钦点的李家村代理农监,每月领着一两银子的俸禄,成了李家村的名人。

李大娘想着李小龙的执念,又见李名远今非昔比,不可避免地动了心思,便铁了心要定下这门亲事。

因为李名远如今的身份不同往日,提亲之事自然也得慎之又慎,不能失了礼数。在李大娘看来,只要搞定了李名远,不管李小婵心底作何感想,都得答应嫁过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什么能比这更有强制力的!

当然,李大娘也明白,凡事太过殷勤、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便按下心底的念头,如往日一般与李小婵亲近,并且十分配合李名远的工作。

杏子渐黄割麦天。

李名远作为代理农监,正式忙了起来,每天在地里兜兜转转,看谁家的麦子可以收割了,就去人家家里提点一声;看谁家的人手不够,就说动其他邻居上前搭一把手;看谁家地里有散落的麦子,就提醒人家去拾回来,免得浪费……

一直闲在家里的李名远,人生第一次有了使命感,不知白天黑夜地忙碌起来。

李小婵听着李名远每天晚饭的时候对着她和文娴夸耀自己的战绩,就觉得好笑,大家都是土里求生的农人,谁不知道麦子熟了该收割,忙不过来的时候互相搭把手,有遗漏的麦子全都捡回来?

李名远的做法在李小婵看来,不是帮助百姓抢收麦子,而是扰民。

“爹,咱们村里大半的麦子还长在田里呢,这万一要是天气突变,下了雨,那可就麻烦了。”李小婵一边吃饭,一边状似不经意地提起。

李名远满不在乎地说:“这大热天儿的,哪里就有雨了?你别瞎说。”

“今年的雨水,可是比往年多了许多。”见李名远丝毫不放在心上,李小婵只得正色道:“而且近两日天气异常闷热,天上的云也时有集聚,偶尔还刮东北风,这些都是下雨的兆头。虽然雨大雨小还未可知,但是咱们德提前做好准备。”

李小婵见李名远还是一脸的不在乎,干脆打蛇打七寸,半真半假地吓唬道:“这可是爹第一次从知府大人那里领的差事,要是办砸了……”

李小婵说到这里,住了话,意味深长地盯着脸色大变的李名远。

李名远一口馒头卡在嗓子里,来不及吞咽,就立刻跳起来,着急忙慌地说:“不行,我得立刻去告诉他们,为了预防天气有变,得赶紧收割麦子!”

“但是有些麦子还没熟呢!”李小婵又夹了一筷子菜咽下,这才慢悠悠地说:“别家的不说,就说咱们家的,个别叶子还在青着,麦粒还没上足粉,水还没有干,要是现在割了,即使及时晾晒,不焐坏,也得减产不少。”

李名远顿时有些急了,冲口而出:“那你说怎么办?”

“那得看知府大人想要爹您怎么办。”李小婵故意笑道。

李名远思量半天,重重地叹了口气,颓然坐在凳子上,食不知味地说:“要是这点事儿都得去请示知府大人,那我以后还怎么能让大人相信我,重用我……”

“如果不请示,那爹您怎么能做好代理农监的工作?”李小婵故意反问,“难道爹您觉得,以咱们家在李家村的地位,能让大家乖乖地听从您的指挥,弄个‘麦子抢收队’,或者是‘纠察队’的,以应付突变的天气,或者是对付那些不法分子,趁乱偷盗麦子?”

李小婵的话如醍醐灌顶,李名远瞬间就高兴起来,一边大口吃饭,一边模糊不清地说:“我明儿一早,就去衙门,说清楚咱们村里的情况,请知府大人派人出面协助!”

李小婵笑笑,安心吃饭,不再说话。

李名远到底是自己名义上的父亲,他们一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小婵心底一门儿清。

第二天一大早,李名远就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精精神神,带着连夜赶制的《麦收十条》,信心十足地去了衙门。

李小婵目送李名远离开,伸手捂嘴打了个呵欠,准备再进屋补个眠,李名远自己要写《麦收十条》,却折腾了她半个晚上,现在都困死了。

因为一早的李小婵就修补好了农具,压好了扬麦子、晒麦子的麦场,又观察自家的麦子还得三四天才能收割,最近天气又晴好,她才敢在这麦收的忙季清晨偷会儿懒,回去小补个觉。

谁知才刚一转身,一个忸怩的声音就喊住了她。

“小婵。”

李小婵一回头,就见李小龙站在自家门口,一脸的羞涩忸怩,双手不自然地背在后面,微垂着头,她心底顿时拉响了警报。

自打去年冬季一起进城买衣服,她故意岔开李大娘暗示提亲的话之后,李大娘和李小龙就都绝口不再提此事,也没有其他什么反常的表现,李小婵还以为此事就此终结了呢。

可是,看李小龙现在的神情,明显不是那么一回事。

迅速收拾好心情,李小婵客气地笑问:“小龙哥,你找我有什么事吗?你们今天没去收麦子吗?”

