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邢德全-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邢德全这样一想,立马脸上红红的,一副羞涩的摸着自己的脑袋,跟着傻乐了一会儿。只等的邢大老爷写完了,并顺利把王氏的姓氏写上,划去了田氏的名字,并把他改到王氏名下,收拾干净了祠堂,又一次上了一株香,这才出去。
18结保资助
考试这事情,邢德全是真没什么经验,上一辈都没有过的事情啊!从来不知道居然这么烦,这不是,先是拿着户籍还有祖籍资料去衙门核对,然后还要有人结保,最要命的是这结保,要五人同时参加考试的人相互作保,还要是有功名的秀才做保人。好在这苏州向来是文风鼎盛的地方,这要是放到什么西北之类的,要结保估计要从整个县城里找了。
邢大老爷好歹也是这十里八乡有名望的,邢老爷又是这一代出去的官员,乡人也算是与有荣焉,这结保的事情,也就是找了乡老帮忙,送了些从京里带来的礼物,就有人帮着找人了,不然要是邢德全一个人,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当然这秀才保人那里也要送礼这是规矩,邢德全深深的觉得这一次回来他不但是考试的,还是来当散财童子的。
这老宅周边也有好几个这次要参加考试的童子,多是十五六岁,和邢德全兄弟倒是年纪差不多,一来二去的,倒也熟悉了些,邢德全深深的记得,邢老爷说过的话,他说,这官场同年同乡什么的最是重要,人脉都是这么累计起来的,他要是没有同年,也没法子步入官场。
所以这一次邢德全带着邢忠,两个人,对着和他们结保的几人那是客气的很,对着其他不适结保的,但是同乡的几个学子,也是往来交际,充分的显示出官宦家子弟的风采。
还顺便把他的散财童子的事业发扬光大了一番。
事情是这样的,这边上十来里外,有一个十三岁的学子,正宗的寒门啊!家里不过是泥草房子,地不过三亩,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每年种出来的东西,也不过是糊口而已,还要靠着母亲做些绣活换钱,弟妹挖点野菜才能吃饱。按说这样的人家出来的长子,种地都来不及,可偏偏这孩子是个有天分的,靠着每天到人家私塾窗子底下偷学,拿着树枝比划,愣是把四书五经都学齐了。
这样的人才就是旁人看了也觉得不可思议。看着他如此天分,如此好学,都忍不住帮上一把,或是送些笔墨,或是弄些抄书,算账的活计给他,也算是让他有了继续学习又不耽搁家里生机的活计。生生把学业坚持了下来。
可是人家能帮着这些已经很不错了,这考试什么的,别人就不会上杆子帮忙了,毕竟这就不是什么小钱了。考到秀才,最起码要准备上十来两银子,都能让一般人家活上一年了。谁会出啊!
就是那个学子自己也没有这份奢望,只觉得自己以后能得个账房什么的差事估计也已经是对得起自己这一番苦学了。
可是这一次,吧唧,天上掉馅饼了,因为邢德全知道了,他听说了这个学子的事情之后,连着去观察了几回,发现这人不但学问不错,人品也不错,孝顺:看看,他虽然喜爱学习,却从来没有为着学习,就撇下父母弟妹不管,家里的活计也是他做的最多,友爱:自己学了什么,回去就知道教导弟妹,把几个小的一个个都教导的有礼懂事,很是有个长兄的样子。感恩:凡是对他好的人家,他都一一记挂,要是上山砍柴,布下陷阱能得什么好东西,从来不忘给那些对他好的人送上一份。
这样的一个人,邢德全很是赞赏,觉得很是值得投资,以后说不得就是自己的助力,就算不为官,以后也能到自己家未来建立的书院教书不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可是好机会啊!
于是邢德全出马了,他装作无意中到那个村子游玩的样子,路上遇上了那个学子,几番对答,然后就开始表示出对于他才学的兴趣,慢慢的把话题往这考试上引了。
“潭兄弟,你的才学这样好,这一次县试可准备参加?可找好了保人?若是能一同参考,说不得你我还能做一回同年呢!”
他这里说的兴高采烈,假装没有看到那小小少年羞红的脸颊,还兴致勃勃的说道:
“你这样的才学,只怕这一次连着考下去,得个秀才,举人也是可能的,到时候怕是能改换门户了呢!”
那边那少年听得也是眼睛有些发亮,只是转眼就又暗了下来,对着邢德全行了一礼,然后不好意思的说道:
“只怕要让邢家哥哥失望了,小弟家中贫寒,支付不起这科考的费用,多谢你的看重了。”
他说的很是坦然,虽然带着惋惜,却没有什么自卑之感,好像是理所当然的样子,令邢德全很是感慨,轻声说了一句:
“贫贱不能移,好品格啊!”
随后笑着扬起了眉毛,大声说道:
“不过是这样的小事,既然这样,且让哥哥我借你就是,待到你将来出息了,再还了我就是了,何必放弃,便是你考不中,我家中大伯来年正好要建个书院,到时候你来帮忙,也算是还了,可好?”
邢德全见惯了各色人等,知道这样的寒门学子,越是坦然面对贫寒,就越是在意人情,自尊心更是比常人多些,索性把话都说了开来,便是一应的还账也帮着想好了,一副对等相待的样子。并不因自己借银子给人就摆了施舍的嘴脸。那不是结恩,是结仇了!
果然,那少年立马惊喜莫名。看着邢德全一脸的感动,想想又有些不敢置信,哆嗦着嘴唇,说道:
“你,你信得过我?”
“为何信不过?我大伯家就在隔壁的村子,大家都是乡邻,难不成你还能逃账不成?既然你不可能逃账,乡里乡亲的,相互帮上一把,又有什么好在意的?说不得以后一做官了,哥哥我还有依仗你的时候呢!莫欺少年穷,你我可都是少年哦!”
