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昙无竭译 1卷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宋黄龙国沙门昙无竭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众二万人俱。菩萨万二千。其名曰师子菩萨。师子意菩萨。安意菩萨。无喻意菩萨。持地菩萨。般罗达菩萨。神天菩萨。实事菩萨。伽睺多菩萨。贤力菩萨。明天菩萨。爱喜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智行菩萨。专行菩萨。现无碍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上首。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复有二万天子。善界天子。善住天子等。以为上首。皆住大乘。尔时世尊。与无量百千眷属围绕而为说法。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华德藏。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惟愿世尊。赐我中间。欲有所问。佛告华德藏菩萨。恣汝所问。诸有疑者吾已知之。当为解说令汝欢喜。尔时华德藏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五神通。得如幻三昧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随众形类所成善根。而为说法。令得阿耨多...
——三乘根本戒概述 (上——在家篇)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具德大恩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 为一切众生清净持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 前言 根据佛陀以及历代传承祖师的言教,初学者应在守持清净戒律的基础上闻思修行,也只有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戒律的基础之后,佛法的深广功德才能如实生起。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了无上菩提心后,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习,以布施无数的血肉等六度万行圆满了福慧资粮,证得无上佛果时,所宣述的第一转法轮中,在见解上抉择了人无我,在行为上则制定并强调了戒律。这行为上的戒律是释迦牟尼佛以其一切智智来观察有缘弟子进入佛门后首先所应该行持的。佛陀涅槃虽就象夕阳西下,而佛弟子在此时还能沐浴到佛陀的光明,那光明就是戒律所发出的...
1234兄,对不起,回应晚了。师兄没明白唯识的真义,而一般人都是这样看唯识的,包括很多大家。唯识的真义,就是唯有识。万法唯识,就是说一切法都只是识。三界唯心,就是说三界都是心。唯识无境,就是说只有识,没有境。一切唯心造,就是说一切法都是心造作出来的。因为这个真义与世间常识相违,人们难于理解,所以又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安立一连串的方便阶梯以作过渡。当然,相对离言法性而言,一切佛法都是方便说,都是从各个角度出发设计的证空性的方法。但在这方法之中,也可以相对安立了义不了义的说法。讲唯识无境,也必须从人们能够接受的常识出发,才能够让人理解,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向人们不容易理解的方向过渡。因此,首先要先把诸法分别成识与境两部分,然后才能讲有哪个没哪个,所以讲唯识也要先列出百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理论。列出来不等于就承认它实有,还要看在理论中怎样安排和解释它。...
(一~五划)于凌波居士著自序一划二划三划四划五划唯识名词白话新解自序唯识名词白话辞典,是一部初学唯识者手边备用的工具书。唯识学在佛学领域中,一向称为难治之学,它名相繁琐,辞意艰深,古人称此学‘文如钩锁,义若连环’,‘字包千训,辞含万象。’由此可知这是一门‘甚深最甚深、微细最微细、难通达极难通达’的学问;但相对的,它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理论,佛学中大部分的重要名词,都见之于唯识学中。果然能通达了唯识学,则再读其他经典,名相问题既已解决,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通达唯识之学,谈何容易?唯识学所依的典籍,由印度梵文翻译出来的,有‘六经十一论’,‘一本十支’之学,及揉杂十大论师释论译出的《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以及注释识论、述记等许多注疏。读唯识书,须于众多典籍中,综理出头绪;于繁琐名相间,分析其差别义。因之诠释名相的辞书,就成为手边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许多唯...
第一部分 1.做真实的自己(代序)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连寿命比较短的人都无不如此,何况像我这样寿登耄耋的老人!我们舞笔弄墨的所谓"文人",这种变化必然表现在文章中。到了老年,如果想出文集的话,怎样来处理这样一些思想感情前后有矛盾,甚至天翻地覆的矛盾的文章呢?这里就有两种办法。在过去,有一些文人,悔其少作,竭力掩盖自己幼年挂屁股帘的形象,尽量删削年轻时的文章,使自己成为一个一生一贯正确,思想感情总是前后一致的人。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这有点作伪的嫌疑。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
明 袾宏述 1卷 No. 276-A 楞严摸象记引 如经所言有诸盲人群手摸象其摸鼻者云象如箕其摸股者云象如柱其摸尾者云象如帚其摸腹者云象如石乃至摸眼则云如鼓风橐摸耳则云如倒垂叶摸蹄则云如覆地杯人执所摸互相是非观者捧腹今日谭经何以异是佛已涅槃咨询无繇出情识手为想像摸彼此角立如盲讥盲予实慨焉知己亦盲救獘为急因入盲侣与众同摸唯首楞严于诸经中更多疑义由是诸盲竞共鼓噪交臂[打-丁+(兟/曰)]指莫可谁何爰取是经百有余则略为剖析以例全帙而于余经间附(一)二不复繁举昔佛弟子各陈己见佛谓众言汝等所说皆非我意然各当理足以利物则彼群摸除悖理者以理而摸虽不得象未尝非象故不患摸唯执是患若虚其中不主先入会文切理理协文顺厥旨自彰象之为象跃如卓如不于摸外别得一象如执所摸坚壁自持摸之弥勤失之弥远秪增戏论成谤法咎则何益矣此特教事其谭禅者为摸尤甚或有摸马谓是象者或有摸空谓是象者或有俱摸谓一...
