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第5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各国的情况纷繁复杂,而中国的“输出革命”却要求各国共产党照搬中国的模式,即依靠农民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以农村包围城市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作为各国革命的道路。显然,这种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教条式的做法是有问题的,在援助源源不断的情况下,隐患被暂时掩盖了。等到中国调整政策,不再支持他们时,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印尼、文莱等国的共产党游击队便几乎完全被剿灭,或被解散、被削弱,没有哪一个能重现中国共产党夺取江山的荣光。
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输出革命”不分对象,完全以意识形态出发,没有考虑到实际上的国家利益。比如说,泰国和缅甸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也十分良好,但中共在“文革”期间仍然把这两个国家视为“输出革命”的重要目标国。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蓦然回首,只剩阿尔巴尼亚。实践证明,“输出革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有选择,有手段,有实力,不管三七二十一,只有是共产党便支持,只能引起周边国家的反感和警觉,使本国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再从深里考虑,即便“输出革命”大获成功,那又怎么样?把别的国家变成社会主义性质,对自己来说就是福吗?显然,中共与美国同样走进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在黄历看来,美国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根本就是错误的,就算你把苏联演变成资本主义,也未必就是美国的福音。在没有出现共产主义之前,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不照样打得你死我活,历史上数不完的战争,有几场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打的?英国的炸弹是丢在柏林而不是莫斯科;袭击珍珠港的也不是苏联红军。有时内战比外战打得还厉害。英法百年战争也不是为了什么主义才打的!
而共产主义国家难道就是铁板一块吗,当然不是,内讧和冲突不是照样层出不穷。先是苏联和南斯拉夫闹冲突;接着苏联又出兵匈牙利,再接着是苏联和阿尔巴尼亚断交,现在,中国正在高喊打倒苏修和美帝!
看看,苏联援助过中国,又和中国闹翻;中国援助过北越,最后也有自卫反击战。何必呢,使别的国家改变社会性质,只是心理上的痛快,付出了真金白银,人民血汗,实质性的收获呢,可能颗粒无收,也可能赔个精光。
这个道理没有懂吗?显然不是,但国际大环境在那里摆着,作为政府首脑自然不敢轻易做出这样的结论,退让即是胆小,妥协即是投降,压力之下,观念扭曲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黄历不想把自己的观点暴露给大众,但灌输给自己青睐的人却是必须的事情。钟可萍、沈栋、郭益南、詹长生、周明伟等等,作为延续自己梦想的接班人,黄历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使他们成为别人不屑的“实用主义者”。
一九六四年二月,黄历偕夫人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视察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几内亚岛的建设情况。作为后加入南洋联邦的这些地方,经济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在联邦政府的经济扶持下和政策引导下,已经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而作为重点发展、政策扶持的农业项目——油棕产业,在这几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已经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
=》文》=一亩能膏万口肠,油棕毕竟是油王。
=》人》=花生九倍差堪拟,椰子千枚难较量。
=》书》=油棕原产热带西非,由于树形有点象椰子,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油椰子”。由于油棕果含油量高达50%以上,一株油棕每年可产油30…40千克,每亩产油可达100…200千克。如果采用优良品种,小面积一亩产油可高达600多千克。由于产油量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亩油量的7…8倍,所以又被人们誉为“世界油王”。
=》屋》=油棕不仅产油量极高,而且浑身都是宝。油棕油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微量胆固醇,而且燃点较低,用它炸出来的土豆和方便面等食品,不仅清香酥脆,美味可口,而且能耐长期贮藏,是上等的食用油脂。而棕油精炼后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用油脂,可制造人造奶油;棕油还可用来制造肥皂、润滑油、化妆品等,也是纺织业、制革业、铁皮镀锡的辅助剂等。经过加工提纯的油棕油,清如水,滑如脂,不仅可以药用和食用,而且是机械工业和航空运输业必不可少的高级润滑油,还是一种很好的钢铁板防锈剂和焊接剂。
此外,油棕仁可生产酱油,油棕壳可生产活性炭,用作脱色剂和吸毒剂。脱果后的空果穗可制牛皮纸,作肥料、燃料和培养草菇等。未成熟的花序割开后流出的汁液,可酿酒、制糖和做饮料。
油棕的种植有婆罗洲有悠久的历史,沙巴洲为种植规模最大的地方,产业技术的成熟度较高,只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所需资本也要更低。而在苏拉威西岛等地大规模推广则是迅速使该地居民摆脱贫困,振兴当地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是相当令人惊讶的。而无论是在种植方面,加工方面,分销方面,销路方面,供应链方面都是需要认真规划,仔细布置。
在视察过程中,黄历看到了可喜的成绩,也从专家和管理者口中得到了相关的改进的建议。是啊,一个产业链条的形成不容易,使产业正常运转也是需要磨合和不断改进。但不可否认,油棕产业形成后,将为南洋联邦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第292章 视察