这话说的俏皮,也分外的暖人心,还鼓舞了那潭姓少年的信心,对未来也有了新的目标,那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是邢德全有意帮他,便深深的看了邢德全一眼,然后行了一个大礼,慎重的对着邢德全说道:
“多谢邢家哥哥了,潭大郎感激不尽。”
“谭大郎?你没有大名吗?嗯,要不这样,我让我大伯给你取个大名,你看可好?”
邢德全摸着下巴,笑嘻嘻的说着话,谭大郎又是一愣,这帮着取大名也好,取字也好,在读书人里这可就是通家之好的架势了,这一点谭大郎还是懂的,这是摆明了邢家可以给自己支持啊!这恩情可是就大了,可是看着邢德全的样子,谭大郎又松快的笑了。
自己一个贫寒的少年,有什么可让人算计的,估计是这个官宦子弟,看着自己投缘,这才想着帮上一把罢了,反正欠一次情也是欠,欠两次也是欠,若是自己将来有了出头之日,在还恩就是了。
想罢,狠狠的点了点头,三天后,邢大老爷带着改名潭磊的谭大郎到了县衙,交上了科考的户籍核查资料,并帮着找了保人和结保的人员。
这一举动让邢家在四周乡邻中又得了一个慈悲的名声。谭家及谭家的那些族人都欢喜的不行,对着谭大郎抱着隐隐的期待,期望有一天,这谭大郎也能让谭家从此改换上书香门第的招牌,当然对于邢家那更是觉得千好万好。
唯一的不好是,这一次的事情,让邢大老爷的门槛在短短一段时间里让不少人踩断了,都是些家境不好的学子,自觉有些文采,想要科考的,都来邢家打秋风,想得到资助,好在邢大老爷对于人情世故还算拿手,对于真正有学问的,一一给与了回应,至于不足的也好言相劝,劝他们下次再说。
虽然散出去不少的银子,但是邢大老爷心里却很乐呵,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以后自家开书院,估计是不成问题了啊!再说了这要是在邢家资助下真的中上几个,那邢家才是赚了呢,送上门的帮手啊!虽然其他有些大户觉得他家有点傻,钱多没处花,但是他们那是不懂他们的心啊!
贫寒子弟,就是考上了,没有后台,这官也是没有法子做顺当的,虽然还有座师什么的,可是一个考官,那么多的门生,也管不过来不是!还有那些旧交子弟,勋贵大户子弟要照顾呢!那里轮得到他们,那么到时候他们必然会投靠到邢老爷那里,这样一来,岂不是平白让邢老爷添了不少的帮手?
邢德全在打秋风人员一多的时候,就直接拿出了三百两的银票塞给了邢大老爷,这事是他引起的,他也是很负责的。另外还给了京城的邢老爷写了一封信,诚惶诚恐的,详细的说了这里的情况,虽然这买庄子可能会少些了,但是,不过是少买了不到二顷地,哪怕是只换来一个将来的助力。也是合算的啊!这笔账,想来邢老爷是算的过来的,就他的性子,说不得还会再家偷笑自己大哥侄子这一出好手笔呢!
19拼爹的时代
邢德全的信送了出去,虽然他清楚父亲会觉得妥当,并赞赏他的作为,但是这毕竟是他自作主张做下的,请罪什么的还是需要的,就是为了给父亲个交代,也要表现一下诚惶诚恐的态度不是。
至于邢家资助的几个人,邢德全很是认真的采购了一大批的笔墨纸砚给各家送去,甚至还有好些新出的书籍,就指望着他们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了!
要说起来,这读书的事情,那真的是个费钱的事情啊!我们还是用哪个潭磊说事,这个例子比较典型些。
你看啊!这孩子是偷听自学的,也就是说他是没有一本书,完全靠自己记忆力好,生听生背,认字也是拿着树枝在地上写了才认全的。可是人的记忆力总不能说一辈子就不会忘是不是?时间一长总有些差池,为了这个,潭磊那是想尽了办法,比如他每天在学堂里等着大家下课,然后把大家练字以后不用的纸收集起来,然后用火塘里烧了半截的柴火当笔,在这些废纸的后面把那些书默写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吃不准的,还要到那些条件好些的学童那里帮着抓鸟,摸鱼,换来看一个时辰声韵之类的字典的机会。
他的四书五经没有一本是正紧的书,都是这么一张张大小不一的纸张凑起来的。平时上县城什么的卖菜,只要有机会,都会到书店什么的地方去看书,因为贫穷,因为穿的实在太寒酸,他总是要受到无数的白眼,有时候还要受到店里小二的驱赶,于是就和书店的掌柜的说好,他帮着裁纸,帮着搬书,只求每一个月能有一天能让他看书的机会,不要任何工钱。
人心总是肉长的,时间长了,时不时的掌柜的也会把店里裁坏的纸给他一些,或者是碎裂的墨条,甚至是开花的秃笔,让他随手出个几文钱就算是买了去。再加上他自己去人家大户人家后面捡那些破损的瓦片当砚台,这才算是凑了文房四宝。
可是这样的机会又能有多少?潭磊把那几张纸,哪一点子墨看的重要的不行,就是练字也不敢随意用,总是拿着笔沾了水在自家的桌子上写,算是练字了,又没有字帖,也没有什么名师之类的,这字完全都是他看的那些书里的印象,然后凭着想象,一个个的写,字又能有多好?最多不过是能看,或者说是整齐罢了。
再加上他说是四书五经都学了,可是这里头的注解呢?相关的典故呢?这些辅助的书籍那是一本都没有啊!除了从私塾听来的那些见解,他愣是没有其他能学到知识的门径。直到有了抄书的活计,才算是有了一个看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