第四十一章 贵客临门

其实李小婵知道得一清二楚,李小龙家的麦子前一天晚上刚刚抢收完,她是没话找话,也是故意岔开话题,不想李小龙再提出什么尴尬的话题。

果然,李小龙顺着李小婵的话,将自家收麦子的事儿又从头到尾捋了一遍,还主动提出要是李小婵家收麦子的话,只需招呼一声,他一定会来帮忙的。

李小婵自然是客气地谢了几句。

然而就在李小婵以为事情到此终结,脑子飞快地旋转寻找脱身的办法时,李小龙涨红了脸,将原本藏在身后的手往她面前一伸,瓮声瓮气地说:“给。”

李小婵下意识地想要拒绝李小龙递过来的礼物,却最终念头一转,大方地接了过来,并且当着李小龙的面儿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支顶头镶着一颗粉色小珍珠的银簪子,简单而秀丽。

只当是没有看见李小龙在自己收下布包,并打开露出簪子时的脸上的兴奋喜悦和张口欲要表白,李小婵一脸微笑,故作讶异激动地抢先道:“呀!这支簪子真好看!李大娘眼光真是好!小龙哥,你回头替我谢谢李大娘,她待我真好,就跟亲生女儿一般,这些年可送了我不少好东西!要不,我干脆认李大娘为干娘吧,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李小婵将“一家人”三个字咬得特别重。

李小龙听李小婵这么说,猛地一抬头,直勾勾地盯着正看着簪子欢喜得爱不释手的李小婵,闷不作声,直愣愣地站着。

头顶还不算炽热的朝阳,晒得李小龙心底烦躁不已,他张张嘴,想要说这簪子是自己特地买来送给李小婵的,却怎么都说不出口。

另一边,李小婵一边装作十分欣喜地打量簪子,一边心底忐忑不安,生怕李小龙说出反驳的话,直言这簪子是他要送给她的,到时她该怎么拒绝?

李小婵打看到李小龙的第一眼,就知道李小龙是来跟她示好表白的;而一打开布包看到银簪子,愈发肯定这东西是李小龙要送给自己的。

这么多年来李大娘虽然偶尔送给李小婵一些衣服首饰,但那些都是旧的,值不了几个钱。对于李大娘这样俭省度日的农村妇女来说,一支镶嵌粉色珍珠的银簪子,够一家人吃上好几顿好的了,她就是再怜爱李小婵,也绝对舍不得买来相送。

李小婵忐忑了半晌,终于等到李小龙闷闷地来了一句“你喜欢就好”,然后就默默地转身离开了。

李小婵心底有愧疚,但更多的,是轻松。她担不起李小龙的深情,因为不喜欢,不能勉强自己嫁给他,偿了他的夙愿。

李小婵心情沉重地回到自己屋里,将簪子放进床后暗格里的小匣子中,和衣倒在床上,一边休息,一边想着怎么把买簪子的钱再给李小龙给还回去。

午饭之前,李名远喜气洋洋地赶了回来,一进屋便叫嚣自己累死了,渴死了,慌得文娴急急忙地把早先就晾好的白开水,给他端了上去。

李名远也顾不得文人的礼数风度了,咕嘟咕嘟地灌了好几大口水,这才激动地说:“知府大人见到我写的《麦收十条》,赞不绝口,还说将来要在整个西川府推广呢!”

文娴听了急忙忙地附和夸赞了李名远几句。

李小婵闻言只是笑,并不答话。

李名远见状,才蓦地想起,《麦收十条》虽然是由他执笔写成的,但内容都是李小婵想出来的,顿时有些赧然,便不再夸耀自己的功绩,转而说起姚士卿的其他安排:“知府大人说了,定会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所以特地派了两位公子来协助我!”

“两位公子?”李小婵诧异,在这个等级分明的社会里,让代表上层人士的姚家二公子,来协助李名远这等底层百姓,姚士卿还真是与众不同。

“对!”李名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