政府的支持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继橡胶之后,另一个可能在国际上拥有定价权的产品,南洋联邦一直重视棕榈油业的发展,成立了棕榈油发展研究中心,专门对棕榈油产业制定了以下的发展计划。
首先,进行集中成片种植,实行集约化经营,统一品种和栽培标准,形成优势产区,突出规模化的效益;
其次,利用政策倾斜,扶持龙头企业,如油棕集团、南洋联邦棕榈油业集团公司等,他们拥有种植园、棕榈油加工厂、精炼厂、运输服务公司、船运服务公司、储油库、行销服务公司,利用集团化优势实现资源最优分配,并提高棕榈油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最大限度地提升棕榈油的附加值;
另外,由各大集团公司出资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使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有效结合,并对油棕选种、提早开花结果、树身矮化、主要病虫害、含油量和品质生理、贮藏运输等进行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研究,保持在棕榈油产业上的国际领先地位。
当然,一个产业并不只是包含以上三个方面,诸如对采果集运设备的研究探索,制定有利于机械化生产的科学工艺流程,在国外建立棕榈油提炼厂、形成合理科学的分销体系……分门别类,林林总总,即便是现在,有些事情还在研究和摸索当中,可见其的复杂程度。
而对于将来最大的潜在对手马来西亚,黄历也派人进行了调查和了解,按照得到的数据分析,在五年之内,南洋联邦作为棕榈油产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不可动摇。截止到一九六四年,南洋联邦的油棕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四百八十五万公顷,棕榈油产量能占到全球的30%,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一个看似简单的种植业的兴旺崛起,也是处处需要严谨的科学,黄历在发展棕榈油产业这件事情上感触颇深。而且要持续保持领先,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棕榈油的整个产业链,关注上游的产出提高,关注下游产业链的扩张。唉,干什么都不容易,特别是要干好,干出名堂,干到世界第一。
黄历此次长途出巡,视察棕榈产业是一项重要工作,但并不是黄历的全部意图。对于这些新加入的各州的社会秩序、稳定程度、向心归属等问题,黄历一直非常关注,借此也能得到更直观的了解,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总的来说,各州的情况还是让黄历感到满意的,随着联邦军队的日益强大,动乱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各州的经济都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人们充分就业,衣食无缺,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才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过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谁还希望发生动乱,摧毁已拥有的一切?
越富越保守,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懂得三思而后行。“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早在春秋时期便阐述了令黄历钦佩的民本思想和富民政策。
当然,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显然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从这方面来说是不完善的。
而黄历和政府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利用日益普及的电视等媒体坚持不懈地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主要思想便是对内求安定团结,礼让恭谦;对外求创新发展,积极进取。本质则是勤劳、礼貌、善良、开放、自信等等等等。
在视察期间,黄历还会见了几位州长,对这些地方领导人有了更深入、更直观的了解。相对来说,这些新领导人的综合素质没有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地方领导人高。毕竟那些老地方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和磨合,已经建立起成熟的政治制度。但黄历还是作出了乐观的估计,在他卸任时的新一轮大选中,情形将变得更好。
而且,在六三年的时候,华人民族自由党通过了决议,将名字更改为民主奋进党,扩大了党员招收的范围,不再只限于华人,为黄历卸任后的新领导人扩大受支持的民众基础。也就是说,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原来的华人民族自由党已经有充足的信心将其他民族吸收进来,进行同化。
视察的最后一站是在新几内亚岛,为了分而治之,新几内亚岛被划分为三个大州,一个是包括极乐鸟半岛和邦巴顿半岛在内的极乐邦巴州,另两个州则将新几内亚主岛一分为二。总面积有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三州之地,人口却只有一百三十多万,主要是巴布亚人,其余为密克罗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华人和白种人。
巴布亚人长期从事原始农业,盛行刀耕火种,种植薯芋、豆类、西米、香蕉和甘蔗;山区辅以采集和狩猎;沿海则以渔业为主。尽管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以及时间的流逝,部分人进入城市、矿山和农场,靠工资生活,但多数人仍在农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所以,新几内亚岛的开发建设主要依靠的是移民的力量。
最先来到新几内亚岛的是越南移民,他们是幸运的,远离了动乱和战火,在此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而且,当时移民政策还比较宽松,他们已经获得了南洋联邦公民的资格。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使极乐邦巴州成为新几内亚岛经济开发最好的地区。而联邦政府向新几内亚岛纵深推进的开发计划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因素则是劳动力的不足。
第一批被收留移民过来的逃港者有五千多人,尽管拖家带口,有老有小,但对于新几亚岛的经济开发还是颇有益处的。而且在这大半年里陆陆续续又有两三千逃港者被移民过来,靠着辛勤的双手,他们在新几亚岛建设了自己的新家园,并且受到了急于开发建设而苦于劳力不足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