从《解深密经》论胜义谛德 智 一提起胜义谛,似乎给人们的感觉是一张陌生的面孔,而事实上却是人人本具,各各观成,它不仅遍布于如来一代时教中,并且处处扮演着主人翁的角色,它的意义甚深,名字繁多。下面就从胜的异名、含义及修证佛法中的意义作以下讨探: 一、胜义谛的含义及异名 胜是指胜智,又是指境。谛是真实不虚义,也就是圣人通过那种殊胜的智慧所证得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叫它真如。胜义谛在佛法里亦名一实相印,这是大乘佛法的特色,整个大乘佛法都是建立在“一实相印”上的,只不过名字不同而已。 一实相印在《解深密经》里名圆成实性。圆是圆满,成是成就,实即真实,性是性质。就是指圣人圆满成就的真实的东西,有别于世俗谛的虚伪不实。...
类型:图书 作者:吴蔚01 发表于 MSN图书频道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六月二十四日,北京正值盛夏,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当今天子乾隆皇帝早就去了承德避暑山庄凉快去了。京城的老百姓自然没那个福分,只能躲在自个儿家中勉强避暑。这样闷热的气候,即使是在华盖云集的京师,街上来往的行人极为稀少。突然间,从前门方向快步奔来一名五十多岁的普通老汉,满头大汗,肩上扛着一副衣褡,直奔崇文门的九门提督衙门。一到衙门口,差役认出老汉就是前门联兴帽铺的店主张度仲。张度仲也不多说,直喊要报官。九门提督衙门大学士英廉(本姓冯,内务府包衣,汉军镶黄旗人,其孙女即为大贪官和珅正妻)刚好正在大堂办公,闻讯急忙叫人带张度仲进来。张度仲跪下后二话不说,先将衣褡放在地上,打开一看,里面全部是黄灿灿的金条。大致一数,竟然有六十根之多。...
清净道论 觉音造 叶均译 南无婆伽梵·阿罗汉·三藐三菩陀 序 论 经中这样说。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据说:世尊在舍卫城时,于夜分中,来一天子,为除自己的疑惑,提出这样的问题: 内结与外结,人为结缚结, 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 这问题的大意是:“结”是缔结,与爱网同义。因为上下于色等所缘境界而屡屡生起爱着,犹如竹丛中的竹枝纠缠而称为枝网,故名为结。因为对于自物他物,或于自身他身,或于内处及外处而生爱着,故说“内结与外结”。以如是生起爱着,故说“人为结缚结”。譬如竹丛为枝结所缠,一切有情为爱网所缠结,这便是人被结缠、缠缚、缔结的意思。由于这个结的问题,所以“瞿昙我问汝”。瞿昙是称呼世尊的姓。“谁当解此结”,是问谁能解此缠缚于三界之内的坚牢之结。...
鸳梦醒来-佛家超越爱海情波/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 爱从哪里来 在美籍俄罗斯现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的历程》中,情场老手、放荡浪子汤姆·雷克维尔轻松地回答了一群妓女在魔鬼授意下的嘲弄性盘问,但当最后被问及什么是爱时,却顿然哑口无言: 幽灵: 最后一个问题:爱是…… 雷克维尔(旁白); 爱 这宝贵的词像一块灼热的炭,它使我难以启齿,使我的灵魂恐惧。 幽灵: 不回答?我的学者答不出来? 雷克维尔(激烈地): 是的 我无可奉告。 这里所讲的爱,是指发生在男女两性之间的那种恋情。雷克维尔虽然经常被爱并欣然以爱回报,但他却回答不出爱是什么。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在我们的生活中:谁没有爱过或被爱过,谁没有堕大过情网,谁没有耳闻目睹过形形色色的恋情事件,然而谁又说得清爱是什...